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多媒体;美术教改;教学课件
多年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尝试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运用,不仅适宜于美术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教学资料的储存、教学经验的交流,而且还适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和分支。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 运用多媒体和其它电教设备,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辅助并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在艺术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还要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众所周知,中学美术课的知识容量大,而课时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在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精简教学过程。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一支粉笔(板书)+一张嘴(讲述)+一本教材(教案)”,教学手段单一,理论知识讲起来枯燥,课本上的图片资料毕竟太小数量又有限,常常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次运用多媒体及其它电教设备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尝试之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被较大程度地改观了。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轻按鼠标,就能让课件按照编排程序播放在屏幕上,图文、声音并茂,令人在耳目一新的课件展示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过程。
1.1 在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效果。美术欣赏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现在人教版的美术欣赏《教学参考》书中附有光盘,包含了不少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紧扣教材,内容详实,实用性强。课件多数是运用OFFICE中自带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来制作的,其优点是,各校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地方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幻灯片的某些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为己所用。
如在讲述《外国古代绘画艺术》一课中,我们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们从《世界名画欣赏》的光盘中选取了几幅名画图片及说明资料,还有音色甜美的解说和优美流畅的配乐。其中有尼德兰画家杨・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等。由于光碟中储存的名画具有既可整体观赏,又可局部观赏,并且图像清晰、逼真的特点,所以一经调用,就能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审美意识。尤其是在《最后的晚餐》的欣赏中,基督与十二门徒不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都跃然于屏幕之上,艺术感染力极强。学生们不禁惊呼、轻叹。如果教师这时再随着画面局部的转换,作相应的讲解,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1.2 在图案课上运用多媒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传统上单一的手绘作业形式转化为智能创作型的劳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图案设计课的教学,不仅适用于教师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学生进行图案设计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我们将教师和学生在纸上设计与绘制的单独纹样,通过这两项设备输入计算机,再运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操作,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精确、强记、灵活等特点,对图片进行复制、粘贴、着色、剪切、旋转、批处理等操作,简直只需举手之劳,就能获得对称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手绘无法达到的各种滤镜特技效果。正如某位计算机专业人士所说的,使用计算机技术,“不怕'做'不出来,只怕'想'不出来”。
1.3 在素描课上运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中学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包括素描理论知识和素描技法的传授。素描理论中的构图知识、透视知识、整体观察方法等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有些不尽人意。尤其是透视知识,很难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此,我们以“水平圆的透视规律”为切入口,运用多媒体设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密切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PHOTOSHOP软件,我们新建了一个有透视关系三要素(被观察物、画面和观察者)的图形文件,其中被观察物是分别位于视平线以上、与视平线等高及位于视平线以下的若干个水平圆,它们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且大小相同,而透视形态则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一个整体、直观的演示图。接下来,我们用PHOTOSHOP和AUTHOWARE制作了下列几个图形及平面动画,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其中,图2、中的圆柱体侧线起初是隐藏着的,随着讲解的深入,教师轻击鼠标,几条侧线分成三组,动态“显影”在屏幕上。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师生一起归纳出水平圆的透视规律,再用鼠标调出文字,加深学生的理解。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生活中具有水平圆透视特点的透明圆柱体水杯、“百事可乐”易拉罐、工厂高大的烟囱、水井口及碗碟等图片资料,精心制作和课件的剩余部分。主要是由几个平面动画组成,包括图片及文字等。一般是在屏幕左侧显示生活中具有水平圆透视特点的图片资料,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后调出右上方简短的“规律总结”文字内容,最后再调出右下方的透视形画法示例,与左边的图片相对照,能加深学生对事物透视规律剖析、归纳的能力并加强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中有一段时间是给学生做练习的,练习之后针对学生作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椭圆两边画成尖角、近段弧线和远段弧线的弧度及大小把握不当等),我们在课件中补充设计了“注意事项”,并以简洁明了的正确示范图例来作相应说明。学生经过这一课后,对于生活中有水平圆透视特点的物体形态,大都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理解和描绘。
1.4 在色彩课上运用多媒体来深化和“活”化教学内容,创造奇妙的色彩世界。尽管光学中的色彩和绘画中的色彩在原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设计和调用多媒体中的精美彩色图片。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中无穷无尽的颜色和各类着色工具来讲述色彩的一般知识,如有色系与无色系、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色彩给人带来的冷与暖、华丽与朴素、兴奋与沉静、前进与后退等知觉与情感的体验等。还可以运用图片处理软件绘制十二或三十六相环。我曾经花费了不少精力制作了一个课题为《色彩的知觉与情感》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运用典型的图片及动画资料来生动、直观地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外,我还将“色彩的味觉联想”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融于其中,对教学进行深化和 “活”化。课堂上学生仿佛一会儿置身于“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色彩世界,一会儿又在《天鹅湖》的乐曲声中领略白色的圣洁,过一会儿又在国歌声和冉冉升起的国旗中领略红色的象征意义……
1.5 在手工课上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优化手工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的手工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仅以《剪纸概述》一课为例。
在讲解剪纸技法的分类时,我制作了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如图看上去非常直观、形象、富于动感和创意。具体方法是先制作两张长方形的“纸张”,一红、一白,左右并置。接着输入一白、一红两个五角星图片,然后让红色五角星“飞走”,成为“镂空”的白色五角星,此时出现动态提示文字“阴刻”(以块面造型为主),闪烁几次后消失;红色五角星“飞”到白纸上后,又从呈块面的红五角星中“飞走”另一个稍小一些的红五角星,“飞走”的地方留白,最后效果为保留红色五角星轮廓线条的“阳刻”剪纸(以线条造型为主,类似于双勾),如《剪纸两种主要造型方法的比较示意图》所示。
