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虫害发生的原因

虫害发生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 森林病虫害 防治 意识 预防体系 新型农药 素质

中图分类号:TH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116-01

1 森林病虫害高发的基本原因

森林病虫害在近些年全国大部分林区呈现高发的态势,防控森林病虫害的任务艰巨,想要更好地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影响,就必须对森林病虫害高发的原因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

1.1 林业工作的影响

当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开发正在加快,各种工程和项目正在增多,过多的林业工作会为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创造条件,特别在人工林、纯林建设后,森林病虫害会出现大幅度提升。

1.2 生态系统的原因

在人工林和纯林中生态系统单一,没有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生物天敌,加上前一段时间大量使用农药,造成森林生态链相关生物的灭绝,这会影响到森林病虫害天敌的生存,进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爆发。

1.3 自然气候的原因

近些年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天气情况经常爆发,出现了过多的极端气候,冬季高温、夏季干旱,这给森林带来生长上的影响,进而降低了森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形成森林病虫害频繁爆发的实际现象,影响林业资源的有效蓄积和生长。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2.1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意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要有全局观念和科学防治意识,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统一到一起,以加快生态、环境、资源的建设成效为出发点,将森林病虫害防治整体上做到提升。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日常工作的中心,从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和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来做到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引导,这样才能使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进而做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新发展,有效地避免森林病虫害更大范围、更深影响的发生,达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2.2 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预防体系

预防第一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是林业工作质量、效益的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该坚持预防为重的原则,落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森林病虫害在初期得到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针对性,要根据林区特点、病虫害类型展开有计划、有组织的预防,使森林病虫害能够得到根本性地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要走群众路线,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使每个员工能够关心预防森林病虫害工作,建立森林病虫害预防意识,这是确保森林病虫害预防效果的关键。森林病虫害预防中要建立起相关的机制,利用技术、组织、经济方面的综合手段,使森林病虫害的预防能够有综合性的支持,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2.3 应用新型农药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新型农药具有污染少、浓度低、针对性强等特点,可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适量使用新型农药,这样可以在有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上,维护森林资源的蓄积和繁衍。但是,在新型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要有生态意识,要看到整个森林的生态平衡性,要避免新型农药副作用对森林生态和系统的威胁,也要避免新型农药频繁使用而出现森林病虫害抗药性的问题出现,要依靠森林的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去除,进而降低新型农药的危害。

2.4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素质建设

防治人员素质决定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当前林企应该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素质培训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力度,要在数量上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数量,这样有助于将具体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任务做到落实,防止出现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数量不足而引起的工作强度过大,进而导致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下降的问题。同时,要展开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技能培训,以防治技能、防治业务为主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素质,使森林病虫害人员具备更为高超而专业的防治水平,进而确保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落到基层和细节。

2.5 优化森林中的树种资源

当前森林病虫害发生主要集中在纯林林区,为了预防纯林地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应该有计划地对森林中的树种数量进行优化,可以根据林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在纯林区域营建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混交林,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同时也有利于林区对优秀森林资源的培育,有助于林区经济、生态、资源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2.6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治理的新方向,由于生物防治利用的是食物链和生物特性,因此具有高效率、无污染的特性,当前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方式有:利用细菌和病毒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感染性防治,利用捕食昆虫和鸟类做到捕食性防治,利用赤眼蜂、细目蜂等昆虫进行寄生性防治,上述的生物防治可以在不危害环境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起到迅速扑灭、有效抑制的作用,是当前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3 结语

森林病虫害的产生具有多重的背景和原因,又由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变得既十分琐屑,又十分重要。当前应该从正确认知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出发,从林业、生态、社会的发展和建设角度重新审视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从森林病虫害成因、环境等方面入手,展开对森林病虫害预防的全面研讨,通过不断实践和持续摸索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新观念、新方法得到应用,在更好地发挥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建设林区生态、发展森林资源,实现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核心价值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1).

[2] 马宇,葛伟,田敏爵,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1(1).

