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原始的直接金融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总体结构性缺陷、经营性缺失等问题,应针对结构性缺陷确立多层次担保机构,针对经营性缺失建立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还需采用具有一定附加条件的担保融资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和分散风险。
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早已超过1000万家,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9.3%,创造了GDP的55.6%,提供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然而,在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对其金融供给却严重滞后。企业因自身条件不足等原因造成“贷款难,还款更难”的局面,迫切需要担保机构的协助以获得贷款。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融资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渠道也不畅通,并且融资方式仍很单一。
首先,从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困境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因此在还款过程中容易受到周边经营环境的影响,而且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有意拖欠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信用担保诚信度低,进一步增加了融资难度。
其次,从政府和金融业的融资态度和困境来看,一方面,政府“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导致金融业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经营要求实行谨慎原则,这也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2]
最后,从中小企业能够利用的融资方式来看,最原始的方式就是企业自筹资金,多为企业所有者自身积累或向亲戚朋友筹集的资金。这部分自筹资金一般金额都比较小,难以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比较高级的方式是直接融资,包括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这种方式较简便且符合现代国际融资理念,但是只有公司制的中小企业才有权使用,而且只有极少符合严格条件的企业才能公开上市或进入“第二板块市场”进行融资,同样难以解决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目前最为实用,也是被普遍采用的形式还是间接融资(包括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短、中、长期贷款)。
实践证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甚至唯一选择。[3]贷款方式主要分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要求贷款企业的资产达到一定水平,但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导致这种方式利用率不高。第二种信用贷款的方式更是因为中小企业普遍信用度不高导致金融机构心有余悸而很少采用。最后,能被金融机构和企业普遍认同和接受,并为国际金融机构所提倡使用的即为担保贷款方式。
(二)信用担保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普遍采用的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见,对于企业来说,担保融资是其较好选择。其实不仅对于企业,而且对于政府和作为资金提供者的金融机构来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是较好的选择。
对于政府部门这只“有形的手”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作为一种市场现象,还要求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能使融资结构优化,自动调节其中的扭曲现象,减轻政府硬性调节市场以及被动处理逃废贷款行为的压力。
对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使其规避风险并使潜在的交易成为可能。银行业通过承担其能够承受的风险获取利息收入,担保公司则是通过承担其能够吸收的风险来获取担保收入。由此,贷款的风险被担保机构大大分担。同时,担保机构的出现使信用不足、缺乏资金的企业和希望贷出资金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潜在交易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
可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一个对利益各方都有利的选择。但是,虽然我国担保机构在数量上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担保机构是新生事物,在运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GIS给信息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显示地图锦上添花,而是将数据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分析和查询,发掘隐藏在文本数据之中的各种潜在的联系,为用户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方式。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7ION SYSTEM)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采集、存储、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的信息系统。简单地讲,它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将地理空间信息和一些与该地域地理信息相关的属性信息结合起来,达到对地理和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GIS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地理空间,而世界上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因而GIS的发展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近年来,GIS倍受重视,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
1.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系统
以城市地理信息为基础,可以很精确地反映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对管线数据进行查询、更改、统计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2.城市综合管理系统
将城市地理信息与相关信息紧密结合,在城市建设、土地规划、交通疏导、治安管理、人口流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上发挥作用。
3.港口管理系统
以港口的地理信息为基础,对港区内的船舶、集装箱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船舶泊位、进出港时间等船只信息和集装箱堆放位置、到港时间、存放时间等货物信息;根据不同的条件对船舶、货物、设施等项进行查询,并在地图中显示。
4.金融管理分析系统
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普查数据,分析该地区的金融结构、居民收入状况、经济发展潜力等项,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在创建办事机构的可行性、选址、机构规模上发挥作用。
5.生态环境管理分析系统
系统考察在一定区域内的动植物的种类、分布、迁徙、数量等信息;并对区域内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环境改善、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决策资料。
6.人口管理系统
实现对某一区域内人口组成结构、流动、分布、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等多方面信息的分析,为人口普查、兴建住宅、医疗、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提供分析资料和技术保障。
“不景气”也能成为时尚
2008年2 月,《泰晤士报》的头条就出现了“Recession chic”(不景气时尚)这个词,该报时装评论家利萨・阿姆斯特朗(Lisa Armstrong)预测定制服装将成为职业女性之后的风潮。随后,《时代周刊》给了“不景气时尚”更加具体的描绘:“秋天快来了,时装界将随着经济下滑而同样不景气,连设计师作品都是一片黑色和看似低调的风格。”
服装和化妆品商家则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大力宣传所有的低价产品,比如法国化妆品贝兹华(Bourjois)最近就通过电子邮件来宣传系列品牌中最便宜的睫毛膏和唇彩,甚至起名为“Recessionista Collection”,以刺激顾客在经济拮据时期的购买欲。
毫无疑问,大多数出色的时装设计师一直以来就是在和时代思潮激烈交锋。当来自纽约和伦敦的投资者正在争先恐后的购买金子的时候,米兰的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 Prada)则为投资时装带来新的思路,宣称女性在最原始的层面所关注的正是金子,她的模特所穿的裙装都镶着金色的金属丝线。美国版的《时尚》在2008年11月的杂志上所做的专题是在经济困难的时期该如何赶时髦,时尚编辑要求设计师们设计出最省钱的派对礼服。