平面动画示意图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弄懂。这时最好还要“趁热打铁”,另外再举两个比较复杂的剪纸图片为例,对照比较一下阴刻造型和阳刻造型的不同艺术效果,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多媒体在欣赏课、图案设计课、素描课、色彩课及手工课上的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像美术字、黑板报设计、统计图表等内容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辅助和优化教学,包括用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对美术教学实施统筹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对现有的教学资料,教学进度、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等各类教学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制订出各学段的《教学进度横道图》,实施统筹安排并严格执行,是很有必要的。电子教案很先进,图文并茂,随时调用,随时修改和更新。很多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和宽带互联网,实现了无穷无尽网络资源的共享。在相关网站上,我们可以搜索到能适应于教学的教案、课件、各类图片、声音、动画素材,但网络资源也不能说是应有尽有的,各所学校有各自的不同情况,学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网络资源,我们不能仅仅照搬或照抄,而要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且就算是统筹安排过了,也不能一劳永逸,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链接。
3 对于适合于学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课件、各类信息素材以及课堂教学实录,可以通过刻录光盘的形式,长久储存起来,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得以“颗粒归仓”,便于先进教学经验的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原则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21世纪的曙光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教育的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替代了英语教学的传统思路,转变了英语教学的陈旧方式。能使学生尽快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给英语课堂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以及课件制作上,由于处理不当,使多媒体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反而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以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多媒体的应用也是为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的实践观察中,我们看到在有些学校,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积极性很高,大家几乎整天都有在忙于查找和制作课件,好多课件都是功能齐全,声像效果很好。但是在上课时,教师总是站在电脑旁,学生死盯着屏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没有了。CAI攻占了课堂,成为主体,老师和学生都成了电脑的奴隶,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统被抹杀。老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彻底被遏制。传统的东西,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一概抛弃忘却。教学走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极端。为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让它统治课堂。在运用CAI辅助教学时,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做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少而精,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需用时则尽量用,能不用则尽量不用,做到宁缺勿滥。
(二)语言交流的缺失
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英语课堂实行全英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用语、英语讲解对于学生形成从语音到理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多媒体进入课堂,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了,多媒体的声音代替了老师的话语,图像的显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口头交流也减少了。本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的英语课堂活跃的气氛消失了,多媒体的声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英语课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学生变成了观众,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三)学生思考的空间
从事语言教学的人都清楚,语言教学不同于理科科目,语言教学没有分步演示的过程,英语教学紧张有序的课堂气氛经常是通过师生的问答来实现的。老师的提问经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实时性,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英语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性居多,一切内容都是按原先的设计顺序展示,缺乏实时性,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忽视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原则;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更忽视了制造宽松的学习的氛围,忽视“快乐学习”的课堂理念。很明显,多媒体对于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功能有待加强。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完成一个从感性的感知到理性的理解,完成从感性的形象思维到理性的抽象思维的飞跃。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势必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总体水平的降低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影音代替文字、电脑代替书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多媒体的不当使用将会加剧这种现象的发展。
二、多媒体的应用与制作
多媒体参与课件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普及的活动,多媒体应用对于现代教学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虽然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巧,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目前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演示型的课件,作为演示型的课件,在课堂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信息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太大使学生囫囵吞枣,甚至使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累”的感觉。这就是“电灌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线式地点击鼠标。有教师感慨地说:“不是我们在用课件,而是课件在用我们。”
信息量太大,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制约,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现场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只能回避学生的临时问题,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淹没。太大的信息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
适度信息原则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3.有机结合原则
