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第1篇

说到底,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制度的支撑,但在普遍均等理念下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却从另一个层面推动了制度的建设,杨玉麟教授等曾经思考、讨论过理念与制度的这种关系。中央的方针政策、政府的责任、学界的研究与实践的示范等等多重作用,推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项目开展。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创建指标中规定了示范区需要运用总分馆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并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形成研究成果。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仅仅包括公共图书馆,但本人一直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没有其他一个文化行业可以如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国际公认的民主社会制度安排,有国际统一的服务理念和规范,纵向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横向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无缝链接、并运用总分馆或区域网络等组织形式构建成一个无边界的服务大网,从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服务的普遍均等。事实上,在创建指标中,除公共图书馆外,文化馆等其他行业都没有一定要形成系统的资源共享模式的硬性规定,这使得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示范区中成为份量最重的单位。因此,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是探索、实践和制度设计研究的重要途径。

随着示范区申报、建设、推进,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会从自主创新进入政府主导,建设总分馆可能也就没有了原先的那么艰难,但总分馆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如何创建既符合总分馆的客观规律,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总分馆模式,并且引导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不会比自主创新容易多少。幸好,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这是许许多多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创造的共同财富。

邱冠华

东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成效及对策

刘 磊 李晓辉 (东莞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07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现状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了东莞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总分馆 社区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76-0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enter-Branch Libraries System in Dongguan Library

Liu LeiLi Xiaohui (Dongguan Librar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71)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s and effects of Donggua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entral-Branch libraries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center-branch library; community library; mobile library

CLC number: G258.2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76-05

自《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年)》拟定并实施以来,东莞图书馆遵循《纲要》思路,认真积极调研,推动政策出台,大力推行总分馆制,在政府相关政策、文化考评机制和同一数字资源平台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成了覆盖市镇两级并向村(社区)延伸发展的总分馆网群,确立了具有东莞特色的图书馆集群发展模式。随着总分馆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和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基层图书馆建馆质量及体制纵深发展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细节问题。总分馆制发展至今,需要我们重新审时度势,调整管理机制,创新发展思路,从原来略显粗放的管理方式向集约化转变,从多个角度和细微处完善集群管理方式。

1 现状及成效

1.1 图书馆之城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市级图书馆1家,镇(街)图书馆29家(不含松山湖科技园区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358家。市图书馆面积达4.5万m2,镇街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1000m2以上的有20家,500至1000m2的有7家,500m2以下的有2家;村(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达200m2以上的有109家,100到200m2的有107家,50到100m2的有119家,50m2以下的有23家。全市图书馆从业人员683人,其中镇街图书馆从业人员约270人。数据表明,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1.2 总分馆建设现状

截止2010年底,东莞市共建有分馆48个,其中镇街分馆29个,村(社区)级分馆11个,楼盘小区分馆2个,企事业单位分馆6个。除企事业单位分馆外,其余42个分馆均可与东莞图书馆(总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共用。此外,东莞图书馆还通过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的形式,建有102个服务站点;通过图书室与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有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个;并于2007至今通过研发的图书馆ATM,推出图书馆自助服务站5个。图书馆总分馆制初步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充实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倡导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

1.3 建设成效

根据统计,东莞市市镇两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共计达13.4万m2,比2004年实施总分馆制以前增加了近2.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6%;市、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图书馆藏书共348万册,比2004年增加了约2.1倍,平均每年增长达20%以上。从年借阅量上看,近年来部分新建图书馆的建设成效非常明显。例如,2008年8月,麻涌分馆正式对外开放,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外借量达到3.2万册次;到2009年,全年借阅量更是达到了6万册次,在东莞市所有镇街分馆年外借量中排行第3位(见表3)。又如,塘厦分馆,原建筑面积只有600m2,2010年,塘厦新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7800m2,是旧馆馆舍面积的13倍,而2010年的年外借量则比上一年增加了3倍,跃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第2名。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万江分馆等。目前,东莞市基层图书馆新馆建设方兴未艾,道颉⒋罅肷健⑶逑三个镇也正在进行新馆筹建工作。

