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宪生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他要求立足重点特色领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他说,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先机。无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发展新型工业,或是发展现代农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海南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也就无从实现。
大会现场(王树明 摄)
陈永明在致辞中指出,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科技工作者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桥梁。他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交流与争鸣中启迪思想,孕育创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推动海南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振兴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本次论坛设“医药科技创新与药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热带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3个专题论坛,围绕生物与新医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等三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组织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作《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报告和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作《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与创新》报告。张伯礼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全球兴起的中医药热,不是因为中国强大了,而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因此,我国启动了中药现代化计划,这中间包括重大中药新药创制,总体投入为300亿元,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根据各省中药资源,区域特色和科技力量,国家部署了22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现已基本完成。”胡小松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外有英国的疯牛病、日本的牛奶污染、比利时的二恶英等,国内有三鹿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也动摇了公众对食品消费的信心。在我国开展的一次健康威胁调查中,食品不安全位列健康危害因素第二位。在谈到食品添加剂时,他表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食品添加剂是好东西,是我们不能缺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证我们加工的食品色、香、味、形非常美妙。三聚氰胺也好、瘦肉精也好、苏丹红也好等等大量报道出来的,并不是食品添加剂,都是非法添加物。”
张伯礼院士做报告(王树明 摄)
此次论坛共收集到论文135篇,为促进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相关领域和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和产业发展贡献科研智慧,积极发挥了科技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海南省科技论坛创办十多年来,立足海南实际,把握科技进步方向,服务海南发展大局,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为海南科技界提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些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电子信息工程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现状,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希望能为电子信息产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现状;措施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电子信息工程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起步较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产品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1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的现状
1.1产业规模小及结构不合理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效益群,也缺乏相应的产业集群。由于我国电子产业的规模较小,导致在生产经营中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不仅在资源方面,还有在技术力量上的浪费。产业的结构呈现出“重硬轻软”的态势,主要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服务业、软件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与此相反的是,在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中则是“重软轻硬”。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业占的比重已超过硬件的研发和生产,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样的形式极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正常发展。
1.2信息能力在世界排名靠后
信息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的通用标准。2014年在全球信息能力测评报告中,我国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三方面,在世界排名靠后[2]。1.3业内人才流失严重和缺乏高新技术型人才持续提高科研能力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条至关重要的基本规则。企业不仅仅需要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浓厚的企业文化,还需要一群拥有技术,不怕困难、勇于攻关的科研人才,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尤是高科技行业严重缺乏高新技术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是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急需解决的困难。
2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
首先要努力改善电子信息市场环境,并且要快速提升并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上串下连的扩展产业链。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引进具有发展价值的龙头项目,在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层次的同时,加强集聚优秀人才的力度。尽全力加快一批对电子信息行业调整、产业提升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力求完善一批产品科技附加值高、带动性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逐步完善我国各个产业集群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
2.2明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业。我国在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明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形势是不同的,我们要结合国情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明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绿色IT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绿色IT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被提上日程。日本政府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韩国政府在“绿色IT国家战略”、欧盟的ICT节能减排的政策。此外,受地球环境形势和政府政策引导,世界各主要IT公司都在积极设计和改进绿色IT技术。因此我国对于绿色IT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春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电子制作,2015,(20).