是否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效果最好呢?回答是否定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学媒体的采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基本上是以话题为主线英语教材,我们可以以话题引入,运用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交代背景,让学生进入话题所要展示的氛围。这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但在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课文重点词汇的教学过程,教师的逐步分解,举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说话课和写作课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思考,此时的多媒体课件显然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就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课件,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对多媒体课件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初期,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这是早期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它对今天的课件设计仍有影响。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上述学习理论中,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其学会学习有积极作用。建立在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论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开放设计原则
设计制作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设计制作课件较常规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若能直接采用现成的课件或对原有课件作少量修改就能为己所用,必将使多媒体教学大为普及。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也是影响多媒体课件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也证明这一点。因此,教师使用不经再加工的课件的可能性不大。设计制作开放性的课件有其必要。
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容易上手,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与其他创作工具相比,用它制作的课件很容易被修改,如果提供给学生自学使用,学生的误操作可能使它被改的面目全非。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用它制作的课件容易修改,而教师使用误操作的情况基本为零。那么,利用现成课件,为减轻教师劳动提供了条件。
表面上看,PowerPoint的缺乏定轨动画功能,缺乏交互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
开放式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2000”,“几何画板”,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2000和Frontpage相对于PowerPoint更有优势。不打包的AuthorWare、Flash等课件也应列入开放式多媒体课件。
3.动态交互原则
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参与课堂教学交流的学生不同,针对学生的反映,教师的教学节奏及教学流程也应作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等,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结合,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色彩很浓的一项工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可能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教学思想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认知背景等同样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开放性的多媒体课件的支持,有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有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有教师的积极劳动,必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要求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费时费力的事情,在此我们也得倡导“可持续发展”,以避免或减少重复劳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商业软件,因此优质的多媒体课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通用性: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Install或Setup)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对硬件的要求要尽可能降低,并自带必要的插件。使用通用热键,通用对话框等。
第二,可控性:推荐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要允许随时结束退出。尽量不用常驻内存的方式,运行结束即退出内存,减少系统的负担。对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课件,建议给出导航图。
第三,科学性: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第四,容错性:独立运行的课件,如打包的Authorware文件,Flash文件应考虑其容错功能及容错处理,使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不致出现死机或非正常退出。
第五,可移植性:对于多媒体课件一般上要求不打包,开放源代码,允许用户二次编辑,重复使用。设置密码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六,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应配有课件的内容简介、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在线帮助等,功能键的定义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的定义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使用Authorware可编程软件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避免繁复编程,使文件尽可能的小。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环节过程
当我们了解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地发挥它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中的指导作用,并作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环节。
1.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
选定课题和稿本设计这两个环节中重要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出课件要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书本搬家,而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选题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象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该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二是拟定出课件将要采取的运行结构,以及每个知识点应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频、动画、视频等)对其进行表现和陈述。这时我们就要以设计原则为依据,因为课件运行结构的设计,媒体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可控性进行确定的。
例如,我们学习英文科普文章《地震》,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破坏力,我们可用一些震后的现场照片向学生展示,也可以用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时的真实状况。在谈及地震的形成时,则使用动画的板块漂移,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很快就能对这个问题产生浓烈的兴趣,并的迫切的愿望,想要了解地震到来时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能过图片、视频、动画引入新课,我们很容易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
2.屏幕设计和制作
屏幕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两个环节。这时我们要对程序进行仔细地设计和制作包括每一屏乃至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菜单、每一个控键、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图标等。课件设计基本原则的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这五点要求就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人机对话”学生训练软件制作,考虑到计算机自动录音模块的完成,笔者最终选择了Authorware作为编程工具。开始时,按照公布的模型制作。结果发现,该模型是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学生每次训练都必须从“口语模仿”、“人机问答”到“口头作文”顺序进行。而当某个学生需要对某一块加强练习时,却不可能。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对程序进行大的修改。在程序加入一个热键,随时可以调出菜单,并根据需要跳转到任何需要的模块,还可以对刚完成的部分自己试听。大大方便了学生,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3.调试和成型
