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实践观

科学的实践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的实践观

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思维;施教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4-03

思维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始于感性认识并对感性认识进行思辨的过程。因此,认识存在程度,因人、时、和环境等条件不同而异。思维或真或伪,因此,思辨的结果有对有错。因为,思辨是在认识基础上的判断、推理和总结。如果认识不够全面,思辨的结果就未必正确。思维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知识的积累,层次的不断提高而深入和科学,故而,思维可培训与培养。科学思维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高级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活动和信息采集基础上、对原始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思辨、总结与推论的理论体系。因此,认识活动存在实体和时域性,比如高校学生(实体)、大学期间(时间)和校园环境(区域);对原始信息材料的后续活动存在层次性,与实体的环境和知识积累紧密相关。例如,高校学生作为实体,这个群体的知识结构处于接触高等知识的启蒙阶段,收集信息渠道比较丰富,他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和实践环节、图书和电子信息平台和高校群体交流如学术报告等渠道采集。在对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得到相应更高层次群体的帮助或引导,其推理演绎的结果可信度就很高。在其过程中实体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思维是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锻炼的环境、平台和过程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因为这里具备了信息采集(知识)、环境(传授知识、更高层次的帮助——教师、同学)、分析思辨与总结的层次循环与修正(课堂理论教学、实验验证教学)。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是培养出较好科学思维高层次人才的关键。

一、教师素质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

1.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只有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与信息也才能得到尊重,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学识海洋。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思维才有机会得到提高。然而,教师如何才能够得到尊敬呢?高等学校的学生,他们有较完整的思想、较深邃的知识、较高的判断力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而且接触过不同层次的教师。要获得他们的尊敬,教师本身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而且需要不断提高本身素质。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受到时空和知识积累的限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例如,金属熔体可以看成是含有不同催化形核能力的微小异质形核质点组成的混浊液,根据异质核心形核能力的大小,可以将核心组成一个形核质点谱。如果将液态金属分散成为微小的金属液滴,形核质点谱系中大量具有强形核能力的质点被孤立于少数液滴之中,而大部分液滴就不含质点,而便可以冷却到其熔点以下而不发生凝固,从而获得深过冷。早在1908年,Mendenhall和Ingensoll根据这一原理,首次发现了微滴凝固过程中最大过冷度与金属熔点成正比的关系。那是103年前。但是,1950年Turnbull等研究了大量金属熔滴的凝固后,提出了均质形核过冷度的关系式:Tmax≈(0.18~0.20)Tm式中,Tmax是金属熔体的过冷度,而时间又过了42年。但是,后续的科学研究发现,很多金属熔体的过冷超过了这个最大值。20世纪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可能达到的最大过冷度为:Tmax=(1/3~2/3)TL并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但是,我们很多教科书上并没有得到即时修正。如果教师不提高自己的学识,传给学生的知识并非最新,如何得到学生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讲授这段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博得学生的尊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发展历史观的认识,自然会改变学生的科学观并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当然,科学在不断进步,认识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

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第2篇

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我们不应该只为了今天的所谓的质量而肆意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来,让“黔驴技穷”。就像没有计划的乱开采矿产资源一样,用干吃尽,总有一天会枯竭的。我们要学会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的智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把落实新课程标准挂在嘴边,而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他们只能成为书的奴隶,而不能成为书的主人,就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教育不能做成流水线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特点,人无完人,同时,也不是“坏学生”就没有优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突出优点,提升不足,努力做到使得学生能够飞扬个性,同时各方面均衡发展。

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第3篇

理性而清醒地认识我区区情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既不自甘落后,无所适从,也不浮躁冒进,急于求成,必须要努力培育科学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沉着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只有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风云变幻,善于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分析我区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努力培育科学思维,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克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形成创新思维、开放思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我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逐渐扩大、我国外贸出口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产业发展重新洗牌等等,势必会对我区的发展产生影响。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直面挑战,审时度势,重点突破。只有努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应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努力培育科学思维,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克服片面主观、狭隘封闭的思想观念,善于辩证思维、理性思维。我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推动科学发展,构筑新高地,打造新一极”这个主题,把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作为载体,这既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强化科学思维、辩证思维,才能自觉坚定地树立全区一盘棋意识,围绕这一个主题和载体,推动改革创新,深化开放合作,有效统筹、配置、利用全区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与发展合力,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备课;要素

作者简介:张旭(1974-),男,山东冠县人,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王小梅(1976-),女,湖北京山人,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讲师。(天津 3001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河北工业大学教研立项项目“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41-02

备课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教师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先进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1]课备好了,上课胸有成竹,教师传授知识就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备好课对每一位教师,尤其年轻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结为“十要素”,下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是以教材内容、教学大纲为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的。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门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同时备课时要注重能力训练、技能形成,教师不能光满足于内容讲了,学生听了、懂了、考试过了,而要让学生学了之后能够会读、会听、会说、会想、会做。也就是说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技巧并懂得改革创新。所以掌握基本知识是前提,而形成技能技巧则是目的。老教师们常说“教是为了不必教”,这就要求年轻教师备课时充分注意这一点。

二、难点和重点

备课时,年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这些内容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重点和难点。为了能上好课,备课时教师必须在重点和难点上狠下功夫。若不然上课时就可能讲解不清,或在次要问题上花费过多时间,把重要内容遗漏。如没弄清教材中的哪些部分是难点就会使学生难以掌握本课的知识,会觉得学习这门课困难重重。而且教师只有明确难点和重点,设计课堂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三、教材组织

