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规划的步骤

投资规划的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规划的步骤

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第1篇

1 概述

从2009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3G电信运营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中国联通掌握着最具竞争优势的WCDMA网络标准,用户数量的增长趋势印证了中国3G产业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

纵观各新生产业的发展进程,在爆发式增长之后,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够清楚把握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由此引发了思考:如何评估站点的投资有效性?如何甄别不同站点的重要程度?目前的工期型规划建设方式存在哪些效益弊端?如何将网络规划和区分业务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从提升盈利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2010年深圳联通结构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地研究出五维分析体系,将移动网投资管理根植于统筹、流程、业务、评估的深度融合过程,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有效优化解决工期型规划建设方式的弊端。

2 网络规划中的高原法则

通过不断的网络建设和优化,深圳3G网络覆盖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

网络质量的提升一定是以资源投入为代价的,两者之间遵循高原法则。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投入与网络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1)在网络质量水平较低的区域,投入资源提升网络质量效果显著,用户感知改善明显,受惠群体规模较大,效益最高;

(2)在网络质量提升到一定水平后,网络整体良好,只是个别散点存在问题。这时投入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受惠群体规模小,投资效益低。

经过多期网络建设,联通的WCDMA网络逐步走向成熟。在不存在结构性覆盖问题后,有两个问题随之而来摆在了规划工程师面前:一是全网整体提高一小步还是重点区域内提升一大步?二是如何优选资源投入方向?比亚迪、富士康等无数成功案例表明,优选重点区域、优先投入资源,迅速提升局部竞争力,是最能有效促进深圳联通市场发展的策略。

3 无线网络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为有效解决网络规模快速增长下的投资准确性问题,推动移动网发展模式由数量规划模型向效益规划模型转变,提出了五维优选方案。

数量规划模型是以规划网络的覆盖为基础,对存在弱区进行总体分析,对整网进行全面的规划,提出弱区补盲方案;以工期建设为依据,进行全网站点建设,拉动整体逐步提升。从形象上讲类似于漫山的植树造林,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建设的初期,网络覆盖整体薄弱的阶段。

效益规划模型是以多网摸查为基础,对网络竞争力、市场潜力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网络提升方案。其特点是以项目制推进的方式,集中资源,打造局部赶超竞争对手区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类似于在一片区域精心打造一个小花园,此方式适合在网络已实现基本覆盖,投资效益高原法则逐步显现的中期阶段。

步骤一:在投资方向优选之前,必须先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并建立投资备选数据库,称之为“规划池”;

步骤二:采用加权算法,得到每个微网格的投资优先值;

C为各维度统计值,K为各维度权值,i=1,2,3……

步骤三:根据每个网格的五维分析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

步骤四:针对微网格投资优先值较高的网络,从“规划池”内捞取此网格内的规划站点优先考虑,形成本期投资计划;

步骤五:根据实施后的效果观察,对各加权系数进行本地化修正,实现分析方法的校正完善。

3.1 规划池的建立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整体规划区域分解若干微网格,对每个微网格进行多网摸查,并统计分析其内部的人口数量、话务量等信息。对网络竞争力不足的区域进行新站规划查勘,并将以上信息汇总成表,形成规划库。

微网格的划分不宜过大,一般以10个站点左右为宜,尤其要注意环境的独立性,应以完整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等定义为一个微网格。

规划池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

3.2 五维规划分析与研究

(1)维度一:前期投资效益比

前期投资效益比是指上一期工程后,各微网格新增效益与成本的比值,从历史数据角度评估投资效益的有效性。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如业务下滑,该指标可能出现负值。其中,新增效益值为微网格整体语音、数据等业务提升产生的收入增量;新增成本为建设成本、物业租赁、运维等成本的总和。前期投资效益比数据采集于网建、运维以及市场部门。

(2)维度二: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

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是指当年各区分的经营任务和现网物理站点数量的比值,对经营任务重点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区分单站经营任务比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以及运维部门。

(3)维度三:网络竞争力情况

网络竞争力情况是指规划网络和其他运营商网络覆盖、质量的差异,通过新增投资弥补网络差距或者拉大网络优势,保有存量用户,发展增量用户。微网格该项指标越低越需优先投资。网络竞争力情况数据采集于网优部门。

评估网络之间的差异有多种方法,比较简便可行的是测试做差法,如图3所示。

(4)维度四: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

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是指各区分对所辖区域内,微网格业务增长比例的预估计划,对区分重点发展区域优先资源保障。微网格该项指标越高越需优先投资。微网格业务拓展计划数据采集于市场、销售、区分公司等业务部门。