关键词:经济社会;绿色产业;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结合中央和自治区对桂林市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桂林未来发展需要和战略定位“加快建设新城,着力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要求,桂林今后的产业发展应突出绿色发展和特色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厚植绿色元素,擦亮生态品牌。
一、桂林产业经济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一)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家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包括金融在内资金的全方位支持,而不再是单纯的政策鼓励,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规划之中。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说,当前产业领域的变革和转型就是要建立与绿色发展有关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给社会也制造了尖锐的矛盾:资源匮乏,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使农业、工业、服务业强力持续发展,还可以使生态,生活,生产等环境得到改善,使人与自然发展和谐,更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多年来,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直受到桂林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领全市人民快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促进桂林“两个建成”的重要表现。
(二)桂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必然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说,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下,由外贸推动和投资拉动的两轮经济结构开始向多轮化、绿色化格局改变。为了改变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退化,促进产业绿色发展,这是长远的战略举措,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行动。桂林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要尽快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中,我们更需要采取和加大“走出去”的战略,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在前景广阔且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为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加快促进桂林“两个建成”获取新的发展优势,为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创新模式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注重以科技创新为主、使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得到提升,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提高经济质量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桂林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新方向、新动力,对桂林“筛鼋ǔ伞本哂兄匾意义。
(四)解决桂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方向、途径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桂林12个县区中,其土地面积、人口占全桂林的90%以上,县域经济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二,在桂林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桂林全地区生产总值1827.1亿元,组织财政收入195.2亿元,成绩喜人,但与广西其他市相比,桂林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发展水平低,财力不雄厚,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尤其以发展第二产业的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对整个桂林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火车头的作用。因此,要使县域经济改革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循环资源、生产清洁、生态规划与绿色健康消费等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的合作双赢。
二、桂林有绿色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发展绿色产业的有利条件
由于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条件等,恰恰桂林都具备这些条件,如土地资源肥沃、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珍贵、郁郁葱葱的森林资源等,同时又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地处湘桂走廊南端、面向东盟和北部湾,空中有境内外航班线路55条,直接通达44个城市,截止2015年,有560多万人次旅客吞吐量,还有即将开通的贵广、湘桂等高速铁路,是连接全国高铁的主动脉,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为桂林绿色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健康安全的、大量的农副产品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宝贵财富
广西唯一的全国首批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的桂林市,其大部分县区都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平乐源头现代肉牛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恭城矮寨生态乡村、邓扒新村,永福山洞食用菌种植基地、桂林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灌阳雪梨、黑李标准果园、兴安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资源山区番茄种植基地、龙胜翠鸭养殖示范基地、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基地等,有4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有10个县荣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达170种。
(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发展绿色健康产业的天然保障
桂林地区是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山、水、景是大自然赐予桂林最别具一格的礼物。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优美如画的漓江风景、阳朔的十里画廊、龙胜的龙脊梯田、荔浦银子岩等,古代水利工程灵渠,猫耳山下十里大{谷、全州天湖,资江等,景区辽阔,辐射面广,开发升级潜力大。所以说桂林发展健康养生绿色产业潜力巨大。
(四)宝贵的政策倾斜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巨大动力优势
2010年,桂林市荣获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允许大胆探索和先行先试绿色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尤其是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的《桂林市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使桂林拥有全国和广西普遍享有的许多优惠政策,更特别享有减免税收、资金引进、调整产业、征用土地等方面更多的政策优势扶持,为桂林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五)桂林人民拥有自然爱美的历史文化风貌,十二县区都有自然形成的基地――“花海”
如灵川、恭城的桃花基地、临桂、雁山荷花基地、灌阳李花梨花基地、荔浦、临桂、灌阳桂花基地、全州油菜花基地、兴安、灵川银杏叶基地、全州茶花基地、资源杜鹃花基地、阳朔格桑花(薰衣草)基地、龙胜、全州基地、平乐大发乡紫荆花基地、玫瑰花基地荔浦双江镇兰花基地、观赏花卉基地。为此将桂林打造成中国南方地区的旅游赏花胜地,形成“县县有美景,月月有花赏”的旅游赏花格局,有效提高桂林乡村旅游与农村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桂林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桂林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要途径
结合绿色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桂林县域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特色加绿色”为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不仅要统筹推进“县域”发展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又要同时协调推进发展中心城区等的“县域外县域经济关联因素”的科学发展,在项目、人才、规划、宣传等各个方面支持促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宣传绿色产业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和规划等。以荔浦县绿色产业发展为例,桂林地区要发展以绿色产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有以下发展对策:
