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西方管理学理论发展阶段 基本原理

论文摘要:管理思想的发展起源于西方管理学理论,要想系统了解西方管理学原理首先要了解它的理论发展历程,通过总结基本原理为日后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进行借鉴与应用做准备。

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家、教育家、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曾说过:“学习管理学,如果不对管理学的历史以及先驱思想家的工作有所了解,就难以明白管理学的内容、范围及其发展的趋势。”

从管理学的历史发展经过来看,管理的发展都源自西方管理理论,自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史前积累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从近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 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初诞生的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的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因其孕育着重大的价值而不断被后世所发现。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近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其独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对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包含: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生产率;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要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实行差别计件制;工人和雇主之间双方合作;实行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等。

泰罗将其管理思想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了当时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也是古典管理理论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五大管理职能思想,为后人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一般性框架,为管理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 近代管理理论: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管理学经历了向近代管理理论迈进的新阶段。此阶段的代表成果有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和梅奥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

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有:

1. 提出了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原理。

2. 提出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这是巴纳德提出的著名理论。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且相互促进,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体。

3. 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即组织的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的动态平衡。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被当时定义为开辟了行为科学的研究道路。

三、 当代管理理论:

自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管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管理理论领域出现了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繁荣局面。在此阶段,管理理论被分为了以下主要理论流派:

1. 管理过程流派:即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的理论流派。

2. 管理科学流派:指出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测量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信息技术的普为组织管理中介入科学方法成为了可能。

3. 组织管理流派:即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巴纳德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人,西蒙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组织管理的研究内容。现在,组织理论已成为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4. 行为科学流派: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和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等。 转贴于

二、 对个体的分析:

1. 个体需要与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将个体的需要按照先后次序排列成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说明,个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组织中,当个体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高层次需要对其行为的激励更为强大、持久。但需注意的是,需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制约的,所以人的需要有其局限性。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动机是引发行为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和现实动力,它把行为引向能满足需要的具体对象。在企业中,员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行为都受到各种动机的支配而产生的,而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动机,就会直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2. 组织中的学习:

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个体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个体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组织中有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个体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包含着与组织有关的和与组织无关的各种知识。另一部分是属于组织或大家共享的,或一部分个体享有的知识,如组织的制度规章、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知识、信息是需要经常更新的。组织层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体学习,发掘并利用个体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为组织所用的过程。

4.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并驱使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些个体表现出的就是工作热情;有些表现出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组织的整体心理能量不是所有个体心理能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调节和作用的综合力量。就组织而言,只有个体与组织的价值观与思想形成统一一体时,才能焕发出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创造充满创造力和挑战性的组织气氛,调动各方感染力,促进个体焕发其自身的能量为组织所用。

三、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巴纳德的著名理论,它们是组织管理者要管理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有效工具。在管理者与员工的交往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运用是相互并存的。巴纳德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它们互为条件,只有在两者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非正式组织揭示了组织管理过程中难以科学化、非理性化的部分。这说明光运用正式组织是不可行的,因为非正式组织能赋予组织以活力,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沟通与维护个人的完整人格,有时非正式组织起着比正式组织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组织生存发展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键,它包含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和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

1. 组织内部平衡:

是指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体的可用来满足其需求、影响其动机的诱因与个体对组织的贡献之间的平衡。

运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个体可以方便组织评价个体的贡献,但由于个体需求层次及判断根据的不同,会有碍组织实现内部平衡。所以组织在对个体进行诱因分配时要考虑好方式和方法。有时说服教育和强制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的动机,但在诱因分配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互的作用的结果。

2. 组织与环境间的平衡:

指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中的平衡,也就是说组织并非简单被动地适应环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要想与环境保持平衡就要在环境中承担实施必要的职能,要确定好合理的组织目标和战略,以有效地付诸实践。

3. 组织的动态平衡:

是指组织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组织的内外因素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组织的动态平衡就是在打破原有平衡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再建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组织的动态平衡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实现组织动态平衡问题就是组织处理好稳定与变革的问题,这是所有组织都要面临的。

五、 管理的观念

巴纳德指出管理作为组织的特殊器官,是一种有意识的协调,以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组织的发展及经营战略路线的调整,随时需要有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的服务与指导。如巴纳德提出了管理的四大职能,主要包含:组织目标的设定与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领导过程。而如前所述,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理论,以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五大职能概括管理的职能和过程,也在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1、要明确工作重点。竞争力包含了执行力,核心竞争力以竞争力为基础,更强调创新力。通过战略性薪酬管理提升竞争力,主要是在采取薪酬激励措施提升知识力、开发创新力上下工夫。它与增强执行力的重点不同,后者主要关注并解决当期或短期薪酬激励问题,关注劳动效率、劳动成果和实际贡献,关注物化劳动形态以及流动形态;前者主要关注并解决中长期薪酬激励问题,关注企业全体人员知识、技能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调动,关注潜在的劳动形态和流动的劳动形态。