[3] 田开清,程琼,易爱民,等.三峡坝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一种好树种。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部山区等地。随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近年来落叶松育苗在黑龙江省广泛开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造林绿化主要苗木之一。

落叶松幼苗阶段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是与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猝倒型、根腐型)。虫害有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防治落叶松幼苗病虫危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包括慎重选择育苗圃地,加强管理,适时早播,做好整地、浇水、除草、环境卫生等工作,以及药剂预防措施。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

1. 种子消毒法

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2.土壤消毒法

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

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二、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二是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对于这两种虫害,具体防治办法是:

1.防治蛴螬危害

对于蛴螬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防治蝼蛄危害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浅谈落叶松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生长快,木材经济价值高,是人工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一种好树种。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部山区等地。随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启动,近年来落叶松育苗在黑龙江省广泛开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造林绿化主要苗木之一。

落叶松幼苗阶段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是与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猝倒型、根腐型)。虫害有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防治落叶松幼苗病虫危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包括慎重选择育苗圃地,加强管理,适时早播,做好整地、浇水、除草、环境卫生等工作,以及药剂预防措施。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

1. 种子消毒法

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2.土壤消毒法

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

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二、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二是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对于这两种虫害,具体防治办法是:

1.防治蛴螬危害

对于蛴螬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防治蝼蛄危害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51-01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要针对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运用先进的防治技术进行有效的防治,以保证绿化植被的正常生长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1 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林业害虫不仅可以依靠自然环境传播,而且还因自身的繁殖特性能够主动传播,即使短时间可以消灭大量的害虫,但因人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能快速繁殖,又会产生新的危害[1-2]。病虫的繁殖还具有遗传特性,随着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害虫发生优胜劣汰的进化,将抗药的特性遗传,导致防治难度增加。

近几年,大面积的人工林树木的品种单一,导致抗害能力降低,发生灾害时,防治极其困难,大面积的植被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

2 无公害防治的特点

无公害防治就是借用森林培育技术和生物控制,保护环境,维护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无公害防治的特点是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对病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 无公害防治措施

3.1 营林技术防治

林木害虫依附寄主植被的特性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因此抗虫育种是提高林木抗性的基本方法,在扦插育苗时就要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苗圃是地下害虫的栖息地,苗圃的耕作技术和间作以及土壤环境等与害虫危害关系密切。如适当耕地除草可以减轻地老虎的数量,大量灌水可以强迫害虫下移,保证作物幼根的正常生长。育苗技术环节:细致整地,杜绝使用未彻底腐烂的有机质肥作为基肥;提前播种;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或者选用抗病虫害的种子;轮作种植;严格有关苗木的验收制度;出圃的苗木必须保证无病虫害,彻底消毒检验合格后移植出圃[3]。

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清理枯木、濒死木、风倒木等,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对害虫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时改造生长衰弱的树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4]。

3.2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防治,用细菌和病毒以及分泌抗生物的抗生菌等防治林业病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在生态系统中创造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通过引进和助迁以及移植等措施增加天敌的种群,控制害虫的密度和维护生态平衡;利用益鸟进行防治,用益鸟消灭害虫是既环保又经济的办法,广泛招引益鸟,为益鸟创造生存条件,可以采取在冬季给以鸟食、干旱地区给水、设置鸟巢等措施。

3.3 物理机械防治

对有假死性和群居性的害虫,利用害虫产卵、越冬和化蛹等阶段或者在害虫规模不大时通过采集卵块、剪虫枝等方法进行人工捕杀。虫木清理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灭虫。许多蛀虫喜欢在伐倒的新木上繁殖产卵,可以将一些木段放在林中,诱导害虫在木段上大量产卵,集中消灭。为填补清理掉的虫木栽植抗免疫的树种,促进合理混交林的形成。

人工设置的各种障碍可以切断害虫的传播途径。利用害虫上树下树的习性在树干的下部涂刷宽4 cm左右的胶环;或在树干堆积土或者缠绕塑料薄膜等,以阻止成虫上树产卵[5-8]。

利用害虫的趋向特性制造诱惑物或者诱虫器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不同,设置不同灯光的诱虫器,设置诱虫灯的地方应该在林中开阔的地方,每8 hm2设置3盏灯,然后根据害虫出现的时间开灯诱杀。如可以设置黑光灯诱杀金龟甲。向害虫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诱饵毒杀害虫。如蛾类喜欢糖醋味,可以用糖醋液进行捕杀[9-13]。

4 参考文献

[1] 郭金龙.浅论林业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227.

