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下教育的概念

线下教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下教育的概念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几何概念;错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23-02

我在四年级数学《线与角》(上册第二单元)的练习中,发现很多同学总是出现如下概念性的错误,现进行一下错例剖析:

错例1:判断:一条直线长10厘米(√)。

诊断:没有弄清楚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直线是无限长的,它不能度量。正确判断:一条直线长10厘米(×)。

错例2:判断:大于90°的角叫钝角(√)。

诊断:错在对钝角的概念没有理解清楚。我们给钝角的定义是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大于90°的角除了钝角外还有平角和周角。正确判断:大于90°的角叫钝角(×)。

错例3:判断:我们用20倍的放大镜看30°的角,结果角就变成了600°(√)。

诊断:角的大小要看它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放大镜只是将两条边放长了,用一万倍的放大镜来看,角还应是原来那么大。正确判断:我们用20倍的放大镜看30°的角,结果角就变成了600°(×)。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细胞,是构成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它又是数学教材结构与小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供感性材料,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表象是对感知材料的形象概括,为思维抽象概括作准备。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表象的桥梁运用。如教学“平行线”这一概念,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平行线是两条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的直线,学生可能会记住这些文字条文,但不能很好掌握平行线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让学生观察实物,如教室门窗的上下边框、左右边框,书本的横线,拉紧的两条铁丝等。再启发学生:“这些成对直线将它们无限延伸,能相交吗?它们都处在什么位置呢?”促使学生感知内化,从而在头脑中建立成对直线的表象(在同一平面内),即形象化的平行线(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运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让学生想想实际生活中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同时借助教具的直观演示,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2.通过实验探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如教学“平角”、“周角”概念时,可以设计实验学生探索,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始边和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时,所构成的角叫平角。”1平角=180度。“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图形,而不是轨迹,定义为360度的角叫做周角。”任何“角”都是由两条有公共顶点的射线形成的,平角也不例外。只不过形成平角的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而已。不能将直线和射线混为一谈。并结合生活中平角周角的实例(如钟面指针问题)说明、课件演示,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将直线当作平角,圆形当成周角的错误,使学生在观察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平角”、“周角”的概念。

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抓关键词,就是我们常说的“抠字眼”的方法。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三条线段”和“围”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三角形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三、构建概念的网络体系,丰富、深化概念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拓维信息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教育领域,而是作为一家为教育提供服务的校讯通企业,目前拓维信息的校讯通业务已经涵盖湖南、广东、安徽等十几个省,用户高达千万,这为其直接切入教育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2010年,拓维信息在校讯通的基础上开始布局在线教育,先是研发出“微校”,这是一款可以覆盖PC端和手机端的产品,可以直接展现教学内容,目前已面向省内幼儿园、中小学进行试点推广。

2012年,拓维信息通过收购进入线下教育。2013年,公司进一步确定“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线下创新学习中心”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有移动端的微校,而互联网教育立足于名校资源平台,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用名校的教学服务。今后,名校资源也可作为内容模块导入微校端。这些名校资源包括长郡中学、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南宁二中,名校资源提供了名校试题试卷等产品,目前名校资源的推广还主要在湖南地区。

浏览名校资源网站,可以看到其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平台,平台内容上按学科分为名校试卷和名校课堂,名校试卷又分为同步试卷、单元测试等等产品,名校课堂也有每门学科的教学视频。

2014年拓维信息开始规划B2C平台模式。计划打造教育内容发行平台,孵化教育排行榜、答疑+难题本+社交的平台模式、错题本+数字试卷扫描系统等产品。

互联网为主,线下为辅,拓维信息线下的培训学校集中在英语、数学、作文三大创新学习中心品牌上,一方面,线下实体可以为未来线上教学和营运提供实战经验;另一方面,线上和线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拓维信息以后的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25-05

一、引言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和改进,目前产生的SPOC课程教学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优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尤其适合我国高校集中式管理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在对SPOC模式发展过程、SPOC与MOOC的区别分析、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SPOC课程教学设计方式以及SPOC与常规教学的优势对比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还运用了大量调查图表对比说明这种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但对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完整过程,对事先应当谋划解决哪些问题,实施中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等研究考虑的不是太多,当然这也与有些SPOC开课过程的不彻底有关。因此,本文着重从对具体实施中问题的解决的角度进行探讨,对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所带来积极效果没有作更多叙述。目的就是要放在应用落实上,希望能为后来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