2 突出问题

东莞市实施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具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组成动静搭配、虚拟与实体结合的地区图书馆集群网络,形成了“技术+管理”的集群管理特色。[1 ]自2004年至今,镇街分馆的覆盖率达90%以上,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主要停留在标识规范、平台同一、书目数据统一等层次上,在业务的集中管理、文献资源的统购统编、共享资源的推广应用、读者服务的统筹协调等层面上,受制于客观环境和人的能力的局限,推行力度有待加强,发挥程度有待提高,发展模式亟待突破和创新。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2.1 人的问题:基层图书馆馆长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图书馆建设重在馆长,镇街分馆馆长作为带头人的作用发挥非常重要。首先,从常平、厚街、麻涌、大朗、万江等新馆发展过程看,具备图书馆行业工作基础和专业素质的分馆馆长对基层图书馆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常平分馆通过引进人才,招聘了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专业图书馆馆长。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常平分馆年外借量位居全市第三位,远远超过其他镇街分馆的外借量。又如,麻涌分馆和万江分馆,东莞图书馆通过借调方式,向两镇派出专业馆员挂职馆长,2009年两镇的年外借量分别达到了6万册次和4.5万册次,居全市所有镇街分馆的第3位和第6位。其次,即使非图书馆专业出身,但具备较高职业精神的镇(街)由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图书馆负责人,也可以较好地带动图书馆社会效益。如东城分馆、石碣分馆、厚街分馆,2010年的图书外借册次也分别排名第5、第6和第8位,他们工作积极主动,除配合市各项读书活动外,结合本镇实际,利用现有设施条件,积极举办各项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了分馆建馆效益,收到良好效果。其余十几个镇(街)分馆馆长或由临时工作人员担任,或综合素质欠佳,日常表现平平,严重影响了总分馆体系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2.2 财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

受镇街经济实力强弱的影响,镇街分馆的年度投入经费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尽管东莞市政府的《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东府办[2005]81号)对镇、村(社区)购书经费、设备、人员等办馆条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镇(街)应将图书馆主要事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特别要将购书经费单列;村(社区)图书室以镇(街)、村(社区)投入为主,社会捐建和资助为辅冠名、联办等形式进行建设。但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文件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60%的镇(街)年度投入图书馆之城建设经费不达标,购书经费明显不足。个别镇街分馆如高丁⒌颉⒄聊就贰⒑槊返确止菽甓裙菏榫费极少或没有;石排、企石、谢岗图书馆仍未达到文化建设考评达标标准,并尚未与东莞图书馆联网。浙江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实行“三级投入,集中管理”的方式,从而保障了基层图书馆的运营经费。即乡镇分馆的开办经费和年运行经费(30万)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共同投入并明确投入方向,不足部分乡镇财政负责解决。[2 ]深圳市福田区也明确规定,对于新开办的社区图书馆,区政府一次性投入15万元作为开办经费,以后每年给街道、社区图书馆拨款10万元,作为持续发展经费。[3 ]这对我们解决基层图书馆年度投入经费不平衡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借鉴。

2.3 物的问题: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平均藏书质量不高

除虎门、长安、常平等图书馆外,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图书采购把关不严,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图书市场上各种书商鱼目混杂,低资质书商通过低折扣或其他渠道中标后,不按市馆建议采购标准供应图书;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本身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藏书体系规划,或主管部门干涉导致无法公正客观选购图书,导致所购图书的类别、比例和复本数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要求,无法真正保证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

2.4 管理问题:总馆协调力不够、图书馆自身话语权小、管理方式方法亟待突破

尽管东莞市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有政府文件的支持,但文化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并不显著,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从而限制了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高度。现行体制下,分馆行政上属各镇(街)文广中心管理,财政、人员等方面归属于当地政府,总馆在分馆人员聘用、经费使用上建议权的效用不高,无法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也无法强制推行考核与持证上岗制度。由于体制的局限,总馆在总分馆体系中的业务规划也常受到制肘。

2.5 服务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拘泥

基层图书馆大多存在服务水平不高,设施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如:一些基层图书馆服务单一,仍停留在原来单一的书刊借阅服务上,没有从市民的需求出发,生产和提供群众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针对群众需求来策划丰富的读者活动。大部分基层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上也十分欠缺,亮点不突出,难以吸引、带动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比苏州市图书馆的“市―社区”总分馆网络,自2005年,苏州图书馆制定了《苏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同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建设社区分馆,构筑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其合作方式是:与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直接在社区建设分馆,由合作方提供社区分馆的场地、设备和资金,苏州图书馆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图书等,实行统一管理和通借通还。截至2009年底,苏州图书馆通过合作建设方式在全市城区共建成分馆21所,大大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4 ]这也说明,目前,东莞市图书馆总馆亟待在分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协调和统筹指导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由“统一采购模式”过渡为“统购统编”模式