课件往往不是一次成型的,特别编程课件,需要一段时间的试用,反复调试才能获得一个成品。在制作英语训练软件时,要按照实际的使用条件来灵活制作,如:可考虑在服务器上运行,并统一汇总数据的;还可改成可单机运行,用一个专门的程序收集分散在各台学生机中的录音文件;如一台机供几个人使用的情况下,还可设计多用户方式。可见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获得比较出色的软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每一个环境都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导。同时,也必须以教学要求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最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要求是基础,设计原则是核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除了设计原则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例如:技术上的具体要求,内容上的要求,艺术上的要求等。所以,要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五)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艺术性
在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过程中,课件的时代性和艺术性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交往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连,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广大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翔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
但运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并非就是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设计与运用的现代教育观点上,即:要以现代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件的运用不能局限于就知识讲知识,而应发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形成新的“满堂灌”。所以,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还应体现在探索和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我们展示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正在不断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工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等方面。当然这种艺术性的追求绝不是精美图画的组合,绚烂色彩的堆砌,各种声音的合成,多媒体技术的炫耀……因为花哨的表面形式只会冲淡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课件应当始终将学生注意力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上。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有时是朴实、简练。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的美感上,所以,教师要运用美学知识来挖掘教学内容的艺术美,以及课件运用的艺术美。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学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愉悦等教育功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驰、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的综合反映。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去构建。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美感追求,使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当然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不应流于形式,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能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相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始终处在积极状态中,不断有所创造。
三、结论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涉及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多媒体制作人员不一定就是任课教师,所以,他们在制作课件往往会做到面面俱到,力求完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使用时能根据自己的课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定的取舍,真正做到适度、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王天镪,课堂教学用CAI课件的设计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3]李克东,2000年在全国电教协作会第五届年会上的讲话[EB/OL]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历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标中曾经说过,初中生通过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学习历史知识,要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人类形成的基本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让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初中历史课中包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这就为我们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家国意识和爱国信念提供了保障。而且,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内容,也可以继承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知识,总结历史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学好历史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义务和使命,也会深深地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益处。既然如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安排好初中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进而帮助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掌握这门知识。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历史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也可以在先进技术的辅助下获得新的发展。那么,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具体地来谈一谈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的其他教师认识到这些内容,以便为今后更好地教学做好准备。
一、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我们的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学习和研讨活动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大多数历史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从而约束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参与教学活动之后,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学生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一定会改变对历史课堂的原始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初中历史主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近代史,这些基础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一赘述,那样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对历史学习的反感,而收不到任何效果。由于这些历史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其他的形式来完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空缺,进而增强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使枯燥的历史知识以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活力。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参与到我们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直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没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教学知识点大都是通过文字和少量图片向学生传递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也很难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就靠死记硬背,以为这样就可以牢固掌握其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然而,真实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没有事先进行理解掌握,单靠死记硬背都是不行的,也很难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指导教学,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扩大化,采用影片、声音、动画的形式来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使那些难以让学生直接理解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易于掌握和记忆。