二、SPOC的概念与特点概述

本文重点主要探索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只对SPOC作简要介绍。

1.SPOC的概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SPOC是在高校范围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置的在线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

2.SPOC课程的特点

(1)模式自由。SPOC教学内容可以是MOOC的超集,通过线上的在线讨论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方式,因此SPOC = MOOC + 补充交流的模式。

(2)体现学习的全程关照。由于学生是受准入条件限制的,相对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可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由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以及面对面的“补课”等[3]。

(3)出勤率会提高。SPOC中可以明确或隐含地给学生形成出勤,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可比较容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而线下的课堂本身就有教师的考勤环节。

(4)保证进度一致。由于学生在参与线下课堂学习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进度一致性的控制,从而促进了线上学习的基本同步。

(5)体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

(6)因材施教。通过洞悉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表现信息,比如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再做一些特殊的内容训练。

(7)责任与荣誉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本小组荣誉,因此会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选择权。学生在选择某门课程的SPOC方式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节。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9)身份验证。因为是有准入条件的,因此SPOC能做到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能做到线下考试。

(10)SPOC 与传统教学结合的课程资源应用模式,能够促进学校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落地生根,有利于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

(11)SPOC 更加强调赋予学生个性化、完整、深度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评估也使得课程证书更具效力,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12)SPOC 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小规模以及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挖掘其潜在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保证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SPOC模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

SPOC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大家已经有更多的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更多进入到真枪实弹的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在实践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后面实施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基于SPOC课程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1.获得支持

SPOC课程是由线上和线下(课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这一点与MOOC、远程教育等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要开展SPOC课程教学必须有线上与线下两个大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开课教师要想开展教学,就必须获得一定的外在支持,否则很难不走样地完成SPOC的教学过程。要获得的外在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SPOC的线上学习环境是以学习网站的方式作为支撑平台的,但这种网站与常规形式的学习网站有明显区别,比如它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时间、内容、问题回答、即时测试、即时问题回答、学习能力结果分析以及线上综合成绩评定等功能。这些技术实现,对一个开课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老师的主要精力以及注意力也不应当在此。我们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平台是由从事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完成的。线下用到的相对固定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等的支持,由学校、系院协调完成。

①获取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资金的支持

我们开展的基于SPOC 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就是西安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支持经费为5万元。对于没有立项支持的可建议学校将SPOC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立项以获得支助。

②获得二级学院或系的支持

现在许多高校将类似教学改革费用分配到系院,由系院自己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支配,因此可申请系院的支持。

③获得社会从事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以及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单位、公司,也急需与高校合作开展SPOC课程的网上平台开发与建设。一些公司为了在学校打开渠道,展现自己网上平台功能特点,或许会无偿或以较少费用来完成SPOC线上平台的开发。因为对一个SPOC线上平台来说,课程可以不一样,但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对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④租用已有的SPOC线上平台

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的SPOC在线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学校SPOC课程实施者可以租用已有平台,把自己课程各种类型资源放上到此平台上去,同样可以导出相应的线上学习信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同样要支付租用费用,并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受制于人且不同课程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获得线下环境的支持

线下环境由学校内部解决。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脱离线上,线下老师在课堂也会随时用到线上平台,所以线下环境除了教室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能方便连上学校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对开课班来说,该课程每次上课必须保证在此相对固定的教室或环境中进行。一般在下学期开课前,要以系院形式在本学期末向学校教务处提交相关SPOC课程安排要求。以便教务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发生冲突,影响正常开课。

2.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

只有在线上和线下以及资源建设具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课。

(1)确定计算机网络SPOC线上平台建设问题

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首批5门课程以校级课程改革立项方式来建设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以资金支持。学校为了让课程主持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SPOC课程的设计、相关资源建设等能真正体现SPOC特质建设上面来,学校最终选择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SPOC在线平台,并负责如课程录像、视频制作等任务,大大减轻了有关技术问题对教师的困扰,明确了教师在SPOC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2)选择计算机网络为SPOC课程的优势