建立图书采购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图书采购质量。由总馆拟写总分馆采购和编目规范,内容包括统一采购标书、统一验收流程、统一加工规范和统一入藏编目格式等,作为今后分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统一规范。分馆在图书招标阶段需向总馆申报,由总馆对分馆制定的采购需求及供书书目进行核对,保证符合“统一采购模式”。

对于统一编目,可在统一采购模式的前提条件下,首先确立总分馆统一书目数据加工规范,分馆的数据实行审核准入制度,保证数据库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再逐步过渡到全市总分馆实行统购统编模式,确保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科学、合理,藏书目录规范、标准。

3.2 试行“镇统筹村图书馆建设制度”,创新基层分馆建设模式

镇街分馆建设几近完成,村(社区)分馆成为第三级架构成为总分馆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东莞的11个村(社区)分馆年外借量上看,整体上存在着外借量不高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积极探索镇统筹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由镇(街)级图书馆直接按照总分馆的具体要求,在村(社区)建设服务点并进行日常的业务辅导工作;二是对自身基础较弱的图书馆,可由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馆共同重点扶持建设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镇(街)级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理顺东莞市总分馆管理模式。或者,由市图书馆重新调研,效仿东莞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嘉兴等地图书馆建设方式,制定政策,对村、社区图书馆进行整体规划,由市、镇二级签订协议,共担经费,共建村(社区)级分馆,保证业务上和市、镇图书馆的统一。

3.3 制定长期的“基层馆长培训计划”,形成基层图书馆带头人队伍

建立分馆馆长培训计划,对于不具备图书馆专业基础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尤其是目前外借量低于10000册的图书馆馆长,要求在1~2年内轮流参与东莞图书馆对外部门实务工作,累积有效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对于新加入总分馆体系分馆的基层馆长,在新申请加入全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时就应在总馆相关岗位包括读者服务部、少儿部、电子阅览室、借阅部和参考咨询部等进行跟班培训,每个部门不少于1个月,累积时间不少于半年。总馆各相关部门应认真接洽,做好相关说明。培训期满时,进行考试鉴定并颁发培训证书。各分馆馆长应及时总结,总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填写相应的考核评价。

同时,加强对基层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技能培训,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延续全市总分馆人员的培训证书制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3.4 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扩大对基层图书馆的扶持效益

学习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经验,使用好图书馆之城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并试行申请挂牌制度。扩大图书馆之城资源库的建设,对二三类的镇(街)、村(社区)的扶持拟定建设方案,并完善资源使用的申请制度、管理办法等,规范资源库的使用,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同时,将资源库的使用与流动图书馆服务绩效挂钩,保证资源利用效益,激励各基层图书馆提升服务效果。根据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包括外借量、办证量、活动举办等方面的情况,奖励排名靠前的分馆,对服务欠佳的流动图书馆,取回资源并收回流动图书馆牌匾等。

3.5 重新界定总分馆责权利内容,确立总馆的“业务”统筹地位

调整总分馆建设的工作内容和重点,确立总馆作为东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行业管理地位,引导分馆按照总分馆理念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对外,对《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争取以市府发文形式,重新界定总馆和各分馆的责权利范围;重审《东莞地区图书馆管理条例(暂行)》,争取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以地方性规定的形式正式颁布,将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内,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做好角色转变,提升理念,扩大职能,拓展业务范围,用“大馆观念”使原有的采编部、网络部、读者服务部和图书借阅部逐渐承担起总分馆各业务中心职能。采编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图书统一采购、分编、调配等,把关图书编目质量;网络部负责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网络规划与应用,对各分馆网络带宽和端口数量进行统筹,推广数字资源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维护等;读者服务部负责引导基层开展读者服务,扩大各种阅读活动的举办范围、影响等。借阅部与各分馆外借处视为整体,统筹图书通借通还和读者预约等工作。辅导部从宏观上指导分馆建设,从馆舍规模、分馆人员培训交流、协调各部门与分馆各项业务工作等,并对总分馆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公开总分馆业务数据,拟写总分馆发展方向报告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确保总分馆管理顺畅。

4 结语

要突破图书馆事业发展瓶颈,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当前发展现状,从提高人的能力、有效发挥平衡资金效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图书馆的核心与导向作用,继续推进与东莞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整体形态的构建,形成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图书馆网群并以此作为东莞特色,覆盖和服务全地区。

参考文献:

[1]冯玲.城市图书馆集群管理的路径选择与实现方式――以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7,(3).

