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的艺术形式

绘画的艺术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绘画的艺术形式

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思想观念;形式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00-01

一、当代油画的发展背景

油画诞生和发展于西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油画传入我国有百年历史,到目前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而当代艺术已迅速成为当下艺术的主流发展模式,改变了艺术固有的存在方式以及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可能性,这是当代艺术走出架上时的现实表现;而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将改变我们看待艺术的眼睛,即将任何艺术形式维系在观念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之中。

艺术的形式语言至关重要,它是连接作品和观者的纽带,我们强调画面表现形式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可轻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作者的思想观念。具象写实的美术形态是一个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比较完善的体系,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形式语言的追求。而意象,抽象绘画呢它依赖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观念和形式又起了很大作用。

二、当代油画的研究内容

当下中国油画造型语言对图像元素的关注受传统中国绘画视觉图式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而这种关注的本身因是画家的一种自我修养,做为中国画家虽画着西画但也要对中国传统绘画油着深刻的理解,比如懂得“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意蕴。随着人们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当今中国艺术创造者一方面不再满足于对传统语言技法的研究,更多的是把目光盯住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他们也不断从民族传统美术的土壤中汲取营养,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审美角度扬弃了传统画面的图画叙事,他们自由地从各个方面提炼能激发自我敏感的因素,并在个人画面上赋予这些因素的全新的意味。

纵观当代艺术,有很多优秀画家能将思想观念与作品表现形式在自己的创作中很好的结合,用有意味的画面形式去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的思想内涵,将物予以人性化。如著名油画家何多苓的创作,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后期一些画家的过分玩弄形式语言,在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中沉溺,缺乏内涵的流弊。他始终能热情地关注生活,他的作品《杂花系列》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将人们平时不是很关注的小得微花作为题材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艺术作品。他就很好的把风格,大自然,形式美做了很好的结合。他的风格是企图溶巴洛克式的纪念碑性,抽象主义的超越性,世纪末艺术的神密与优雅与一炉。 又如著名油画家冷军的创作,他曾经画过一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光洁的表面在冷军油画里是引人注目的特征,但这个光滑的特征,只是他所想表现的画面主题的一个“调味品”,一个手段上、媒介上的趣味形式,是为画面主题服务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在制作那种令人迷惑的光滑表面质感的同时,仍在努力为自己的画面注入更多的内容与“意义”,使得自己想诉说的某种哲理、思想观念想法通过自己的画面形象传达出来。综观艺术史,二十世纪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作品就追求画面的形式。在蒙德里安的画中,以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达画家的“自我”,由于表现的含义和对象本身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恐怕要超出造型艺术中视觉度的稳定性而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在视觉艺术中这就是影响人们欣赏的视觉度的关节点。

而杜尚的作品《泉》的出现,开启了现成品,开启了观念艺术,开启了行为艺术。杜尚的成功不是被聪明机巧成就的,不是被旺盛的创造力成就的,而是一种超然。也有一些画家过多的受西方绘画形式的直接影响,在表达精神内涵而遭受了形式的约束,而且越来越淹没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过分的注重形式是有一定危险的。

三、总结

当前,中国油画的创作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过分的、片面的强调个性和创作性(以油画为例),当下油画创作的制作性太强,考虑表面和形式的东西太多,画家为个性而个性、为创造而创造、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这样创作出的作品自然缺乏动人的力量。“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要融入大自然中要经常去写生。其实,形式感本身也是来自生活的,也只有融人生活才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这种高品味,我认为创作一副优秀的作品必须有意味的形式和绘画的本质以及画家的思想观念充分结合起来来可以达到艺术的真谛。我们的创作也只有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第2篇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历来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写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便是最好的诠释与延展了。依据这一原则,艺术家必须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与精髓,进而才能创作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写生对艺术家情感的激发

目前在艺术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很少有人再去像以前那样对景写生了,而是利用相机或者其他工具收集素材,回到工作室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这实质上是一种复制。这类作品刻板枯燥,没有写生作品的灵气与生动,所以也就很难打动观众,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因此,户外写生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分析归纳物象的能力,对物象能全方位的认真观察。更重要的是在写生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环境的烘托,艺术家才会产生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强烈的创作激情和表现欲望。在这种状态下所描绘出来的艺术形象,融进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所以才会变得鲜活生动,进而才能感染观众。