华尔街金融业的消息,接踵而至的削减预算、预计裁员,让每个人都感觉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就在身边。上班一族换上了西裤和皮鞋,可能是想在着装上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时尚网站Men.省略的执行主编泰勒・索森(Tyler Thoreson)也认为,在经济低迷时期,某些时髦的穿着可能给人们带来麻烦。“穿得最休闲的或许恰恰是最先要被裁掉的。”
经济形势对着装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2008年年初举办的巴黎、米兰2008年秋冬男装就以正装为主题,从如日中天的Prada、Simons到前卫派的山本耀司,男装经典款式所占的比例都明显提高。十年前,IT业在华尔街的兴起带来了圆领衫配休闲长裤的办公室休闲风格,或许是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给白领和设计师带来了压力,十年后男装终于回归传统的正规装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位时装设计师说:人们一改往日休闲、随意着装的习惯,喜欢上了优雅庄重的西装,领带和马甲也开始热销。穿得干练,就会让人觉得你做事很认真。在经济危机这样窘迫的环境里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让两位候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深色西装来塑造稳重可靠的感觉。
T型台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与消费能力下降相伴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上个世纪的7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又将这种柔软的气息进一步弱化,进而在60年代和80年代粗放、有棱角的风格之后形成一种怀旧的氛围。英国连锁百货公司John Lewis女装部的总监乔・胡珀(Jo Hooper)认为我们目前正处在一种相似的变化期。如果真是这样,这几年在巴黎T型台上大行其道的个性张扬、硬朗的风格将不得不退出时尚风潮。
但是,实际上,时尚和经济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经济背景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直接的作用力,但是有时候却是一种反作用力。正如乔・胡珀所认为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情感层面影响我们,就像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一样,一些经销商认为他们的顾客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倾向于低调和舒适的生活态度。
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些评论人士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恰恰存在着一种逃避现实的空想主义。1937年,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这样写道:“那些离开学校、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份工作的女孩凭着一份微薄的薪水,还能看上去时髦一点。现在你也许口袋空无分文,对世界毫无指望,回到家里,只是一个简陋的墙角可以栖身,但是穿上新衣服,你仍然可以站在街边,做着富贵的白日梦。”
在活生生的历史和现实中,时尚与艺术所占的比重与经济应当是一样的。斯蒂尔说,“华尔街上所发生的一切,在还没有影响到时尚界的风格之前,就会被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调整过来。”
[关键词]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下面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和非正规融资几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探讨。
1.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融资主要是信用贷款和部分抵押担保贷款,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展开一些政府补贴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融资租赁、银行票据贴现等形式。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普遍不高,其盈利水平也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总体也不高。中国工商银行的调查表明,35万户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l/3以上,比全行各项贷款的该指标平均数高12.73个百分点,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较为严重,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普遍较低。另外,对中小企业的单笔贷款成本高、风险大,也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2.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
在现有的深沪主板市场上,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处于缺位状态。我国1993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企业经济效益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等。这些都限制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在《公司法》、《证券法》修改之前,我国仅规定了一套上市标准。3年连续盈利、5000万总股本、无形资产出资不超过注册资本20%等规定,这些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将大量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截至2002年4月底,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约占9%,其中很多还是“借壳”上市,而民营中小企业基本没有。
3.中小企业以非正规金融方式融资
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包括借贷、集资、捐赠、储金会、典当行、地下钱庄、贷款经纪人和高利贷、贸易信贷、地下票据市场等。民间融资是最原始的融资方式,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如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民间借贷是个人投资创办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来源。民间的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之所以异常活跃,是中小企业从合法融资渠道难以融资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优势,如组织成本低,机制灵活,效率较高,对企业资信比较了解,以效益为原则等。民间借贷的兴起,也是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结果。但是,大部分民间融资具有风险大和利息高的特点,个人之间的借贷风险更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金融环境。我国现有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行和支行、农村信用社。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在大中城市和国有大企业,其信贷业务逐步淡出县域经济;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金融体系的主力军,但其市场定位主要是“三农”。而且我国限制金融创新,如限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典当设立分支机构设定严格的条件,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民间信用机构不予法律认可等,不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这和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60%,利润占40%,提供75%以上就业机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称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信用担保机构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
