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14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尤其初中开设美术科目以后,初中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我省开始实施普通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我作为一名初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了许多新尝试,但是,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在把问题摆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一、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1.学校对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决定了新课改的成功与否。
课程实施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支持,特别是美术这一非考试科目,学校领导的充分支持,是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学校的工作策略、经费、人力、活动上的支持、教师培训等等。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学校,特别是我们山区学校的初中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普通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活动建议包括课堂讨论、收集资料、调查、考查、参观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而师生的参与度则要学校有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的机制与策略;其中的调查、考查、参观等活动需要学校提供经费保障、人力保障。这一条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来说显然很困难。
在平时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很多学校对美术课改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制定任何具体的实施方案,认为只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就完事了,整个新课改就是教师的事情。由于初中仍以中考为最终目标,所以很多学校美术课程安排抛开了选修内容,只排了必修的美术鉴赏,这与课改之前相比,除了教材重换了一本,几乎没什么区别。还有相关的美术教学设施不达标,没有美术活动室,没有多媒体平台,只有在教室里上课,一个班有六、七十人,上鉴赏理论课的时候问题不大,但进行活动和实践练习时,每个人的桌面放十六开的画纸就显得非常挤,如果要开展美术活动就更难了。有的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但也存在教室空间不够开展活动的问题。
2.师资队伍薄弱,业务素质低,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由于高校师范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不够严谨,师范生美术教育理论薄弱,导致教师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制约了美术课程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在岗美术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应该加强。但是就目前而言,针对新课改相关内容的美术教师培训非常少,即便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大部分学校会因经费问题不一定派老师去学习,也就无从谈及专业化发展意识。
3.学生基础教育与初中脱节。
由于我国美术教育初、高级中学教材缺乏严谨的体系,在教学内容形式衔接上尚欠整合,加上各个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力度往往不统一,使学生学习不系统,很多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都不懂,甚至缺乏正确的审美认知。这与初中开课不正常,或是一些学校根本没开课有很大关系,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或没有基础,老师就需要先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学习被动,甚至有些茫然,这势必又影响了课程应有的深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发展美术教育,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教研网络,配备专职美术学科教研员,提高教学实践指导力度,要对初中美术教学和学分管理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各地方也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消除“主”“副”科之分,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培训工作,加强美术教师知识的广博性,补充和完善美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专业素养。各所学校的美术教师应加强协作,资源共享,在美学、美术理论、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学习活动。尤其要在雕塑、计算机平面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新增教学内容方面,加大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以便将来条件成熟时开足选修课程。
【关键词】初中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13-02
2006年9月,延庆县教委根据本县初中实际制订了《延庆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并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组织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探索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保障、运行机制,方法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1年6月,为进一步推进延庆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本分析、观察等方式,对延庆县推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方式、内容及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完善制度和改进实施策略,有效提高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态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延庆县作为国家级课改示范县,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力求提高延庆县教育质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态度是人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评价。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生命,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到85.3%的教师、90.6%的领导、68.6%的学生和75%的家长都比较赞成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各级领导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培训,建立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各校的工作安排科学合理,评价主体认识到位。但还有少部分表示不太理解,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认识,确保此项工作科学、规范地实施。
二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北京市教委就各项指标应采用哪些评价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见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日常工作观察及文本分析等了解到:有83.9%的教师会经常采用日常观察评价和68.3%的教师采用活动展示评价,59.5%的教师会选择监测评价,只有36.6%的教师会选择档案袋评价,还有一部分教师会选择才艺展示评价(41.0%)、社会实践评价(42.2%)、谈话评价(36.9%)等。教师们对评价方式有一定的认识,较多使用显性的评价方法,对于复杂、隐性不好操作的方法置之不理。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求各校教师在市教委各项指标评价方法的明确规定下,结合本县、本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每项评价指标选择合理的、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延庆教育教学质量。
各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对照表
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方法和形式(工具)
思想道德 情境测验、日常观察记录、档案袋评价
学业成就 纸笔测验、情境测验、问卷调查、档案袋评价
身体健康 问卷调查、身体形态测量、身体机能测量、身体素质测量
心理健康 情境测验、调查问卷、日常观察记录、人物推选卡
个性发展 活动展示评价、作品集评价
