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阶段演变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为了解决在研究性学习阶段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在“调查报告”教学流程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上,笔者对应用文的常用文种进行挑选整合,分成三个模块:求职模块、工作流程模块、专业需求模块,以贴合就业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精心打造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日常活动选取文种,实施“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文写作 教学改革 写作实践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关怀为基础,实践性与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素质,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教学效果不佳,反映在学生不愿学,老师难讲好的尴尬局面。导致应用文写作教学长期在低谷中徘徊。本文依据个人长期的实践探索,略谈一点看法,以求专家指教。

能力培养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应用文写作要解决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具体问题。它要不断地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的表象材料中研究、发现其本质、探寻其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按照应用文的文体格式外化为实际需要的应用文体。其目的达到不仅在于掌握某种文体的写作格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认识它的规律。不论是撰写公务文书还是事务文书。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懂得应用文的特点,才能写好应用文。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加大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力度。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去搜寻、研究、调查、检验、提出质疑的过程。它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如参加学院的运动会,要求他们写参加运动会的总结,参与大型实践教学活动,要求他们写计划。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和督促,让学生自已去搜集材料,发现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加深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领会并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只是一门技能,不是一门学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放在首位,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练习者,逐步使学生对应用文想写、能写、会写,具体做法上,要讲究写作理论讲授、例文点评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各类文种的结构特点和写作要求又相对比较固定。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容易觉得索然无趣,这无疑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精讲理论的同时,让学生结合理论具体分析例文,通过对例文的深入分析,加之老师的点评,可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把别人的精心思考成果化为自己的学习感悟。同时,从中可形成对各类文体的内容、结构及语言的把握,然后再布置相应的作文题让学生模仿写作,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巩固了所学的写作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教法灵活多样是改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差这一状况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惯常使用的依例说法,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训练,常常出现讲练脱节、实际写作能力提高慢,学生抱怨写作不管写,较难调动学习热情。要扭转教学上的颓势,就应该把比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事例教学法等在施教过程中,予以灵活机动的穿插。同时,在设计写作训练的题型时,注意与社会上实际应用的写作项目基本一致,采取设置特定情境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创造情景模式来弥补学生对实际了解之不足,使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情景中锻炼深化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例如,讲日用类文书一章,求职信与应聘书是求职道路上的一块敲门砖,写得成功能让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产生好感,进而产生面试的愿望,从而向求职者敞开职业的大门。写得不成功的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难以卒读,而将其扔进纸篓里。于是,笔者就以“请打造好你的敲门砖”为题,设计模拟咨询和用人单位招聘,让学生按要求写求职信和应聘书,学生在逼真的情景教学活动中,作为积极设计组织的参与者,与教师同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兴致盎然,不少学生写的求职信和应聘书能适当推销自已,做到不卑不亢,既“实是求事”又投其所需。这节课下来,学生感触很大,他们认为,表面上,应用文写作一看就会,但一写就错,写得好不好,结果真的不一样。当然,求职者能否求职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但求职信和应聘信这块“敲门砖”是否打造成得好,能否使它敲开倾心的职业大门,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生活是应用文写作的源泉。一切应用写作活动都因客观生活的需要派生的。因此,应用文写作离不开火热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约定成俗写法的学习、积累,是应用写作迈向坦途的绿色通道。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写作是一种封闭式写作,命题一出,学生闭目沉思,生编硬造,有真情实感者寥寥无几。这种作文往往老调重弹,缺乏思维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社会生活这个活水源头,为扭转这种局面,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外,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紧跟文化发展,真切感受自然和时代跳动的脉搏,在社会生活中观察思考,有所发现、有所触动,搜集信息,扩大视野,从而将文本写作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进入“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范文第3篇

(一)必要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听力部分一般没有视频,更缺少口语化的学习材料,语音语调尽管准确,但人物的情感态度、性格特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学习内容陈旧,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激发他们的听说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教师要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丰富听力和口语教学内容,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尤其要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听说教学。

(二)相关理论运用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听说教学的发展趋势,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

