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初中体育足球教学;应用

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实施方法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足球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学生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快乐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有效应用快乐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件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直观性

足球是一项国际化体育项目,大多数中学生对足球都不陌生。但真正了解足球,并熟练掌握足球技能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分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以发现,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足球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对足球学习兴趣不高、了解不够,故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快乐教学法下的足球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足球中的“颠球”这一技能为例。教学前,教师应借助书籍、网络等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积极锻炼自身的颠球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制作相关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学生喜欢且熟知的足球明星的比赛视频片段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之后的足球教学提供良好的切入点。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介绍相关球星的现状与其相关的足球故事,激发学生对足球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花式颠球”视频,并为学生引出足球颠球这一知识。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亲自为学生示范颠球动作并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分解动作,然后随机抽选学生走上讲台尝试颠球。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动力

传统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没有重视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性,通常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独立训练与学习,这样的训练模式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却不自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初中足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可以共同练习、互相指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从而提升自身学习效率。以“足球脚部基础训练”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之前,可以秉持“组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以5人为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可以为每组分发两个球,使5人围成一圈,要求学生变换不同部位进行颠球,每人触球3~5次、变换两个部位后将球颠给队友,两个球向不同方向运转。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针对用力不稳、关节松弛等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让学生积极改正,从而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这样的形式,师生、生生在交流互动中可以获得快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游戏导入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

传统初中足球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热身训练―讲解技能―自由练习―教师考查”的形式完成足球教学,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事实上,初中生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而且爱闹好玩,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快乐足球教学中,教可以通过游戏的导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快乐贯穿课堂始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改善学生颠球不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以“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并组织学生开展“颠球游戏”。游戏通过小组接力比赛的形式进行,要求第一名学生颠球至指定位置后,折回将球传递给小组的下一个成员,并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完成颠球回到队伍。期间,学生出现失误扣一分,颠球样式多样的按样式进行积分。比赛过程中记录每个学生的分数,并在比赛结束后将同组学生分数相加,结合小组完成时间与效果对各小组进行评分。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另外,这样的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在实践中,有助于增加足球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紧张的游戏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足球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总之,足球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因为足球形式与技能多样故深受学生喜爱。但近年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快乐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古少坚.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考试周刊,2016(51):109.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现代教育 创造力

近年来,初中体育课的实际授课过程与广大教师所设想的有很大不同。在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外行人眼中,体育课或许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学生可以尽情运动以及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最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现实和人们广泛的认知有着较大差距。现阶段的体育课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体育教师比较认真负责,整堂课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从学生跑步热身,到课堂练习内容,都有着详细地安排。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量,然而,众口难调,在教师看来是对学生有益的体育运动,实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乐意参加的,加之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容易产生厌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师既定的常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难以产生积极的作用。第二种,授课情况则是教师在学生慢跑热身后,就直接让学生解散,看似是尊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爱好的选择,实则是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学生懒得运动,这样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学生连基本的运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体育授课的方式。

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期间,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观察事物、解决困难的方式,在某些方面,这些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因此,体育教师授课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仔细研究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课程。

比如,笔者在授课前,就仔细分析过,青春期的学生叛逆,敢于挑战规则,同时也富有好奇心。因此,笔者就一改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在体育课的前面十分钟,先在教室中上课。笔者上课的内容是篮球,然而,常规的篮球教学,就是让学生投篮、运球,对他们来说较为枯燥,也提不起兴趣。于是,笔者就在这室内课中,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职业篮球的视频,视频中有男子篮球运动员扣篮、投篮的劲爆画面,同时也有篮球拉拉队员通过篮球运动,向运动员呐喊助威的画面。男同学看了瞬间有了学习篮球的激情,女同学则能发现篮球带来变化,这样一来就都有了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的兴趣。在户外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先不教给他们正确的投篮动作,而先让每一名学生自己拿球投篮,找到一种自己投着顺手的方式;然后笔者再将投篮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两者中找到一种平衡,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投篮动作。对于女生,笔者的要求则更加宽泛,让她们将篮球作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自己设计动作,给男生加油助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于体育课的意见,让他们以课堂参与者的视角提出建议,更能促进体育教学设计。

再比如,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足球后,可以先不向学生介绍足球中每个位置的人应该怎样,不要给学生套上规定的套路,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地踢球,在这种没有框架的束缚中享受运动快乐。学生在几次足球练习后,自然能发现怎样踢球更加实用,然后向那方面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学生创造力的展现,通过这种回归原始的运动,没有了规则的指印,学生才能在这种氛围中自发地创造。

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初中体育的教学则要变得很复杂。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才能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认清,现代教育手段不仅仅包含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新型教学理念促进下,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同样可以被用于初中体育课。