这种形式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进而深化自己对那些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带来极大的好处。同时,一些历史事件被拍摄成的电影也可以积极地引进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繁忙的初中学习生活中面对历史课堂上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这样也就很容易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三、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得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启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思维,帮助教师的历史教学取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历史教学 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进校园,多媒体技术进课堂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标准,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历史教学的新路。多媒体技术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件,通过多种方式简约化,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一、自制教学课件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这也提高了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要不断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水平,才能驾驭现代化的课堂,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传授历史知识。在历史课堂上,教学课件具有生动形象,扩大课堂容量,拓展课堂时空,加快信息反馈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模式的不足,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二、利用校园网优化历史教学
1.教学网络化的优点
网络的强大是可以广泛利用各种信息资料,真正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例如:历史课上我们谈到“贞观之治”,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搜狐”“雅虎”“新浪”等相关网站,再键入“中国古代史”或“贞观之治”等关键词搜索,便马上可以收集到洋洋大观的相关资料。
2.网络化教学可能引发的弊端及解决途径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不足。网络化教学虽有其可取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弊端之一:网络中无用、有害的信息干扰学生的主动学习。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是丰富多彩的、取之不尽的,但也是良莠不齐的,甚至还有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存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稍不自觉便会触及雷区,这将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
弊端之二:网络综合症的并发。网络世界的生动精彩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学生正处在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的青少年时期,极易使他们沉迷其中,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近视、“鼠标手”、抑郁症和暴力倾向等问题的出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为了上网可能打着学习的幌子欺骗家长上网娱乐,久而久之养成撒谎、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
网络化教学该如何扬长避短呢?只有社会的关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特别是教师——推进网络化教学进程的关键者须重点加强对网络学习的监控和管理。如:必要的思想教育、有效的行为干预(安装网络过滤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素养;课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有很多其特有的优越性,是一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利剑。因为是一把利剑,所以此剑的刃更加锋利,如果运用好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使用,很有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加以禁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
1.1 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多感官刺激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只有黑板、粉笔,教师只能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小学生。新阶段的小学生,平时生活丰富多彩,很多新技术都能接触到,对电视机、游戏机等声光电设备已经习以为常,已经适应快速变化的感官刺激。上课的时候只是靠教师言语教学,学生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而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来表现教学内容,这种时空和颜色的变化会不断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提高学生上课时候的兴奋性,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增强教学效果。
1.2 加快上课进度,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时间利用率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表达教学思路、想法,只能用语言文字,上课的容量及教师表达方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更加与教师的表达能力有关。这就体现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用简短的语句就能使学生理解,而经验少的青年教师往往要解释很长时间才能使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来将思路展示给学生,更利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将作者的设计氛围、意境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设计的情感。新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写字、画画,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从而扩大课堂容量,提高上课的时间利用率,很好地利用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短暂的时间,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1.3 有益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能够利用声光电的效果,利用图片、影片、音乐等现代化手段来表达各个不同的情境,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心智能力和成长阶段的不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生动情景,或者活生生的形象或过程,比起教师口头上的解说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不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在很短的时间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4 弥补教师、教材等的不足之处,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由于教师的差异,会带来同样一堂课,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距很大,因为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组织语句、介绍内容都经过了多次实践,他们知道学生的难点,每一次上课都能够得到提高,通过不断地上课,不断地总结,教学质量当然能够不断提高。但是年轻的教师,或者不太会总结的教师,磨课的时间就长,上课的效果有待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对课堂内容进行准备,可以多次对课堂内容进行磨合,可以说准备课件的过程其实就是上课的过程,往往教师制作课件的时候是深思熟虑的,他们会将上课用到的东西做在课件中,对一些难点、讲不太明白的地方会进行推敲,上课的时候自然会顺利很多,能够将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教给学生。同时由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差异,要使学生全面掌握某方面教师薄弱的环节,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弥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和教师优势互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扩充教材内容,如通过互联网,可以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找给学生看,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