根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的指导原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宜多元化,这也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资金几乎完全来源于政府拨款,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很少。由于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普遍较大,可以拨付给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金比较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中小企业对担保基金的需求。担保基金规模小,引发了诸多相关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差。有些担保机构由于担保基金规模过小,几乎没有什么代偿能力,一旦出现代偿,就可能导致倒闭。二是放款规模较小。因基金规模小,担保机构的放款规模也比较小,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三是融资的成本比较高。基金规模小,承担代偿的能力有限,因此担保机构便提高贷款企业的资格要求,导致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融资的成本比较高。担保企业通过担保机构贷款,除了要还本付息以外,还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费,有的还要交纳一笔保证金,再加上其他相关费用,对有些中小企业而言,通过担保中心获取贷款已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
3.中小企业自身劣势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知名度较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影响了其信用等级,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倾向,造成银行对改制中的中小企业心存芥蒂,对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加大投放,而是如何防范企业逃避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甚至出现了因企业改制转轨而对资金需求最大最迫切时,也是银行放贷最谨慎、企业贷款最困难的反常现象。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对策
1.建立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一种现实选择。尽管目前市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可以促使优质的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补贴或是付出较高的利率来获取流动性资金贷款,但是一般中小金融机构很难给予中小企业中长期的贷款支持。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较大规模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和运行。政府财政资金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本金来源,这是保证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切实开展业务的基石。除政府财政资金外,还要注意提高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发行债券、借款,甚至可以吸收中小企业存款。吸收存款应该是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与其他政策性银行的最大不同之处。对于市场型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指标要进一步明确每户最高贷款额与资本净值的比率,限制其偏离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
2.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各国或地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时,都非常注重信用担保手段。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融资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抵御风险、提供担保的足够实力。单凭各个担保机构注册的资本金以及其营运资金,很难满足金融机构提出的担保要求。为此,属于各级财政出资的部分,可以考虑适当集中,建立共同基金或称担保基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担保基金采取共同基金或互助基金的方式是最为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特征的。只有采取基金的形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界的资金加入到担保基金的行列中来,才能对担保基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运作。同时,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再担保机制。在现有财税体系下,采取再担保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
3.创造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尤其应出台有关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些政策包括:
(1)政府财政支持。我国应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应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拨款,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提供与高风险投资相配套的低息长期优惠贷款;扩大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发展。
(2)减免税负政策。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领域。要进一步降低高技术企业的所得税,清理整顿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金融优惠政策。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进一步要求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条件;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切实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型企业信贷部,确保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报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关键词:合力论 语言能力 学生就业
合力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运动为核心力量的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毕业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必须具备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语言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语言能力群,这恰好是合力论理论在语言学和就业理论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合力论为理论指导,探析外语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层次,以推动语言教学改革和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有关合力论及语言能力内涵的相关理论概述
合力论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多种动力形成的合力,认为“经济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或核心动力。而各种促使或阻碍经济运动发展的力量或因素,都是促进或阻碍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杠杆,构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群。不过,经济运动总是“更有力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它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总方向,而其他动力的强弱则加快或延缓了历史发展。按照合力论定律,在组成合力的各个力量中,总是矢量最大的经济运动在决定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来自社会各阶级和各领域的合力如何形成以及形成什么样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运动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正是以经济运动为核心力量的各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外语语言专业是基于应用能力的技能型学科,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学生不仅要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才能发挥出专业优势,突出英语学科特点。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充分掌握与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合力论不仅全面深刻的阐释了社会发展动力,而且精确阐述了语言能力的内涵,为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指明了方向。
二、基于合力论的语言能力内涵研究
