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概念形成的两种形式。
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概念有两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是指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例如在形成球这个概念时,学生对各种被称为球的物体进行观察,去除一些无关的属性如颜色、质地等,抓住主要属性形状。再从形状入手挖掘球的属性,光滑的,没有棱角等。接着以此为依据辨别物体是否是球体。概念的形成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抽象―类化―辨别”的过程,从而建立新概念。
概念的同化,是指学习者以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为基础,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本质属性或补充完善原有概念的认识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是以学生掌握的直角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概念的同化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经历了“定义或描述―同化―强化”的过程,进而形成新概念。
二、概念教学的三项考虑。
教学追求有效,众所周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概念,只有选对了方法,学习才能有效、高效。选择合适的方法必然要考虑影响学习的因素。
1.考虑学生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抓住事物的属性而不拘泥于外形的变化,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但是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思维。在语言方面,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形象的支持。
2.考虑教材编排层次。
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方面注重划分层次。整套教材将知识点按照难度系数进行切分,同一内容按不同难度安排于不同年级。比如分数,三上是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到三下则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接下来的几册教材中也不断出现分数的相关知识,难度逐步增加,一砖一瓦地帮助学生堆砌起关于分数的系统知识。
3.考虑概念本身特点。
概念教学时根据概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概念。例如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概念。如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上位概念,反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下位概念。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则互为并列概念。学习上位概念可以用概念的形成,而学习下位概念就可以用概念同化。
对牛弹琴是因为弹琴者选错了对象,在牛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改变的就是弹琴这件事。在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可逆转,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教师能做的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这个教学对象。
三、概念课堂的四条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中楼阁。
数学诞生于生活的需要,发展于生活的需要,与生活密不可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或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教材也经常选用生活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密切相连的体会,提升学生的数感。
2.构建先行组织,切忌无米之炊。
当代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从概念形成的方式看,我们可以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概念教学。从教材看,很多的概念都是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安排在教材中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先行组织者,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的桥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3.借助直接感官,切忌空口白话。
小学生认知的局限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并运用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他们倾向于直觉地理解概念。教师更适合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操作等。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感官,让他们可以更方便同时也更深刻地进行学习。概念是通过言语来表示的,而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滞后于智力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最好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实物或模型演示的例子。
4.巧用反例对比,切忌一成不变。
关键词:教学改革;五年制高职;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55-02
五年制高职是在原中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其规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各高职院校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培养的问题,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教学等诸方面,很多做法都与培养对象的实际不很相适应,效果也就必然不很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五年制高职的类型与性质认识不清。五年制高职应该说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它与普通高中,中职、高职的教育教学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照搬学校教育教学的现成经验与做法,对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其发展的薄弱环节,是我们所要深思和探讨的。否则,既浪费资源,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针对这些以及我院目前五年制高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专门立项进行探讨、研究,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已进行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中我们对外校对五年制高职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在校的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而本校学生从2008级学生起开过多次的学生座谈会、辅导员会、培养教育模式、教学计划制定等座谈会,并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过,同时也做了关于学习行为习惯、五年的打算和对学校的要求与希望等问卷调查。
在此笔者拟结合本院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就加强五年制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五年制高职发展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职生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与三年制高职生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五年制高职生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发展畸形。而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机制的人才市场,突出了对求职者能力,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的需求。鉴于此,必须找到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生特点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教学计划。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
用性”。
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思考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办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我院近三年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以五年制艺术设计专业为改革对象,积极探索改革内容。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生什么?即教学内容是五年制高职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院在选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
着手。
1.关注教学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求知欲、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探清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底子,把握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尺度。我院五年制学生前两年的基础课教材多为省市定点教材,其内容大多偏深偏难、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脱轨。为此我院根据学生实际基础及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调整教学要求,做到目标明确、难度适宜。专业课程从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调整,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应用有机结合。