初中体育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如情景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师生合作学习法等,以其为媒介,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了解,笔者发现,我们的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常规的体育课堂也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在一次体育课临近尾声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诸如藤球、板球等少数民族的民俗运动器材,学生们都是第一次见到,笔者就让每一组学生从中挑选一件,然后根据器材的特点,自己创造一种体育运动。通过笔者的这种激趣和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结束语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课程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到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构建高效课堂。但是在初中体育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单调和教学方式不灵活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其高效课堂的构建并没有得到顺利实施,需要对构建策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

(一)体育教学内容单调

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是影响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其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还会增加教师教学的课堂设计难度。通过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导致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当前,由于受到联考、中考等各种考试的影响,学校把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而没有对体育教学引起足够重视,投入的师资力量较为单薄,满足不了其教学要求。第二,体育教师教学理论落后,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高效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高效课堂构建理念的理念存在偏差,其认为只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可,而没有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一致局限于广播体操、跑操以及一些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等,教学内容较为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二)对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不够重视

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是否已经接受其所讲述的内容,重教学过程而轻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而只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初中体育考试的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对人本教学理念进行合理应用。比如,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围绕实心球、立定跳远、50m等考试项目进行,长此以往导致体育课堂内容枯燥、死板,不利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发展,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做好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到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在课前做好课程设计,以此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并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比如,当前在50m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男女分组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敷衍行为,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如果在其训练过程中引入一些教学设计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热情和动力:第一,采用小组接力比赛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荣誉意识来提升学生训练的热情和动力;第二,在训练中引入游戏,男生可以采用运球跑,女生可以采用跳绳跑等,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人本理念

人本教学是我国新一轮课改后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其对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利用人本教学理念对初中体育进行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承受或者是很难承受正常体能训练量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训练量进行调整,并设法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不能一视同仁,与其他同学进行统一训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比如,在男生中,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而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学生教学条件允许,则可以组织两者同时进行,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允许其同时进行,则应该二者的教学时间和游戏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女生而言,有的女生喜静,有的女生喜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其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喜动可以安排其打排球或者是做活跃性比较强的游戏等,喜静就可以安排其进行羽毛球、踢毽子等活动性相对较弱的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并使其兴趣和爱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是导致高效课堂无法得到有效构建,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开展的,集中在实心球、50m、立定跳远、男1000m、女800m等项目上,内容单调、枯燥。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如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球类教学内容和健美操、瑜伽等体操类教学内容等,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对高效课堂构建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通过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集体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实现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是其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应用人本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法,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杜春杰.构建初中体育“有效课堂”策略[J].文摘,2013, (12).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备课组;集体备课;考核;目标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23 

1研究目的 

备课组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初中体育备课组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不仅是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沿阵地。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初中体育备课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分析,力求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行动研究法 

每期召开全市研讨会,边实践边研究。 

2.3逻辑论证法 

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论证方法,对我国初中体育备课组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2.4访谈法 

通过咨询一线教师、课程专家、备课组长、分管领导等,收集各方面的意见。 

3结果与分析 

3.1 备课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初中体育备课组多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四定一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有记录)为活动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备课组活动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目前大力倡导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背景下,一些学校的备课组建设只关心表面现象而无视低效、重复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管理流于形式 

学期开始时,多数学校对备课组建设相当重视,教导处会迅速落实备课组长、备课时间、备课地点以及相关备课组考核和评价等活动事宜和细则。然而,在备课组后续运行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并未实质性地全程参与监督和管理,具体表现为仅查看备课组在不在活动,人是否到齐,各种资料记载是否齐全等。这些流于形式的管理检查并未触及教研活动实效,长期下来致使某些学校的备课组建设任务化、应付化和形式化。 

笔者认为,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行政部门没有对备课组建设予以真正重视和持续关注,没有抓住管理过程的关键,缺乏管理经验和智慧,多为“走过场”的检查方式。 

3.1.2 目标措施模糊 

备课组建设的基本目标应为:在教导处领导下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努力营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郁、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最终形成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案集、课件集或教辅集,以共享教学研究成果。然而,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备课组建设的真正目标是什么,甚至有人认为备课组建设是花瓶摆设和作秀。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备课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注意到将个体竞争与团队合作有效结合起来,仍然采用“个人量化指标”的考核方式,突出强调教师个人的成绩与作用,这就造成了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封锁,不能协作研究,无法发挥集体智慧,因此他们在目标措施上也就表现得模糊、滞缓和被动。 

