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第1篇

高校媒体文化软实力大学文化大学文化软实力,是以大学自身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包括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及其所产生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领引力等综合竞争力,这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构成的两翼之一,是高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高校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高校要站在大学的发展高度自觉地重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事业中充分彰显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魅力,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搞好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但是,决不能忽视大学文化宣传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媒体承担着导向作用、培育作用和传播作用”。当前,一些高校在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中对自身媒体建设重视不够,文化宣传工作跟不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步伐,从整体上影响和制约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这也是目前大学文化建设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深化高校媒体改革,加强高校媒体建设,进一步做好文化宣传工作,从而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为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宣传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站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大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正确引领文化宣传工作的发展,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明确文化宣传的指导思想,把握文化宣传的正确导向,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在校园网、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引导师生关注的文化动态,用强大的正面声音占领文化宣传阵地,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向上的舆论主流。

文化宣传要主动开辟并占领校园网、校报、电视台、校园广播等校园传媒阵地,自觉抵御现代传媒给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广泛宣传、深入挖掘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大学精神实质的传播内容;要利用传媒的优势全面提高大学文化传播能力,扩大大学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将大学人优良的学术风气通过校园媒体熏陶大学师生,辐射、影响周围,甚至更广的范围、更深远的层次。

二、加强校园媒体整合,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创建一个有力的平台

校园媒体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文化宣传使命。高校媒体自身在形式与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和受众上存在先天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宣传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自身功能的发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环境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带来了受众观念的变化”,所以对高校媒体整合是当今高校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媒体整合是提升高校媒体文化宣传品质的重要举措。”校园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对校园文化宣传具有同构建设功能”,不仅要研究、传播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媒体的整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对引领校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园媒体的整合是基于单个媒体的基础之上,把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校园媒体联合起来,将看似不相干的各种媒体的人才、设备集中起来,统一调配和使用,使之相互交融,以发挥最大的合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校媒体要实现实质性的整合,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功能,必须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建立起主管单位与主办单位分离的新型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媒体在时间上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补缺、作用上相互提升;在管理方式上,学校党委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媒体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关系,组建融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新闻网、宣传橱窗等各种校园媒体为一体的新闻中心;在设施条件上,在高校资金短缺、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发展理念上,要更好地发挥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一方面,不同媒介要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通过联动报道,让新闻事实得到立体化呈现,另一方面,建立稿件统筹使用和调配制度,根据体裁、题材和时效性协调使用,力求各得其所、各尽其用,从而提高稿件利用率。

三、大力传播大学文化,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传承、坚持创新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与传承大学文化,不断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是高校传媒一项重要的功能,也是高校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媒体作为大学文化的参与者兼建构者”,在宣传报道学校各个层面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本身的文化形态又是大学文化的直接体现,是形成大学文化认同的助推器。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高校媒体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承功能,通过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造就他们雄浑浩博的文化气质,培养大学生一定的文化吸纳能力,积累更加雄厚的文化资源,从而为大学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大力应倡导人文关怀,通过精心策划、认真采写,对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重点报道,突出其模范功能,着力追求新闻价值与文化宣传的最佳结合,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要努力展示文化建设成就,通过设立专题、专栏等形式积极地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展示广大师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在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文化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更好的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影响并助推大学文化硬实力的提升,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朱小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74-175.

[2]杨建平.创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J].江苏高教,2005(5):110-112.

[3]林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J].理论学习,2006.(6):43.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时代;校园文化;高校;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在外来文化、外来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下,高校校园文化也面临着冲击和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在微博、微信等盛行的微时代背景下,怎么样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积极扩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因此,探索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更多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一、微时代和校园文化的概念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和APP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微时代”,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联系朋友,关注各种新闻、直播,观看各式各样的微视频,同时也会浏览微信上的各种公帐号推送信息,一方面扩宽了自己的交际范围,另一方面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不少学者将校园文化界定为:“高校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践中所传承、创造、积累并共享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总和。”

二、微时代下校园文化的特点

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播的流动性更快

在微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新闻和热点迅速进行传播,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及时迅速的。

(二)传播的范围更广

当今高校,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收音机等。各种社会热点、新闻及文化教育等理念,随着传播速度的加快,所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由于各种微博、微信等使用率较高,所以微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