(一)牢牢抓住生态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的两大特点是绿色与环保,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绿色与环保。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有效占领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而荔浦县还拥有良好的特色农业结构和农业基础,如荔浦芋、马蹄、沙塘桔、夏橙、早莲藕是荔浦的招牌农产品,近年来,荔浦县为打造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发展低碳农业为抓手和突破口,积极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荔浦县全力打造提升321国道沿线百里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带,着力抓好效益农业,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193个,种植优质水果38万亩、荔浦马蹄10万亩、荔浦芋5万亩,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功打造自治区级“桔子红了―荔浦砂糖桔核心示范区”,大力推进“桂林市现代特色农业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区”创建。全县共有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家,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和发展绿色产业,为生态、经济的双赢夯实了基础。
(二)抓住特色资源开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壮大绿色工业
荔浦现有长水岭、金鸡坪、金牛、黄寨等工业园区。荔浦近年来下大力气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促进发展工业经济,加速工业化的龙头带动作用,创建以来就开始严格坚持要求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到逐步实现功能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分类、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农产品加工、食品、木衣架、家俱制造、小五金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2015年荔浦县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5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2.3%,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一区多园”、“园中园”发展模式,创建广西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广西农民工创业园。今后还将加大力度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园区生根发展,把自主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和休闲旅游等职能和功能打造成为荔浦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长期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绿色工业化水平。
(三)抓好生态旅游开发,主动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带动“三产”快速发展
利用国家提出将桂林市建设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桂林―阳朔―荔浦旅游发展轴建设,实施桂林未来王国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马岭鼓寨民族风情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推进全县旅游转型升级。结合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休闲旅游新亮点。改造、完善和提升银子岩、荔江湾、丰鱼岩等现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创造性地k好荔浦芋美食文化节等休闲旅游文化主题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接待水平,提升生态旅游大品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闲生态精品旅游,加快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向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迈出生态文明建设新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绿色产业发展理念,促使我们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为原则,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尽量减少不再生资源的消耗,突出竹木制品、食品、生物医药、小五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鼓励县内企业引进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发展高效能,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生态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把握好能源资源管理,管理和加强资源节约;以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目标,建立以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领域为重点,使一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改造,加强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推广和使用先进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加大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企业产能,促进和优化林产、电力、建材、矿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能源的循环利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统领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动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实现产业生态化,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加快桂林“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有辉.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绿色产业研究[J].2011(11).
1. 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绿色增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质是利用具体的指标对绿色增长所包含的领域、绿色增长的内涵进行具体化、层次化的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根据绿色增长所涉及的领域以及绿色增长的内涵,绿色增长的测度应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系统的发展和变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评价各国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由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四大系统组成。由于绿色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集,本文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社会制度系统的框架出发,结合绿色增长的内涵来选取指标对中国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评价。论文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典型、高频率的绿色增长指标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统计数据的现状,在考虑指标的可测度、可比性、可得性和通用性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地区实际发展状况,选取了以下20个指标变量作为中国绿色增长能力的评价指标。它们分别为:CO2生产率(万元/吨),能源生产率(万元/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率(元/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万元/公顷),水资源生产率(元/m?),环境能源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人均淡水量(m?/人),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变化率(%),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可吸入固体颗粒物密度(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GDP(元),环境和能源相关R&D经费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等。由于目前中国缺少碳排放量的直接监测数据,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所导致的CO2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95.3%,本文通过能源消费量来估算出CO2排放量。对于土地产出率、森林覆盖率、能源和环境相关R&D经费比重等非连续性数据,本文均采用最近一年的数据,部分数据如CO2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通过计算获得。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首先对所选取的中国大陆30个省市(信息因缺失较多而未计算)2010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绿色增长能力指标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构造因子得分模型得到各地区绿色增长能力综合得分和排名。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绿色增长能力进行分类和评价。
2.2 绿色增长能力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同时,利用构造的因子得分模型还可以实现对样本观测值的综合排名。