(5)维度五:市场潜力分析

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第2篇

丁国良表示,教育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周密的规划。教育金总费用庞大,持续周期长,前后跨度20年左右,总资金可能比购房支出还多。父母亲应能够做好规划,长期坚持,避免到时候捉襟见肘,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4个步骤

制定教育金计划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业知识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家长全面考量目前的情况,还需要根据现有的数据与信息,预测出十年、几十年之后的状况,并为此制定规划,持之以恒。丁国良建议,可以按照以下4个步骤来制定教育金计划。

估计预算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预期教育程度,并根据当前教育的费用水平,估算出所需要的费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是绝大部分孩子都必须经历的普通学历教育过程,这部分的费用是必不可少的。之后的硕士、博士或者海外留学,则会因人而异。而这部分的费用也往往占据整个教育费用的很大比例。

了解费用

为了更精确了解所需教育金的金额,需设定一个通胀率,计算未来孩子入学时所需要的实际费用。同时,还需要把教育费用的增长率考虑在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育费用的增长率一般要比通胀率高。在计算时,家长还应在通胀率上加上2~3个百分点,如假定未来某阶段的通胀率为4%,教育费用的增长率则为6%~7%。

计算缺口

在银行专业人士或其他专业机构人士的协助下,计算出所需要的投资金额和资金缺口。这一步非常重要,此后全部的投资计划都基于此进行。通过对未来所需费用的贴现,可确定一次投资所需费用或分次投资所需资金。

选择工具

根据风险偏好及投资期限,选择适当的投资工具并实施理财计划。在选择投资工具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目前所持有本金、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期望回报等。在实施理财计划的过程中,也需要经常关注,及时对整个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在前阶段,可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而在后阶段,随着孩子长大,距离使用教育金的时间越来越近,应采取稳健保守的投资策略。

3个原则

鉴于教育金所具备的特点,合理规划显得必不可少。丁国良建议应遵循提前规划、专款专用、保值增值的原则,以保证教育金的安全。

提前规划

丁国良特别强调,提前规划是教育金筹备过程中的首要原则。教育金属于必需花费,在时间上没有弹性。它与其他的消费如购车、买房不同,不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推迟。都要求家长具备提前规划的意识,确定好目标,做到未雨绸缪。

专款专用

教育金的筹备贯穿孩子的整个教育阶段,周期较长。丁国良提醒,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定力不够,在中途把教育金用于其他用途,等孩子进入大学或需要继续深造的时候,才发现资金不足。专款专用是教育金筹备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组合 模型 均值—方差 随机规划

一、引言

由于投资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个体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资产回报的最大化与所承担风险最小化的均衡,即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美国经济学家Harry M. Markowitz于1952年发表题为《资产组合》的文章与1959年出版同名专著,详细阐述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假设、理论基础与一般原则,标志着数量化方法进入了投资研究领域。经过50多年的发展,投资组合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投资组合选择相关概念

1.投资组合

对投资组合概念的理解可以从物质和行为两个层次进行,首先,从物质层面上看,投资组合一般指投资者有意识的将资金分散投放于多种投资项目而形成的投资项目或资产的群组;其次从行为层面上看,投资组合是指配置各种资产以符合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等需求的过程。

有效的投资组合必须达到或接近资产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均衡状态,具体来讲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期望收益率给定的条件下,使得风险最小化;二是在风险给定的条件下,使得期望收益率最大化。有效投资组合可以构成资产的有效边界,或者称为有效前沿。

2.投资组合选择

投资组合选择的概念与投资组合和有效投资组合的概念密切相关,是指研究如何把财富分配到不同的资产中,以达到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最大化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最小化风险的过程。这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贯穿于投资活动的始终,是投资决策与管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三、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1.均值—方差模型

20世纪50年代,Markowitz从投资者如何通过多样化投资来降低风险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创立了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依赖的假设条件主要有:(1)证券市场是完全有效的;(2)证券投资者都是理性的;(3)证券的收益率性质由均值和方差来描述;(4)证券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5)各种证券的收益率的相关性可用收益率的协方差表示;(6)每种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7)税收及交易成本等忽略不计。在此前提下,投资者从众多资产组合均值—方差集中寻求帕累托最优解。但均值—方差模型与效用理论只有当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的或者收益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时,才能完全符合,而这样的条件在实际中常常难以满足,因此均值—方差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较多的限制。