2、要理顺二者关系。一方面,要了解把握战略性薪酬管理系统与竞争力系统各自的构成。其中,战略性薪酬管理系统前边已讲述过;竞争力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由八个部分组成。另一方面,要了解这两个系统的某些部分或方面与战略性薪酬管理系统的某些环节是相互交叉、重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员工激励

管理科学发展至今其着重点已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人本管理”思想,强调将“利用人”的资源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互结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以人本管理思想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着重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励员工。人本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第二,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和高效的激励:第四,人本管理将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融合起来,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需求来引导、加强和维持人的行为,使之能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激励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员工只有受到激励才会努力工作。人本管理下的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为满足需要而努力工作,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

首先,要确立人本管理中的激励主体。明确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激发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相一致。企业是否有良性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通常都潜藏着巨大的才智和能力,激励的目标即在于尊重和保护员工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基础上,把员工自身潜能的开发、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尽其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应尽的职责。另外,也应当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视企业与自身为一体,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其次,要遵循员工激励的基本原则。要把握好激励的公平、方式、时效和力度。激励的公平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机会均等:奖罚与功过一致: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时激励也要坚持个性化原则,要针对员工不同的合理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使激励做到人性化。及时性是指奖惩不能错过时机,是激励的有效性重要指标之一。当员工表现优异,或有待更好绩效时,是激励的良好时机。激励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把握时机,才能让人们看到表现突出的利益或表现不佳的惩处,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好的激励是恰到好处的激励,过高、过低都会对员工长期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人本管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

人本管理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能力、促使员工自觉主动地努力工作为目的的。这一管理方式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

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不仅仅只是薪酬,还需要企业对他们的认同,体现自我价值,要充分尊重他们,允许他们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尊重员工个性和有效识别、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从情感上认同企业,激发员工工作意愿,并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掘员工潜能,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2 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一旦企业管理环境不足,就会增加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企业员工离职过多、流动性过必将有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一方面,会因需要招募、培训新员工而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另一方会因员工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及客户资料等,在其跳槽后这些机密为竞争对手所获取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与员工加强法律约定的同时,要注重人本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在某些场合流露出对企业的种种良好评价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有益,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四、基于人本管理思想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激励

1 按需激励,实现激励的差别化。员工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首先,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其自身特点、工作性质都不同。一线基层员工在组织中地位最低、人数最多、作用最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他们的有效激励方式应该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辅以信任激励、自激励、员工培训与发展激励。基层管理者是组织管理团队中的最低一层,直接监督操作员工的工作。对其采取适当的授权激励、合理的薪酬激励、职业生涯设计和实现激励是比较合适的激励方式。对于中级经理人来说,应当让其参与设定具有较高期望值的激励目标,将中级经理人的个人利益、职业远景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采取收入与绩效挂钩和重视内在报酬激励的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高层管理者在组织中位居高位,具有很大的决策权,经济条件优越,会更多地追求成就感和社会地位。高级经理人的薪酬应该以固定部分为基础,以灵活的、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薪酬为主,适当延长经营业绩考评周期,结合股权式激励,以求形成长效激励作用,重视内在激励。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会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提高激励的效果。年轻员工普遍经济基础薄弱,优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具有一定的诱惑作用,但是他们又充满了开拓和进取精神,爱好广泛并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所以,管理者要多通过调查、访谈等沟通方式收集和了解年轻员工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对于处在中年阶段的员工,已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且处在年富力强的工作阶段,进行工作激励和成就激励会优于其他形式的激励。例如,赋予其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其授权而使其产生责任感,促使其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并相应地获得成就感。对于处在退休阶段的老年员工,可以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员工进行指导,发挥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的作用。

2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员工的劳动价值最重要的表现在薪酬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物质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同时合理的物质激励也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认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根据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和自身的需求,制定具有激励性的、多层面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复合型报酬体系,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当然,员工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也要有精神上的激励。精神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员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其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3 目标激励。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力,目标管理则是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个人目标通常包括物质、职务、自我实现等。企业应积极的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激励并协助员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自觉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些都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因此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H],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2]赵继新,人本管理[H],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

