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学的基本原理

法学的基本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学的基本原理

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法律基本原理 债法基本原理 法律判断

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译序中言:“经典学术著作……读者只须具有一定的耐力,平心静气读去,自能有得。”豎既读之,定安之。本文拟通过梳理王教授著作其一《债法原理》的章节体系,重点谈谈自己在研读其第一章“基本理论”过程中的感想。结合思考克服上述“屏障”,自己学习的困惑在于无法在头脑中建立其起法律意义上的“债”,总与生活常识中的债相混不清,简单的问题尚可理清,稍事复杂就乱了阵脚,难以专业起来。故寄于学习本书,找到思维的切入点及分析相关解决法律问题的基点。

本书在体系编排上包括基本原理(第一章)、契约(第二章,债之发生)、制度(第三章)及无因管理(第四章)。王教授对“债的基本原理”的阐释,秉承了其经典的法律思维,即采请求权基础方法,以实例引导法律上的思考。鉴此概括成三点。

一、更深刻的理解理论(原理)与实践(实务或经验)的辩证关系

本书秉承了王教授的经典法律思维,这里我们想先谈其一“实例引导”(例题解说)。显区别于一般原理性书籍的是,本书第一章基本理论部分,内部的一节一款多以实例为开端,至多三、四个案例也稀稀不超十行文字。作者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为目的,并小心不加重读者在阅读伊始的文字负担。这种方式的独到在于:其一,它颠覆了读者在章节开始便被铺天盖地的背景、概念、特点、分类砸的头晕脑胀的境况,帮助读者绕过了死记硬背的路径,取而代之的是教导读者在思考中寻求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其二,它将具体实践或经验的东西放在了理论之前,为读者所了解。作者非常体恤读者对抽象理论理解的困难,也是作者对自己阐释的理论颇为自信;其三,人人皆知促使人类作出思考的行为,往往是遭遇问题与矛盾之时。理论的隽美之处不在于其行文表达起来多么的磅礴与流畅,而在于其所到之处能给所用之人以提点,以解实践之困惑。本书特点是以“实例”引导读者,读者心中有了初步答案或者不解后,必然会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及原因,这个过程就产生了对知识的饥饿感,也可以说读者自身就与书中的知识相关联起来,不再是读者无关痛痒的单向学习。读者有了获取答案的需求,而书籍则有了回答问题的使命。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对与法律思考助益甚巨。

详举一例,书中讲到“债权保全”豏令我体会颇深。民法为确保债权的获偿,特赋予债权人两种权利,以资救济,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这一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上也有采纳。论知识点而言,这对于经历法本教育进而专修民商法方向的读者来说,肯定不算是新知识了,在我的记忆当中,无非概念、要件、区别、联系,逢考必背,遇考时也十分欣然答之,但是对这一制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试卷上面,对知识的理解太过表面化和理想化,对债权人的保护如何的完备,没有想过与实践进行着怎样的关联。像对类似理论的学习,既不能与实践关联,又不能与相关制度关联理解应用。在头脑中乃死水一潭,只等记忆消退。但在此处通过案例学习,笔者感觉效果有所不同。书中讲到,“为债权的实现而奋斗”的理念在该制度中不可或缺。“债权人的代位权及撤销权,对维护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裨益虽巨,但尚不足确保债权的获偿”,并分析的三点原因,包括债务人财产的散逸非债权人所能预见或控制,债权的平等性难期全获清偿,法定优先债权情形尚存。“处此情势,一般债权人不能不为其债权的担保而奋斗。”豐接着,作者阐述了债权担保中有关人之担保与物之担保制度,并指出“债权的实现及优先次序,事关当事人利益、资金融通(如银行贷款)、社会政策(如劳工工资)及公共利益(如租税债权)”。而按照以往学习的思路,在债法篇则仅着眼于债的平等性,有关债的优先次序仅在企业法人破产清算中记忆过,在此,笔者不禁心生唏嘘思维度上的宽窄是多么重要,而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时刻存于职业之中,更存于生存智慧之中。

二、学会在体系下掌握法律概念

不看体系,只阅章节的读法,即使是寻求答案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断章取义、匆匆了事,这样一个科目学下来,知识七零八碎,一团浆糊,毫无体系可言,凭记忆记住的几个概念却毫无高低并列,相互割裂。