按照合力论的观点,外语语言能力可以定义为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复合体,包括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深厚的专业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卓越的学习及创新能力等。但这些能力并非在推动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相等的,起着平行四边形的作用。语言运用能力始终是语言能力中的原动力,即核心动力,对于学生就业有着“更有力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的作用,是决定能否顺利就业和长足发展的首要条件。而其他各种能力的强弱都对能否促使顺利就业有着或强或弱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合力论内涵要求语言专业学生不仅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加强,还要努力提高创新思维以及社会交际等多种能力。只有做到各种能力朝同一方向发力,才可以实现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一)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动力
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被视为语言能力的原动力或核心动力。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熟练的运用语言能力,就等于失去了专业基础与专业研究能力,就业就无从谈起。语言运用能力既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的词法、句法、章法、得体的词汇表达等多个内容,又涵盖了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等各个方面。所以,从根本上说,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以外语为基材,以语言文学研究为增强材料的复合专业,强调了语言专业的工具性和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业务素质,体现了外语人才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了特殊的社会竞争能力,这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前提,也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础。
这样的定位对外语专业的学习也提出了“专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牢固掌握西方基础知识和提高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通过该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深厚的专业能力是“支撑能力”
深厚的专业能力包括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两方面内容,是仅次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支撑能力”。对于语言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但必须掌握语言这一载体,而且必须学习和掌握具有鲜明专业特征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相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专业知识才有用武之地。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是指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在这两类中的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以及与外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如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有助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为了增加其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适应性,同时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宽广的知识面要求毕业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熟悉商务法律法规,具备计算机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了解对外贸易、涉外商务、会计、金融、投资、保险及旅游等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惯例等,是实现学生成为专业加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不少学生只关心增强专业知识,忽视了与专业有关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知识,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无法完全适应未来的工作。有的学生甚至把扩大知识面和外语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学习时间有限,集中时间读外语。其实,各种知识是紧密相通的,某一门类的知识往往能对另一门类的知识有所启发。从表面上和短时间来看,读别类书籍占去了一定时间,但从长远看不但不会影响外语学习,而且会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要真正学好和运用好专业知识不能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作支撑。
(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沟通的桥梁
在语言能力的内涵中,跨文化研究是核心的培养目标,尤其对于从事涉外行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专业学生要在纯熟全面的语言技能基础上,对主要西方国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一定的独立和专门的研究,才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做到得体准确,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中西方人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这带来了不同的国家习俗、经营行为与管理方式。因此,学生要注重必要的沟通技巧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避免在商务活动交际中产生误解和冲突。更重要的是,在对西方国家文化认识和研究的同时,也要对我国的文化和传统等有一定的认识,更要了解两种文化相互交汇时可能产生的契合或冲突,并能在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较自如正确的交际。不仅能担任一般场合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任务,而且更能在既有专业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培养而成为某一方面的研究专才。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被视为语言专业学生实现沟通的桥梁。
(四)卓越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不依赖他人、独立地选择学习目标和策略,实现自我管理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就语言学习规律而言,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成败,同时还能决定学习者将来的发展空间和取得的成就。因此,我国语言教育把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列入教学大纲,并努力探寻自主学习模式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是对一些问题能进行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对前人的观点提出商榷或挑战;在处理事情上提出有新意的看法等等。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新一代高层次有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外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强调模仿、复现、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造成外语专业学生大多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缺乏创造性见解。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难有立足之地。在面对21世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语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可以成为参与全球知识交流的主要力量。正是在这一点上,语言专业的学生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能力。
三、结语
合力论不仅对社会发展动力做出了合理而全面的阐释,更适用于解读语言能力的需求层次和内涵。作为从事涉外行业的工作者和西方语言及运用的学习者,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群。在强化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相关专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突出专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4):4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4):477.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