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体现为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指标评价内容应包含国家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全面但不意味“面面俱到”。还要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将每项内容从不同要素进行细化,反映其可操作,但要避免照搬评价项目。延庆县认为北京市确定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五个评价指标能够体现延庆县初中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了使工作更具操作性,将其细化成56项评价要素。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全面性调查显示:78.1%的教师和89.7%的学生认为较全面、可操作,符合发展性原则,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关注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80.3%的教师和78.1%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最重视的是“学业成就”评价,最不重视的是“个性发展”评价;67.3%的教师和40.8%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最重要,其他四个选项比例很低。在考试制度改革还未完善的今天,无论素质教育、新课改喊得如何响亮,还是扭转不了分数决定学生命运的理念,在评价工作中各校明显重视“学业成就”,针对其他四个方面的评价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所以要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步伐,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
评价结果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状况的关键环节,就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如何与中考挂钩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1.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影响评价效果和信度,制约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加强对评价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素养,促使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对结果真实性的调查结果显示:78.5%的教师和66.6%的学生都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水平,还有33.4%的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针对此结果我们进行了反思,认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考挂钩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挂钩,能促进评价工作的落实,引起教师、学生、社会的高度重视。调查也显示:59.1%的教师和60.1%的学生都赞成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学生的依据。如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考选拔相结合。评价结果不失真变味,评价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易操作,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各评价机构更加发挥其管理、督导、监控作用,评价制度更有力度和效度,评价者客观公正,平时行为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减少评价的主观性。
3.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
通过对《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对不同的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以“等级”、“百分制”、“书面语言”描述表示。如思想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学业情感,体育锻炼习惯、个人健康技能的掌握,自我认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等指标的评价结果,用评价量表、调查问卷、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通过分析评价信息形成毕业生评价结果,用“等级”表示;知识技能评价结果,用考试法搜集评价信息,将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综合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用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的评价结果,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评价信息,将学生三年来获奖、受表彰的事实进行汇总形成毕业评价结果,用“书面语言”描述表示。
班主任对学生三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达到的水平作出全面评价,特别要肯定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更有效地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就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构建评价管理机制,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实施,促使评价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第一,构建评价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进,应建立区(县)级评价领导机构、学校评价委员会、班级评价小组三级评价组织。区(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等组成。其职责包括制订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指导各校评价工作,监控评价程序,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申诉与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校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首先,落实县教委制订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依据县实施方案制订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确认各班成立的评价小组成员;监督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情况,并确认各班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咨询与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确定聘任综合素质评价者,每个班成立一个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人数应为3~5人,不得少于3人。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要在本班教学至少1年,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工作认真,又具备良好的诚信意识。其职责是:依据学校评价委员会工作要求制订班级评价方案;组织好本班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平台填写,评价结果确认、反馈等工作,接受家长的咨询。
第二,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繁杂而又敏感的工作,事关重大。要采取电视、报纸、广播、座谈、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阐明综合素质的含义及评价工作的意义,尤其向家长说明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创设良好的评价氛围,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界的顾虑,争取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手段,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依据《北京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科学、规范开展此项工作,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制度、公示制度、监控制度和举报申诉制度,加强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反馈评价情况,确保评价工作正确有效。
参考文献
[1]马伟彬、苗培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建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76~79
一、整体规划,统一指导,行政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指导。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能力,我县成立了高台县中小学学校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具体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县中小学的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县教体局先后印发了《高台县中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高台县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学校课程教师培训制度》《学校课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内涵、目的意义、原则、方式和要求,明确了学校课程开发工作进程。
2.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教体局制定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落实了全县统一的中小学作息时间、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和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严格遵守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各年级周课时总量,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授课时数的基础上,留足适当的教学时间保证学校课程的实施。