(三)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人数众多,在任何时候都会在各种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且用户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进行交流沟通,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的传播互动性更强。

(四)传播内容的迷你性

进入“微时代”,各类移动便携的终端大行其道,它们的体积大大缩小,屏幕等信息展示框的面积也相应变小。移动终端使得人类的传播更加流动,也将信息的传播时间分割得更加琐碎,人们会选择无聊与零散的时间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或接收。时间的琐碎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来接受大篇幅的电影、电视剧、漫画或是小说。不仅如此,移动的信息终端也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心态,大家更青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沉重的内容。

(五)传播信息量大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输数量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微时代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信息量小,同时对于接收者而言,接收信息和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因此具有相关高黏度、冲击力大和可以短时间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内容会显得特别重要。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个人品行和思想导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会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高校主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行动指向、生活方式和政治方向等,高校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文化教育熏陶、学生活动内容等方式,塑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大学生接受并认可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所以说,一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以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功能

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条例等根植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它是被校园文化主体所认可的,无论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的行为举止均会与之相符合,同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谴责。因此,校园文化对这些校园文化主体人员有着规范行为的功能。

(三)校园文化具有激励功能

众所周知,每所高校都有优秀毕业生校友,校园内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学校会宣传他们的经历、成功等,塑造其他人可以学习的楷模。同时,学校还有自己特色的校训,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每个人的欲望都是客^存在的,有的欲望需要一定的动机进行刺激,因此高校进行的各种文化建设也起着激励作用。

(四)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功能

学校最本质的功能还是教书育人,一所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使人处处感受到学府气息,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人员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开启智慧之窗。在校园文化的引导下,校园文化主体参与人员的兴趣、爱好、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会受到熏陶和发展,对他们接受知识、培养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四、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学会分享资源

目前很多高校都打造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但学校之间进行文化建设的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学校是闭门造车。因此,在微时代下各学校之间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合作,利用各种微传播途径,建立一个校园文化可以共享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互相取长补短,打造针对自身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充分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

在微时代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和各种APP发展迅速,大家平常学习生活中使用率也特别高,但很多高校对这些传播媒介的使用并不多,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内容更新慢、无新颖,无法吸引师生的兴趣,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依然占据主导,一些落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依然成为主要的形式手段。因此学校应该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宣传基础上,加大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建设,将学校的各种理念、学习生活、讲座、通知、新闻报道等一系列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宣传和传达,打造信息传递高效性的同时,也利用传播媒介使用的普及性,更好的起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广。

(三)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引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微时代下,各种信息会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各种西方思潮涌入社会,各种信息里面包含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有真实的也有编造的,造成人们很难进行判断,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则会严重侵蚀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中的学生,甚至连教师都会受影响,造成校园风气恶化等。因此,要利用好微时代下传播媒介这把双刃剑,加强网络监管和舆论监督,提高师生判别、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校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外界的各种负面信息所影响,一方面建议学校可加强开展相关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种具有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的信息,通过时政热点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正能量话题,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四)服务地方发展,建立校园文化特色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是高校发展的目标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收入模式和文化理念,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因此就必须广泛吸收地方文化资源。

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学校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寻求企业合作办学,将地方企业文化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社会社区服务理念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地方文化建设的调研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宣传,结合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独特校园文化特色。

(五)利用微时代下的传播媒介,打造创新创业的平台

不同的时代催生不同的产物,也催生不同的社会理念,传统的创业模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难生根发展。随意电子商务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鼓励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很多高校也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同学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其中,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阅历和知识储备等,能把创新创业真正做起来的并不多。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学习、宣传,打造顺应时展的创业项目。微博定位于品牌传播,微信定位在服务客户,通过POP、DM单等资源实现用户的转换,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

同时,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并无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大多数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建议各高校可以联合打造创业联盟,以成功者为榜样,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甚至邀请那些成功者进行相关经验的传授和演讲,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达到资源整合的目地,建立高效、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五、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不能仅仅只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应该加强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微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突出办学特色、打造高素质的师生团队,就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将是今后学校竞争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钱尔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118-119.

[2]柴若冰.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教教[J].采写编新媒体,2016(1):220.

[3]杨婧,陆奕焕.微时代条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2):8-10.

[4]易麟.微时代下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新媒体,2015(2).