[2]章明丽.市馆推动 政府主导 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总分馆制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3]林蓝.建设“图书馆之区”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2007,(2).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第2篇

通过分析上海市总分馆体系建设中分馆资源建设现状和不足,结合分馆资源建设的相关实践,提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中分馆资源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促进总馆与分馆间资源共享体系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总分馆体系;资源建设;中心图书馆;区县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72-03

1 引 言

自2000年起,上海地区开始启动中心图书馆建设,形成了“一城一网一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格局是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本市现有的各区、县图书馆为分馆,并逐步与总馆建立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联系,既保持各自现有的体系与结构,同时又具有中心图书馆分馆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增加,各分馆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作为中心馆业务职能的自然延伸以及区域性知识文献信息中心,各分馆的资源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中心图书馆体系建设中,如何理性认识资源共享体系的作用,如何把握各分馆资源建设的定位,既满足不同区域的市民的基本阅读需求,又能形成分馆的馆藏特色,避免过度重复投资,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区县图书馆和资源共享体系的良性互动,以及认清中心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方向均具有积极意义。

2 各分馆资源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2.1 管理体制受到制约,各分馆整体发展不平衡

中心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打破了原先各自为政的传统方式,要求各分馆在一个统一的目标和理念下协同作业。但作为一种横向的行业联合体,各级图书馆的行政、人事和财政隶属于各级政府管理,中心图书馆对各分馆仅从业务角度进行指导、协作协调,难以统一制定中心馆总体上的长远发展规划,配置资源,科学布局服务网点。各分馆对中心图书馆建设上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有些馆立足于本区域内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造成各馆在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建设的经费、人力投入上的差别很大,导致各分馆的一卡通办证数、外借人次、外借册次相差悬殊。

2.2 馆藏分析模型欠缺,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馆藏分析,是有系统、有组织地描述某一特定时间内图书馆的资源及效用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馆藏的相关度、规模、质量及其利用进行测度、分析与判断[1] 。以嘉定分馆为例,尽管近些年馆藏资源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对于馆藏资源整体质量和服务绩效等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没有评价工具和方法,欠缺馆藏分析模型,导致一些文献的复本数量和比例,以及文献剔除和下架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由于一些体制上的原因,中心馆和各区县成员馆之间在资源建设方面往往没有整体规划和明确分工,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出现遗漏或缺失。

2.3 分馆定位不明确,应有的特色和功能被弱化

中心图书馆下的各区县分馆,大部分采取了总馆的功能设置,相当于总馆的“缩微版”。以嘉定分馆为例,一方面,图书馆对于馆藏定位过泛。嘉定区图书馆是以“汽车类、教育史类”为主要特色的图书馆,但是在运作过程中,这两类文献大多数载体类型单一,整理方式简单,馆藏量不丰富,一些汽车类、教育史类文献尚未立足于整体藏书系统,缺乏总体上的宏观协调指导,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读者的认同度较低。另一方面,对特色文献的宣传、揭示不够。读者对特色收藏状况不了解,如一些特色地方文献,大部分没有进行数字化,目前读者还无法检索到其特色资源。因此,这种分馆定位的不明确,弱化了其应有的特色和功能。

2.4 统采统编遭遇瓶颈,书目数据严重滞后

目前,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及区县分馆均借助Horizon系统实现了统一的Ipac系统和“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但是,所有的借阅服务尚未完全整合,一方面,Horizon系统还有大部分功能不对分馆开放(如期刊管理模块);另一方面,总馆对各分馆财政上没有管理权,分馆的图书均自行采购,也造成一卡通图书统一采购、统一分编流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为了保证书目数据质量,“一卡通”的书目数据均由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统一编制,区县图书馆只能套录数据。区县图书馆采购的图书,必须先“一卡通”系统有无此书书目数据,如没有则无法进入“一卡通”系统,造成了区县图书馆的部分普通图书、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古籍等没有数据的图书只能束之高阁,直到系统中有此书目数据,才能将这些书进行编目上架,造成了数据的严重滞后。据统计,嘉定区图书馆每个月购买的新书中,大约10%—15%的新书是处于无数据状态。此外,也有一些区县图书馆将没有数据的图书加工到本馆另外一个系统(如Ilas或Interlib)中,这就造成工作人员在借还书时,必须不断切换两个系统的工作界面,读者在Horizon系统的Ipac中无法查询进入另一系统(Ilas或Interlib)的图书信息,想要借阅所有馆藏的读者必须办理两张不同系统的读者证,不仅给管理带来不便,也给读者带来不便,最重要的是,也有悖于总分馆制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打破各馆之间“围墙”的发展模式。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15-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汲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使用和依赖互联网的程度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是公众的娱乐休闲、学习教育场所和知识信息获取的集散地。公共图书馆的设置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节约机制,是免费、无偿与公益性资源,这种公益性知识信息资源的优势受到更为广泛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以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方式成为政府为公民实现文化权利的保障机构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总分馆制作为国外较为通行的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由于总分馆制和单馆制相比较,是网状的图书馆形态,具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公共图书馆承担多重任务统一管理的矛盾,进行特色服务。以总分馆制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既可行又有远见的创新之路。