照相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为确定艺术形象的真实提供了一种参考的依据。虽然如此,照相技术对绘画创作来说,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它并不能取生完全作为绘画创作的一种素材收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写生依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段,写生可以唤起艺术家的激情和创作的冲动,才能描绘出具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写生是一种不同于临摹和创作的绘画体验,它的作画地点是在大自然中,同教室里临摹、画室中创作迥然不同,它的“现场”作用是独特的。现场有特别的一种感动,和临摹的感动不一样,和创作也不一样。写生现场会有许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气息,作画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往往都会有一种心理,即对新鲜的事物怀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想一探究竟,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形象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尚未被以往的经验所左右。因此,第一感觉往往会生出许多新的观念与想法,这对艺术创作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地保持这种新鲜感,尽量抛开已有的创作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场的写生创作之中。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生也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只是写生的作品没有创作的作品那么完整罢了。写生作品会有修改,有败笔,也有精彩,但许多时候,写生作品的这种“未完成”并非是一种缺憾,反而会更生动,呈现出一种亲和力——不会给人以距离感,这对艺术创作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二、写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南朝谢赫的《画品·序》中提到的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布局、构图,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画面即使形色生动,倘若呼应不当,也不能算作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写生的过程当中,选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将实际对象进行艺术的处理并呈现于画面之中,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写生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自然,因此对现实事物的取舍至关重要。倘若我们被已有的经验所左右,那么我们所描绘出来的作品必定会透露出一种迂腐的气息,让人觉得老气,而这又是艺术作品的禁忌。一幅绘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的构图,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因此一个新颖的构图会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所以,写生时的选景一定要“新”,我们可以大胆的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这对我们日后的艺术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总结

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第3篇

    黑白画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

    在人类视知觉中这个世界是多彩的。在牛顿用三棱镜发现光的颜色有7种色彩之后,崇尚自然的印象派画家在庞大的色彩家庭中把黑与白摒除在色彩之外。在色彩教学中有两种观点常常发生冲突,一种是要求学生不要使用黑色,理由是在光影下的物体颜色变化多种多样,唯独没有黑色,所以一定要摒弃它。另一种观点认为任何颜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黑色在光线的作用下同样是变化丰富,并且用黑色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灰色。笔者比较同意后一种观点。当黑与白成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语言,表现出超脱出色彩世界的另一种美来时,也就产生了黑白艺术。在黑白艺术中,复杂的色彩被简化,分为两极,在这两个极色中蕴含了色彩之内和色彩之外的修炼与再生之道。用黑白的眼光看世界,黑白无处不在。光照之下物体显露出明暗关系,固有色的深浅差异,均可概括在黑白两色之中。太极阴阳是我国哲学意识之根源,阴阳两极同时又是黑白两极,黑与白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极端,也是构成黑白艺术的客观依据。即便是色彩艺术,甚至雕塑作品中,也可见隐含在其中的黑白的作用。色彩明度、纯度之差,也是可以转换成黑白的深浅层次变化,它们在造型上的要求是相同的,而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作品在光照之下的明暗效果,作品所呈现的明暗关系,是形体与质感的可视条件,这就是黑白关系。各类美术形式中的明暗关系处理,明度的对比变化,都可用黑白的语言来表达。中国画讲墨分5色,传统素描讲5大调子,绘画是由黑白带到人类世界的,黑白永远是世界任何绘画艺术的灵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黑与白不但是构成画面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多种含义,“画以水墨而成,能肇自然之性,墨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黑白概括了自然界的生命形式,阴阳化生万物,黑与白在中国绘画中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哲理、神思与独特的想象。黑白艺术教学中的黑白灰、点线面、黑白的语言、重复渐变、运动节奏、对比与统一、空间、构图、夸张与变形、虚与实、明暗、剪纸、视觉特性、形状、黑白形与物象形、黑白的运动方向是其核心内容。黑白艺术中又常以单纯美、质朴美、繁复美、古典美、现代美、稚拙美、强烈美等美感特征对作品视觉感受进行黑白描述,黑白的单纯不等于简单,以少胜多,以简洁求得丰富内涵。黑白画作品除去单纯、质朴的艺术特色以外,在强烈黑白冲突下的会产生一种新的和谐。色彩作品可以用色彩、布局、内容取胜,而黑白艺术就只有在布局、内容两方面取胜,追求视觉冲击力是黑白画的重要目的。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应用

