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阶思维模式;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5-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及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与教育专家始终致力于探索思维能力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指数爆炸"的社会知识大背景下,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授之于鱼"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解决、自觉怀疑及主动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高阶思维能力,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及思维独立性创造有力条件,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让学生得以将自身的才华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探究高阶思维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现实的价值。

2.高阶思维模式的概念

高阶思维是一种基于思考原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角度不同,其具体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结合本文研究实际情况,本人更认同布鲁姆的"分析、评价、创造"学说与钟志贤教授的高阶思维学说,即:高阶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3.引高阶思维模式入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3.1 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1.1 主题及课时内容。

主题:函数的运用与计算

课时内容: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能将简单的生活事件数学化,能自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函数。

3.1.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电费计费问题。

阶梯电价的实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电费的计算,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居民的用电量分为3个档次。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阶梯电价政策如下:第一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水平。其中:不满1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52元(居民用户电压一般为220伏);1-10千伏用户电价每度0.47元。 第二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181度-280度,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05元。第三档:居民户月用电量在281度及以上,在第一档电价基础上每度提高0.30元。

问:建立居民用电量与其应交电费数之间的关系函数;若居民当月用电量为120度,则其应缴纳电费为多少?

3.1.3 课后延伸。

(1)让学生以自己家每月电量消耗为依据,根据当前阶梯电价制度,计算自己家中最近6个月的应交电费总量。

(2)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为依据设计一道数学函数题,并对其进行解答。

3.1.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阶梯电费的计算,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式地导入了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在计算阶梯电费的同时,深入分析函数的应用,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方法、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3.2 融入快速思索问题情境,实施高阶思维教学。

3.2.1 主题与课时内容。

主题:集合之间的包含、并、交等。

课时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2.2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快速思维,脑筋急转弯。

问: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最少可以有几人?

很多学生第一反应是4个人,这时向大家强调一下问题问的是最少,学生开始开动脑筋,开始小声商量。随着教室内讨论声音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说是3个。接着问"为什么是3个?""因为有一个人即使儿子也是爸爸"。这时引入课堂内容,告诉学生,集合具有互异性。在一个集合里不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元素。互异性虽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简单知识点,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

是没有真正理解。通过上述一个小问题,将互异性的概念传输给学生。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某个地方被开发了的感觉。

3.3 课后延伸。

3.3.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地方可以体现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

3.3.2 自己设计一道能体现集合元素互异性的题目。

3.4 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将集合元素互异性的概念、内涵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为学生建构了全新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已有问题的分析和思索,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升,而通过举一反三式的教学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也能够得到拓展。

4.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高阶思维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促及价值。本文仅列举了两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引起更多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阶思维教学模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燕清,张红霞. 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培养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09(6)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第2篇

1高阶思维能力与反思性学习

高阶思维是处于较高认识水平层次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一种能对思维予以评价的思维,是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互补运用,是能够自富于创造性的跨学科知识的思维.高阶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现代社会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思维的核心,对第一线物理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既做探究者也做践行者,不断落实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反思”是指对自身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等进行再认识再评价以及再检验的过程.从反思问题的性质来看,反思可分为错误性反思、经验性反思、概括性反思和创造性反思.(1)错误性反思: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失误的纠正和辨析,从而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源;(2)经验性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着重反思问题涉及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3)概括性反思:对同一类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筛迁、概括,形成一种解题思路,进而上升为一种物理思维;(4)创造性反思:对物理问题的重新认识,产生独特的和新颖的结果.

开展反思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地甚至自觉的进行反思,不但引导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也着力对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培养,更是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2反思性学习助力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2.1反思性学习助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前已经有许多前科学概念,这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前科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注重对失误的纠正和辨析.重新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他们审视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几年高考也很重视“辨析纠错”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思维批叛性方面的重要功能,出现了“辨析纠错”试题.

对学生来说,物体从空中下落运动司空见惯,但却争论不休.有些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所受的重力决定的.他们还能举出,石头明显比树叶下落快的例子.

对此,我让学生计算雨滴从大约在1.5 km左右的高空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当学生计算得出结论后,自然会问,有这样的雨滴吗?这时我说: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速度不会超过8 m/s.学生很惊奇,差别为什么这么大?接着我引[HJ1.1mm]导学生反思石头与树叶的下落现象,学生马上注意到分析石块与树叶下落时,没有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学生对过去学过的物理模型逐一进行反思.这样就使他们善于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物理过程、感悟隐含条件等,肯定正确,否定错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2.2反思性学习助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展反思性学习,非常重要.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从初中到高中,多次接触,但遇到实问题时,还是不甚了了.对此,对学生遇到的运动和力现象,我指导他们进行反思性学习,“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协同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学习电磁学时,对速度选择器、等离子发电机、电磁流量计和霍尔效应等特别是与高科技相联系的电磁问题感觉难以把握,而这些恰都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这些表面上看是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物理模型,即微观上处于平衡(或动态平衡)时,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都可以利用Eq=Bqv求解.在学习完电磁学以后,专门就这一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反思此类问题有无本质规律,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3反思性学习助力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通过反思,另避溪径,创新不乏其例.那么,开展反思性学习,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从创新学习的角度来看,面向过程动态地掌握知识才具有创新价值.因此,不断拓展物理情景,形成动态的物理过程,开展反思性学习,能有效促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以往对“万有引力定律”学习,总是难以深入.新课程教学这一节课时,我把万有引力定律的形成过程动态化,并把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情景问题化,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反思性学习.我编制问题是:

(1)行星的运动轨道简化成什么模型?为什么?