3.整体规划,行政推进。全县在义务教育阶段积极实施学生培养层面上的“123”工程,将学生的才艺培养、运动健身技能培养、生活自理技能培养和学校课程建设紧密相结合,各校将“123”工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教体局编写下发了《123活动实施指导意见》,各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课程纲要,大力实施活动类学校课程。同时,县教体局开发了《北凉古都骆驼城》课程,作为七年级的必修课在全县实施。
二、注重示范,区域联动,整体推进
1.建立试点校、项目校带动,以点带面。在全县全面启动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后,县教研室教研人员加大调研力度,深入到全县初中、学区,调研学校课程建设情况,把一些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内开发得好的学校树立为试点校,先期将全县初中、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定为试点校,进行学校课程建设。同时,2009年县国庆小学和我校等五所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建设项目试点校,教体局以项目校建设作为全县学校课程整体推进的抓手,加大了对这些试点校和项目校的指导和帮扶力度,对各校定期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问题研究活动,指导这些学校及时纠正开发与实施中出现的偏差,根据不同区域的社区特点、学生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分别对试点校和项目校进行指导,共同研讨,认真总结出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然后在全县推广成功的建设经验。同时,试点校和项目校的课程开发也为其他学校准备好了第一手较规范的学习资料,可以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2.城镇带动农村,区域联动。我县城区学校课程建设起步最早,已经开发和实施了多种学校课程,这些学校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体局多次组织农村学校观摩学习城区学校,并通过送教下乡、召开研讨会、培训会等方式培训农村教师,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的能力。同时,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学校课程建设共同体,用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克服了农村学校课程建设进展缓慢、层次不高的困难,区域联动。
3.中心小学引领全学区农村小学。全县各学区相继成立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学区课程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参与培训、进行课程课时的安排和管理,及时组织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反思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课程开发的认识和开发能力,并督促、检查和指导学校执行情况。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辖区内不同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分别对各校进行指导,共同研讨,认真总结出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结合校舍维修改造、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搞好学校管理,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2、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规范化。通过科学规划和规范建设,促使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规范管理,促进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化。通过布局调整、优化师资、改善条件,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努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
(二)阶段目标
按照2万人以上乡镇1所初中,4所完小的布局调整目标,至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为98所,其中初中20所,小学78所。计划到2015年实现标准化建设学校49所。具体任务如下:
2012年:重点建设2所学校,其中初中1所、小学1所;
2013年:重点建设5所学校,其中初中2所、小学3所;
2014年:重点建设12所学校,其中初中4所、小学8所;
2015年:重点建设30所学校,其中初中8所、小学22所。
随着全县各地学龄人口的变化及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化,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保留的学校要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建设标准
依据《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详见附件)及《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管理规范》。
四、考评办法
1、学校自评:凡被列入年度要求达标的学校,要对照《标准》,认真核查、统计学校标准化建设软、硬件情况,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并向县教育局申请考评。
2、县级考评:从2012年起,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组织人员对申报考评的学校进行核查,确认初步符合条件的学校后,向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请评估。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有关单位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和任务。要依照《标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大主题引领;常态化;课程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14-0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陈官屯乡中学从2003年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学习、研究。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科学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它的开设必须是整个学校的行为。为确保课程的落实,学校立足实际,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面负责、教导处主抓、年级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面的教学计划和相应的制度措施,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程管理。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教师培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进行指导,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提供安全保障,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同时,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规范,学校还制定了专项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安全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宣传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二、骨干先行,以学习交流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一)骨干先行,专业引领
一所学校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选好指导教师,这是前提。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选拔上严格把关,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决不考虑,而是任命理念先进、创新能力强、素质较高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同时一个年级配备一名骨干教师为总指导,负责主题的筛选、规划,并培训带动年轻教师。学校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骨干教师牵头,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探讨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实施的理念上不断提升,方法上不断更新。“骨干先行,专业引领”使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了有序开展。
(二)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