2.单指数模型

1963年Sharpe提出了单指数模型,用对角线模式来简化方差—协方差矩阵中的非对角元素,假设各个证券是独立的且其收益率仅与市场因素有关,如证券市场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即证券收益率可由单一的外在指数决定,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工作量,解决了均值—方差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计算困难。

3.MM理论

Modigliani和Miller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无套利均衡思想,即所谓的MM理论。无套利分析方法是当今金融工程面向产品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基本分析方法,并成为现代金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均值—绝对偏差模型

Konno和Yamazaki运用绝对偏差风险函数代替了Markowitz模型中的方差作为风险度量的函数,建立了均值—绝对偏差投资组合选择模型,通过求解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来达到均值—方差模型的目标,从而既能保持均值—方差模型中好的性质,又避免了求解过程中的计算困难。

四、动态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从上述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于投资组合中收益与风险的认识与度量不断加深。但这些模型对于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考量都是基于静态或单阶段的,然而在实践中,投资行为却往往是动态的和长期的。因此,将时间与不确定性相联系,分析动态过程的投资问题,并在模型中考虑到投资者在每个阶段之初根据上一阶段的情况调整投资策略,来适应收益率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波动,成为动态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的主要问题。

随机规划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解决决策问题的有力分析方法,针对随机规划中对随机变量的不同处理方案,随机规划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取随机变量所对应函数的数学期望,从而把随机规划转化为一个确定的数学规划,这种在期望值约束下,使目标函数的期望达到最优的模型通常称为期望值模型;第二种由Charnes和Cooper提出,主要针对约束条件中含有随机变量,且必须在观测到随机变量的实现之前作出决策的问题,其解决办法是允许所作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约束条件,但该决策应使约束条件成立的概率不小于某一置信水平;第三种由Liu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使事件实现的概率在不确定环境下达到最大化的优化问题。

Mossin于1968年首先提出多阶段投资组合问题,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将单阶段模型推广到多阶段的情况,但由于不能直接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始终未能得到象单阶段一样形式的解析解,直到Li等在2000年用嵌入的思想方法得到了多阶段均值—方差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解析最优有效策略和有效前沿的解析表达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机规划的方法在动态投资组合选择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如:Kallberg、White 和Ziemba提出了投资组合选择随机规划模型的一般理念;Kusy和Ziemba将随机规划模型应用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Kouwenberg介绍了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随机规划的一般模型及相应的情景生成方法;Frank Russell公司和Yasuda保险公司开发的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以多重周期的方式确定最优化投资策略,并将其运用于财产与意外保险领域;Towers Perrin公司开发了CAP:Link 系统以帮助其客户了解涉及资本市场投资的风险与机会等。

随机规划模型通过构造代表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变动情况的情景树,作为状态输入,将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预期加入到模型中,可以将诸多市场与环境因素加入多阶段投资组合选择模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应用性。但随机规划模型由于其求解的难度会随模型考虑的范围和考虑的阶段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因此对算法的依赖程度较大。

随机规划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是建立在对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收益率等随机变量的参数化基础上,建立模型,找出最佳的投资组合,其步骤为:(1)生成未来经济元素,包括利率、股市、债券等证券市场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等;(2)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其现金流量;(3)选择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随机规划模型;(4)将步骤(1)、(2)中产生的随机参数值载入模型求解,解释其涵义并加以改进;(5)对投资组合进行决策。

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概念

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就是要求设计师从规划目标出发,运用相关的设计规划知识,遵循设计规划原理,对项目环境和条件进行调查,并做出合理分析,出具科学的设计规划方案,力求满足投资方要求并兼具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一)居住区项目定位

建筑设计师首先要对项目所处的位置及配套设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居住区内建筑的层数,明确需要设计规划的建筑是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以此来推算建设周期和投资成本。另外还需对项目的建设档次进行定位,明确住宅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将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以此为依据来做好居住区的档次定位。

(二)居住区功能分析

对居住区进行功能分析意义重大,科学的功能分析能够提升投资成功率。功能分析的内容包括:住宅用地分析、道路用地分析、公共设施用地分析、及绿地分析等。

(三)居住区环境分析

对居住区的环境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如项目所在地的空气状况、日照强度、水质条件、生活私密性等等;二是社会环境,如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物业水平及居住区的智能化程度等等。

(四)居住区建筑密度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还要处理好建筑密度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建筑密度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保证住户的居住质量。通过实践与调查可以得知,建筑之间设置25%左右的密度较为适合。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定项目目标