(2)根据什么规律写出了行星的运动方程?

(3)为什么要把线速度通过周期来表示?

(4)通过怎样变形,协同解决,运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

(5)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常量k,我指导学生依次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1:由于所有行星都是绕太阳作椭圆运动,且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与其周期的平方之比均等于常量k,所以常量k应与太阳的某种因素相关.

猜想2:一方面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与太阳的对行星的引力的大小相等,即

F=F′=4π2k[SX(]m[]r2[SX)]. 图片 编辑 删除

另一方面考虑到:既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的质量m成正比,那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也应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

在上述两个合理猜想的基础上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太阳的质量m′间的关系为4π2k=Gm′.其中,G是与任何因素均无关系的普适常量.

(6)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是什么?

(7)怎样把上述结论推广到质量分别为m1和m的任意两个质点间.

(8)什么是著名的“月地检检验”在内的大量的检验.

(9)最终概括得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这一反思性学习的设计,重在对万有引力发现动态分析,重温了前人的思维过程,涉及抽象、应用向心力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合理猜想、归纳、合理推广、实验检验的科学思维过程.

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反思性学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而传统的教法是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求一步到位,很少顾及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更少通过反思暴露错误想法,这样很难开展反思性学习.因此,在指导学生反思性学习,教师应率先做一个反思性型教师,并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践行.

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首先应注意分析新课程各模块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运用“问题情景法”、“探究发现法”等创设“反思性学习情景”,通过精心的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反思性学习”的角色活动.其次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就教材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和教材内容比较后然后进行反思自己的认识;在学生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留出适当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反思性学习;课后鼓励学生反思性学习,将反思性学习向课外或后继续课程拓展等.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人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经历过迷惑不解,甚至错误的认识,通过反思甚至多次反思,提高认识,最终形成物理学知识的例子屡见不鲜,一部物理学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经过不断反思,不断认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向学生展示前人不断反思自己的认识的思维轨迹,学习前人反思性学习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反思性学习.

重视课堂教学素材的重建,能把反思性学习引向深入.首先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不同教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成性,打造适合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生态型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整体结构,认真敲打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的教学内容成为探究性反思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反思性学习.

例在“变压器”一节理想变压器的原理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后,我组织了这样的反思性学习.

(1)按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反思,副线圈中有电流吗?并要求学生用实验验证.[TP1GW16.TIF,Y#]

(2)讨论:为什么副线圈的电流很小?如何增大电流?如何实现?

(3)用铁蕊将磁场进行约束.闭合?不闭合?并用实验验证?

(4)设计得出变压器模型.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104―01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教师在挖掘教材内涵、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或一组关键问题,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1. 立足“数学现实”,恰当精准地设计关键问题。 “数学现实”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把新旧知识不断进行同化、顺应、调整、扩充,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设计关键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应该状态”,更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状态”。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现实”了解不够,提出的关键问题高于学生的“数学现实”,能答对问题的学生太少,就会启而难发;如果低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会使学生应答无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直接影响教师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否有效。

例如,教学“8的减法”时,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一位学生在回家路上,不小心把装有8枚棋子的袋子钩破一个小洞,由此引出问题:“这位学生回到家后还剩几枚棋子?”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大家纷纷推测出可能发生的九种情况:①8-0=8②8-1=7③8-2=6④8-3=5⑤8-4=4⑥8-5=3⑦8-2=6⑧8-7=1⑨8-8=0。这是所有有关8的减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可见,如果把问题设计建立在学生“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其精准度和有效度将大大提高。

2. 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及时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启发性是数学课堂提问的灵魂。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使他们受到科学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发现“为什么”。

例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一个魔方,问学生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魔方的表面积有何变化?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增加,还有的学生认为减少。笔者在肯定各位学生的发言后,精心设计以下启发性问题:

1. 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

2. 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会增加几个面?

3. 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会减少吗?

通过有序地启发和提问,学生轻松地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即拿掉魔方8个顶点上的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拿掉魔方12条棱上的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拿掉魔方6个面上的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面;通过观察,问题3也最终顺利解决,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不可能会减少。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认知工具,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是学习者只有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才能正确有效使用认知工具;二是学习者要运用认知工具学习新知识,必须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完成相关活动;三是学习者使用认知工具时,必须通过复杂思维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第4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范文第5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