2.基础是后续学习的能源地,培养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除教师应研究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外,还需掌握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在不同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学技术的特点和需要,设置不完全相同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如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文修养课程的课时比软件专业的课时要多,同样的课程开设的时期也不一样。以此改变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动力与压力不足。使之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的现象。
3.充分考虑五年一贯制(数字艺术类学生按五年一贯制模式培养)的特点。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一定程度上更利于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我院此次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五年制有效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的优势,专业课程的开设首先是抓引学生的兴趣,第一年的专业课以专业兴趣课为主调,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每学年的课程,实现五年制学生在我院五年的学习之后,真正成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怎样教?其基本的出发点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1.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只能称做“教”。教学是既有教师的教,更有学生的学。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我院十分注重此种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师从传统的满堂讲授方法转变,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教学方法。如公共课中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与模拟仿真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法律案件搬上课堂,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仿真演示时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要绐终处于主动地位,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校正不当之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实现教学一体的良性互动,又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法律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根据五年制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我们把教育目标分为几个阶段:第一学年重点进行良好习惯教育;第二学年重点进行发现挖掘学生潜力的教育;第三学年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院实施“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提倡分层次教学,让能飞的学生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使每名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充分发展。
(三)关于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
正确认识五年制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五年制高职也不例外,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现行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形式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它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不够重视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院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一是学生评价的改革。一种是将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40~50℅,主要包括到课、课后作业、讨论参参与、测验等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50~60℅,期末考试有多种试题测试、现场考察等方式。另一种是在评判学生成绩方面,把课程终极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更注重过程考核。把有创见、有创意、有创新作为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以推动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连续性考核的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全面掌握各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状况;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二是对教师评价的改革,建立了由同行测评、学生测评、教学督导组测评三块组成的评价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既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教学改革中须注意的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学会学习是21世纪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笔者结合本院改革实践情况,以期教学改革继续深化推行,提出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改革理念要深入人心。教师是改革的主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教学方式改革的当务之急。必须要改变五年制高职教师“让我怎么改我就怎么改”这种被动执行者的观念,要变成主动思考,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研究活动,树立起研究意识。如研究课程体系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等。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是走进课堂是“教师”,走进车间是“技师”,熟悉企业一线,注重应用的学深艺高的“技能型”人才,即“双师型”教师。学院可以培训现有师资力量,如鼓励和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用寒、暑、节假日去企业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改革研讨等。同时学院在发展之际可以引进“双师型”教师。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倡车间式的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校须建立具有仿真性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让师生能真正走进车间,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四是为改革五年制高职生的大学教育方式寻找依据,五年一贯制、“3﹢2模式”、“3+2模式”等,实行择优而通。五年制高职教育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 葛乃庆.论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
(1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改革
一、强化素质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对师生的思维惯性的影响,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素质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必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探索数学知识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数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以课本为中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积极探索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知识和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学好数学知识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践,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尽可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整天搞题海战术,不能以为会做考试题就成功地完成了数学基础课的学习,必须把知识体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灵魂深处真正感觉到数学的魅力,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重视培养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始,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是将来深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文化氛围,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活动,倡导大家自愿组织学习小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在自主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兴趣为前提,不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定要把教学内容融入文化情趣中,创设趣味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热情,培养攻克难关的精神。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动机。