[5]张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25):103-106.

[6]邹娟娟.“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课外天地.2016(24):83.

[7]邓锋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高校管理.2016(06):94-95.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第3篇

前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乃一方神圣的净土,学校的环境很是幽静、优雅、热闹而不喧嚣,单是那朗朗书声就足以令人欣慰。最近几年,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很多学校的硬件环境的建设简直是焕然一新,教学大楼的挺拔,艺术楼的奇特,办公楼的庄严,水泥路面的宽阔等等,无不昭示着学校的发展与变化。但是,作为一所学校,单是硬件环境建设好,还远远不够,必须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即校园文化的建设,正如管子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崭新的建筑,而没有文化内涵的校园,就会少了灵气、雅气、智气、书气,就会少了传统文化的根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古典文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即以文德教化天下的意思。后来东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赋予了“文化”更多的含义,但其“教育、教化”始终是最本质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文化”概念中的一部分,指一所学校从建校以来创造的所有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以校园为承载空间,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意即看得见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字一句都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只不过,有些学校偏重于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得整个学校显得苍白无力。校园文化需要物质的、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能营造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文化氛围。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本着“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丰富与简约相协调;展现成就与树立形象相一致;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具体可从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建设。

(一)赋予校园道路以文化内涵

校园的道路,往往是学校形象建设的重点,特别是从校大门起,通往教学楼或办公楼的主干道,很多学校很重视道路本身的建设:路面宽阔,绿化带整齐划一,橱窗宣传丰富多样。但往往容易忽视校园内其它道路的建设,容易忽视整个校园内的道路文化建设。为了凸显本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可选择道路为载体,为校园的每条道路命名,命名可从多个角度考虑:彰显历史内涵、凸显地域文化、打造办学特色、体现校风校貌等等,每条道路既有独立的个性,又有全局的共性。在命名后,可依据该道路之名,进行文化建设。比如,某个学校的主干道命名曰:哲思路。那么在“哲思路”两旁的绿化带丛中,可用书卷的形式,刻写一些中外古今哲学经典语句。《中庸》中的:“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等等,这些既符合学校教育,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名言警句。当然,也可以在“哲思路” 两旁的绿化带丛中,摆放伟人、名人雕塑,就在雕塑底座或背面刻写名言警句。形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有名字的道路,再配上道路两旁的建设,这样的道路自然就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打造墙壁文化

校园里墙壁文化的打造,重点是办公楼、教学楼的大厅廊柱,走廊墙壁等,这里常见的做法是贴伟人头像,贴名人名言等,其次是运动场的主席台及其两边的墙壁,这里常见的做法是用浮雕来表现运动的场景。再其次是办公室、教学楼等裸露在外的墙壁,绝大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忽视了这一大块,所以,校园墙壁文化打造,需要填补这块空白。裸露在外的墙壁面积很大,怎样才能经济实惠地打造这些墙壁文化呢,方式方法也很多,一是一劳永逸型的,贴上瓷砖画,在选择画作的时候,可选择当地历史上或现在的名人画作,这样就可融入地域特色,也可选择外国名画,一定要注意画作内容要与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相吻合。二是经济实惠型的,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根据学校开展的活动,定期更换。三是浪漫生态型的,种植藤蔓植物,在墙壁上搭架塑形。可塑字形,例如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是:求实、尚和。就让藤蔓爬满字形架,这样,远远地就可望见墙壁上四个绿色的大字。还可塑其它造型:瀑布、河流、帆船、高山等这些承载着美好意象的图案。

(三)充实校园空间文化

各个学校,不管占地多少,都会有校园广场、长廊、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地带,很好地利用这些空间,可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氛更浓厚。例如,四川省营山中学有一栋教学楼是澳门援建的,名曰“莲心楼”,有一个会堂是校友刘天伟捐建的,名曰“天伟会堂”。为了体现这种大爱精神,为了教育学生要学会爱,要学会感恩,可在校园内合适的空间范围修建一个池塘,池内种植莲花。塘中建一亭子,名曰“莲心亭”,亭中建一泉眼,汩汩地往外冒着泉水,取其“点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之意。当然,各个学校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视其空间范围的大小、位置,再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合理充实空间文化。