网络资源提供学生多种选择,可适应个性需求;网络英语提供生动活泼的自然语言环境和多重感官刺激,可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趣味学习的目标;网络英语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全方位体验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知识,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一切都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2]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过程符合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行为至少包括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五个要素,但实施方式则多种多样,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再是知识传授者、信息垄断者身份,而学生的中心地位得到确认。教学过程从面向课程转向了面向学生的教学。从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转向学生内部知识建构,着重协作、会话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知识的建构不光表现在学生身上,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光是学生的学习,教师也同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知识建构有一定规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去促进学生学习。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在优化听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学生内部的需求。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可以通过了解学习者内部的反应、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来促进学习。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提供者转化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在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获取网络英语资源和学习工具

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教会学生听说,而是引导学生获取并有效地利用英语视听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来优化英语听说学习环境。许多英语学习网站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听说资源和英语学习工具,也为学生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听说的网络学习环境。

(一)网络信息搜索引擎

要从网络中获取有用的英语视听信息,了解网络信息搜索引擎和相关英语网站是相当必要的。网络信息搜索引擎较多,常用的搜索引擎见表1

(二)因特网英语视听资源

通过搜索引擎Google,百度,Yahoo和天网等,我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许多有用的英语视听教学资源。因特网中比较好的英语视听资源如列表2所示。

三、利用网络英语资源优化听说教学

目前,我国高中班级人数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差异大。教师要利用网络英语视听资源,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采取有效的方法优化听说教学(即优化听力和口语的教学),以便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积极用英语进行交流。

(一)优化听力教学

英语听力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基于记忆的特殊技能训练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头脑对于语素的快速反应。这种反应包含了单词的辩音和句子结构的综合把握等过程。训练的目的就是在脑海里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工作生活需要的语音反应库,将刻意的、自迫的反应过程转为无意识或准无意识过程,这样的听力水平就能让人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如何利用好网络视听资源优化听力教学呢?

1. 精选训练材料用好相关工具

对于英语初学者或听力欠佳者而言,应尽可能选些像VOA Special English之类词汇量少,句子结构简单,语速较慢,声音非常清晰的听力材料,来提高和巩固自信心。而听力较好者则可选些像Discovery Channel、CCTV网络电视等语速正常,词汇量较大的网络资源。为了让这些材料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精听、特别是反复听疑难句段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须用金山词霸、太阳雨汉英英汉词典或韦氏大词典等电子词典查阅生词,这些词典在网络上可免费使用。复读机或复读软件也是相当有用的。网络中有很多复读软件供下载,三耳电脑可视数字复读机、Sit Man PC和CM Repeater复读软件几经试用,功能和稳定性表现较好。这几款复读软件既能用于音、视频文件打开或复读也能载入与之对应的文本。

2. 采用“普特三步听写法”[3]

使用网络听力材料可提高学生对听力的兴趣。网络中有很多英语视听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索或下载并直接用于英语视听学习。同时,学生采用“普特三步听写法”(即听写,对照,译背三步)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听特定内容或由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视听信息,让学生听写出视听信息(文本材料)。如果实在听写不出来,教师可提供参照文稿。对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学生通过对照标准文稿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译背主要是为了锻炼口语、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消化听写的内容。

3. 制作视听E书供学生自学

普特英语听力网所提供的听力E书(exe文件)不仅直接提供了极好的听说课件,也给了我们优秀的E书范例。教师自己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下载的视听资源制成有音、视频和文本并有控制文本显示按钮的视听E书。这不仅可以用于听说课堂教学,也可提供给学生自学。E书画面优美,音频、视频、文本、图像等多媒体元素信息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要学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听力训练,听力水平一定能提高。

(二)优化口语教学

大部分中学生很难做到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人交流。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恰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多听网络英语视听信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或合作学习,与同学口头交流自己所听的视听信息。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学生练习“说”。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 跟读、复述或配音:学生可以直接上旺旺英语网跟读“每日一词、短语、一句、每日发音、背诵段落、模仿”和语音电子报栏目的内容,也可进洪恩在线轻松英语网学习口语、情景会话。另外,学生既可以用复读软件来跟读或复述音、视频学习资料;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英语口语学习软件,如新东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软件和Dr.eye译典通软件中的句句通等。我们把它们用在校园网络中,供学生跟读;学生多遍跟读后再将声音调制为静音,根据文本复述或给图像信息配音。

2. 头脑风暴:教师先播放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发表个人的看法,教师及小组其他成员不作评判。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流利度。如:让学生看两遍National Geographic栏目中的有关pangolins(穿山甲)的视频资料,看完后就What is the tongue of the pangolin used for?发表个人的看法。