除此之外,任何其他表象的因素都无法诱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尤其是其他学科来说较枯燥的数学。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科学探索学习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探究数学知识奥妙的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支配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实施师生教学互动,培养探索热情,有利于激发新求知欲望,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互助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大胆地说出来,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功的收获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时期,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前提,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和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数学知识。教师要抛弃一切情绪化的干扰,以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围绕某一问题,开展师生互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实施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艺术地实施分层教学,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体,各个教学方法的组合是否最优,对于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乃至促进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数学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点,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情境。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首先必须了解和剖析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思维,做到张弛有度。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融入相关科目的知识,教师要创新运用各种教学设计,营造和谐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控制在数学课堂上,并且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组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课程的创新教育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最佳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结语
强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希望,引导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能力和兴趣为目标,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热搜: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教学
五年制师范原本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近年来,由于用人体制的变化,“小教大专”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小教本科化”。在这种情况下,尚存的五年制师范,必须设法改变滞后小学教育的现状,找到适当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不失师范教育对小学的导示作用。
五年制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可以用“空前尴尬”加以形容,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规格的学历层次和目前小学的人才需求标准相矛盾。第二、师范教育的指导地位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滞后而被动摇。第三、师范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明显不适应小学教改现状。基于此,研究改变五年制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现状的问题刻不容缓。
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学专科程度的合格的小学教师。多年来,我们围绕着培养目标,建构了目标达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同时还有支撑目标的四大模块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个体,走向用人岗位后,其知识和能力的滞后性明显表现出来,个体对岗位的不适应,不能不让我们反观现行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师范教学滞后小学教改现状的原因主要是:
一、培养目标的多元令教者无所适从
学历的先天缺陷,使95%以上的大专师范类毕业生被对口的用人单位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面对就业和招生挂钩的严酷的社会现实,无论是师范教育的领跑者还是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都得考虑师范毕业生的出路。过去五年一贯或三二分段的师范教育格局必须重新布控,单一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模式不得不被残酷的就业形势打破。曾经旁不斜鹜师范教育的研究者,不得不对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现实且多元化的思考,使原本就不充裕的五年时光在既要完成高中课程、大学专科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选修社会热需可能是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一当把就业视为师范教育的第一要务实,师范教育的“尴尬”势必成为一种必然,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也就不足为奇。
没有哪一种事业三心二意就可以做好的,更何况育人之教育大业,过去,师范教育不同方向的学程安排基本是:1~3年主要开设高中文化课和小于4学时/周的专业课,期间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4~5年级上学期,各方向开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五年下学期完成教学实习、职业基本功考核和毕业论文。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着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进行。眼下学生到了四年级,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还要辅修高职专业的课程,目的是为就业铺路,甚至五年级全学年参与实习,而这种实习基本和师范教育脱离了干系。
面对这样的现实,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目标亦即方向,既然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和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相径庭,实现目标教学自然也就失去的原有的意义。师范教育工作者在困惑与困顿双重压力的挤兑下,探索求实的精神每况愈下,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也就成了必然。
二、 职业技能的缺失使曾经不可替代的地位被撼动
曾几何时师范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是一般院校的同期毕业生望尘莫及的,同样一位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的师范大专毕业生和相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师范毕业生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和授课质量要远远高出非师范类的本科毕业生,胜出的法宝,是训练有素的职业技能。我们都知道,职业技能中的普通话、三笔字、板书、教案、流畅且恰到好处的表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的苦练专业化的引领,这些曾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学历处于劣势的人才竞争中,一度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不说它是师范毕业生的杀手锏,但是当迷茫的就业前景让师范人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丢失了这一立身之本。过去师专对地方小学所处学术指导性地位随之被撼动,所谓的权威自然也就被束之高阁。
三、 办学条件简陋 发展举步维艰
回想师范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学苗、办学条件、就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如今,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投入基本建设,在基本建设得以改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把教学设施的改善提到日程上来,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这个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且积重难返的过程。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必备的语音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机房;体、音、舞、美师范生必备的职业技能没有相应的训练场馆,即便是有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实现的条件。久而久之,教者只能从书本到书本,这就和本地区办学条件好的小学在教学手段上明显脱节。师专这个培养小学教师摇篮的圣地,它的神圣自然也随之退色。师范教育卷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学苗素质下降,招生人数骤减,就业前景暗淡,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事实上,当我们对部分现存小学的师资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的时候,同期师范专科毕业生和同类专业的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进行比较,大体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知识远远高于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方面,但在日常教学、班主任、辅导员和组织学生的各类活动中,师范类专科毕业生的能力则明显高于非师类的本科毕业生。正如我市四所重点小学的校长所言,师范生其实和医生、某领域的工程师一样,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决不是突击一下《教育学》、《心理学》获得一个教师资格证就能做好的。师范教育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知识和能力环环相扣的流程,不经历这个踏踏实实的训练过程,是当不好小学教师的。从小学教育的知识含量看,教者具备的从教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大于拥有的知识。如果排除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学历评估体系要求,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师范类毕业生当然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强。尽管如此,城市小学为了提高生存竞争力,教师的学历层次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现存的师范类专科学校,要适应小学教改现状,必须从教学目标入手,全方位调整教学结构,对策如下: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 模糊专业分界