1.5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将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讲解的内容形象化、感性化,将传统教学中一些很深的内容以丰富可感的素材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感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用醒目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方便学生回家复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通过视听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据有关视听教育的调查,学生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65%。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将视听结合起来,符合心理学的要求,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多媒体应用恰当,就会以一种新颖的授课形式深深地吸引学生,他们无暇开小差、说闲话,40分钟的课堂活动显得丰富多彩、充实、高效,能够取得师生双赢的效果。
2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劣势
2.1 不能和学生互动,成为新型填鸭式教育的工具
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被称作填鸭式教育。如果使用多媒体,没有注意到教与学的互动,没有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导致多媒体放映的大屏幕完全取代教者的地位,教师就只是一名微机操作员。这样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多媒体取代传统填鸭式教育教育者的地位,成为新型的填鸭式教育的工具,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约束学生的思维。
2.2 信息量加大,冲淡教学重点,分散学生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多媒体能把教材中的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表现出来,然而这个优势也暗含了很大的劣势,潜伏着危机。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经过精挑细选,将一些可有可无、对达成课堂目标无益的内容添加到课件中去,就会淡化教学主题,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认知目标上偏离角度,影响教学效果。大量的视听手段的应用,也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的分散,导致他们的精力不能够留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2.3 多媒体留存于形式,和教学内容脱节
多媒体技术有很多新型功能,有很多漂亮的动画过程,很多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忽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掌握是首要目标,如果多媒体教育只是为了展示课件的花哨、热闹,不管课堂内容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单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很差。工具如果已经不再为目的服务了,那么这个工具也将失去它的用处。
2.4 过分依赖,丧失教学个性
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很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实现,多媒体就会在很多方面取代教师,比如说个性化的板书,个性化的朗读,个性化的示范等,教师就没有机会表现。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个性就会逐渐退化、丧失,就彻底变成一个电脑操作员,这是非常可悲的。
2.5 抛弃传统教育手段,不利于课堂教学开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后,的确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排斥,更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多媒体课上成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将教室变成放映馆,教师变成电影放映员,学生变成观众,则不利于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消化吸收。板书、朗读、弹琴、跟唱这些传统教育手段,经过千百年的淬炼,自然有其优势。拿音乐课来说,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弹琴的声音录入课件中,一遍一遍地放,但是跟学生是没有互动的,同教师弹琴,跟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的效果就是不同。
3 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3.1 合理利用多媒体,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已经认识到填鸭式教育的弊端,那么就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引导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是导演,设计思路过程,如何演就要看学生的,不能只是将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成新技术填鸭模式。多媒体的互动性、超级链接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去局限,要进行解放,这才是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
3.2 注重情感交流,形成良好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防止学生上课像看电影,只有教师课件的灌输,没有学生的互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两个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情感是教学的剂、催化剂,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学习的热爱及对教学真理的追求。所以课件要留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时间和交流机会,时不时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过程,引发学生学习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3.3 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在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纳的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指出:“现代化文字、音像、动画都可以转换为编码信息,利用宽带光缆进行大容量、远距离的即时传送,实现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将得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更新观念,放远目标,抓住机遇,实现发展,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主动权。
技术的应用需要执行人,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时代是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不可避免,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时展。教师应该从不断的上机操作、课件制作以及上课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信息社会有很多有用的资源等着教师去发现,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清晰的画面往往比教师很长时间的口头表述要更容易接受,好的动画解释一些定理定义,学生更能接受。但是教师也要防止资源的过度应用,过多的视听刺激学生会疲劳,影响正常的教学。合理地使用刺激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机会开小差,这就要教师不断尝试,不温不火,把握好分寸。
跟传统的教学来比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延长了备课时间,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负担。信息技术最有利的好处就是资源共享,在学校范围内或者学区范围内的课件共享,制作教师可以得到信息回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件,促进自身发展;使用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教学习惯,加以修改,既节省上课准备时间,又可以引入优秀的课件,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学校、整个学区教学的质量,使得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同样的教育。通过课件共享,可以组织课件研讨会,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制作出更高水平的课件,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服务于教育教学。
3.5 因材施教,促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