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总分馆制起源于西方,是在一个总馆下,设立若干个分馆,资源共享,统一由总馆调配,中心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各分馆连接起来,实现集中采购、统一编目,联合检索、通借通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一元化、专业化的垂直管理体系和网络结构化模式。能够使读者就近、方便、快捷、充分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在欧美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总分馆制图书馆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也在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共图书馆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扩大合作对象,积极创办具有实际作用能力的分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现有的总分馆形式有直管型分馆、托管型分馆、联办型分馆、加盟型分馆等等。总分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汽车图书馆、图书停靠所、流动图书车等等。总分馆制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总体服务能力,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衡量图书馆的三大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工作效益指标、使用效益指标)上,总分馆均有很大的优势。

三、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基于共同利益、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总管分管机制的“图书馆共同体”,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

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发展较为理想的总分馆模式是:

(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全面整合图书文献资源,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读者“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借阅渠道。总馆与分馆之间达到“合理分工、共同负担、分别保存、合并使用”的目的。

(二)统一技术,实现互联。要实现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网络技术、统一图书采编技术、统一图书流动配送。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三)统一制度,保证开放。建立长期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图书馆建设的责任归属。建立完善的配送制度、统一的开放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成熟的考核制度。

(四)处理好三大模块的关系。总分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即以负责行政事务为主体的管理模块;以采编、文献借还、物流为内容的流通模块;负责后勤保障的服务模块。三大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要有相应而又稳定的、高效的联络机制,以充分、便捷的交换信息,提高协作能力。

(五)分馆建设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

四、总分馆制的运行机制

(一)经费如何挑拨。经费严重缺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直接原因。充足的经费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直接动力和保障。争取政府的支持的是关键。政府是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除了财政投入外,还要尽量争取更多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入,这是确保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选择管理方式。单一的管理方式势必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一种模式不可能解决实际运作中出现的所有复杂问题。要结合总分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具体实际,积极主动地融入总分馆体系,共享丰富的资源和业务能力,在宏观管理中,以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及服务质量来衡定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三)服务网络建设。要做到馆际图书检索、预约和互借,网络资源共享,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流动服务,根据读者需求,灵活调配图书。使用数据资源,实现“一卡通借通还”的目标,确保书刊流通、书目数据的统一、网络检索及数字资源的共享。

(四)及时调整分馆馆藏结构。定期对分馆馆藏进行布局和调整,实施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特别是对分馆的馆藏结构和进行调研,依据结果,进行调整,以满足各分馆不同读者群对图书的不同需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单位,为读者搭建便利阅读、公平阅读的平台,延伸并深化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总分馆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借鉴成熟的总分馆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以满足读者文化需求为宗旨,以合适的形式、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前景是极其乐观的。

参考文献:

[1]徐萍.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89-90

[2]王颖.对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6:92-94

[3]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2+148.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 总分馆制 管理模式 分类号 G251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总分馆制实行比较普遍的国家,体制也比较完备。根据美国图书馆法的相关规定,其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资源由总馆统一协调,图书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和汽车图书馆等。随着总分馆制在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也同时逐步应用于大学图书馆,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多级设馆形式,它共有90个图书馆,包括5个大学馆、55个系馆和30个学院图书馆。这些馆都有基于网络的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总馆和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的管理与服务。

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充分体现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各系统的图书馆都进行了总分馆制的尝试,如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起1个总馆、36个分馆和102个服务站的集群图书馆网络,服务和覆盖东莞32个镇区;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一些综合性的高校纷纷采用了总分馆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于2006年也采用了总分馆制。本文通过介绍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总分馆制的组织结构,归纳总分馆制具备的特点,为国内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提供借鉴。

1 总分馆制在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的实现

1.1 高校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合并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出现了一校多馆的现象,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总分馆制模式管理的尝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取消院系资料室,按学科门类重新建立专科分馆的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模式;由于高校合并,图书馆重组后由一个总馆和若干个分馆组成的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模式;在原院系所资料室基础上转型为分馆的北京大学模式;对院系资料室进行二级馆改造的海南大学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集中式、集中分散式、分散式等。

