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法;探究问题法

应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已成为趋势。本文顺此大势,拟就对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内涵,近十年来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进展,所存在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涵义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最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地。它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探究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提供了自我探究的方法,具有研究性。

2 .自主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提出问题、设计与实施方案,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有自主创新性;

3 .开放性和实践性

它要求学生放开思维、多维实验、大胆研究、积极讨论、勇于实践,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授高中数学既要以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为主,又要鼓励学术探究、创新。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式。在相似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常采用变相灌输的方式以促使学生记住结论。对于新教材中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F、检验与论证的过程,往往浮于表面,这大大削弱了应有的学习效果。

我们要看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恰恰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展开,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思想相结合也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上的高境界。只有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才能比较容易实现。从而才能促进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解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单调教学、教学理论与课堂脱节、课堂氛围不活跃等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同时也恰巧符合课改的要求。目前,课改已在我校高中阶段全面推开,这对所有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课改实践中总结出两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方法一:创设情境法

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设x、y为常数,且x≠0,y≠0,研究函数f (a)=ax+y/a的奇偶性.虽然本题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熟知的正比例函数f(x)=kx(k≠0)与反比例函数f(x)=k/x(k≠0)的和。这题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近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便可根据此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述问题感兴趣,通过探究、合作和教师的适当指导,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解决问题。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用、游戏、设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僵化的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方法二:探究问题法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学习的数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思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说到底,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的过程。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排除障碍,多次试错,最终实现问题解决。

例如,在学习函数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问题。如知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a)满足f(a+2)=f(a),则f(1)+f(3)+……+f(99)= 解法如下,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a),则 f(0)=0,满足f(x+2)=f(x),,故其周期为2,则f(1)+f(3)+……+f(99)=0+0+。。。+0=0。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思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四、结语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值得我们重视与探讨。笔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应与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在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取得短期成果;又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实践力,培养兴趣,实现长远发展。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现在还存在诸多困难。以上的两种方法是笔者在一线高中数学教学中总结的,希望广大教师能发挥传统与创新的优势,积极交流借鉴,让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3]崔允t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67-01

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很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严重的依赖性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法的教学课程是教育界人士面临的重要问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社会实践性教育活动,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将自我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主动运用数学的特定方法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借此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既有探讨价值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促进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将能够在转变传统数学学习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重心。在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精神层面上,这些都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怎样在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中切实有效的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日常教学的课堂内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一直是推动人们研究探索问题的重要因素,就学生而言,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原动力,这将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思考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教师的教学过程以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热情,引导学生向更加广泛的思考范围进行深入学习。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出,教师将针对课题来创设问题并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求知欲望的趋势下必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目的。当然教学规律作为前提条件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也要将此作为教学基础。为促进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运用生动活泼,囊括创新、探索、启发等诸多内容在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道路上更有兴趣和动力。就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来说,它是针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答案来进行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以成功的得出答案来结束研究性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正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一个新公式和定理的学习也正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教育界专家指出课本上的大部分公式和定理等内容的推导和证明在本质上就属于价值取向很高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材料。教师针对一个数学定理或者一个公式,来进行问题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得到正确的结论,并从中激发学习兴趣和体验研究成功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教师的指导为基础,根据生活、社会、自然的条件为基础,自主确定和选择题目来展开研究探讨,通过主动应用知识、取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针对传统学习方法以学生单单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弊端,研究性学习在这方面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上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研究来感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及成就感,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道路更加充满信心和向往。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情境讨论,使得课堂成为解决问题的中心,将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融入到授课内容中让学生参与研究讨论,这样课堂就会变成讨论、辨析问题的活跃场所。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探讨问题,有关学者提出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入口,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强烈探索问题的愿望与教师教予的知识相结合,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积极活跃的探索思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扎实、深刻记忆。为了实现新时代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思想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联系教材中设计的科技、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性问题,设计出更加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型课题,以此实现培养学生的研究创能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对课本知识进行逆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对事物的质疑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以此实现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动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拓展性和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本条件之上,实现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甚至是社会生活问题的一种以自主探索、实践、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本身就是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当今素质教育思想的新型学习方法。为了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在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在整个数学教育的众多活动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势必会取得不菲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胡会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5,(15):43.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对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地适应新旧课程的过渡,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我们应充分考虑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能解决的,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画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些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体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该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该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例如,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能用数学。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方法策略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2.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高中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这就向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注重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注重教师的教授转向注重师生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从评价模式的一维化转向新的评价模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灌输,轻探究;重“学会”,轻 “会学”,重“练习”,轻“发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为了适用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地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自主学习添活力。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用情景激发兴趣,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贯彻数学思想

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数学知识的讲授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应如此。贴近生活的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科学方法。 

因此,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原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已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2.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形象和直观的理解。 

 

3.展开争论,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还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新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新课程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我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不能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课堂气氛推向,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而学生对通过争论得到的结论会记忆犹新,认识到错误的和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