3.1.3 活动过程低效 

活动过程低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闲聊,部分学科成员的讨论话题不是集体备课,而是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琐事和社会轶闻,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成了大家交流感情、谈心聊天的娱乐时间,活动质量严重缩水,大打折扣。二是缺乏参与,备课组成员对于主备人提出的教学观点和设计不仔细推敲和思考,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很少有人提出疑议、缺点或表达不同的观点,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教师参与热情明显不足。三是生搬硬套,主备人为了省事,不从本校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出发,而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套用名师教案,结果使得课堂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为了切实反馈学校体育备课组的活动和建设情况,笔者不久前对多位备课组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人员准时参与率、研究主题是否明确、研讨热烈程度等项目的统计结果都偏低。数据折射出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因为传统的集体备课概念带有更多行政管理色彩,而非教师自愿自发,教师即使集体开展活动,也难以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尊重、坦诚、开放、分享、互惠的合作关系,教师们实质上还是处于一种“背靠背”的激烈竞争氛围中,所以很难通过备课组的建设来获得同伴必要而有效的专业协助。 

3.1.4 跟进行为缺失 

建设备课组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评议来观摩课例和探讨问题。然而,多数备课组仍然停留在“听一听、议一议”的层面,而缺乏教学行为跟进这一必要环节。须知,缺乏教学行为跟进,对众多组员而言,就意味着失去了验证和完善提升或发现该活动可能存在深层次问题的机会。 

笔者认为,缺乏教学行为跟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还缺少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不能有效地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思考。有的教师学科素养还急待提高。在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的制约下,他们不会进行自我教学反思,不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即使有个别教师提出了相关教学问题,组内其他教师也不能运用恰当的理论对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策略,形成科学、合理的新的行动方案。 

3.2 提高备课组建设水平的对策 3.2.1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细则 

为了切实解决学校对备课组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学校必须加强过程监控,制定或调整对备课组的考核评价细则。考核要量化,兼顾备课组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考核细则可以参照下表进行设计: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每学期对备课组进行一到两次全面考核。首先由各备课组按评分细则进行自评,对于加分内容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再由校长室会同教务处组织审查相关材料,并对照考核细则逐一打分,然后按评价要求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结合平时的抽查情况评选出优秀备课组,最后校长室对优秀备课组进行综合评定、公示和奖励。优秀备课组的组长和组员享受优先被推荐参加高层次学习和进修的待遇,备课组长的经历和业绩作为提干、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3.2.2 创新学科整合,目标措施合理定位 

体育备课组建设应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和全面化发展,落实课标提倡的用体育做事的理念,达到共享教学研究成果的活动目标。因此,在备课组活动时很有必要创新学科整合,努力将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其中,突出教师的引导性,体现设计的科学性,突出目标措施的定位性。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进行的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实际,体现对知识、技能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一般来说,备课组可以参照如下两种模式进行活动: 

一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并构建课程内容。比如,教授完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二年级教材足球后,基于学生对本单元足球基本技术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备课组可以将“足球教我强身心”作为本次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再将该主题分为若干个小课题,包括颠球、踢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射门技术等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与研究。 

二是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需要,备课组设计较为宏观的主题,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并将其分解为相互衔接的小课题。如在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我的情绪我做主”“合理饮食促健康”“保护视力”“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等若干个小课题,再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文献查阅、小组合作等活动独立进行研究,最后由学生把这些小课题与体育锻炼相结合,逐一构建课程内容。 

但是,所有的这些研究主题和相关的小课题都需要体育教师在备课组活动时加以设计和创新。 

3.2.3以话题促交流,提升备课活动实效 

要解决活动过程低效的问题,必须首先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性一方面来自学校内部的考核机制,更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学中所遇话题研讨、交流和解决的内在迫切需要。为此,备课组长应预先了解并准备好若干个教师感兴趣的话题,话题的选择宜小不宜大,便于大家热烈讨论和献计献策,努力提升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初三学生由于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体育的兴趣较之于过去有了明显下降,此时备课组长可以设计出“学生体育课外兴趣活动应如何组织和开展”“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应如何培养”“班级中体育学习氛围应如何创设”“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应如何正确评价”等话题。备课组长在活动交流时,既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要提出符合教情和学情并能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比如组建、成立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体操、新兴运动项目等俱乐部(兴趣班、运动队)都不失为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对于一些特别好的想法和做法,备课组长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力争取得校长室的支持,在全校普及推广,这对教师个人而言也是一种荣誉和激励。 

3.2.4 加强课例研究,力促教学行为跟进 

缺乏教学行为跟进的备课组活动会失去再次验证活动效果和解决更深层次问题的机会,因此备课组建设必须将加强课例研究摆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课例研究是指教师在同事的帮助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和反思等手段,通过“提出问题、教学设计、展开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它可以按照如下几个阶段进行操作: 

首先是“原行为观课”阶段,即授课教师自己独立设计教学后上研究课,组内教师共同参与听课和观察,有条件的话可以全程录音、录像,然后召开反馈会议,对该课进行反思,找出问题。 