既然师专和小学从用人角度讲已经脱离了输出和接纳的关系,改变师范教学滞后小学教改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一切对策虽然还是围绕师专和小学的对应关系进行,但目标的制定却有了多元的出口。
为了打开学生的就业渠道,五年制师范教育必须调整过去单一的培养目标,但目标多元化后,师范教育的人才规格不能变,这就要求现存的五年制师范类院校在充分了解本地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情况下,对新时期师范生的要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校初等教育现行的专业方向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按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单一,如果我们能模糊专业,分解目标,把不同专业方向的知识,有机地纳入另一专业领域,比如:一个语文方向的师范毕业生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驾驭语文学科教学,同时还可以借助《测量与统计学》原理分析教学效果,这种能力绝非以往教学计划中有限地开设几节“计算机原理”和“教育统计”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压缩现行计划专业方向中的部分专业理论课课时,找到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契合点,然后纳入到学科计划中,除选修课外还要增设辅修课,使专业课程的界限不再条分缕析。模糊专业界限的目的,是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同时,为小学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实用型人才。这样做即使短期内教师无所适从,但为了长足发展,师范教师必须经历这种阵痛。
二、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师范生必备的职业不同时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抚顺师专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把师范生职业技能用若干个一加以描述,即: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美观漂亮的三笔字;拥有一幅雄辩善讲的口才;精通一套教学方法;有体音舞美一门绝技;熟记一本词典;掌握一套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一定的奥林匹克学科观。
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形式没变,但标准却大打折扣。按照我校职业技能梯级训练标准把98级普师和03级普师班学生抽样比较,结果如下:
可见,学生职业基本功能力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第一、学苗素质明显下降;第二、职业技能的长效机制没能延续,过去省市级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比赛层出不穷,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学生毕业去向对职业技能没有硬性要求;第四、激励机制缺失。
五年制师范类院校在学历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要把职业技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从学生入校,就把职业技能的概念烙印在他们的思想里,针对不同年级,每年都要进行职业技能测试,并根据技能升级标准把最后的成绩载入档案,同时要求学生参加由当地人事部门组织的相关职业技能考试,使每位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一凭多证。这样,才有可能用能力征服用人单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 更新教育理念 构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从理论上讲,师范教育之于小学教改无论从知识还是能力层面,都应处于指导地位,但教育发展到今天,师范类高等学府的教育工作者却很少有人敢为现行的小学教育把脉,更谈不上指导,作为培养小学教育人才的摇篮,教育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权威性的丧失。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工作者利用自身所占据的角色高地,深入地方小学,了解小学教改现状,解放思想,有的放矢地结合小学的教学实际,重新建构对小学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师范类学科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培养框架,深层次剖析小学教改的目标走向,完善改进现行的师范教育体系,使其具有超前性。
这就要求师范教育工作者不能吃老本,自觉学习,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随时给自己充电。不能抱着一门课本一教就是十年八年。
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根据每位教师的不同特点,确定研究方向。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如:我们系的英语教研室,成员构成如下:
这支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4.2岁,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又少保守思想,接受新生事物快,身体力行。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起到的是不容忽视的风向标的作用。我们这个团队是集研究与实践于一身的团队,在本课题中,由张修海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学英语合作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对改变师范的课堂教学现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用团队的治学态度影响他人。
树立精品意识,构建精品课。精品课程本身对教学就有一整套规范化的要求,构建精品课的过程,涵盖着观念的转变、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独特创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所以构建精品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实践、规范、创新的过程。
四、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力求教学评价公平
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以往的教学评价一直遵循着客体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标准缺乏双向性,如果按照标准授课,很容易千人一面。这种评价方式常常是把个性化的东西装入一个共同的模式中,使个性很难张扬。而且,被评价者很可能受制于评价者的个人评价标准取向的影响。
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者应充分了解被评价者如此设计课程的理由,在评价者自评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对象的评价得出最后的评价结论,这样才能体现公平。
教学评价的公平,不仅能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自评中,使教者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省师专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很多教学配套设备跟不上,影响了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很多激励机制只是纸上谈兵。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对教师付出的一种肯定,是对教师积极性的一种鼓励,对教科研来说,拥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当然,改变师范教育滞后小学教改策略的对策还有很多,遗憾的是,2005年提出这个课题的时候,还是信心百倍,到了今天,这个课题本身似乎已经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为,五年制师范走到今天,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以及得出的结果,特别是“合作教学平台的搭建”,无论对那个专业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导示性,职业技能培养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拘泥于师范生,对其它专业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果说课题立项初期,改变五年制师范教学为的是指导小学教育教改,那到了现在,主要还是尝试自我改变。
【关 键 词】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编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68-04