(四)校园文化形象建设

校园文化形象建设是软文化、非物质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围绕已确立的主题,在主题的基础上提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必须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传承性等特征。其次是关于学校VI形象的设计、LOGO标志、校徽、校服、校园宣传品。再其次是校歌的作词、作曲;校赋的创作;校园文化成果展示宣传画册;最后还有校园文化形象电视宣传片。

(五)校园文化宣传建设

借助报刊杂志、电视、广播、POP、网站等多种媒介,注重内宣和外宣工作,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一是校园广播站的建设。成立并完善校园广播站,借助广播站,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宣传。二是校园网站的建设并完善。校园网站是扩大对外宣传的窗口,须得从网页设置、网页内容、新闻动态及更新等诸多方面去建设。

(六)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学校应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展示风采的舞台,以文化搭台,让老师和学生“唱戏”。可搞一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学生运动会、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征文大赛、书法大赛等一系列具有传承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结合重大节日,凸显节日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也可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专门搞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活动。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广播台 校园流行文化 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流行文化广泛传播与渗透,这种“被成千上万或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被大众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也随之深入校园,并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一、高校流行文化的表现内容和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特指由学生创造的文化环境,作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是大学文化对流行文化进行过滤,与其碰撞和融合之后的产物,其深深影响并塑造着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这一原本只属于象牙塔里的单一传统校园文化也渐渐变得多元化起来,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主张都深深吸引并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走进大学校园,校道上走来的是穿着时尚的服饰,佩戴彰显个性的佩饰,发型潮流的“80后”“90后”,他们谈论的是最新上映的电影和“80后”作家们新上架的小说,哼唱的是近期流行的港台流行歌曲,崇拜的是所谓的“日韩偶像”或者“快男快女”,关心的是BBS上置顶的灌水帖,使用的是“校园流行语”。

(一)校园流行文化促进了当代学生个性解放与发展。

流行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群体的文化视角更加多元化、文化选择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及时得到各种知识、信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有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解放与发展,有利于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

(二)校园流行文化诱导当代大学生讲求享乐、导致道德缺失。

校园流行文化追求娱乐性、世俗性和平面性,以声色感受、直观刺激、绚丽形式,诱导当代大学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急功近利。在感官的强烈体验中,流行文化会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态,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表现在内就是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无法清晰分辨现实,表现在外则是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此外,流行文化强烈的娱乐性还常将大学生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二、高校广播在诠释校园流行文化方面的作用

随着校园网络、电台、报纸、专刊的发展甚至电视的冲击,在广播设备落后等问题下,高校广播台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都知道,高校广播台的根本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学校各项工作,配合学校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最传统的有声媒体,它还是展示大学校园独特文化内涵的窗口,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校园与社会联系和交流的桥梁。学生作为校园广播的主体受众,其需求决定了主流节目的定位和节目内容的设置。

如何将校园流行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校园广播中,一方面满足学生对校园流行文化的汲取,另一方面利用校园流行文化更好地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所有高校宣传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校的广播工作者应加强对流行校园文化的认识,认清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心理特点、文化需求,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吸收、消化。

(一)高校广播台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优势。

1.广播台是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广播台作为校园里的传统媒体之一,承担着及时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传达学校精神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传递校园动态、丰富校园生活、抒发学子心声等方面的作用我们不可忽视。广播台通过对校内外新闻播报、专题节目制作、先进典型专访等方式,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余,将正确的导向精神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各项政治任务、重大事件,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2.广播台是师生交流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广播台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主要通过广播节目来实现,从文字编辑、音乐剪辑、播音等环节充当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目前,多数高校广播台都是由学生担任记者、编辑、播音并参与节目的制作,从广播稿的撰写、编辑、播音到收听,都是学生在唱主角,因此,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过程,也较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广播的采编过程中,通过采访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协调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高校广播如何诠释校园流行文化,发挥其诠释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

1.创新节目,做到定位准确、层次鲜明、强化互动。

高校广播台要认真比较分析校园各媒体的特点,找准校园广播自身的媒体特质,优化自身,强化和提升优势。在内容上尽量避免对外界媒体的照搬照抄,联系学校实际所开展的活动等开办贴近校园的节目,借鉴符合校园特点的受众可以接受的多种表现形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互动节目,认真提取互动的成果反馈到节目中,再通过节目满足参与互动的受众,最大化地扩展互动空间,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和吸收。