3. 小组合编故事:让学生先听或看视听材料,然后根据视听材料的情节三人合作编故事。如让学生看两分钟普特听力网下载的Sleeping walking(梦游)的视频,然后小组根据视频中的情节合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巡视,帮助和协调学生编故事活动。

4.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根据网络在线或下载的有关音、视频材料,分组进行模拟记者采访活动。如让学生听两分钟的有关美国女士抽烟情况的英语对话,再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模拟记者采访烟民的活动。采访重点是烟民对抽烟危害的认识。

5. 学生专题报告:布置学生收看有关某一专题的网络在线节目或学习下载的音、视频专题资料,准备专题报告的话题。然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做专题报告。专题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具有教育意义。如先让学生观看国内外网站有关中国神舟六号的媒体报道,再作相关的专题报告。

6. 角色扮演:让学生观看网络视频中的台词较多的英语剧若干遍,再扮演剧中的人物,着重对语音和语调进行模仿。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项目 实践实战 突出问题 创新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28-03

[作者简介]张兆基,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陕西成阳712082)

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正式启动了在国家层面实施、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是新形势下国家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011年,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在全区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它专门针对自治区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划拨专门经费,资助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训练的项目,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各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项目“注重创新实验的训练过程”、“注重实践创新”、“注重切实可行”,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工作,推动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的多样性、个性化,突出过程管理的规范、活泼,突出学生亲身参与与团队合作,并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原则、要求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参与主体是在校本、专科学生个人和团队。通过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专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创新的训练,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和动手能力弱的状况,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广泛推行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高校创新教育的氛围,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及自主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为每个项目配备了指导教师,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题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及确定、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在项目选题上,要求思路新颖,立项依据充分,训练目标明确,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反对选题过大、过于复杂。其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成立校级项目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和配套政策,协调相关部门、院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撑条件。学校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施项目,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参与项目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和平台,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向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给予项目配套经费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项目的研发工程,并对参与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二、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创新项目的选题不恰当。创新项目选题恰当与否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在已实施的创新项目中,选题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题目过于宽泛,题目过小,或是与专业不符。选题太宽泛,就会超出学生智力所能及的范围;而题目过小,就会限制或降低项目的层次,反映不出创新点。还有的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符。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学生在选题时的仓促性、被动性和随意性。题目决定内容。本着从学生知识积累,对科学研究及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项目选题要严格把关、精心筛选,充分体现选题的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选题,坚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宜太难”,“教师指定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思路进行。

2.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开展好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下,需要有一支热心创新实验事业、能够胜任指导教师角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具有讲师和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左右,他们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较好。但因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时间短,缺少科研经验和工作岗位的磨练,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显露出能力弱、指导方式及效果差的情况。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无法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甚至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差,对学生项目进度不闻不问。针对以上情况,我校也及时采取了解决项目指导的应对办法,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支撑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软硬件条件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我校开展创新实验项目时间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措施尚未落到实处,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还达不到项目开展的需要。如硬环境方面,实验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开展一些前沿实验,实验室开放时间少,创新成果展示困难,缺乏指导老师。软环境方面,存在实验时间不充足、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不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等问题。

4.对开展创新项目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在实施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这是违背教育见解的。大学对于学生的科研创新来说,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而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搞创新,甚至把它规定为必修学分,试图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有悖于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宗旨的。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1.重视项目选题,严格项目筛选。做好项目,选题是关键。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可行性;选题范围和形式力求多样,可以是实验研究、产品研发、发明创造、调查研究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对策研究等。项目实施的计划安排,要统筹考虑实验条件、经费和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学生可以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某个想法或困扰自己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可能得出结果无法验证,但整个研究探索过程是对学生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于跨学科、跨专业体现学科交叉的项目,可以组成由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共同进行项目的研发,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接触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

2.培养优秀指导教师,提高实践实战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和提高教师实践实战能力,是培养优秀指导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自身有创造性,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第一原理”。学校可结合国家“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及“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等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制订培训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派一些骨干到创新项目开展好的高校去学习考察,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能力,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验从“心理认识”、“意识培养”到“实践行动”的转变,从根本上避免将“创新”作为一个临时性的任务来对待。要鼓励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各个阶段的指导作用。如在项目实施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项目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给学生讲解国内外期刊论文、调研报告及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报告、论文摘要、序言以及验或理论部分、结论部分、参考文献等内容的基本写法和要求等,使学生从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品德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