[2] 张晓明.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J].林区教学,2009(3):116-117.

[3]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205-206.

[4] 杨番瑜.浅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1(1):32-33.

[5] 刘秀国,冯建霞.浅谈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221-222.

[6] 杨超跃.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0(8):169.

[7] 崔文峰.树木病虫害防护的具体措施[J].民营科技,2013(8):202.

[8] 贺昌武,李冬荣.林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8):637.

[9] 罗仁春.浅析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4):528.

[10] 张培昌.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探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3(9):41.

[11] 叶志坚.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62.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摘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给林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给林业资源带来了重大破坏。介绍了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以及高发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控制对策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近些年来,因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要。但是,除了人为破坏以外,病虫害的发生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带来了重大的不利影响[1]。深入分析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并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严重不足的森林资源、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生态意义。

1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超过2000万hm2,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松类疱锈病、烂皮病、枯萎病、丛枝病、叶斑病等数10种;常见的虫害有马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日本松干蚧、黄脊竹蝗、粗梢双条杉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100余种。这些病虫害对我国的森林安全带来了重大的隐患。而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愈演愈烈。因此,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气候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气候原因如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人为原因,如重视程度不够、人工林树种单一、防治措施不合理等。当然,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下面对引发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林场及林业企业相关人员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对病虫害的预防不重视,认为本林场不会发生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将会增加运营成本,当病虫害真的大面积暴发时再大量喷洒农药进行治疗。由于不重视导致的预防不力,是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人工林树种单一

我国人工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35%。但是为了造林方便、降低成本,当前所营造的人工林基本都是单一树种。单一树种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害虫的天敌较少,病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优越,因而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2.3防治方式不合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防治方便,在森林发生病虫害时一般都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不可否认的是,在农药使用的初期,的确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一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减少了天敌对害虫的制约,加快了病虫害的蔓延;二是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导致要灭杀同样害虫所使用农药的数量越来越大,甚至难以灭杀。

3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对策

在引发森林病虫害的原因当中,有些是不可控的,如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导致的极端气候等。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病虫害发生都是可以控制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1加大重视程度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越完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各林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林场及林业企业对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视,从根本上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完善人工林的生态结构

完善的生态结构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单一林的病虫害发生概率大大高于混交林,而这主要是由于生态结构的不完善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后续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应以混交林为主,尤其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于已经营造的单一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发展林下产业,如林下套种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如果不适合套种农作物,则可栽种一些灌木类植物,放生一些常见种类的动物等,以完善生态系统。

3.3合理防治病虫害农药

虽然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且成本低、见效快,但是近些年来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因此,对于森林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首先,密切关注病虫害预报,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采用多种方式预防。一是生物方式,主要利用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通过培育或者放生当地常见虫害天敌的方式来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减少虫害带来的影响。当前常用的方式是放生赤眼蜂。赤眼蜂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而且已经实现产业化培育,对于部分害虫频繁发生的地区可通过大量放飞赤眼蜂来预防虫害的发生。另外,还可利用害虫的特性进行灭杀,如针对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二是物理方式,对于部分害虫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灭杀。最后,如果前面的防治方式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可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农药之前,需要确认病虫害的种类,再选择针对性的农药,最好是选择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低毒、无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农药针对性强,某种类的病虫害都需要特定的农药才能治疗,而且生物农药药效发挥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提前喷洒。

4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随着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必须改变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控观念,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法,最终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质量,为成功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立军.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246.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目前,乌蒙山地区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一、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二、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三、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

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四、结束语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

[2] 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 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