书,不论教科类还是文学纪实类等,作为阅读的对象,应该以一个体系的形态出现,任何一字一句其生命力都存于这个体系的生命力之下,脱离整体性而去摘引任何一字一句、一段都免不了会断章取义,其虽可能满足读者一时之用,但对该书真正意义的解读难免带来偏颇,从而也就偏离了阅读的意义豑。举一例证之。《债法原理》在阐述“债之关系之有机体性及程序性”。豒在理解债权(债之关系)时,我以前不知道区分一个概念的广义与狭义原因是什么。在这里,首先概括了债权之本“在于受领给付而保有之,并得依法律途径强制实现。”“债务人原则上应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的履行负其责任。”豓对于债务人的义务怎么全面理解,不在于定义成怎样,而是需要在一个体系下理解。书中阐释到,广义债之关系,除包括给付义务、附随义务及不真正义务等各种义务外,尚包括其他权利,如选举权、解除权、终止权等以及各种法律地位(如受领相对人解除或终止契约意思表示)。又言,“债之关系之要素,并非个别单独存在,毫不相干,而是为满足债权人的给付利益,尤其是双务契约上之交换目的而互相结合,组成一个超越各个要素而存在的整体性。”这种“超越各个要素而存在的”整体性就是体系下掌握概念的基础载体。以前我认为要素概念的体系的基础,但现在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偏颇的,或者说更为重要的是,体系更是理解要素概念的基础,不从这个角度去学习,理解概念是不透彻的,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障碍。就像这节最后作者总结的,对债结构的分析有助于认识债的构成要素、内在逻辑及变动发展。若无此项认识,对个别问题的了解,终属零碎知识,未能构成完整的体系,不足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债的关系。我很认同作者这种观点,其对法律思考助益甚巨。

三、学会用复杂思维看事物,学会用论证的方式去表达观点

简单思维好不好?有一句广告词讲:简约不简单,简约是一种智慧的浓缩,而不是直来直去的不加逻辑辩证的结果。在本书中,作者不仅阐述了自己研究的学术成果,更难等可贵的是让读者看到了他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详实论证上所作出的坚持与努力,表达的语言中要充满力量和激情。用论证的方式去表达观点会促使行为人想方设法变换思维的多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或知识。法律学习的过程就是论证说理、说服的过程。论证过程包括演绎、推理,思维的正向、逆向,既要遵循一定的逻辑、但有时候又会跳出逻辑、抛弃固有定式。在这里我对论证的理解是,学术观点可以,并不是行政化、帮派化的消灭不同的观点。作者的责任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勤勉的论证以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 生态课堂的基本原理 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 物资流成本会计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浅析盾构隧道基本原理及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基本原理浅析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基本原理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 基于大众标注的情报学基本原理探析 论建筑学的基本原理 会计学基本原理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基于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探讨 试论网络会计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学习基本原理关于人的发展探讨 论管理的基本原理 “文学不死”的基本原理 烤制的基本原理 刑事推定的基本原理 整体教育的基本原理 摄像模组的基本原理 组合数学基本原理与微分学链式法则共性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2]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07-08)[2013-08-30]..

[13] 张国庆.林业标准学[EB/OL].(2011-02-20)[2013-08-30]..

[14] 张国庆.生态论概述[EB/OL].(2012-04-13)[2013-08-30]..

[15] 张国庆.系统学概论[EB/OL].(2013-03-27)[2013-08-30]..

[16] 张国庆.论社会化[EB/OL].(2008-03-30)[2013-08-30]..

[18] 张国庆.客货站应集中到郊区——以武汉为例[EB/OL].(2011-10-02)[2013-08-30]..