开展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将项目目标确定下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首先,建筑设计师要做好项目定位,项目定位涉及的考虑因素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形象框架、价格定位、潜在优劣势、盈利可能性等等。工作人员需要将项目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通过设计师的科学分析来明确项目的大方向。另外,设计师不能忽视投资方的利益,将投资方的经济效益纳入项目目标的确定当中,保证投资方能够通过项目建设获取最大利润。同时,设计师还需在规划阶段进行社会产品的创造,履行设计师的职责。

(二)成立设计小组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工作非设计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因而在明确了项目目标之后,就要组织成立设计规划小组,由专门人员对各部分工作负责。组内除了主要的建筑设计师外,还需要市场调研人员、营销人员、成本分析人员及设计规划的总领导等。组内人员除了完成分内的工作之外,还应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相互协调来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在小组成立及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与投资商保持顺畅的沟通,满足投资商的要求,确保设计小组的构成和运作能够发挥最大作用,使投资商获得最大效益。

(三)收集规划依据

收集规划依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规划小组派驻专门人员来完成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的调查。在自然条件方面需要了解项目所出位置的交通情况、未来规划、植被现状、主要风向、地质条件等等。从经济环境方面来说,设计规划小组要对项目周边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出具投资回报率、建设进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另外还需做好项目市场环境的调查,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内现有建筑形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区域内的售价水平等等,对项目未来的市场前景做出预测。规划小组还可根据自身能力开展更加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同区域内的户型特点、装修档次、建筑形象、销售周期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进行资料分析

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之后,规划设计小组就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了解资料的主要来源,通常以下几种来源较为可靠:投资商提供的技术方面的资料、发表的专业设计论文及著作、从专业网站上查询到的设计资料、自主调研获得的数据等。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定性,考察资料的全面性,对设计规划的重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迅速收集解决新问题的相关资料。第三,在完成基本的定性分析之后对资料进行量化计算,借用计算机等工具,确保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五)做出规划决策

规划决策是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重点,需要考虑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居住区的功能组成,通常居住区都会设有住宅、银行、商超、居委会、医院、学校等设施,规划小组要从市场定位出发来划定各类设施的面积及建筑类别,并将各项技术指标确定下来。其次,要规划好居住区的交通组织方式。选用具有最佳停车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停车方式;地下人防的面积要控制在设计规范之内,位置的选择则要力求经济;有效节省停车空间,在满足基本人车分流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人车合道共存。

(六)出具设计方案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准备工作之后,规划小组要辅助设计师出具设计方案,展示设计规划的成果。方案中的应有条目包括:项目概况、分析结果、市场定位、布局规划、开发分期、设计理念、投资估算、技术及设备要求、施工进度安排等等。力求在设计方案当中将项目涉及的各项工作和细节交代清楚,与投资方达成共识,为居住区的建设设计规划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结束语:

我国的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仍处于上升阶段,建筑设计师应牢牢把握设计规划的内容,在具体设计中按照正确步骤,采用科学方法来完成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力求通过设计规划来求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劲松,林炳耀.对我国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理论、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0(03).

投资规划的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规划;层次分析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电网结构问题日渐突显,不仅跟不上用户需求,甚至制约了经济建设。如何构建合理与经济,符合发展需求城市电网,成为电网规划要考虑重点。实际上,电网规划是极为复杂的,涉及众多关联分布系统,规划时综合考虑确定与不确定因素,包括环保、走线与投资等问题。层次分析法是多属性决策方法,能处理不确定因素多属性决策问题,用于电网规划综合评判价值较高。

1.城市电网的规划

城市中电网规划一个目的是做完近期项目决策,近期指1到5年,依据近期规划结果,根据电网现状,提出系列建设项目,决定先建那些项目与后建哪些项目。电力市场化与电力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决策时经济因素日益重要,研究一定资金约束下项目评判决策法。

项目决策有两个子问题,多属性评判,可行性研究上综合考虑回报与可靠性等因素,对项目综合评判;资源分配,根据评判结果考虑项目成本与资金约束条件,决定优先建哪些项目。

2.城市电网的规划问题

城市电网规划涉及很多决策制定问题,有三项最重要,一个是变电站位置与容量选择。二是各个区电压等级选择,三是负荷水平选择。以往经验,解决三个问题用综合决策理论,对各个决策进行有效筛选,通过提出问题评定这些决策,审核这些决策是否能解决问题与解决尺度,最后根据指标完成决策。