其次是“新设计观课”阶段,先由上次授课教师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解决办法,接着组内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然后再上第二次研究课,并召开反馈会议,对该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的差距。 

再次是“重调整观课”阶段,授课教师参照第二轮的步骤,第三次、第四次……在组内上研究课,调整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日趋完善。 

3.2.5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延伸备课区域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迅猛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将校内备课组活动延伸至校外进行。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些网站的教研论坛,及时将每次活动的上课教案、评课记录、修改意见等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分享,大家可以通过跟帖或撰写博客来参加评议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网络探究的方式缩短了研讨空间的距离,拓展了备课组活动区域,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教学灵感,也使许多教学中的疑难闲惑在研究中得到解决,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增强了广大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备课组活动的效率。 

4小结 

初中体育备课组建设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参与,认真探索,善于总结,勇于开拓,学校也要从评价机制上给予更多保障,努力寻找更多、更合理、更高效的备课组建设途径,从而不断提高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大伟.幸福教育理想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黄爱峰,王健.学校体育发展的十大问题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 

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示范;有效性

张洪潭教授在其所著的《技术健身教学论》中认为:“教法的完整程序一般来说应当包括五大环节,即讲解、示范、练习、正误、检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能归于教法或学法的一类,不能独立单称教学法。”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到“讲解”实际上是一种“言传”,“示范”则属于“身教”范畴,而“练习、正误(勘正错误)、检查”则属于在经过“言传”和“身教”之后的一种“自我吸收、再加工以及考察”,与言传身教是紧密联系且相辅相成的。笔者在此仅从“示范”这一教学环节来谈一谈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示范时机的精确性

在体育教学中,何时进行动作示范是非常考究的。进行动作示范的时机必须按照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实际等情况来进行设定与调整,实际上也就是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一种处理与协调。下面笔者从“根据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谈一下动作示范时机的精确性。

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起跑”教学的时候,教师有以下两种教学设计:

第一种: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通过“边讲解边动作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然后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当发现学生练习中有共性的错误时将学生再次集中进行示范后再次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一下子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能够按照正确的动作来进行练习,但是缺少了“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过程,以致学生对动作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学习效果就不是那么的高效。

第二种:首先带领学生复习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然后自然引出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对动作结构方法基本清楚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建立的技术动作概念来尝试做出动作,教师随机进行观察,将学生所做动作中出现的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错误进行集中,然后进行错误动作的示范并依次分析这样的动作为什么是“错”的,最后教师进行准确动作示范,并让学生照此进行自我纠正和练习。这样的示范是建立在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由于示范具有针对性,且在这之前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的空间,因此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深刻认知程度,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正确动作。

二、示范动作的规范性

1.动作本身的规范性

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最好能够做成“教科书般的动作”,这是从动作本身来说的。当教师做出与书本上的描述以及插图中所示的完全一样的动作的时候,将会带给学生极大地震撼,教师个人魅力会在瞬间提升,这就为接下来的高质量教学提供了保证。

2.动作示范的扩展性

依葫芦画瓢是一种水平,但更大的水平在于将规范的动作灵活的进行应用。例如在进行足球的“胸部停球”教学的时候,教科书上描述的一般都是“重心后移、收腹、收胸”,实际上这样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用来停与胸部高度相当的平直传球时所使用的,而在停高空传球的时候,必须采用“挺胸”的方法。

当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出这样的示范的时候,那么从动作本身来说就会向学生展示出“比教科书还教科书”的效果,而教学的空间以及学生的学习欲望亦将会得到几何级的扩展。

3.动作示范的立体性

立体性说的是面(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式(左式、右式),序(正序、倒序)。例如教啦啦操的时候,教师必须从各个面进行动作的示范。而进行五步拳教学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先用右式打一套再用左式打一套。

三、示范方式的多样性

1.学生示范,突出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体育学困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与暗示。

2.视频示范,加强示范品质

除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之外,如果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视频片段,那么不论是从整个动作的结构(慢放)、动作的实际运用(比赛场景)乃至动作的重复观看等方面都为示范带来不同程度的品质上的加强。

四、示范力度的适度性

示范具有“教会”与“纠正”两个方面的功效。在对学生进行动作纠正的时候,我们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示范动作,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纠正后带来的积极效果。切忌一股脑的进行全面的示范纠正,那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我们的教学收效甚微。

例如,在进行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教学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篮球,球性不错,运球很好,但是该学生的投篮动作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包括肘关节外展、持球点过低等等问题。考虑到该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且这些动作主要是由于一定时间的不规范练习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决定先进行“压腕拨指”这一技术环节的示范,让学生先纠正这方面的错误动作,在学生掌握并能够体会到这个动作能够提高其投篮的稳定性之后,再进行其他部分的示范和纠正。实践证明,这样的力度适量、循序渐进的示范很快的纠正了这位学生的错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