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者;学术;道德;威信

高校行政的宗旨不是为管理而管理,管理必须为学术服务,要求管理者自身具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知识和先进的学术思想,进而推动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通过加强自我德行修炼,使其言行符合法纪的准则和道德良心的认同,从而令学校师生内心折服。

一、高校管理者学术和道德威信缺失现状

1.难以潜心研究学术,缺乏学术道德与诚信

近年来,虽然大学专职管理人员已经出现,但是部分管理者由于自身缺少教学科研的经历,在管理中未能去深入接触教授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部分管理者由于在管理和应酬方面花费的精力时间过多,于是很难静心研究学术,导致学术相对薄弱。极少数学术水平较低的管理者为了快捷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成就,利用权力“寻租”获得一纸文凭或者抄袭、盗用别人的学术成果。以上种种现象导致这些管理者学术影响力差,很难使自己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学术威信。

2.不能积极引领学术团队建设和学术水平整体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学相继设了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会、教授会,课程与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性机构,但由于缺乏与这些机构职能相应的工作章程和运行机制,实际上形同虚设。高校部分管理者,没有彻底意识到大学的关键职能是学术职能,以教师或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学术团体应属于大学组织的核心力量[1]。因此,在管理中,他们很少体现服务和献身于学术研究的精神,没有带头去全力打造一批学术精英队伍,也没有利用自己的管理身份去充分发挥自己在促进高校学术发展中的作用。不主动去调动广大学术爱好者的积极性,不善于去开发学术组织团体的潜力。这种现实表明了部分管理者并没有高度重视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

3.作风和利己主义行为难以有效约束

部分管理者爱说空话,不干实事,缺乏为师生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务态度冷漠,遇到责任相互推诿;少数领导好大喜功,急于追求成绩,在考虑和决定工作时独断性较强,导致管理班子缺乏合力,内耗、磨擦时常发生;部分管理者违纪用权,用公款请客送礼,对学生乱涨价乱收费现象偶有发生,极少数管理者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等[2]。这些现象的存在动摇了师生的信念,涣散了教职工的斗志,不自觉地损害了自己的道德威信。

4.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导致对被管理者人文关怀不够

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缺少对被管理者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部分管理者更多是用刚性的规章制度管人,很少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他人的利益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价值。少数管理者对下属在生活和工作上言行武断,态度冷漠,很少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胸怀不坦荡、不大度,经常与下级工作人员在利益上去争高低;思恩图报,不能容人、容声、容错。对遇到困难的老师,冷眼旁观,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温暖;对在校的教学骨干,舍不得投资,精心培养;对教学有失误的教师,记前嫌,不肯于挽救;对与自己“唱反调”的下属更是刻骨铭心,打击报复。不能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教职工经常受气,觉得成才无望,批评声中听不出指路良言。

二、高校管理者学术与道德威信失落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渠道和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的学术自由将受到行政权力的限制,使得高校强调学术行政管理的作用,普遍忽视学术民主管理,大学组织本来应具有的自由平等、民主协商的学术氛围经常会遭到破坏,学术权力在学校决策管理中地位低下,作用不明显[3]。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虽有设立,但与庞大的行政组织系统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 职能不清、结构松散。

高校管理人员行政级别不一样,在工资、奖金、社会福利、社会地位、权利、荣誉、机会等的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分配制度造成了下级管理人员心性迷乱,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与非经济利益,即或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也会违背道德尽其所能地去获得自己可能得到的更高的职级。部分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趁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之机,利用职务之便,将手中的权力商品化,搞权钱交易。利用以权用人,以势压人之便,重用亲信,排斥异己,营造有利于他们搞腐败的班子和队伍。

三、高校管理者学术与道德威信提升路径

1.善于和敢于带领学术团队推进学术快速发展

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带领他们努力推动高校学术的整体发展。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以学术精英为龙头,把教师培养成精干、优质、高效的学术队伍。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相互联系的学术组织机构。目前我国高校的学术机构的发展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构建立仍不健全,学术组织的作用不明显,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第二、规范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管理规则与运行机制。学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明确的管理规则和运行机制。各种学术性委员会要制定明确的章程、明确的议事程序和明确的职权范围,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使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享有真正的发言权。第三、营造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创造一种有利于高深知识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宽松环境和人文氛围,这正是学术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高校各级管理者要营造学术平等、民主的气氛,在学术上不设障碍。第四、树立“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管理理念[4]。提倡教授治学,让学术大师回避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求真务实地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学校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或缺乏管理工作经验的教授应当集中精力做学问,潜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教学、科研或生产一线才是更适合其建功立业的地方。