在我国高校人事和经费等管理权限统一集中在学校的情况下,图书资料管理体制以集中式管理的总分馆制更为有效。因此,本文以集中式管理的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高校集中式总分馆制的架构。

中山大学的总分馆制是典型的集中式架构模式,2004年,取消院系所有的分馆(资料室)建制。按学科门类和读者群建立学科分馆。现整个图书馆系统由南校区图书馆总馆、北校区医学图书馆、东校区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共4个校区图书馆和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生命科学学科分馆、化学学科分馆等3个学科分馆组成。其组织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采用集中式管理,人、财、物都由总馆全面管理,分馆不受院系领导。各院系所原来的图书资料从业人员由总馆统一考核、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并在全校图书馆系统内实行图书资料人员流动制。各院系所分馆(资料室)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下拨的购书经费、相关家具设备全部划归学校总馆集中管理。

四个校区图书馆和三个学科分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但各馆在文献服务方面又各有侧重,总馆主要实施全面管理职能和书刊文献资源统一采编工作,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学科分馆侧重收藏三大学科文献资源,为三大学科学术科研服务。学科分馆统一执行总馆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标准,免费向全校开放,实行全校文献资源通借通还。

1.2 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省、市、地区为了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各类公共图书馆都进行了总馆/分馆制的改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该网络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各区县图书馆及高校、科研等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到目前为止,该体系已发展了79个分馆,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海图书馆与26家区县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一卡通”借阅功能。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截至2006年底,全市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为分中心馆,118家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加入的服务网络,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2007年,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将在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大兴区建设街道、乡镇级图书馆26个,全市各区、县级图书馆及各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全部纳入网络,并辅以流动图书服务车,并全部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2005年底,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全面开通。

这些都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图书馆共同体”,通过契约确立起彼此的关系,中心馆和基层馆在协议期内形成总分馆关系。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在某一方面与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图书馆为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总馆分馆机制。

下面以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为例,介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架构:

2004年5月,东莞图书馆明确提出了“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总分馆模式实施思路,按照中心馆一分馆一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以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即东莞图书馆新馆)为总馆,以各镇(街)、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单位内部图书馆、资料室为网点,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和调节手段的地区性图书馆集群网。

各级图书馆,被直接纳入到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分馆体系,“统一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共享资源”。

截至2007年底,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由1个城市中心馆、36个分馆,包括:24个镇街、8个村(社区、居委会)图书室、4个企业(学校)图书馆及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组成的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

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采用统一管理,分层服务:体系内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图书统一

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文献资源所有权归属总馆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共同服务市民。

至2006年,东莞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除购书经费外,各分馆的行政费用仍由当地地方政府负担,人员的录用和管理,还未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实现经费和人员一体化管理为第二步目标。

1.3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四个机构整合而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总馆设在北京,下设兰州、成都、武汉三个二级法人分馆,并依托若干研究所(校)建立特色分馆。其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国家科学图书馆负责全院文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服务,领导各分馆开展高效的文献情报服务。作为有特色的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各法人分馆根据全院统筹布局,参与全院文献情报联合建设,负责相应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和面向相应地域研究所一线的深层次用户服务;各个特色分馆,在服务本单位需要的同时,接受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业务指导,满足特色需求,服务全院,辐射全国;各个研究所图书馆,在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统筹协调下,共同支持研究所的文献信息服务。

2 总分馆制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共享

包括书目数据、文献资源(印刷本资源、电子资源、自建数据库)共享。总馆与分馆之间除了书目数据的共享外,还体现在文献资源的共享:对于印刷本文献而言,由于总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上网,供读者查询总分馆内的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并可按馆藏地点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书刊;对于电子资源,只要输入读者的借书证,读者就可以免费查询和下载。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电子资源和集成服务系统为总分馆所有的用户提供网络化服务,可提供包括1.6万余种外文期刊在内的各种类型文献的原文。除了购买的印刷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外,许多有特色的资源(包括自建数据库、影音资料)也都可以共享,如兰州分馆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西北地区生态学文献库”、“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等。

2.2 管理平台和技术的共享

如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中,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论是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自设相同部门,避免了分类编目、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各成员馆的办馆效益。

2.3 通借通还

为了让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总分馆间都实现通借通还,高校馆的总分馆制一般是用“一卡通”来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而公共馆则采用多馆的借书证通借通还,如东莞城市图书馆群则采用“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即读者在开通通借通还业务后,可持任何一个成员馆的借书证到任一图书馆借还书。