电网规划重要问题是,经验太少,由于过去电力没普及千家万户,研究这方面专家很少,对解决问题参考文献很少,目前方法通过近期摸索和试验得出经验,用到实际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差错,城市电网发展相对较慢。

1.1层次分析法基础,这里所说层次分析法是基于区间的,其前身是层次分析法,是1977年Satty提出,简称AHP,这种方法通过对事情定性与定量结合综合处理,得出具体决策。它由于灵活性、简洁性与科学性著称,在社会与经济领域及其他决策制定上得到广泛应用。区间层次法关键是将复杂问题条理化和清晰化,这样可以将问题分解,再利用测度理论,通过其要素相互间比较,用相对标度把决策人员判断合理分析,逐层创建判断矩阵,求解其权重,最后计算决策综合权重和对其排序。

1.2区间层次法形成,层次分析法近乎完美,随着时间推移,该法显示美中不足,可能制定决策中,对信息采集不特别全面,可能进行元素比较时出现盲目主观判断,缺少事实依据,主观判断用点值表述结果,显然对结果影响很大。区间层次法应运而生,点值会影响结果,换成区间数代替其表述。区间层次法也是分析方法,简称IAHP,I表示区间,区间层次法原理将从前层次分析法和现代数学的区间数学结合,用区间数代替点值,形成判断矩阵,再求权重向量,用区间数矩阵与向量计算得到综合权重,再对其排序。这种方法不仅能避免层次法中点值的不确定性,区间数上限和下限相等,区间数化为点值,在层次法中使用点值可看作区间层次法的特殊情况。

1.3区间层次法步骤,区间层次法过程和层次分析法相同,先有效分解数据,再有机整合,具体步骤是:首先创建层次结构,把数据逐层分解,这样能化解难题,其次创建方案属性决策表,该表根据决策具体情况,还要抓决策核心内容,这样的决策表能真实对策,再次产生判断矩阵,这个步骤简单,判断矩阵是把决策表内容化成框架格式,再校验产生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求解矩阵权重,最后根据求出数据算出综合权重和排序。

针对这些步骤有序进行,不可疏忽任何一步,因为一个方面有失误,都会影响到结果,影响决策产生。

3.区间层次法在电网规划评判中应用

用区间层次发对电网规划综合评判,要创建层次结构、属性决策表、判断矩阵、校验矩阵、解权重、权重计算与排序,获得评判结果。

2.1创建层次结构。用区间层次法对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关键是创建层次结构,主要作用将影响电网规划因素简化。创建层次结构,先要分析影响电网规划的因素,理清因素间关系。这些因素有线路条数和长度、场站数、仓储裕量、运行费用、变电站数、区站裕量和占地环境等。层次结构根据这些因素关系创建,所有层次分析需进行计算围绕结构展开,最终求综合权重,获得电网规划评判优越性评分。获得权重前,需要算出局部权重与方案权重,也是局部评分与方案评分,计算权重需收集因子属性信息,这些信息反应于方案决策表中。

2.2方案决策表建立。方案决策表根据结构因子属性形成,各因子属性有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像线路长、网损率与变电站数等。定性数据像变电站影响、站点浪费与负荷经济性等。根据不同电网规划中各因子属性,形成方案决策表,可简单的把复杂因子数字化。

2.3属性矩阵。方案决策表基于电网规划各因子数据化,通过方案连接层次得出局部权重,需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根据各因子子因子和父因子重要性比较形成,通过重要性比较,获得子因子对于父因子权重,形成对应属性的判断矩阵。根据该判断矩阵,可轻松形成对于方案判断矩阵。判断方案经济性,可通过运行费与投资估算两因子比较相对经济性重要性。

2.4权重求解,算出因子局部权重,基于因子局部权重算出向上一层权重,最终逐层向上算出获取方案综合权重。对电网规划几个方案综合权重计算后,选择最优的方案,对各方案综合权重排序。一般用可能度矩阵法排序,对各方案权重两两比较,创建起点值矩阵,对方案综合评判得出相对优越性,最终选择最优方案。

4.总结

区间层次法使用,化解了评判决策中出现各种难题,能将专家的经验与科学计算结合,将专家经验纳入决策中,降低决策不确定性。这种分析法操作简单,工作量不大,短期内轻松得出合理结论,在以后电网规划中极力推广和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电网规划要考虑经济性和发展性、合理性等,做好电网规划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实际上,电网规划不能局限发展现状,需略有超前,但规划失误会造成投资浪费,影响电网的服务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昱龙.输电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北京市: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周建平,林韩,温步瀛.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灰关联理论的输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9):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