2.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学术威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说明大学里需要一批淡泊名利,无私求真的学者,一种追求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有健全的学术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要有探求未知领域和捍卫真理的勇气和胆识,并将这种精神传导给学生;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尽量抽出时间去研究自己的专业学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当然,这里并非主张管理者过多地“双肩挑”,特别是院级(包括院级)以上的主要管理者,主要精力还是应放在管理方面。

3.严格依法治校,提高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管

法制的健全是道德权威重建的必要前提。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法制环境,强化道德监督机制,完善道德奖惩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道德建设有组织、有措施、可操作、能落实。如果道德得不到外在的法制权威的约束,道德威信难以真正建立,仅靠高“倡”道德建设,只能使道德更无威力可言[5]。在高校,要大力建设职业伦理规范,在行政伦理规范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针对行政主体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学校应多开展专门的法制宣讲活动,并通过学习、考试、评模范先进等方式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严格“执”德,毫无顾虑地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力量,来防止道德脱轨,通过有效的、能容纳内部和外部监督的机制,遏制高校管理者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实现监督的多元化,尤其是社会舆论,它是通过社会力量制约道德蜕变的有效方式。在社会舆论所起的评价作用中,新闻舆论监督更具有全民公审的强大威力。对于违法违纪的管理者,必须严惩不待,否则道德权威无法真正树立。在高校,校务公开是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校的应有之义。此外,学术委员会和各种咨询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和教代会应承担起监督、审议、信息反馈等职能。

4.提高自身道德良知意识,并将优良德行用于管理之中

高校要立足于通过教育培训来培养和强化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使行政人员将积极的责任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将责任的“他律”转化为“自律”。

高校管理者自身更应主动修身养性,塑造优良品格:一是从政为“民”的品格。为“民”掌好权、用好权,甘当教职工的公仆。二是大度容人的品格。要人品谦和,善与人共,要有容人之心(即容人之言、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容人之才)。三是以身示范的品格。为了学校的整体利益,管理者要勇于奉献,当好表率。四是情理并重的品格。管理者要坚持人道原则,公平原则,发扬民主精神,进取精神。要慈善为怀,政治上关心人、爱护人;思想上理解人、体贴人;工作上支持人、帮助人;情感上尊重人、平等待人。和谐地同下属相处,坦诚地进行心理沟通,以理服人、以德启人、以情动人,使被管理人员心悦诚服[6]。此外,还应培养健康的人格:一是独立性人格,即个人对自己思想和行为有独立的判断、评价、选择和控制的愿望和能力,而不是依附于外部的条件和因素;二是开放性人格,即言行一致,忠诚坦荡,思想活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创造性人格, 即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和创造欲望,不囿于传统,不屈服于压力。四是责任性人格,即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冒风险并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良性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胡保利,赵惠莉.冲突理论视野中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3-4.

[2]张伟.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权威的缺失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7-89.

[3]赵文华,龚放.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与对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1-52.

[4]黄丽清.强化高校学术权力的思考[J].民营科技,2008(4):76.

[5]胡建淼.依靠“法治”提升高校管理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9-1-12(5).

[6]董艳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高校道德建设新模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82-83.

作者简介: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帕罗西丁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疗效。方法 经床旁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选入符合抑郁状态患者41例,给予帕罗西汀10 mg,Qd顿服,治疗10周,同时联合团体心理辅导;10周后再次进行SD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状态变化。结果 治疗后SDS评分为49.78±6.38与治疗前58.78±8.4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抑郁状态; 帕罗西丁; 团体心理辅导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各种进展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其延缓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过程漫长而艰辛。透析期间患者躯体方面会存在诸多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活动受限,而且血液透析费用昂贵,在经济及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很多压力。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幻想,猜疑,否认,不信任,不适应,悲观厌世,不遵医嘱等[12]。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小剂量帕罗西丁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病例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常规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透析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现2个月内无感染性疾病发生,愿意接受此项研究的患者。采用床旁谈话方式对患者按Zung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抑郁评分,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l~4级评分,总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T分),抑郁程度标准为:T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商品名:舒坦罗,浙江尖峰药业公司,生产批号:090901 )10 mg,每天1次顿服,持续10周,同时给与心理干预,每6人1组,每周进行2次团体心理辅导,基本内容包括:帮助成员彼此熟悉,解释规则,积极倾听,鼓励与支持,成员的自我流露[3],解释CRF及血液透析的有关知识,成功回归社会的例子,正确认知患病的事实,帮助应对心理问题,如身份感的丧失、焦虑、愤怒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等。观察期间禁酒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患者不适症状表现;10周后再次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先经正态性检验,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前,患者Zung氏抑郁量表(SDS)评分为(58.78±8.46),治疗后为(49.78±6.38)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0.6969,P

