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海盗问题 数学 研究性学习
数学不好学,更不好教。很多学生感叹:“数学太难了!”不论是在职教还是普教,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都很大。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发现法类似,但更具可操作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学初,笔者和学生谈到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学生说:“数学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死记硬背一大堆复杂的公式定理,永远是做不完的练习题,只要懂简单计算就够用了,什么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一点用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一时半会很难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误解。
于是,笔者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笔者问学生:“据说在美国有一道关于海盗的问题,如果能在20分钟内得出正确答案的人,平均年薪在8万美金以上,大家是否有兴趣试看看?”
5个海盗劫得100颗钻石,这100颗钻石大小与价值相等。现在他们准备瓜分这100颗钻石,5个人抽签为A、B、C、D、E。先由A来提出分配方案,然后投票表决,半数或半数以上同意则分配方案通过,并按此分配;如没有通过,他将被丢下大海喂鲨鱼!然后再由B来提出方案,依此类推。问题如下:如果你是A,你将如何分配,既让自己财富尽可能最大,又能保证不被丢下大海!注意海盗们都是绝顶聪敏且理智抉择的人。
学生果然来了兴趣,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争相发言,20分钟很快过去了,没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还不肯罢休,于是笔者提出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下次派代表解答,不过到时笔者也会多问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当笔者走出教室时,心里暗喜,学生们或许还没想到,其实他们已经开始了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了。
两天后,当笔者再次走进教室,就看到班上学生都面带笑容,最前面的学生告诉笔者:“老师,钻石分好了!”
笔者就等学生这句话,于是说:“请派代表来回答,不过按约定,等代表把方案拿出来,我要多问一个相关的问题。”学生兴奋不已,他们把数学科代表推选上来,科代表在黑板上写下:
A B C D E
98 0 1 0 1
笔者拿起红粉笔,打了个大大的勾,全班鼓掌,科代表更是一脸得意。科代表正要走下讲台时,笔者叫住他:“稍等,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都看着笔者,科代表显得更紧张。笔者不紧不慢:“请问,这个方案的正确性怎么解释?”这下全班鸦雀无声,科代表愣了神,最后他忐忑地说:“老师,我们回家上网用百度找到这个方案的,不过,我说不清楚为什么,我错了。”泄气的表情写在所有学生脸上,笔者笑了笑:“懂得用互联网在信息资源中找答案,很好啊,希望大家以后课外继续用计算机来研究问题。但光知道答案,不认真钻研,浅尝辄止,讲不出道理还是不够的,这样吧,回去再看看资料,讨论一下,看看下次能否解释清楚,不过有言在先,下次要多问一个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劲头又起来了。
在后面的几次课,笔者课前都先安排几分钟时间,点到为止,陆续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海盗数逐个增加,方案如何改变?
从这个方案,你能分别归纳出奇数个海盗和偶数个海盗分配方案的规律吗?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海盗数按班上的同学数来算,那最先提出正确方案的海盗能拿到多少颗钻石?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钻石数达到多少颗会迫使拥有最先提出方案的海盗弃权?
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海盗有n名,钻石有m颗,那么n与m要满足怎样的关系才不会迫使拥有最先提出方案权的海盗弃权?
