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第1篇

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对基础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所采取的一次重大调整,它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课堂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教师由一个学习的设计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应从教师的巧妙导入开始。而导入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急切参与学习活动”。最终达到学生和教师思维同步、情感共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入学科教学环境当中。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

教师将所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教师课堂上不提问、自问自答、学生不思考、被动接受的现象。

对于学生来说,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一般程序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与共享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问题解决的原则: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讲解和展示进行科学评价,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讲解,要求讲解清晰、点拨到位。对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防止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注重提高合作的必要性和深刻性;防止合作成为某个优等生的包场,关注学生的全员主动参与;抓准合作的时机,提高合作的时效性。相互合作交流应设在独立思考之后,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教师将问题呈现之后,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就是拿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交织、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看客。在此期间,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控制,做到收放自如。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角色的转变,才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做到“五个要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总结。

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重视传授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统一要求为分类推进,分层施教。防止对学生一个目标、一种要求,一刀切的传统模式。

让学生快乐展示自己。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开展作业、卷纸、手抄报等展示评比活动。进行口算、计算、速算等计算能力的趣味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的数学生活体验。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处理

1.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我不仅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我的课堂始终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激励:“你很聪明,很能干,老师很喜欢你”,“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有时候我面带微笑摸摸孩子的头,有时候牵牵学生的手,有时候对着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候给予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有时候鼓励全体学生鼓掌。我肯定学生每一次成功、每点进步,使每一个学生信心百倍。

2.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评定和总结的过程。每次合作学习,我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必要时我还会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我对学生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帮助学生解疑。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自主学习是基础,因此,我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情况下组织合作学习。

(2)走向开放,学会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内容的开放,心灵的开放,时空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如探究的内容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时空,它既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或小组确定,这样放手让他们根据共同探究的目标自由选择。探究的方法由学生自选。

五、有效教学呼唤对教师素质的提升

1.课堂,让教师行动起来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有效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以点带面、以赛促练”的教学活动。让教师持续发展。开展:“活力在课堂“的教学竞赛;为学科骨干教师搭建调研课平台。定期举办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竞赛。多形式、多层次的竞赛活动。让教师得到锻炼,也让教师在听、说、评、思中感受、感悟、反思、提高。

2.教研,让教师成长起来

组织开展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提高教学技能”为落脚点的“教学型”教研。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教师们以“问题”促发“思考”以“思考”促进“交流”,教师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精讲课、练习课、复习课、同课异构课、计算课等课型的研究活动。探讨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组织开展以“评”为着眼点,以“反思”为主线的“合作型”教研。每次的教学竞赛活动之后的说课、评课活动;每次调研课后的反思、评议活动;专题研讨课后的研讨活动,都能使教师在“评”中更新了教学的理念,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理念与实践得到升华。

开展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型教研。坚持课题带动课改,课题提升课改的思路。每学期的课题培训会,课题研讨课,课题的专项活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总之,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角色、科学定位。有效教学必须有有效目标、有效策略、有效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必然会造就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2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中提出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属――“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原有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在高中物理课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课程内容中“生活化”的理念处处可见,但是现实的课堂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对于如何在课堂中实现生活化教学谈谈鄙人的浅见。

一、教学观念的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破则不立,“破”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最终达成“立”的一个前提保证。

在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这一认知性任务,而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打破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隔阂,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这一生命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作为学生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课堂教学生活,不仅仅是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是更应该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单向接受关系,而是处于同一世界中的不同主体之间如何由互识到共识的问题,因而课堂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是作为不同主题的师生之间是如何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达到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共识甚至产生“共鸣“的问题。教学和考试的知识点不再是知识的记住和套用问题,而是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顺利的解决生活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课程指标准解读》指出,“关于教育方式的考虑,是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方式生活化的道路上,陶行知先生堪称伟大先行者。陶行知先生主持的重庆育才学校,不少课程都应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讲授,如他们创造的化学之舞,将枯燥的化学公式变化公式用舞蹈体现出来,是同学们能够迅速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易学易懂。

为了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广大教师需要从教师的生理、心理、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图标、漫画、照片、录像等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和谐化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单向授受的关系,而学生之间又常常陷入一种相互孤立、相互竞争的状态,课堂也因此变得沉闷、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当前我们要实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新生活,就必须要促进教学过程中主体关系的和谐化。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既然生活化的课堂是动态的,那在授课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甚至会直接干扰老师的上课秩序。对于这些,老师如何能够快速合理的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然而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吵架、动手的“放肆”行为,我们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往往采取了“以暴抑暴”、“指责惩罚”甚至“喝斥打骂”的方式。这样不但课堂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处理不好学生,往往口服心不服。甚至因为个别老师的过激言行伤及自尊而在心里落下阴影。因此老师在面对这一类事情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尝试用幽默式的冷处理,巧妙的化解课堂中的冲突,这样既维护了学生们的面子,同时又显示了老师的宽广的心胸。对于处理这一类课堂冲突中,年轻的老师因为资历尚浅,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磨练、多锻炼、多积累,与此同时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老师多请教、多学习、多探讨。