2.4 资源共建,文献分藏

实现总分馆制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三大学科馆则主要收集本学科的文献资源。

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兰州分馆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有西北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武汉分馆则形成以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为重点的文献收藏体系。

2.5 服务互动

总馆与分馆有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分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也可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有统一规划的读者活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根据各馆条件而定,这种服务互动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如2005年东莞首届读书节期间,东莞图书馆总馆及各分馆上下联动,全市开展东莞学习论坛讲座、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近300余项,参与市民200万人次,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联合服务成果。

2.6 共同存在的问题

实现总分馆制在有效利用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和提高整体服务效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立分馆的评估制度、稳定分馆人员队伍、促进分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分馆特色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都值得探讨。

3 结语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总分馆制的实现成为了可能。总分馆制在我国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方面彰显了巨大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体系内的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体系内资源互补,而且能提高总馆的辐射能力和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及分馆的服务能力。随着这种管理模式优越性的凸现,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建立或加入总馆分馆体系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构建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树立“大图书馆”理念,坚持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化建设。

在实现总分馆制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如一些图书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大打总分馆牌,纷纷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挂上分馆招牌,并一次性投入资金,之后却因体制未能理顺而疏于监管,资金也无保障,甚至文献数据亦不能统一,根本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最终使分馆空有其名,任其自生自灭,非但没有实现效益,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按“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谁建设谁管理”的模式,因此,每个图书馆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每个图书馆都对其主管部门负责,使得图书馆之间除了非常松散的业务合作关系之外,基本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因此,要实现总分馆制一定要得到政府的长期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作用,为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高校馆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总分馆模式,如香港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一方面,其各分馆馆长又兼任总馆业务部门的主管,因此,加强了与总馆各项工作的联系;另一方面,5个分馆虽然属于所在院系,但由于设备、耗材、人员、经费等均由总馆管理委员会决定,因此,对各分馆的管理实际集中在总馆。而与各院系的联系则变为沟通、合作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样可以提升院系对分馆的认同感,也会积极参与到分馆的建设中来。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以偃师市建设县、乡、村三级总分馆制为例,介绍其创新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进而探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总分馆制建设的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19-03

收稿日期:2013-11-25

作者简介:赵治卿(1967-),偃师市图书馆馆员,馆长。

1偃师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概况

偃师市图书馆建于1978年,1989年建成了3,003平方米的新馆,藏书23万册,工作人员39名,馆内自动化设备齐全,设外借、阅览、少儿、电子阅览室、咨询等9个业务窗口,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河南省示范图书馆。

偃师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4年起步,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试点,2007年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了一体化整合,2008~2010年完成了12个乡镇分中心和22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

农家书屋工程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了226个村的建设任务,每个书屋配10种报刊、藏书1,500~2,200册之间,合计藏书36.5万册。其中2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先进农家书屋,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先进农家书屋。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领导视察偃师城关镇北窑村农家书屋后,称其为“全国最好的农家书屋”。 2010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批示向全省推广偃师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

2008年以前偃师有4个乡镇建有文化站,2008~2011年,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又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8个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配备了书柜、音响、乐器、照相、摄像等整套设备,站内建有图书室。2012年在文化站又建起了8个电子阅览室。

2008年以前偃师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4个,到2012年共建成183个,每个面积都不低于100平方米,绝大部分的村都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2偃师总分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如何建设总分馆制?近十年来,东部地区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大城市有杭州一卡通、深圳图书馆之城等模式,中小城市有苏州、东莞、嘉兴等模式,深入到村一级的有江苏吴江推出的县级主导的四位一体(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乡村馆)模式、山东诸城市(县级)社区平台模式。上述模式,或不以县级为主导,或深入村级不够,或成本太高,均不适合偃师。实地考察的河南信阳平桥区,建了18个投资4,000万元的乡镇馆,山西第一批创建示范区的长治地区也只是纳入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偃师乡镇没有一家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只有12家乡镇文化站;村里面也没有一家图书室。但是偃师有建设水平较高的226家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立总分馆制,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农家书屋与共享工程整合后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共同组成市、乡、村三级网络,仅组成市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两级网络虽简单易行,但覆盖面太窄会失去意义。

2.2成立机构,理顺体制

农家书屋工程是200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导建设的,在偃师由文广新局下属的新闻出版科负责,图书馆只是协助工作。该工程初期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后变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并且要在2020年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立出版物的更新和流转机制,使农民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因此,偃师成立了总分馆建设办公室,改由市图书馆主导,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专业化改造,新闻出版科和文化艺术科协助工作,各乡、镇文化站配合。