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 问题式教学 实践应用

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基础,旨在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并学会运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知识面广泛,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行提出一些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一、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基本原理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理论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信仰体系转化,是当前高校“基本原理概论”课探讨的核心问题。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基本原理概论课学习热情不足,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因此,以问题引导大学生思考,以思考推进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是推进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原理课包含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加之教材篇幅所限,理论众多、晦涩难懂、缺乏例证的特点。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所难免。问题式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直接的途径。围绕所讲核心内容提出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部分中围绕什么是,的鲜明特征等问题,提出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并列举出有人认为160多年以前提出的理论已经不再使用于当下社会,以及上世纪90年代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现实,提出已经过时的观点,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把注意力集中于n堂。带着问题倾听老师的讲解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基本原理概论课涉及理论较多,但仅仅记住理论、理解理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于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大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对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高校课堂上教师对基本理论概括讲解后,适当联系实际设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发展的实质即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理论后,提出利用该原理解释分析传统手机发展到现代智能手机的过程。手机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必备品,用已学理论解释大学生身边事物的发展原理,能够较好带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三,解决问题,理论升华。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拓展视野,加深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大学生正确地运用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是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结合实际恰当的设问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运用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矛盾分析法如何辩证的看待当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破坏的关系,如何辩证的分析当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通拥堵的关系,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与进步等问题,能够较好引导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二、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三个维度

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高质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为实施条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完整的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模式并非就问题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它的建构包括三个维度:

第一,基本理论理解中的问题式教学。在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讲解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模式为提出问题,再进行理论讲解,最后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当下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直接提出理论问题,要求其解释理论内涵。例如,第二章讲解价值问题时,在详细讲解哲学中的价值概念之后,对于价值的四个特性请同学解释其内涵,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辩证思考的理性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记忆。

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分析

利润差量分析法是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隶属于管理会计学科的研究范畴。目前管理会计教材对该方法论述的十分简单和概略,不利于学生们对该方法的深入领会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利润差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基本原理

利润差量分析法是把形成利润差量的各因素分解出来,找出对利润差量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为便于因素分解,不妨设R代表假设第N1年的投入产出关系持续至第N年时生产第N年原有产销量所需耗用的资源量。

差量收入=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年产品单价-第N1年产品单价)+(第N年产销量-第N1年产销量)×第N1年产品单价=价格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年资源单价-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1年资源单价)+(R×第N1年资源单价-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第N年实际投入资源量-R)×第N年资源单价+R×(第N年资源单价-第N1年资源单价)+(R-第N1年实际投入资源量)×第N1年资源单价=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成本

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收入)-(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收入-价格因素差量成本)+(成长因素差量收入-成长因素差量成本)+(0-生产力因素差量成本)=价格因素差量利润+成长因素差量利润+生产力因素差量利润

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包括三种:价格因素、成长因素及生产力因素。价格因素反映的是仅仅由于每年公司输入资源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差量利润。成长因素反映的是仅仅由于两年间产品产量增长所引起的差量利润。生产力因素反映的是即使产品价格没有变化,但由于更加有效地使用输入资源、降低成本而引起的差量利润。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资料

2009年底,华强公司高级管理层认为:公司所生产的一号产品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成熟期后期,决定在下一年度采用降价促销、削减固定成本并控制废品损失等措施来提高该产品经营利润。目前,华强公司2010年和2009年的成本资料已经可以获得,可以采用利润差量分析法来分析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评价高级管理层经营决策的适当性。

(二)差量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差量收入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因素和成长因素,影响额如下:价格因素差量收入=2010年产销量×(2010年单价-2009年单价)=1150000×(25-27)=-2300000(不利);成长因素差量收入=(2010年产销量-2009年产销量)×2009年单价=(1150000-1000000)×27=4050000(有利)

差量成本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因素、成长因素和生产力因素。由于产品成本包括四项内容:直接材料成本、生产能力成本、客服能力成本和研究开发成本,差量成本的每项影响因素可以按照四项成本分别加以分析。

华强公司2500000元的差量利润中,成长因素贡献了3420000元,生产力因素贡献了2100000元,因公司不能把投入资源的价格增长传递给产成品,价格因素损失利润3020000元。华强公司高级管理层在过去一年的经营决策是适当的,下一年度可延续上一年的经营决策。

三、结束语

利润差量分析法适用于同一公司前后两期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利润差量分析法探究公司差量利润的影响因素,寻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Charles T.Horngren,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pters 1-19,12th ed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81.

