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可发展的人。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进步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群体中的一员,本人也在思考如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国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基于这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因此,新的课程需要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互动,更加贴近学生。

1.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充当“导演”角色,更多地把“课堂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实际上,学生的学才是教学活动真正的轴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可以更多地充当“配角”和“导演”工作,设计好课堂,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使得师生合作的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2.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结论,而要让学生在记住结论的同时,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形成结论的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注重学生对历史反思能力的培养。如,在“朝鲜战争”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进行分析。例如,对日本等国的影响。再例如,让学生思考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为什么要出兵?如果不出兵朝鲜,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1.注重对多媒体课件体系的挖掘和建设。多媒体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真实感。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着力在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多动脑筋。例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教学时,通过各种图片、录像资料的使用,来增加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灵上得到震撼,这样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认识。

2.在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历史。例如,在讲授郑成功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并模拟实景,通过学习课堂内容并查阅文献,了解当时的背景,鼓励学生通过上台表演的方式,模拟郑成功与荷兰殖民者的对话,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培养人文精神,重视素质教育

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泛政治化、教条化的弊端,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程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本质。而新课程标准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观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别是强调要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吸取思想养料,真正领会历史的教益,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背诵记忆。实际上,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强、寓意深刻的事例,通过合理地安排和引导,完全可以通过寓教于史、寓理于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方向。

四、突破作业的单一性,布置自主、开放性的作业

以往的教学中,作业形式相对比较机械和繁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进行一些革新,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而在作业的形式上,要更增加习题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总体上,要让学生不能简单的背诵记忆,而要通过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例如,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章节时,组织或者布置学生观看电影《东京审判》,然后布置一些讨论题,比如,通过该电影你提取了哪些历史信息?你怎么看待东京审判?关于东京审判存在什么样的争议?等等。这样的开放式作业形式,会更受到学生的喜欢,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消除过去对作业的枯燥感和无奈感,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鼓励和要求教师实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实现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同时,这种改革要求也给每个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倡导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大胆改革,努力创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郭延庆.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08-110.

[2]叶世锋.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广东科技,2010(02):98-100.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学习乐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知识教育的进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熟知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推行教学改革,革新教法,提高效率,是新课程的当务之急。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不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将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加以改变,逐渐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在教学设计的立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课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机械接受知识。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业中运用,不知探其究竟。课上,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被动接受,不主动积极质疑探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遵照畅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先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挑战。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变为主动的探求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为依据。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对物理学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广阔的发展趋势、物理以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继而喜欢物理课。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比只教会知识更重要。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我们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质疑探讨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地课堂氛围,采取互动教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易得到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二、创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各有特点,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落实新课标有着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知识渴求和知识欲望,我们应重视他们,并采取妥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对学生都有信心,在设计问题、指导方法方面因人而异,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进步。

三、创新教学评价的制度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开动脑筋解决出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考试如何改革,考试改革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既然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考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导向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学合理。以往考试只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地强化了考试的功能,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使师生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用发展性评价来改变这种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总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物理教师,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一定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浅议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8).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高中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禁锢了对学生发散性和探究性思维的塑造,不仅无法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高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但与国家大力提倡的政策氛围相比,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环节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表现为宏观方面,也有微观层面的因素.为综合性地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努力优化高中数学的改革目标,必须注重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新课改的思考与反思.

一、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动因认知不清

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诸多动因决定了必须加强新课程的改革,必须充分认知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方向及动因常认知不足,这其中包括很多优秀的示范教师.在这些教师看来,现行的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学生扎实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他们身上的诸多荣誉等,也证实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与质量,无须为了迎合潮流而进行盲目的新课程改革.同时,在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对新课改的动因认知不足,使得他们在评价与考核学生的过程中,仍以传统的高考标准和成绩来衡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评价方式的偏颇.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主因在于促进我国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但由于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动因及目的认知存在偏差,使得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对新课程改革的践行大打折扣,难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因,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深入而全面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义,全面科学地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和改革可以是微调,也可以是推倒重建,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全面提升和促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为目的.

二、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目标落实不到位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始终明确教学目标,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来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富层次性的教学改革,以此来综合性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但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仍有一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化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教学方向性问题.这些教师没有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且缺乏对新课程目标的整体认知,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仍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主要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数学思维和整体认知.虽然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引下做了诸多的教学探索,但总的来看,他们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仍难以摆脱成绩为第一位要素的影响.这些教师在教学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辅之以很多新课改的目标建构,但核心目标仍是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高考分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的混乱等问题.

可见,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努力提升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和理清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努力优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努力营造健全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开展更加有针对性、更富层次性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应该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完善评价机制,落实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对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精准把握能力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丰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数学理论、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公式等知识的单纯化记忆能力.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通过题海战术,达到对公式、法则等的运用.但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学习公式、法则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通过单纯性的记忆来进行,而是更多的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化探究和理解性运用等来深化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合理运用.这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仍然通过死记硬背或者大搞题海战术来培养学生的惯性思维.可见,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思维,全面理清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

四、总结

高中数学新课改是高中数学的发展方向,尽管新课改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仍有大部分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和认识,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精准把握,因此为努力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重视和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