学校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几年来,学校先后聘请过卢龙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市教科所的杨所长、教研员娄老师进行过多次指导。例如:在张艳军老师做《聚焦奥运》汇报课时,聘请了市教科所杨所长来校听课指导,杨所长看到汇报课后给予了肯定,并做了精彩的点评,可以说专家的点评为活动课的更好开展指明了方向。专业性的指导让教师们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坚定了继续开展好活动课程的信心。同时,学校不放过任何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就连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也积极参加。通过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使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组织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促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由点及面开展起来。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正在迅速成长。他们能够不断学习理论,参加各级培训,提高认识并汲取他人经验,不断研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活动模式。现在,从指导学生选题、组织学生制定实施方案、到活动实施、再到资料的搜集整理的整个过程有许多教师都能独当一面,得心应手,他们在 “经历、学习、运用、参与、合作”中不断成长,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三、大主题引领,方案指导,课程内容实现了多样化
(一)实施方案
为了使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常态化实施,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级实施方案,即学校实施方案、活动小组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实施方案,每学期学校都要重新审视、规划各级实施方案,用方案指导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目标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形成三维目标,即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推进策略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策略是“课程实施活动化、活动主题化、主题系列化”,从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自己四个方面挖掘主题。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在实践活动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因此,结合校本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段进行推进。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以上目标,在每学期开学初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并确定出每个学期的主题研究内容,形成“菜单”。
(四)课时安排
学校七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活动课”每周开设二节,并将两课时集中安排在每周三下午,也可根据实际集中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2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配备兼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年段教学需要和师资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各领域的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做、考察、体验、探究、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提出问题,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领域巧妙的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的。
(一)依据地域特色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地域特色的整合
我们都知道,卢龙县虽然经济尚不发达,但它是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域特色浓厚,石门核桃、甘薯、鲍子沟葡萄远近闻名,六峪山庄、城角庄红山、长城遗址、卢龙古城门也名气不小,还有革命烈士李洗凡、邵洪生等名人也为卢龙县增色不少,这些名胜古迹、乡土特产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此生发出了《家乡名片》这一大主题,并把它分解成家乡特产、家乡旅游、家乡名人、家乡经济文化等小主题,形成一个主题系列,活动也丰富多彩的开展起来。现在家乡特产、家乡旅游这两个主题开展的有声有色,在2007年3月9日,活动小组的同学参观了六峪山庄,这不仅让学生亲近了大自然,欣赏了春天六峪的美景,采访了当地的管理人员,而且在活动中以自己的言行,展现了学校文明礼仪新形象。回来后同学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了展板、手抄报、实物模型,写出采访记录和旅游感受,并根据山庄存在的不足设计了规划图。
更值得指出的是家乡特产小组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甘薯从育秧到收获、加工的全过程调研,使学生对原来熟视无睹的甘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手抄报、设计了展台,制作了实物标本,到甘薯加工地(光友粉丝厂)进行了实地采访,写出了采访录和感想。同时还为光友粉丝设计了产品广告词,工厂知道后非常高兴,还派策划部人员专门来校回访,带来了光友薯业自制的诗集表示感谢。这给了师生们极大的鼓舞,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浓了,信心更足了。
另外,学生还实地考察了卢龙另外两项特产:石门核桃和柳河北山板栗。分别进行了具体了解,并作了实物模型。所有的这些都证明,结合地域特色,实现有机整合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和做法。
(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挖掘课程资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
在实践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将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各学科教学打通进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例如,生物教学需要制作标本,所以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先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然后动手操作,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制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收集整理放到生物标本室,同时活动小组编印了《标本制作》这一校本课程。再如在美术课上,李景贵老师在根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学校依此生发出了“艺术之旅”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根雕创作,并编印了校本课程《根雕》。学生高涨的热情和成果展示,反映了这种整合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这些做法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教师指导等问题,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焕发出了新活力。
(三)在活动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实现与各项活动的整合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各项活动的开展,要耗费老师同学很多精力,如果能把学校的各项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大到安全工作、校园文化建设都可以打上综合实践活动的烙印。例如: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小组成员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洗凡烈士墓。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布置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名人资料、了解名人事迹,烈士墓前,团员们向先烈默哀、献花圈、致悼词,表达哀思,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通过活动,同学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回来后,指导教师又组织同学撰写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实施“我的校园我做主”这一主题时,开展了“我的班级我设计”、“我的校园我规划”等活动,同学们积极为班级布置、描绘理想的校园出谋献策的同时,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走进校园,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杰作,让人兴奋不已。
五、取得的成绩与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取得的成绩
学校学生素质已普遍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县组织的手脑奥赛中学校连年获奖,其中去年参加18人,有16人获奖,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电脑制作方面,学校有4人获得市级奖励;在手工制作方面,部分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受到家长的赞扬。刘巧玲老师在省进行的初中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活动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李志琴等三位教师在省教科所进行的课例评选中获奖;刘巧玲、王红梅、杨桂艳老师在省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高艳飞、刘巧玲、李艳丽等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均获市级优质课奖励。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2006年被评为校本教研先进校,2008年被定为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5月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