    (一)我们首先以黑白人物画为例,完成一幅黑白人物画从创意到实现的过程,要求黑白人物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直观性强,无论是何种动态都会给观者感受到其美感;二是人物画这个题材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无论是雕塑般的静止还是将人体形态大幅度的夸张,都能引导大家体会到众多的形态感引起共鸣,同时人物画又具备丰富的创作资源。完成黑白人物画首先我们应熟悉了解点、线、面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材料在黑白画中不同的表现效果。点是最自由的艺术语言,在面积上可大可小,形象也可以自由变换。点不仅可以表现形态的明暗和肌理,不规则的点还有抽象的品质,耐人寻味。线则可以看成是点的连续,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动态感以及力度感。在某些特定的形体中,线的表现会超出其他形式表现的局限。线的表现非常丰富,长短、粗细、曲直、疏密、单线、组线、不规则等都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征,因此线是黑白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我们可以理解面为扩大的点和线,是点和线不规则形态的延伸,或者是点线的组合体。在画面里具有简洁明了、醒目大方的装饰美感,同时形态各异的面与面之间的组合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画面效果。总之,点、线、面之间的聚散、疏密构成了一幅幅千变万化的黑白画。其次,如何进行构思与构图是一幅黑白画的灵魂所在。构思是让创作者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根据审美原理将黑白画的特点应用于画面中。选择最具有吸引力、最感人的场面进行表达。在定稿过程中是需要制定很多小稿子的,综合众多小稿,相互对比,结合各张小稿的优点最终制定一张正式稿。在制定画面人物形象方面,在现有的形态上可进行人物造型、装饰等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不断筛选素材,使形象更理想、更完整。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装饰语言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在视觉上相互协调,切忌画蛇添足。最后,则是注重细节的整体创作的阶段。现代黑白画已经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要求,其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风格多样。恰当的构图、新颖的构成感可以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在新的理论下,可以用很放松的心态对待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给自己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各元素都具体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确保作品的完整性。(二)黑白画艺术在出版传媒行业的应用由于出版绘画艺术是为出版传媒行业服务的,在这个前提下的黑白画并非纯粹的绘画作品,在现代设计领域,以黑白形式表现的画面常被作为纯粹的设计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使用,多数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作品。设计家有时将一个别致的广告创意通过黑白的表述形式付诸实施。以黑白画形式设计出的广告作品,画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视觉冲击力也较强。择取黑白画的表现形式作广告设计的表述功能有3大优势:一是明快、大方的黑白画可使广告更为直观和响亮;二是逼真、细致的绘画手法可使广告形象达到高度真实;三是黑白抽象的构成画面更可为广告设计增加内涵。巧妙而艺术地发挥黑白画在现代广告中的作用,不仅显示出设计者具有独特创意的眼光,而且能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黑白画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以及它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黑白画涵盖了书籍、杂志、电子出版物、广告、包装、服饰、展示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黑白画以及出版绘画的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各行业对高素质出版绘画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除此之外,黑白画在书籍中以插图的形式广泛传播。黑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以作为插图在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一本书籍的内容变得生动鲜活。在商业插图中,随着现代商业插图形态日渐多样化,黑白画的介入使其具有附加说明、吸引说服消费者的作用,为不同的客户群服务。同时黑白画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效果,使画面具有了很强的讽刺、幽默、象征、夸张的戏剧性,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在艺术品市场,以黑白画为基础的装饰物品也受到消费者的十分喜爱。作为国内的艺术院校,加强对黑白画艺术的研究,培养出具有更高品质综合能力的人才,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艺复兴;绘画艺术思想;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46-01