2.2 不良反应 患者观察期间出现口干2例(4.89%),腹胀、恶心1例(2.44%),震颤1例(2.44%),其他患者未见不适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7%,患者均能够耐受用药,不良反应未做处理,患者亦未提出终止治疗要求。

3 讨论

国外有报道2/3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症[4],刘锦萍等[5]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1例进行研究表明透析充分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0%,透析充分性未达标的患者占60.78%。一些国内相关报道中与抑郁状态有关的因素多为社会支持、透析方法、透析时间、经济、性别、透析前对肾衰竭的知晓度等[67]。多项研究表明抑郁与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显著相关[8]。由于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及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等原因,有文献报道只有约16%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药物干预治疗[9]。国内相关报道更是以心理护理为主[10]。

本组应用小剂量帕罗西汀(10 mg/d)联合团体心理辅导持续治疗10周,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多数患者对药物无不适反应,抑郁症状减轻,治疗后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帕罗西汀是一种强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由于它是SSRIs中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效力最强的药物,并具有高度选择性,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与三环类抗抑郁剂相似,而有效治疗剂量较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该药每日仅顿服1次,治疗简便,患者顺应性较好,因此较适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而联合团体心理辅导经济有效,简便易行,适宜在临床上使用。

本组观察应用小剂量帕罗西丁联合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此类患者,探讨抗抑郁治疗及团体心理辅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在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期待能够为有志肾内科医师,认识、发现抑郁,为不断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Kimmel PL.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 what we know and we need to know[J].J Psychosom Res,2002,53(4),951956.

[2] Kutner NG.Quality of life and daily hemodialysis[J].Semin Dial,2004,17(2):9298.

[3] 洪炜译. 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27.

[4] Kim JH.Lee YK.Huh WS,et al.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J Korean Med Sci,2002,17(6):790794.

[5] 刘锦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索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6,5(8):452453.

[6] 石少波.潘惟华.孙不健,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9(14):784785.

[7] 蒋红樱,张 利,黄 旭,等. 慢性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7,6(12):652655.

[8] Lopes AA,Bragg J,Young E,et al.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Depression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mong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J].Kidney Int,2002,62(1):199207.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第3篇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才能启发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奋发向上,管理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从体育教师中来,再到体育教师中去,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显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真正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实现时,他们就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更加关注,会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1.重视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

在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是重中之重。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目标要明确,期望值要高,激发的力量才会强,同时还要适时对体育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和指导。体育教师要完成目标,就必须要顺应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必须要适应新课程,学习新理念,必须要加强科研,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了解和接收新的体育教学改革的信息。

2.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它是指在教师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课程标准,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2.1备课效果好,质量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2精心上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科教学的中心环节。

2.3课后反思总结是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要靠体育教师去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去努力地实现目标。通过反思与总结使每位教师对待工作都能精益求精,增强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心。

2.4搭建平台,鼓励和指导体育教师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2.5体育工作的水平与品位提升。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和品位,扩大学校体育的知名度,体育教师要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体育教师要注重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制定发展目标,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到实处,让全校学生的达标率稳中有升。学校要成立运动队,实行训练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训练工作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切实制定竞赛目标,不断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全面提升体育工作水平与品位,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创新意味着对自己的不满足,意味着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体育教师要勇于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崭新课堂。

二、参与———激励的感召力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因为对教师来说,主管学校体育的领导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主导者。作为领导要让教师参与管理,并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体育教师参与管理,这是一种调动教师积极性直接有效的方法。让教师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他们,又能为学校体育的管理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了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宿感、认同感,并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心;通过参与,还可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这三项活动的常规管理可由体育教师全权负责管理,制订评比标准,并根据各班级的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并于当天公布结果。期中、期末总评结果与成绩和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挂钩,成为评价与考核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课堂 管理 评价 机制

前言

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课程改变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在新时期普通高校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系统可以与外部环境保持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此基础上保持管理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和其他教育、教学管理一样,本身也含有教育意义,它在于最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任务和体育教学目标,主要着眼于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教学活动有个良好的状态,条件和秩序。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核心

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学生)的管理,好的教师也是好的管理者,他们能营造好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少的出现问题。学生对教师教学影响进行选择性自我加工,建立新的素质结构,形成新的自我过程。应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真诚关心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熟悉并理解学生的闲暇爱好。