2.3集中采制,统一规范

统一标识,集中制作了238套分馆和外借点的标牌和规章制度牌;统一采购了110组书架和300个书柜,书架和书柜的颜色、尺寸、样式与原来农家书屋配发的一致,并统一喷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外借点”字样;统一采购新书6万多册,按照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分类编目后向下发放;统一借阅记录,集中印制了《外借登记簿》和《阅览登记簿》;统一培训,分三批对全部基层文化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规章制度解析等。

2.4突出重点,引领示范

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所有的分馆和外借点都进行联网管理不现实,也难以操作。因此,偃师先选出条件比较好的8个乡镇分馆和共享工程建设时配有电脑的42个村外借点作为示范村重点建设,这50个示范点分布在全市12个乡、镇(区),每个乡、镇最少2个,城关镇多达8个,统一接入互联网、统一安装管理软件、统一办理了3,000多个借书证进行联网借阅,部分实现通借通还。为保障示范村的建设,图书、设备配送向示范村倾斜,对示范村的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待这些示范村运作成熟后,再向其他村扩展,并最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

3思考与启示

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3.1借助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从1998年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1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国家主导实施了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等19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其中涉及图书馆的最多,对农村、西部基层投入最大。如果没有国家的主导,靠偃师自身的力量,难以积累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也谈不上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推行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和2012实施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为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保障,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总分馆建设有了可能。免费开放经费图书馆20万元、文化站5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个行政村1万元,用于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等。偃师为发挥集约效力,同时防止被挪用,将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才使偃师总分馆建设得以实施。

3.2搭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东风

生命在于运动,图书馆也需要由评估定级、示范区创建等活动来强筋健体,以评促建、以创促建,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2012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恰逢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借此良机,偃师市图书馆向上级争取资金60万元,对馆舍进行了整修,增添了空调、电脑等设备,增强了实力,改善了环境,提升了人气,同时借助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总分馆建设,又将服务延伸到了全市乡村,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认识总分馆制的重要作用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提升服务效果的有效载体。实行总分馆制,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使图书馆服务网点分布更科学,方便读者利用,促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它更是重中之重、主要抓手。示范区创建标准中,东部、中部、西部6大项中分别有31、30、26小项,绝大多数项目都与总分馆制密切相关。偃师选定的文化管理员身兼数职,除管理图书外,还要兼顾电影放映的组织、文艺演出的安排等多项文化工作,所以只要抓好了总分馆制建设,创建示范区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3.4建设节俭实用型总分馆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经济、文化差异巨大,总分馆模式也各具特色。东部地区在没有国家直接投入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多种模式,现已进入提高完善的高层次阶段。投资有县里补、镇里配、村里掏、企业捐等多个渠道,嘉兴、诸城等地不仅拨建设资金、购书费、运行经费,还增加编制,配备财政供给的专职管理人员。而偃师是利用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整合比较薄弱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建设起来的,财政没有过多的投入,更没有接受捐赠,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模式,反映了偃师当地的经济文化现状,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它不需要巨额的投入,也不用兴师动众,操作比较方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因陋就简的选择。对这样一种模式,不能要求过高,在办馆条件、开放时间、办证人数、外借册次等方面达到要求就行。就像2013年洛阳市评选“十佳农家书屋”和“优秀农家书屋”时,要求月外借分别不低于100册和50册,这在东部地区不高,但在洛阳已经不低了。

3.5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

总分馆工作很难做,除去资金的因素,一难在体制,县(市)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管理缺乏约束力;二难在农家书屋数量大、底子薄、路途远,下乡指导费力。如偃师市图书馆在组织安装电脑管理软件时,事先联系好了的事,去时或停电、或网络不通、或电脑出毛病、或管理员外出、或站长临时有事不能陪同,结果导致安装不成,有个别村连续去了四次都未成功安装;三难在意识,有些乡、村领导不重视,工作怕麻烦,送书不要,送戏不让演;再者农民由于信息来源多样化、娱乐多样化,对书报阅读兴趣下降。面对这样的困难,图书馆人不能退缩,而要像北川县图书馆馆长李春那样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默默无闻地坚守,积极主动工作,要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4结语

总分馆制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高效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做起来也不容易,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难,但只要我们图书馆人勇于探索,坚守奋进,相信一定会迎来基层图书馆体系健全、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藏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读者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5-10.

[2]孙乐,周晓分.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3(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