我们的学生是人,是有着生命力和情感尊严的人。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式,都不应该以伤害学生的心理感情,贬损学生的人格尊严为代价,否则,那就完全得不偿失,也背离了我们教书育人的初衷。

五、加强师生的交往互动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政治活动课 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

政治活动课程是当前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活动课,主要针对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和学习政治能力的培养,以期引导学生在政治活动中体验,在政治活动中发展,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化。中学政治活动课的实施情况也影射着课改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把“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作为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不断地加强和提高。我参与了多年的课程改革的实验,对初中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学习和摸索,并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如何上好政治活动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对初中实践活动课的思考和看法。

一、政治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中;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卜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发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

2.活动课的开展形式主义严重。往往活动课设计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小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为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

3.活动课的结构安排欠合理。活动课大都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一路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活动结构安排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谁知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先给出的理论范围内,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l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走入生活开展好活动谋

1.认真选择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及内容一般是教材中所提供的,但就教材而言,有的活动在农村学校根本无法开展。针对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血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叉不能太难。要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2.灵活使用活动形式。活动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形式手段,都可以为行动课所使用。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淡、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是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3.适时调控活动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施“宏观调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规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并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当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以及时提醒。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计算机;实践

一、更新教学观念,对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要想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首先一定要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同时还要对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保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对中职电气、汽车、机械、模具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也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着眼点,同时可以以B级考试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切实可以掌握电脑的各部分功能,了解鼠标与键盘的应用,会利用打印机进行硬件操作,掌握多种输入法,会操作Excel电子表格软件、Word文字处理软件、Windows2000/XP及资源管理器等,掌握目录、文件、磁盘等最基础的计算机概念与知识,会应用电脑上网,掌握电脑浏览器的使用技能等。

二、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优化变革,完善教学环节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教学应当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把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基础模块来进行,具体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文字录入、文件管理、文字、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表格、报告、表格、管理这几部分,针对各个模块具体特点对相关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难点进行明确。

三、加大实践培训力度,突出技能训练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范文第5篇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课题,下面笔者粗谈几点见解如下。

一、以课堂思维表现为着眼点,展开思想品德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教者应以课堂为着力点,切实把握好评价功能,灵活运用评价机制来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时放眼全体学生,摄取信息,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情绪作出判断,得出粗略的评价结论,诸如学生的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学习情绪“高、较高、一般、较低、低”等结论。授课者可及时利用这种评价结论生发新的教学方案,调动和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情绪。课堂观察时机一般是在开课的一瞬间,有时也用在学生听讲、讨论交流、问题探究的过程中。

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反应,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用眼扫视每一行列的学生,观察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反应,及时作出评价并思考下一步的教学,或及时面对个别学生施与个别指导。如: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有的尺未放正,有的尺放反了,刻度线没有靠近测量的起、未端等,教师就会一一指点纠正。教师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课堂参与表现为着眼点,展开学习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重视课堂参与过程的评价就成了过程评价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重视课堂参与过程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全新的课堂互动过程,从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明确向学生提出:平时课堂学习的参与过程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打破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模式,给学生以更大的获取成绩的空间,只要平时积极参与,就能在期末获得一定比例的成绩。我给课代表和组长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认真记录每一次举手发言同学的姓名,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记录发言的质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运用发现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参与辩论和积极探究,获得真知。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着重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重举手发言的过程轻发言结果的原则。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既要启发鼓励他们讲完整、有见解、有创意,又要针对个体差异允许他们讲不完整、说不完善甚至犯错误,重要的是把它看成一次很好的参与过程。2.重发现问题的过程轻提出问题质量的原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3.重探究性学习过程轻探究学习结果的原则。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情绪不断高涨,思想不断产生碰撞,最后摩擦出思疑、质疑、追疑、解疑的火花。4.重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轻讨论结果的原则。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亲密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重要过程。5.重组长的体验过程轻发言结果的原则。组长轮流执政,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做讨论记录和代表小组发言的锻炼机会。只要每个同学都重视了上述过程的体验,那又何愁结果呢!

三、以批阅作业为着眼点,展开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