2.宣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高校流行文化的方向。

大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之中,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对新潮的流行文化,他们往往是最早及最快的接受者,并且随之在他们的群体中传播开来。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对流行文化缺乏一种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不能区分出流行文化中的消极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将校园流行文化融入到校园广播中,在广播中大力宣传主流价值观,以化解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鉴赏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鉴别鉴赏能力。

通过广播节目,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或者学校的各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宣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把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在校园流行文化中大量充实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内容,使大学生受众在欣赏流行文化的过程中受到陶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弘扬健康的校园文化。

现行的流行文化不要求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而是以一种感性化的方式,以满足大众感官需求的娱乐性为宗旨。它采取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文化秩序格局,强调求新求变。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高校的广播,可以通过开辟相关“走近大师,感受经典”的栏目,将高雅的文化与通俗流行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通过广播,营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充满人文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根据具体情况,在广播的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学校所举办的各种高品位的纯艺术画展,欣赏古典音乐、芭蕾舞的演出、艺术讲座等活动,开辟相关的专题节目,邀请名师名家进广播台,通过广播与大家分享艺术,把校园变成为一个艺术的大观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解高雅艺术,进而喜爱、欣赏高雅艺术,最终成为健康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4.用正确的方式诠释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复杂的混合体,因此对于优秀的流行文化、大众审美文化,学校应给予一席之地,使更多的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启迪。以流行音乐作为例子,高校中流行音乐的流行以及学生们选择流行音乐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学生们在大学文化生活中所接受的文化引导,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某种特定心理需求的驱使,从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的流行音乐以及校园群众文化的风气和实际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一个学生不听流行音乐,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没有一个学生不熟悉几个港台歌手。可以说,流行音乐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是建设和发展校园流行文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今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通过收听、欣赏现代流行音乐达到调剂精神、消除疲劳、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纵观高校广播节目,流行音乐的播放时间在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至少达到40%,无论是用做版头的制作,或是节目的背景音乐,或是专门开辟的点歌节目等。在这种学生最直接对各种音乐的接受活动里,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途径实现现代流行音乐的宣传教育功能。现代流行音乐用其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换言之,只要我们在广播节目的选歌过程中对流行音乐所蕴含的内容加以筛选或把关,就可以对学生起到鼓舞、教育的作用,实现良好的宣传教育功能的。

此外,校园流行语的盛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与智慧美丽的昂扬精神和靓丽形象。但由于兼收并蓄并缺乏鉴别能力,我们还可以在相应的文化节目当中就一些新颖别致、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校园流行语”进行探讨和甄别,并在其他的节目中相应地予以适当的使用。

总之,利用广播这一宣传阵地,把传统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将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所有高校广播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博宇.浅谈高校广播的问题与发展.广电传媒,2007,(6).

[2]许华.试析“流行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2009,(1).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科学家,2008,(11).

校园文化宣传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0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ampus cult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Each university has its own unique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has nurtured and affects every university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each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school tradition, educators should comb their campus culture, excavat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campus culture;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0 引言

作橛人基地的高校,担负着为国家输出人才的重任。如今国家和社会对人才不光是学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对人才的思想品质和健康人格同样有很高的期待。在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创造一个优良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可以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好的校园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许多高校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创新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让校园文化为人才培养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主要有下面几个渠道:(1)社会对高校的评价;(2)学校自己的宣传渠道;(3)学生之间的探讨;(4)老师对学生的介绍。

社会对某个高校的评价往往基于用人单位的体会以及高校多年形成的名气效应,相对比较客观,但是往往不够全面。能够比较完整和详细的阐述一个高校校园文化的应该是学校自己的宣传,其中包含了学校宣传部门对一个高校多年形成的校园文化的完整描述和介绍,当然其中也包含部分美化成分。

为了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专门对某高校24名大三本科生做了问卷调查,让学生总结自己母校的校园文化,结果如下(选取了有代表意义的同学的总结):