由于我校的校园网还没有自己的SPOC在线承载平台,显然要实现学校多个课程的SPOC教学形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优先选择一些课程作为SPOC方式开展教学。要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选择特别适合线上形式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本身就是讲计算机网络理论,而线上学习平台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可直接感受(如对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功能,如果在学习中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网络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处理

SPOC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把握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关系,在SPOC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过程就会走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线下关系。

①线上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网上先学习重难点内容,线下由教师对线上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再进行讲解、讨论,即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教学。但其缺点是,学生独自在线上直接学习难点内容时会有畏难心理、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悖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②线上课程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初学者的心理,可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与认知过程,尤其适合本科生。把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留在线下课堂来讲解,发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线下课堂更有吸引力,使线上与线下作用更加明显。

③兼顾①和②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好把握,在SPOC课程建设实施初期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时不好拿捏,可在课程开设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

④把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不加区分地搬到线上去。显然这种方式有悖SPOC课程教学本质特点,比如,一些大学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即把课堂教学以录像的方式放在网上,对SPOC模式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线上方式。

在我校5门课程中,以选择第①种和第②种方式为主,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选择了第②种。通过与我们开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第二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线下课堂还要讲重难点知识,因此,线上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4)重视构建线下讨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线下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重新排置。根据SPOC课堂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不同的要求,课堂除了老师精讲重难点内容以外,更多时间用来创设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为了提高讨论互动的效果,对常规课堂的桌椅排放进行重新摆放,让每个学生尽量“暴露”在教师视野之下,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或被迫发言的机会。为开展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提供了易于布置的教室。

(5)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决。

综合考虑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也是SPOC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好两者的侧重与平衡关系。

①线上教学设计把握。把握好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显著特点,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我们选择了前面讲的第二种方式。在设置网上作业题、思考题、扩展发挥题、测验内容、主题讨论等方面以学生经过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为标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与技术、产业为一体,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许多有名的IT软、硬件企业进行友情链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

②线下教学设计的把握。把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区分开来,设计讲授的难点、重点内容要明晰凝练,同时要把线下课堂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作为不可缺少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四、评价问题

评价在SPOC模式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考核中,评价对学生来说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明显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对课程教师的考核

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实现SPOC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1)考核是否执行了SPOC课程的教学规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大的方向不走样的关键。学校教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细则,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检查评价,且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过程,体现形成性结果的评价。

(2)突出对线上各种资源更新建设的评价检查。由于线上教学是SPOC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线上资源的完善、更新有明确数量比例与时间节点要求,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3)制定适合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和实验大纲。对以前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进行修改,对课时数进行调整,根据SPOC课程要求重新撰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脚本和教学内容。完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纲。

2.对学生评价与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败。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考核形式征得学校教务处的同意。对于一门课程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大多数学校规定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者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果SPOC课程的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够全面。为此,我们提前与校教务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向学生作了说明,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在课程结束形成成绩时有可能出现麻烦。

(2)学生成绩组成要达到最佳比例。我校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线上学习综合成绩。主要由线上平台所具有的考核分析功能给出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或成绩;二是线下课堂讨论、互动表现评价成绩,含有考勤等;三是试卷考试成绩。由于课程的SPOC教学方式仍处于实践发展阶段,为引起学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同等重视,规定考试试卷卷面占50%,线下课堂讨论表现占20%,线上学习评价占30%的分配比例。经过上学期实施来看效果比较好。

(3)SPOC课程考核教师作用重大。对学生的线上评价考核,由线上平台功能基本可以给出,但对线下课堂学生总体表现,尤其是学生在主题讨论、互动等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安排由分组讨论中小组长对学生的表现作记录,记录表是有条目且已印好的制式表格,本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签名,以强化学生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认识,以便后续坚持或改进。

(4)阶段性测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阶段性测试目的要明确,形式内容要灵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笔试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个人学习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比如在学习网络层知识概念时,让学生写一份该层所对应的路由器产品商家及其路由器产品性能水平的报告,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原理到技术最后到对产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等。