艺术革命的永恒公式是当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须回返自然。穿过中世纪美术的呆板阴暗,人们对自然和人身价值开始重视起来,对人和自然作出了新的评价。从14世纪到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传播并影响欧洲的文艺复兴绘画运动震动了整个欧洲画坛,并且成为西欧近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开端。 “15世纪初那些佛罗伦萨艺术名家,已经不再满足于沿袭中世纪艺术家传授给他们的那些古老的程式。他们运用新方式和新兴趣使得作品在那一时期看上去惊人的真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看来,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思想基础概括来说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的出现要求文化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发展人的个性,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人文主义思想的真正核心就是要提倡“一切以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观点在一切以神喻为准则的中世纪则是大逆不道的,那时侯的理想人生就是贫穷、独身和遁世,甚至认为寺院里的一间斗室和从不洗濯的双脚是心灵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不能听天由命地去等待死亡或基督的重现。他们赞扬家庭生活和明智地运用财富,认为适度的物质享受有利于对知识的追求。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的思潮和理论。它是是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萌发的,但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它批判了封建教会视和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约翰・伯格评论:“艺术是一种权利”,“艺术家意志力来自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信心,以及对他们所认识的社会所抱的一种深度怀疑”。中世纪的绘画是以神为核心的表达,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则开始对神学提出挑战,强调人的现实生活意义,以人性来对抗神性,否定了以神为中心的中世纪意识形态,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在粉碎中世纪精神枷锁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发现了世界,也发现了自己。有人比喻说,以前,人们的视野在观察世界及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所遮掩。这纱幕是由信仰、幻觉和偏见组成。而此时,纱幕被撕去了,人们从睡眠或半醒状态中开始清醒:他们有了“个性”的意识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充分体现着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精神。艺术家们创造了许多热爱自然、歌颂生活、弘扬英雄人物精神的绘画。他们运用神话题材来表现对人间现实生活的美好憧憬,表现对人的无穷创造力量和智慧的赞美,表现乐观的生活,表现人体美,歌颂自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证明人文主义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这时期的名作中清晰的体现出来。

绘画的艺术形式范文第5篇

在当前后现代语境下,对绘画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再认识是现当代许多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有意无意回避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够“前卫”、不够“后现代”的研究使得它看起来在热闹非凡的艺术界“落落寡欢”。但从“民族性”、“古典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寻根索源,却能发现艺术的本来面目,给某些所谓的“后现代”以警醒。从这一点出发,研究探索的意义不言自明。

艺术的源泉中寻找艺术的本质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各式各样的情态生活场景。然而,对于一颗真诚的心灵来说,并非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令人有所感悟的存在,才能闪现出鲜活的美的特质。

在我看来,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在于它特有的一些形式、技艺和方法,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精神,这种源于生命感动的内在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希腊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古典艺术的精髓之所在。

古典精神中的西方艺术

西方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各个时期,艺术的精神是非常不同的。具体而言,就是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是非常不同的。古典时期的艺术,其第一个特征是人与神的共存和互拟。无论是古代希腊的艺术,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我们看到人神都是合一的,一个美的精神便寄寓在一个美的肉体之中。古典艺术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客观性,不过,古典主义的客观性有别于以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理想化。也即是说,这一客观性是理想化了的客观性。从审美角度而言,这种理想性究竟显现为什么呢?按照经典作家黑格尔、丹纳等的普遍看法,它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特征:静穆、平静或恬静,庄严、庄重或崇高,还有平衡、和谐。古典精神在西方的展现又有着不同的时期性,那些辉煌时代中由音乐、诗歌、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所展现的天地人神和谐如一的至高境界让我们感动,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贯穿始终的对民族性,对时代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之情,对崇高善良、美好人格的推崇。这个理念是作为一个现当代艺术家,从古典主义传统精神中体悟到的最具生命力的境界与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

就文化而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塑造的人类生存的文明形态各不相同。就艺术而言,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中国书画和古典诗词一样是中国古典哲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艺术之果。

中国艺术主张开放心灵,容纳万物,在凝神观照中直观天地之“大美”,体悟生命之意义,感应宇宙间流贯的磅礴之气。同时,中国艺术十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四家文征明语)。中国画的美学范畴如“神气”、“雅健”、“清逸”、“气韵生动”、“平淡自然”等等都来源于人格美。而涵养人格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净化内心不合理的欲求。所以中国画强调功夫在画外,读书、交游、审思,用各种办法来涤荡心灵,开拓胸怀,涵养美德,造就优美人格。艺术家们追寻的真正的艺术传统,所谓的光、形、结构、色彩、图式,乃至秩序、平衡、虚实、厚薄等等,这些构成绘画艺术形态的基本语言,其实最终都源于古典精神,中国人将其称之为造化之功,而古典精神对于中国人来说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正如范增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追求古典精神的回归”。他指出:古典精神的复归并不意味着复古,或者因循,而是在一个新的基础上,从人类自身的历史资源里寻找最优秀的东西。他更明确地主张:“要使中国艺术摆脱当前的困境、浮躁等,能够前进,一定要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比如老子、庄子那种感悟的哲学体系,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这段深刻的论述是基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之后的结论,当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体悟的结果。

艺术创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提出在当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