(1)“各色社团,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多彩;校园风景不错;各种比赛不断,科技文化节,音乐剧,纸飞机”;(2)“积极创新科研”;(30“治学严谨,科研环境好,课余活动丰富”;(4)“严谨”;(5)“学生需要跨校区上课”;(6)“学习生活都很舒服,丰富多彩,但是就是说不出什么突出的亮点”;(7)“学生热于助人”;(8)“学校管理人性化”;(9)“学校的饭不错,食堂装修得挺好,网速很慢”;(10)“学校很务实,学习、钻研知识的氛围很浓”;(11)“锐意进取,但近几年有点浮夸”;(12)“异性正常交流太少”。

同样对24名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有效结果如下:(1)“校园活动多,食堂种类多,图书馆藏书多”;(2)“航模展,午间、晚间广播”;(3)“图书馆文化气息浓”;(4)“教学楼命名单调”;(5)“高大上的食堂”;(6)“没有自行车的大学”:(7)“老师友善和蔼”;(8)“每天早操打卡”:(9)“各种社团多,各种关于航空航天的比赛多”;(10)“图书馆大多数人在做功课,看书的人少”;(11)“学生死读书的多,学习认真”;(12)“没有突出的学科特色”;(13)“自习室一直有空调,图书馆很好”;(14)“推崇各种活动创新,注重学生参与度,以人为本”;(15)“服务同学意识明显”;(16)“活动挺多,但活动质量参差不齐”;(17)“老师、学生都带有一种乐于助人的情怀”;(18)“学校上新闻的热点常因食堂、艺术生等,而不是科学技术创新”;(19)“考试纪律严格,食堂饭菜好吃”;(20)“安静”,“拥挤”。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不管是已经入校三年的本科生还是刚入校一年的研究生,对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的理解都非常片面,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整的阐述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其实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的内容既有看得见的制度,又有无形传播的传统。因此校园文化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学生没有全面了解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说明学校对校园文化宣传的不够,再或者校园文化没有很好的熏陶到我们的学生,或者是学生没有体会到学校的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的宣传

校园文化涉及到了所有在高校学习工作的人群,所以校园文化的传播跟学校的每一个员工和学生都有关系。其中作为高校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承担着校园文化传播的重任。如何在课堂上将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传播有机结合是一件非常重要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目前的高校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播忽略校园文化的传播,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打通教师传播校园文化的通道,进而让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全面的认识,最终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塑造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

此外,标语也可以使文化得到直观的宣传,利用标语宣传我们的校园文化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我们的校园文化宣传标语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对学校校园文化的提炼和展示,是对一批批新生和新教师的引领。使他们认识学校的校园文化,从而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I悟学校的校园文化,从而用校园文化指导自己的言行,进而传播学校的校园文化。

3 高校校园文化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雄厚的师资队伍也无法替代校园文化对一所高校的生命力的影响。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主体也是大学生。正是得益于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大学的校园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影响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大学校园文化对高等教育的这种无形的影响使得在校的师生都受益良多,因此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量。校园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具体作用体现在:

3.1 校园文化可以辅助高等教育,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进入大学校园前的学生的人生阅历主要发生在校园,大学教育完全不同,大学教育是宽松的,大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逐渐跟社会的各个层面接触,会受到社会上主流思想的影响。在网络时代,大学的文化环境也不免会受到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旗帜鲜明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的抵制负面文化的冲击,有利于塑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成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道防护门。

3.2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最能体现时代特点,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扩散地,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师生的进取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依靠自学为主的高等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

3.3 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驱动力,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的时代,高等教育应该扛起创新的大旗。创新的源泉除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支撑创新的思想,紧随时代变迁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创新思想的发展提供土壤,师生的思想碰撞往往会是创新的推动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各个高校都在研究高等教育的规律,希望创新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工作方式。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永恒魅力,激发青年学生激情,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好校园文化为教学服务,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让校园文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4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特色鲜明、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才队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宣传要充分结合现在的网络技术,同时又要发挥传统的教师口口相传的直接方式和标语的宣传效果,让在校学生对自己的校园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传播到社会和生活圈,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锋,论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7卷第1期,102-105.

[2]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第四期,120-122.

[3] Cliff Goddard. The lexical semantics of culture[J]. Language Sciences . 2004 (1)

[4] Fritz K. Oser. Learning From Negative Morality[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1996 (1)

[5] Thomas Lickona.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1996 (1)

[6] 闫辉. 高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构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7] 张耀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 高校理论战线.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