医院财务预算是指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计划年度内医院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渠道所作的预测,是计划年度内医院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预算可以将医院的经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指标,使经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并落实到医院的各个部门,这样医院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就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医院成本控制是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是医院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在全院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从过去那种只重收入不顾成本的误区中走出来,力图寻觅成本降低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医院利润最大化,同时加强医院合理预算也是合理控制医院运行成本的重要因素。

一、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预算有助于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与实际结果相比较可以提供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财务分析,找出医院资金使用上的潜力,分析影响医院收支数额增减变化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积极帮助医院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做到理财有方、用财有度,不断增强医院活力,提高医院综合经济实力。同时,可以避免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忽视医院的总体利益,片面追求本部门、本科室、小团体利益的现象发生,促进部门、科室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为了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就必须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拥有的资金数量,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的数量和方向,做到量入为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资金,又不失去收入与支出间应有的制约关系,保持经费的收支平衡。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便于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和人事任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实行成本核算,是目前改善卫生医疗机构营运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降低营运成本,亦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按社会经济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一般公式,可简单分为支出、收入和效益几大部分。医疗成本支出包括劳务费、业务费、房屋折旧、管理费; 医疗收入包括医疗收费、卫生材料使用费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因此,效益是“收入”大于“支出”,有一定的“结余”。

二、解决医院预算控制及成本控制的策略

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在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方向转变,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则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其主要特征。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医院做不同的预算。经济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是重中之重。不同性质的医院应有不同的预算原则,一家医院的不同时期,预算原则也应有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医院要发展,经济要提高,工资要上涨,价格要消化,财务预算没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肯定不行。“平衡利益”是预算管理的和谐理念,预算管理只有达到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患者、员工利益共赢的局面,才能真正促进医院发展。其中“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医院本身是微利行业,没有强有力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难以实施。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和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医院战略管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统一经营理念,明确奋斗目标,激发管理的动力,增强管理的适应能力,确保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指导和协助卫生监管部门评价和确定方案、费率和价格,确保向群众提供高效、低廉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政府机构所要求达到的经营效果,因此,医院及其监管部门都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规划医院的未来发展,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企业经营活动中, 成本算计和成本控制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医院来讲, 成本控制也如同企业一样重要, 尤其是作为非营利医院, 经费来源不足, 树立成本意识、实行成本控制更为重要。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医院领导者对医院的建设必须有长期的发展战略思想, 成本控制成本经营是重要内容, 只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与组织措施的全力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应把降低成本作为领导者的重要任务, 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坚定成本经营思想和观念, 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做起, 工作初始就注重成本意识, 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财务、物资采购、供应保障、应用、计划设计等部门都要形成网络化的成本意识。

(二)建立分层次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和导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医院可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及相关部门主任组成,负责设定和批准医院及主要部门的预算目标, 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分歧,监控预算的实施并在预算期未评价经营效果,并审批预算期内对预算的重大调整。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外,医院还需要设置预算专职部门,一般由财务部门承担,并直接隶属于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确保预算机制的有效运行。在所有需要参加预算编制的科室,都应设置预算员,预算员对其所在科室负责,业务则受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及专职预算机构指导。通过开发导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医院全面、科学、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医院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长期稳定发展。借助IT 技术,能够实现全面预算管控、全面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资产管理,整合医院系统资源、消除信息孤岛,通过智能决策分析帮助医院分析经营数据挖掘潜力,提升医院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医务服务质量。

(三)以全面预算为核心优化财务管理组织体系。以在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组织上设立财务决策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资产配置中心和内部审计中心。财务决策中心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效益分析、研究和评价,为医院最高决策层提供财务决策支持与建议;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医院会计核算全面工作, 及时准确提供财务报表及报告;资产配置中心负责医院投资、筹资活动及现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保证医院资产实现高效配置;内部审计中心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接受院长领导,主要负责医院内部审核、审计监督工作,并对医院各部门预算进行审计。确立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业绩考评体系,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将变得毫无意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预算控制来掌握医院的发展方向,因此,医院必须有一套有效的衡量和评价各责任单位业绩的制度和方法。

(四)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必须坚定地树立起开放创新意识,惟有改革创新医院才能发展。我们必须适应国家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医院的运行向开放型转变,服务意识和范围等方面进行创新,按照现代医院的营运和管理模式,加强经济管理,推广核算成本,实现由单纯抓医疗业务技术向医院全面经营管理的转变。同时,要正确处理现行管理体制与完全成本核算的矛盾。开展成本核算必须在现行管理体制的大框架下,要结合自身特点,量力而行,采取渐进的方法,逐步深入。切记生搬硬套。同时,兼顾医疗医技、行政和后勤部门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合理可行的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医院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才能全面降低医疗成本,才能真正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海红,《试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财经界》,2010年第9期;