Byrne(1984)认为,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特长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自我知觉,是个体在内心深处对于自身的看法和评价。[1]Villa等(2001)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融合了教师的兴趣、能力、情感及态度,包含一系列关于教学自我实现、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职业价值感等方面的信念、态度及设想,对教师行为具有调控作用。[2]李孔文(2011)认为,教学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具有自我增值的生长点,是教师走向专业成熟,内化外在规范和角色期待而形成教学风格的身份认同。[3]本研究参考前人对“自我概念”及“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定义,将“教学自我概念”定义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看法与评价,它由一系列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自我图式组成,包含关于教学能力、教学满意感、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信念、态度与设想。
沃建中等(1993)认为,自我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成分,研究教师自我概念对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自我概念是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地控制与调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本研究通过编制教学自我概念初测量表,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获得了信、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并调查与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概念的现状,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及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理论构建
本研究从教师教学自我概念的定义出发,参考Villa等(2001)编制的教师自我概念评价量表(TSCES)中涉及教学自我概念的项目内容,[2]初步确定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维度结构包括: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以此理论构想为框架,编制初测量表的具体项目,采用Likert式4点计分(含反向计分题)。通过以上步骤形成的初测量表由37个项目组成,分为三方面内容:(1)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包括15个项目;(2)教学效果自我概念,包括12个项目;(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包括10个项目。
二、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初测
(一)研究目的
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验证量表维度结构的理论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信度、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在参加2011年宁夏“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教师中,随机发放初测问卷661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为50.7%。被试平均年龄39.6±4.46岁。
2. 研究工具。自编的《教学自我概念初测量表》。
3. 统计工具。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程序。(1)使用初测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回收并筛选问卷,在SPSS16.0中录入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2)根据数据对初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教学自我概念的维度结构,并对各因子进行命名,最终形成《教学自我概念量表》。
(三)研究结果
1. 项目分析。(1)鉴别度分析法。将所有被试的量表总分排序,按27%临界点分数划分总分高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总分高低两组被试在量表每一项目上得分平均数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为:所有t值均大于3,所有p值均小于0.01,没有符合删除条件的项目。(2)题总相关法。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求出各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删除了相关系数小于0.4的3个项目。(3)信度检验法。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删除了“修正的项目总相关”小于0.4的6个项目。经过以上几步项目分析过程,整个量表剩余28个项目,下一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
mponents analysis)进行因素抽取,转轴方法选用最大变异法(varimax)。经过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不符合条件的因素及项目(项目数少于3的因素、因素负荷量小于0.45的项目以及双载荷项目),第四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没有符合删除条件的项目,提取出3个因素,共包括19个项目。
3. 因素命名。概括每个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结合量表理论构建时对项目内容的分类,将《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3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
4.《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信度。对《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的各维度及总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教学能力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826,“教学效果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83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775,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14。
(四)小结
根据初测数据对初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后,严格执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减项目的标准,最终探索出3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1.760%,根据每个因素所包含的项目内容及最初的理论构想对因素进行命名,最终形成信度、效度良好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包括3个维度:(1)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含7个项目);(2)教学效果自我概念(含6个项目);(3)教学互动自我概念(含6个项目)。
(5)不同学部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教学自我概念的学部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学部变量在量表和教学效果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在教学能力自我概念和教学互动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显著。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量表总分上,高中教师与小学、初中教师差异极其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水平相当,高中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颜桂(2009)研究结果显示,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胜任自我概念、人际自我概念等)上差异不显著,表明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相当,[6]体现出和本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四、总结与展望
综合以上,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自我概念量表》由教学能力自我概念、教学效果自我概念、教学互动自我概念3个维度构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宁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受教龄、学历、学校所在地及学部影响。
本研究选取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教学自我概念”,首次编制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我概念量表,在问卷测量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待日后进行完善:(1)本研究所确定的教学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实践调查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增强量表的适用性;(2)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效标来检验量表的效度,也可以通过个案研究或者纵向研究来获得量表的实证效度;(3)应该继续增大样本量,尽可能地选取代表性强的学校,使测量更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Byrne B M. The general/academic self-concept nomological network: A review of construct validation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54:427-456.
[2]Villa A, Calvete 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self-concept evaluation scale and its relation to burnout[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1, 27: 239-255.
[3]李孔文.教学自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身份认同[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29-132.
[4]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3):18-22.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