(5)对学生表现进行阶段性总结。这是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要专门抽出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以提示或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先让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陈述,紧接着个人自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等。

总之,SP0C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原理,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五、长效机制的建立

经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要真真正正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不打折扣落实SPOC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施中会遇到这样或者哪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走样,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1.学校层面

(1)将学校开展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比如可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之中,从学校顶层重视起来。

(2)校教务处尽快建立健全实施SPOC课程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应对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同时也要有校财务、资产管理处等协调支持。

(3)调整SPOC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机制。计算机网络SPOC课的实施,显然要比目前常规方式教学要付出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如果在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恐怕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参与SPOC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反映情况,我校现在采用给以SPOC方式上课教师在原本常规课时基础上再增加50%工作量(课时)的方式。

2.教师层面

教师是SPOC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认同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有奉献的思想准备。我们在开始实施计算机网络SPOC课时,先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并达成一致,以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不同的想法。

(2)不断学习提高SPOC课程教学能力。显然,在SPOC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专门制定了适应SPOC教学的提高方案。

(3)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要不断感受理解SPOC课程教学模式真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正,定期集中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

(4)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外在问题,及时进行反映沟通。课程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问题,比如向教学主任、院长反映等。我们对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要主动出击。

在计算机网络课实施中,我们感到运用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造,而不是使教师这个角色消失,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转变,即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推动者。

六、结束语

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大家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其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特征,非常契合我国高校“围墙”式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当下完全脱离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又要考虑以学生为主的自我知识构建,SPOC可谓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行动起来,应更多重视关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因为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类比法指对两个或两种的对象进行比较和研究,将这两者的共性和特性进行列举和分析,再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和整理之后得出其中的某个或是某类对象理论和规律,并以此推断另一个或另一类的对象.然后,对它们之间的相通性和相似性进行研究的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知识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通过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对未来的知识进行影响和产生作用.当然,这类影响和作用自然具有两面性,当其发挥积极作用时称之为正迁移,而起发挥消极作用则称之为负迁移.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这类相似性和共性往往会发生在不同的范围,例如其运算公式的相似性、实验模型具有相似性、常数的值近似等.因此,这类知识也常常运用类比法和迁移的理论进行学习,通过已知的系统将物理规律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效果,尽量减少负迁移效果,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类比思维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用一种类比推理的方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将逻辑梳理清晰,在大脑中通过抽象的类比来实现对新事物的解答.它也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知道一件事物的实质,相应的根据彼此的相关性,可以推导出未知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键在于要有联系已知的能力,类比法对未知做出判断.类比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要求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来支持类比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类比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它需要将抽象具体化形成形象的表达方式,将原本只观察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寻找出相似的特征,得到未知领域的新成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简述

类比法,也就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别的事物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的一个或者一类事物的知识体系推演到另一个类事物上,得出推论,论证这两类事物是相似还是相同,类比法属于这样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知识迁移的概念来源于现代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迁移已有的定义是人类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态度,这几个方面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知识迁移符合唯物论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普遍存在联系的观点,可以使一个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并使前后知识发生作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地相互影响.这其中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存在许多同一前提有不同问题,相似形式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记忆,例如,物理公式、模型等.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类比法,运用迁移理论找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去学习新的物理规律,可以减少学习独胆,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使用

共存类比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进行沟通联系的推理过程.一般来说,在引入新课时,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已授知识遗忘较快,而对新授知识又难以完全理解,而有效运用共存类比法,组织“温故知新”,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点,有效导引新课教学.

比如:学习电场“引入试探电荷以定义电场强度概念”时,考虑到有些学生一下子接触这样的抽象定义方法会有些“吃劲”,教学设计中可将电场和空气中的风进行类比,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所感受风力的大小与方向呢?”,一般会借助“风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比如观察风中小旗向哪个方向飘动,就可以判断出风力方向,又可以根据小旗在风中飘动的激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风力的大小.而电场也是一样,它存在并迷漫于电荷周围,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如何定义电场的大小与方向呢?采用借助类似“小旗受力”检测的办法,如以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定义场强强弱与方向,进而明确定义电场强度的研究思路.借助于此类比法,我们还可以对试探电荷作出进一步的约束,如“我们可不可以用一面非常大的旗子的受力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不行,如果旗子非常大,由于旗子本身的存在,就会改变原来所在位置处风力的流向与大小”,由此类比,我们同样要对试探电荷作出科学约束等等.