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本理念 幼儿园 管理

1、“人本理念”的幼儿园管理概述

所谓人本理念,就是一切的手段措施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然价值属性,从人的需求为本质出发点。在幼儿园的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一般来说,看制度是否“以幼儿为本”,关键要看是否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发展性”四个方面,以幼儿为中心,来考虑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和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将“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使幼儿园真正能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家园和乐园。

2、“人本理念”下,幼儿园管理的措施分析

2.1树立师德,创和谐园风

人本理念下,首先要立足幼儿园自身的建设,要从每一个教师的品德出发,创建和谐的幼儿园教学与管理氛围。我们将《幼儿同工作规程》第三十五条作为教师师德准绳,要求每位教师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行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必须遵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条的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对行政、教师等职务的分工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和调整,重视对幼儿日常生活、学习、游戏等的管理,重视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过程,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不再以教师的权威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发展,对教师的备课、教研制度等进行调整,从原来更多的从老师出发到更多的幼儿着想,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从领导自身做起,向全体员工设立意见箱,广泛收集意见,及时解决。逐步形成团结、民主的良好校园氛围[1]。

2.2以质量管理为重点,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是兼教育与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体,一个好的幼儿园,必定少不了优质的办学水平,要实现“人本理念”的管理,必须把办学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高水平的办学标准必须从上至下形成一个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园长是幼儿园的灵魂和风向标,幼儿园教育与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于园长的引导水平。园长要秉承”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工作作风,强化管理,淡化个人权利色彩。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教师,营造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团队管理关系。主动放权,由人事管理模式向目标管理模式转变,使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另一方面,为带班教师建立相应的业务档案。实行业务达标考核机制,奖励措施;另一方面,细化教学研究目标,将全园教师按教研组进行分组, 由教研组长带头,开展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师带徒”形式,让高级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2]。

2.3从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出发,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园的领导在管理幼儿园时,必须要牢记教育的目的。在幼儿园的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从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出发,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管理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儿童发展过程的启蒙阶段。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素质教育”。在课堂上,让幼儿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增加幼儿和教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教学思维,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幼儿保持一颗“童稚”的心,与幼儿拉近距离,可以通过做游戏、歌曲、歌谣、故事和对话表演,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素质教育教学,推动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3]。

2.4注重安全管理,加强保育

稳定压倒一切,同理,安全也压倒一切。幼儿是自我保护能力最筹的群体,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承视,切实提高防患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落实抓好。每学期,我们定期组织两次全而检查,平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幼儿园的各种设施,特别是园设安全、用电、防火、紧急出口、卫生防疫、安全规章制度及幼儿接送制度的落实等,对校车要加强安全维护,并保证司机的安全意识,绝对不允许碰酒等。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限期责令整改。同时各园也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要求每位教师做到“眼勤、腿勤、心勤、嘴勤、手勤”。对多种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及时排除,最大限度的确保园内安全和学生接送安全。

2.5争取家长配合,参与共同管理

家长是孩子天然的启蒙老师,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从教育角度来讲,家长与教师是合作伙伴,赢得家长的支持,请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中,不但可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与教师达到教育共识,还能有效地延伸幼儿园教育的时间长度,使孩子在回家能够巩固和保持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

在每个班级中选出一名家长委员作为家长代表,再选出一句家长志愿者,以增进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交流,做到为孩子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升了家长的参与度,使教师与家长达到统一阵线。特别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家长志愿者可帮助教师维持现在秩序。提醒家长们排队等候。由家长志愿者出面维持的好处是避免了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接触.减少了双方的摩擦。由于家长与家长之间具有感同身受的特殊关系.便于解决问题。另外每当园里搞大型活动时,也是家长志愿者们发挥所长之处。幼儿园为家长志愿者配备了红马甲,与教师们一同维持活动秩序,如大型滑梯前保护孩子们的安全等等,有效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与沟通[4]。

3、结语

综上所述,“人本理念”下,幼儿园的管理要以幼儿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幼儿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和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将“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从注重学校自身的出发,指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本教学、人本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丽文.抓好幼儿管理工作提高素质教育[J].中外教育研究.2011,03.

[2]张爱萍.浅淡幼儿园以人为本,和谐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下旬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