教师只有通过研究教材才能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才能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再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决定教材内容的增减和讲解的详略;最后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设计出既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步骤又能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把复杂、困难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就是影响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具体到大学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习动机、求知欲、自信心、竞争意识、自觉性、坚持性等因素。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实现高等学校新世纪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科学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和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具备科学、严谨、求实、勤奋、协作等基本素质呢?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训练学生不但要理解领会知识的各种信息和逻辑关系,同时还要他们仔细地感悟目的、动机、需要、情感等方面,体会前人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运用科学的胆识和思维方式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另外,教师更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是自学的力量源泉,所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备课时布置阅读原著性的教材,选用辩论性题目作业,要学生查阅所论问题的资料;讲课采用交流式、启发式,穿插一些思想性、科学性的课外知识,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燃起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火花。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研究问题,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锻炼了非智力因素。

五、启发学生思考

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及所教课对象选择适宜的启发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通常启发学生思考的做法是对问题和现象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思考、讨论、总结答案。可采取各种启发方式,如联想、设问、类比、置疑、反问、对比、回顾等。

六、所讲课与先行课的关系

教师每当备课时,一定要处理好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引言,它是导入新课的起步“程序”。备课时若能巧妙安排和精心设计就能先声夺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始新章节授课时,为了使学生先有内容框架和掌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教师应根据需要先作简要概述和要求;在继续旧章节内容时可采用承前启后、以旧引新、唤起回忆的方法为新内容新主题牵线搭桥。总之,引言设计既要有概括性又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七、板书设计

要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50分钟的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是重要的一环。[3]板书什么时候写、写些什么、写在什么位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条理性、艺术性和效率性,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难度较大,变化最多,因为文无定法,理解各异,所以板书也无定法,变化多端,但总体来说还是有规可循。怎样板书才能让学生有所得呢?一是板书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二是板书要重点突出、内容简明;三是板书要通盘计划、合理布局;四是板书要扼要概括、便于总结。

八、教学辅助手段

板书曾是最经典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投影、幻灯、录像等已有逐渐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具、挂图等教学手段的趋势。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加速了这种趋势。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课程的目的、重点、难点认真分析,依据讲课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教辅手段可使讲述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分析所学内容,便于讲解处理问题的思路。[4]

九、学生课余自学指导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那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也是以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综合性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

自学能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教师如何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并提高自学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针对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训练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训练学生对教材进行快速浏览,重温已有的知识,并了解教材中的主要观点和这些观点的逻辑关系,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二,向学生介绍学习生理遗忘曲线,使学生了解及时复习的重要性。第三,备课过程中应设计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随着这些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自学比重。总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合理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并且最重要的是在传播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备课过程中应预见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或一些不利因素,这样可防患于未然,确保有效的课堂讲授。作为新教师初登讲坛,往往想一鸣惊人,获得良好的授课效果。这需要教师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密切配合,避免因来不及思考而产生尴尬局面。

总之,讲课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虽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但只有常年累月备课、教课、总结经验并不断进行科研或再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实现以精练的语言、庄重的姿态、娴熟的手法、别具一格的讲授艺术给每个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绝非一日之功。

参考文献:

[1]沈显生.教师备课规范化要求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9,(1):79-81.

[2]赵宇.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探索,2006,(10):112-113.

科学的实践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价值观;课外实践;开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43-01

一、通过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激发思维兴趣的优势,寓知识教学、技能训练、思维开拓、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保持和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形成渴求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动手欲、创造欲、同时以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志趣,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打好基础。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课前让学生准备边长为一厘米和一分米的正方形各十个,学生对这些正方形的用途充满了好奇,在认识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后,他们很快就举起自己的正方形指出哪个是一平方厘米哪个是一平方分米,并能在身边找出许多大约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的物体,接着,我出示一部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大小,再用自己的小正方形测一测,验证自己的结果。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的估算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动手实践,既巩固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开启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外活动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自己收集数学信息,出知识小报;动手制作数学玩具;调查、统计一些事和物;搞一些小发明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孩子的特点就是喜爱动手,在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几种平面图形之后,开展拼“七巧板”的课外活动,必将大受欢迎。可以几个一组,也可以人手一份,让孩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拼出不同的图形,再开一个作品展览,孩子们会受益非浅。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他们创造性思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求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多种能力和发展创造思维的根本途径,但是单凭课堂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和思维发展等方面获得巨大的收益,恐怕难以现实。通过加强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寻求数学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求的热情,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持续发展。例如:在五年级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时,事先让学生自己准备部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剪贴的方式把它们分别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探求其面积计算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这两种几何图形同长方形的关系,摸索出了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手脑得到充分系统持续的锻练,必将有利于学生脑机能的健康发展。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态度、意识、方法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如果将10盒火柴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料。这样,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性自主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受现行教学原则和课堂纪律的束缚,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形式不拘,十分有利于学生实现书本知识的有效迁移,使他们在鉴别,运用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取书本以外的新的知识,由于课外实践性自主活动可选择强,自主程度高,有利于不同学生个体特长的培养和发挥,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心情舒畅,投入程度高,使观察细致,思维活跃,能愉悦地体验成功和失败,因此,一些原本朦胧的东西变得清晰,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的思考,并由此产生创造欲望,自加创造思维负担,逐步形成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趣味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