学习物理过程中,这一类方法的运用很多,例如:学生很难理解电势能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用重力势能进行类比,又如弹性势能、动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和重力势能的研究方法加以类比,再如定义电容器电容时可以运用水容器进行类比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能对一些从没见到过的知识少一分恐惧,多一份亲近.共存类比法究其实质就是将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简单.所以,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四、类比法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应用

线下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困境;对策

【分类号】G649.2

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网络信息化对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促进作用,例如裴九雄的《网络信息化的大学生资助新模式》[1];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史凌芳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析》;三是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祁承勇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研究》。

以上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文献中,一是研究在资助工作中利用网络信息化的研究已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多,但涉及网络思政教育的少;三是关注网络思政教育的多,涉及资助工作的少。这些相关文献说明直接涉及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

一、概念界定

为了本研究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界定相关概念。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概念界定。对此目前并没有统一意见,主要散见于一些文件中,如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贫困大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和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主要指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等费用)的学生。”借用以上界定,本研究中的贫困大学生也即指高等学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在支付教育费用上有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其衡量标准是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就读学校所在地当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大学生。

二、网络已成为许多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1.贫困大学生网上表达权益的特点。一是快捷性与便利性,具有随时随地表达权益的特征;二是开放性与多元性,可以表达各种利益诉求;三是及时性与无限制性,不但可以及时表达利益诉求,其他人也可以不受限制接受这种利益诉求;四是交互性与多样性,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五是全球性与广泛性,利益诉求影响之广,受众人群覆盖之大前所未有。

2.网络已成为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大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也越来越深。随着贫困大学生权益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网络表达权益诉求的特点所在,使网络天然已经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3.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现实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消极影响。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自卑感、空虚感、落寞感、挫折感、意志薄弱、人际关系障碍、主动性差、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和价值观趋于功利化等特征,导致他们会在网上一些不实的言论,严重伤害高校的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

4.资助工作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贫困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应该予以支持和谅解的,也应该予以及时支持,以免问题扩大化。但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利益观、功利性、心理缺陷及价值偏差的存在,使他们在表达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时,很可能会使人产生一定的误解,并造成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

三、资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现实教育目的与理论教育目的相悖离。就资助工作来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局。因此,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目的也应该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大局。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更多从稳定的角度、从掩盖家丑的角度、从息事宁人的角度进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这严重违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本来面目和价值所在。

2.实然教育主体与应然教育主体相悖离。在现实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往往资助教师、学生处教师和辅导员等会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而网络思政教育主体已经与现实思政教育大相径庭,它的主体往往具有相对性,“教育者、大学生和网络环境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作用于其他两方,相对于其他两方成为主体。”

3.真实教育效能与理想教育效能相悖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努力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这应该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也应该是检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效能。然而,由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等的局限性,导致教育效能仅在于针对具体事件,解决一时问题。

4.实际教育途径与应然教育途径相悖离。就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途径而言,实际工作中与线下教育并无本质区别,主要是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开展,并没有寻求到与应然教育途径更契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同时,如何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如何将教师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育,还没有很好的途径。

5.现行教育方法与应有教育方法相悖离。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很多人仍然采用线下灌输的方式进行,认为线下教育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应用于线下思政教育都已经行不通。如今,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领域与内容,教育的方式也理应被更合理的新的教育方式所取代。

四、强化资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厘清教育目标,强化教育理念。学校以育人为根本,贫困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宗旨,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培养人、塑造人、感化人的功能。必须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道德品质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将资助育人与网络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2.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这决定了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网络思政教育应然主体的相互转化性,就更有必要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他们自我教育的良好状态。

3.创新教育载体,更新教育方法。“资助工作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载体和方法,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结合起来,将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