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纠结与兴奋之间反复了好一段时间,学生最后发现,他们哪里是在帮海盗分钻石,他们是在自己研究数学,对数学的反感淡化了,开始愿意用心听,能够用心想,上数学课居然几乎没人趴着睡。这让笔者感到意外,聊天时问学生为什么改变,学生说:“数学似乎有点用,学点数学不会OUT了。”其实,最重要的是数学研究性学习让他们都获得了成就感。
笔者把这个海盗问题和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进行教研交流,他们也在普高的课堂上进行了实验,普高学生还写出了详细的研究报告,效果很不错。于是,笔者把这个案例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的数学研究性教学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韦斯特伯里.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施瓦布选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韩昌洙.千万别恨数学.中信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对策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理论内涵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数学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合作性。它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称《纲要》)中的研究性学习有所不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中明显存在惰性思维,普通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校数学研究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就显得更加必要了。单纯地靠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机械地讲授是不可行的,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创新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学习内容。只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能够灵活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探索发现法,在教学备案过程中,构建出教学内容的意义;(2)在构建教学内容意义的同时,教师要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地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分析,完成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3)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要能够创新性地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常见的生活事件,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实践中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创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运用课本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应该与数学课程的内容、形式、目标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想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研究性学习课本内容原则
教材中通常已经设立了具有相对稳定性与逻辑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更新速度较快,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及时补充学习新知识。学科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一系列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得到补充,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活动目标的相互呼应,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全面与个性发展结合的原则
数学研究性教学内容的设立要立足于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色,要能够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能够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全面发展。
3.实用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数学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又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研究性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内容上要在学科内容再现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将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来解决社会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注重实际可行性。
4.趣趣味性教学原则
实践证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比乏味的传统教育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自发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一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开展一系列趣味性教学活动,经常改变形式,增强新鲜感。
5.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要能够调动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要创造一切条件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过程成果进行评价,进行适当鼓励,使学生保持积极性。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1.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不应该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最终实现打好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能够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地解答学生疑惑。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记录,及时研究解决。不仅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同样也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具有创新性,这一教学活动改革的过程也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导致一些教师的观念模糊:将研究性学习过分科研化、神秘化,觉得以自身的素质水平难以驾驭;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掺杂一些课外内容就可以了;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没有完全理解,不知从何下手。要想解决这些广而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坚持探索研究,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身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1研究计划的完整性
研究性学习其实相当于大学里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制,只是研究课题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凡研究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和成果总结等几个步骤。这就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中学生则几乎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所以在初期确定课题时就迫切需要指导。课题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如何确定课题在此不赘述。单论初期确定课题时研究计划的完整性。
如“青岛楼山”课题,学生事先没有到楼山实地考察过,只知道楼山是重工业污染区,想到山上取些标本,考察楼山受污染的情况。对于在山上能取到什么生物标本,取了标本如何处理、观察,能不能查阅到楼山前些年的环保资料都非常模糊,也没有要取得什么形式的成果的打算,对如何进行整个调查研究心中没底。不搞清这些问题而急于下手去搞研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难预料研究的结果。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上一堂研究方法课,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步骤,和学生一起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学生自己回去再进一步地讨论,确定了整个计划的关键步骤:比如先到楼山实地考察1次,并且可以到当地环卫局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整个过程要注意留取资料,如出门一定要带照相机拍照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家做到了对整个研究计划心中有数,对完成研究性课题充满了信心。后来学生在第2学期做“进化论”等课题时,事先就能制定出大致的研究过程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等,表现了长足的进步。
2研究过程的监控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如果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不注意日常监控,则很容易造成组员忙闲不一的局面,甚至最后使研究课题流于形式。
比如在“卫生”课题中,由于日常监控不够严谨,5个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其实基本上是2个学生在忙,有违于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原则,也不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按照初期确定课题时组员的分工认真做好每周鉴定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注重过程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研究性学习。
3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模型和标本等各种类型,展示成果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其中课件是有效而且常用的一种,但是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由于课件的可视性和良好效果而被当作学习的成果来下功夫,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如到学期末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由于时间紧迫,不少学生不自觉地把课件当成了最后的主要成果。不少课题都是先做课件进行展示,然后再慢慢写论文。有些小组甚至把课件上的文字直接取下来当作论文,导致论文存在口语化、用第1人称、不严肃等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先整理出论文或调查报告等,再制作课件来介绍研究成果,这样既保证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也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
4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研究性课题结束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一点对于师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顺利开展下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基础。学生往往刚结束上一个课题就急于着手下一个课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比如在“卫生”课题中由于没有注意研究过程中资料的积累,研究过程的照片一张也没有,导致最后在制作课件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整个小组分工不清,没能很好地进行合作研究;“青岛楼山”课题中因为样品的破坏,导致研究过程和结果脱节,造成巨大的漏洞,不可弥补。但在“青岛楼山”课题中由于一开始就注意了研究过程的记录,所以整个研究过程:上山、采样和访问专家等有具体记录。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学生对做好下一个课题更是充满信心。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1. 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了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我们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某6位同学,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法,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
2.2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