法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过程管理 节点控制法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却困难重重,对于处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而言,问题尤其突出。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建立起了校院系(或者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下放责权,扩大院系办学自,以发挥院系从事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情况来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重心下移也可能会带来目标不清、实践环节难抓落实、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

过程节点控制法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有非常重要和比较广泛的应用[1,2]。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中,有不少关于教学过程某一方面的过程控制的研究[3,4],但是尚无系统地进行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与能控性分析

1.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总体设计

根据ISO的定义,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各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根据控制论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1]。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教学资源增长无法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要实现对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必须认真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严格教学管理”的精神,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发展规划,遵循教学发展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流程和节点控制法,以高效地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共分三个步骤。首先,建立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三维体系”:一是识别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教学过程需要控制的要素很多,但只有少数几个起关键作用,控制住了这些关键要素,不仅控制住了过程,而且对过程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教学过程活动都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和最佳路径,识别和控制其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控制和驾驭其规律,而且会对优化对过程的性能产生影响;三是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过程的控制是由人来实施的,但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人对过程控制具有关键作用。明确并落实关键责任人的责任,是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核心。

其次,完成教学过程节点控制中的“三个细分”。一是过程细分,即按照教学环节的流程和路径分解为若干子过程;二是目标细分,即:按照过程细分的每一个子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三是责任细分,即:按照细分的子过程、子目标分别明确不同的责任人和具体的责任制。

最后,绘制出“教学过程节点控制图”。图1为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过程总体节点控制图。

图1 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管理总过程节点控制图

2.教学过程节点控制法的能控性分析

除了人才培养这项中心工作之外,高校还需要承担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其他任务,因此,教学管理很容易受到教学之外各种工作的冲击而变得不易控制甚至是支离破碎。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只有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所有过程的“能控”。例如,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以专业学术为辅,不应该把大量的精力用来争取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而应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老师们在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多地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多思考如何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等。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应该以产业与学校的深度联合为目标,以培养合格人才满足地方产业需要为主,以直接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辅。学校只有站在企业需要的立场上开展专业教育,而不是站在自身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立场上,才能够真正把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乃至学生的就业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为实现教学过程的“能控”创造条件。

为了真正做到所有教学过程的“能控”,需要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对教学过程的“能控性”进行约束和管理。第一,要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进行目标的层层落实,以倒推法进行分类和管理;第二,要分析制约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提供条件保障;第三,要努力提升教学过程的管理力和执行力,其核心是教研室主任和教务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责任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制度和监督来提升,而执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学管理各个层次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分明的奖惩制度来保证。

以年度教学目标为例,以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项目为核心指标,学院控制层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合作改革等,教研室控制层为课程建设、教研项目、专业实习等,教学科控制层为常规教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如此层层管理,层层落实,将极大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能控”性。

另外,教学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不会停止、由于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能控性,因此,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需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动态的“能控”。

从我院近三年来的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由于我们在每学年和每学期之初总体规划、周密设计,进而分析每个节点的能控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高效的节点控制。

二、教学管理子过程的节点控制的创新实践――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尽管各高校在认识上都非常重视,也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但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有效控制却缺乏有效的办法。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尤其是面临着与学生毕业就业的显著矛盾。要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必须从选题开始,明确每个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以机械类专业学生选题为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起来协同创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工程价值的、技术先进的真实课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就是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而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高度互信,才能够使得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成为实质性的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环节也是如此,通过过程细分、目标细分和责任细分,形成闭环的节点控制网络图,通过奖惩措施,达到责、权、利一致。图2为我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图2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多年来,我院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狠抓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节点开始,实现过程的节点控制,有将近50%的学生在本地企业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双方教师深度合作,学生所学为所用,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生就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考研的同学,单独进行管理,这部分同学的选题主要来自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横向和纵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安心准备考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读研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准备。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免修了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结语

节点控制法通过明晰教学过程控制要素、把握住关键环节、明晰责任人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高校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软实力”,同样会对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节点控制法融合到学校教学的系统工程中,才能使得节点控制法发挥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新怀.“过程节点控制法”的创新实践,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1):32-34.

[2]姚侃.大型海船建造检验“节点控制法”研究与实践,江苏船舶,2008,(5):38-40.

[3]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