在现代教学中包括四个核心的概念,分别是参与、合作、尊重差异和体验成功。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可以为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对教材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科学的评价等等,下面我们对此分别进行阐述。

1.1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新的时期,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成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资源开发者,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现在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象传授知识简单意义的“教书匠”,他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调动学生、协调教与学,组织学生有效的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具有自己的风格,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管理策略,这也可以看作是“因材施教”。我国的现代化需要符有个性的人,无论教师或者管理者,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有个性的管理者(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才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1.2制定科学的课堂管理机制

一个有序的教学管理,务必有一个合理的课堂规则。体育是注重参与性的一种文化,体育课堂规则尽可能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以利于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规则应涉及课前,如服装及场地器材的准备等;课中,如集合上课、上课礼节、请假见习、组织要求、上课态度、考核纪律、按时下课等;课后,如布置作业和收回器材等。教师要正面陈述规则,并且简明扼要,让每位学生都理解、熟悉。体育课堂设一名体育委员,具体人选由全体成员民主商议产生,体育委员作为任课教师的助手督促全体成员执行规则。课结束时主动向任课教师反馈执行情况,架起一座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桥梁。建立课堂态度行为记录考评机制,谁违规谁扣分。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位学生的扣分情况,计算出体育课堂态度行为得分并纳入体育评价总分。

1.3规则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和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多种角色,如教学者、管理者、问题的评判与处理者等。在各种角色的演绎中要注意规则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否则也会造成一种无序的杂乱环境,会产生“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是国外的学者提出来,主要是讲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一个人搞破坏,则对其他人有一种心理暗示,使破坏更严重。

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方法的不断完善

从宏观上看,贯彻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无论怎样致力于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的改进,还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都要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去实施,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总是同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有效的教学的组织涉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要素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可以预见,传统的、统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将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2.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以行政班为主的教学形式、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的时候,应该考虑体育课是以活动为主的实践性很强课程,理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和愉快的活动,过多复杂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不再参与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情形出现,终身体育锻炼就不可能实现。

2.2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所谓传统式学校,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大家跟我做,全体学生动作要整齐化一,这种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的实现,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习也使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与老师,不会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模式在教学中也存在问题。那么系统教学法又如何呢?系统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支持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教学,他们不愿意打破教学程序和步骤,系统教学教育出基本功扎实的少数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厌烦这样的学习,无怪时下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3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客观公平的评价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的价值判断,它可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并且知道教学的发展方向。它设计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的合理改进、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了解与评价,所以在评价中要使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目前学校体育的评价很多,也日趋成熟,总体来说,评价是对一种动态评价过程,不可以割裂看,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动态评价,可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阶段评价和长期评价结合等。

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范文第5篇

一、以精神文化引领人,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一种文化涵养一种精神,精神文化凝聚人心,引领师生追求卓越。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围绕“幸福教育”,从实际着手,从高处立意,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在教职工渗透“团结、拼搏、创新”的“沙尾二小精神”。经过实践总结,塑造学校“三风一训”,以“敬业、爱生、勤学、自律”的教风引领教师,以“尊师、守纪、乐学、争优”的学风引导学生,营造“爱生、善教、博学、进取”的浓郁校风,着力培养师生“活泼而不张扬,稳重而不矜持,充满朝气,富有灵性”的沙尾二小气质,孕育“明德、博学、健体、乐活”(校训)的人文情怀。落实并深化“幸福教育”,走出了一条德育特色的办学之路。全体师生在沙尾二小学这片精神家园中智慧求索,幸福成长。2013年学校区级课题《国际教育视野下的幸福教育实践研究》立项。这就是沙尾二小学精神文化在师生心中积淀的结果。

二、以制度文化激励人,启发学生自主管理

制度文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我校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后勤管理、评价等各项制度,注重过程督导,推行月检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但要突出“严”、“细”、“实”的特点,更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与幸福,最终达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幸福的学”的境界。围绕“自我设计 ―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幸福班级管理模式,学校在各班成立“班主任小助理,分别负责从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全方位管理班级。“小助理”制度的推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受用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课程文化塑造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本表现。新课程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以“幸福教育”为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新课程核心理念一脉相呼。我校在落实新课程时,重点突出“幸福课堂”建设。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为此,我们总结出了“激趣引入―自主学习―点拨引导―拓展延伸”四步走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在课堂愉快地学习,课外主动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呈现出教师“敬业、乐业、兴业”,学生“乐学,勤学,博学”的喜人局面,全体师生在沙尾二小学这片精神家园中幸福成长。

四、以活动文化育人,引领学生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