本文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对逆向指标“可吸入固体颗粒物密度”进行正向化处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对所选取的20个指标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值为0.741,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97.446,其显著性水平为0.01,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Virmax正交旋转法,提取5个共同因素,累计贡献率为76.064%。结合各个共同因子所代表的指标变量的含义,将提取的五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经济效率因子(F1)、土地生产因子(F2)、生态安全因子(F3)、环境质量因子(F4)和绿色产业发展因子(F5),如表1所示。
2.3 绿色增长能力综合评价
以五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地区绿色增长能力水平综合得分F,其计算公式为:
F=(F1*20.311+F2*17.465+F3*14.968+F4*13.593+F5*9.727)/76.064
通过计算各样本观测值的综合得分,得到中国地区绿色增长水平得分及排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上海的绿色增长能力最强,在30个省市中排名第一,天津和广东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和第三位。新疆、青海和甘肃的绿色增长能力较弱,在整个地区中排在末尾。
各个地区绿色增长能力综合排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绿色增长能力综合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个省市(除重庆外)均位于中国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在因子F1和因子F3上得分较高,表明这些地区拥有较高的经济生产效率和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力较强,产业结构升级快,第三产业比重高,相对较早地遭遇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导致其经济发展中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力度相对较大,经验较为丰富,呈现相对较高的绿色发展水平。
2.4 绿色增长能力聚类分析
为揭示包含在因子中能反映地区绿色增长能力的个性和共性特征信息,本文以5个主成分得分为变量,采用组内联结法,以平方欧式距离作为度量区间标准,对30个省区的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聚类分析,30个省区的绿色增长能力被聚类成5类。
第一类,广东。该类地区的特点是经济生产效率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绿色产业发展较好。但是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人口大量聚集,导致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环境舒适度一般,土地资源稀缺且利用效率不高。
第二类,上海,天津,北京,浙江,江苏,内蒙古,山东,宁夏,重庆,山西,陕西,河北。这类地区拥有相对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在生态安全因子上拥有较高的得分。其中,上海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绿色产业初步发展,但其所占的经济份额还比较小。天津,北京,浙江,江苏为第二类中的一小类,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经济生产效率较高,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环境保护,但长期的粗放式增长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和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一般。内蒙古,山东,宁夏,重庆,山西,陕西,河北组成另外一类,这些地区自身资源优势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技术水平限制了经济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地区环境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类,海南,吉林,辽宁,黑龙江,青海。这类地区在生态安全因子上得分最低,但是在绿色产业发展因子上得分较高。这类地区产业单一化或者资源依赖性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自身产业特点以及并不雄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有限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较弱,绿色产业发展缓慢。
第四类,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这一类在经济效率、土地生产、绿色产业发展因子上的得分都较低。这一类地区的特点是环境资源禀赋较好,环境舒适安全。尤其是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在环境质量因子上得分很高。但是较低的经济生产效率决定了这些地区在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能源上利用效率不高,绿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第五类,新疆,甘肃。这类地区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都处于全国落后水平。这两个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的多重制约,其实现绿色增长的压力巨大,需要在各方面都不断提高。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中国30个地区的绿色增长能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地区的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评价,获得如下研究结论:
(1)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土地生产、生态安全、环境质量和绿色产业发展是影响中国地区绿色增长能力的主要因子。对中国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各个地区绿色增长能力综合排名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一致性,东部地区绿色增长能力高于西部地区。上海、天津和广东的绿色增长能力较强,新疆、青海和甘肃的绿色增长能力较弱。
(2)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绿色增长能力水平可划分成五大类,每一类省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升各自的绿色增长能力。其中第一类的广东省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研发创新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第二类中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应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绿色产业份额,第二类其他地区应从教育和财政方面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升资源生产效率。第三类地区应加快绿色创新,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地区向绿色型地区转型。第四类地区可大力发展可持续新能源产业。继续加大对第五类地区的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在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环境。
一、成立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
已成立茶叶、咖啡及特色生物产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加强对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副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并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到位。
二、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把茶叶、咖啡及特色生物产业的发展和实施好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到位。通过村、组逐级培训,把政策向群众讲清楚,把培训做到组、到户、到地头。2017上半年在全镇范围内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综合培训已开展4次,培训人数240人次;到茶叶地指导茶农防治病虫害两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收益。
三、完成2017年主要目标任务情况及存在问题
1.完成干茶产量370吨,与县往年下达目标责任600吨相差230吨,下半年产量估计在260吨左右;
2.完成咖啡产量0吨,估计产量在1320吨左右;
3.完成生物药业产量0吨,估计产量在140吨左右,可以确保完成县级下达的目标;
4.完成橡胶产量0吨,此项产量难以完成往年下达的80吨目标;
5.巩固生态茶园和生态咖啡园建设成果,确保辖区内覆荫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有计划做好群体茶园生态留养工作,此项工作已稳固;
6.按照技术规程加快上级下达的庄园、茶叶初制所及咖啡初加工厂建设工作并引导3户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切实发挥作用,此项工作难以完成,原因是我镇初制所及咖啡初加工厂已达到饱和状态,咖啡及茶叶面积增加幅度小,难以在建设初制所及咖啡初加工厂;
7.严格控制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咖啡园及生物药园上的使用,此项工作做不到完全禁止,原因是我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缺少,做不到全方位监控;
8.掌握产业发展并及时提供准确情况。摸清辖区内产品结构情况,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报表,确保上报数据与统计站相符。此项工作目前正收集上报中。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做好干茶、咖啡、生物药业及橡胶产量的完成工作;
2、继续做好巩固生态茶园和生态咖啡园建设成果,确保辖区内覆荫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做到让茶农和咖农不把辖区内覆荫树砍伐;
3、尽力做好严格控制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咖啡园及生物药园上的使用;
4、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在本年度结束之前做到培训宣传次数达到15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