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传学最新进展

遗传学最新进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遗传学最新进展

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第1篇

这本教材由最近一次的流感大流行开始引出了目前流感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病毒起源、传播、发病机制、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本教材还涵盖了多领域最新流感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组学、能够识别病毒毒力的反向遗传学、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株的分析重建等。

本书共分为8章:1.流感绪论,叙述了人类流感病毒以及流感大暴发的历史。2.流感病毒的结构与复制,分别讲述了流感病毒的结构、装配过程、基因组、病毒的复制、病毒编码蛋白、甲流乙流的质子通道、宿主与病毒功能的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和PB1F2的结构和功能、发病机制等。3.流感病毒的进化与生态学,分别通过感染不同宿主的流感病毒详述了其变异及进化知识;4.流行病调查;5-6.详述了流感的免疫学,详细介绍了先天免疫、抗体介导免疫、细胞介导免疫、免疫原性、流感疫苗、动物流感防控、流感疫苗生产;7.临床与抗药性方面的知识,包括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的抗药性研究、流感病毒模型的构建;8.介绍了最近一次H7N9暴发的情况和研究进展。

本书不仅详细形象地阐述了流行性感冒的历史、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基础,更突出流感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以及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的写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力求既能涵盖全面的流感基础知识,又能反映现阶段流感研究的发展水平。

本书作为全面介绍流行性感冒的专业教材,既满足各高等学校医学类、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学科本科教学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和其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需要。

马雪征,硕士,助理研究员

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端粒;端粒酶;癌症

端粒(telomere) 和端粒酶(telom erase) 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因其染色体末端(端粒)DNA 不能完全复制而缩短,细胞经多次分裂后,端粒缩短达到危机点(crisis),促发某一信号,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衰老死亡。端粒酶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基于此,有少数细胞(如永生细胞系) 及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85%) 可逃逸这一危机点。因为在这些细胞中含有活化的端粒酶系统,从而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使之永生化和恶变,因此,对端粒和端粒酶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细胞衰老和恶变机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抗衰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般认为,癌症是由多种突变的积累,破坏了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而引起的,除了一些明确的病因外,有许多实验结果支持这样一种假说,即端粒酶的激活对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成是必需的,且肿瘤细胞与端粒酶活动增加之间存在相互激发的关系[1]。这种显著的相关性提示: 在肿瘤细胞恶性状态的进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端粒与端粒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具体讨论了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在端粒合成与稳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细胞永生与端粒酶激活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1 端粒(telomere)

1.1 端粒(telomere) 的概念

端粒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 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末端,它由2~20kb 串联的短片段重复序列(TTAGGG) n 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四膜虫(单细胞生物) 端粒的结构是6 个核苷酸5′- TTGGGG - 3′序列的多次重复。人类为5′-TTAGGG- 3′序列的多次重复。随着细胞不断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增加,端粒DNA 序列进行性缩短。故粒端长度决定了细胞寿命,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停止分化,并出现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Apoptosis) 。端粒作为细胞的“有丝分裂钟”(mitosis clock) 调节细胞分裂。早衰的端粒长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人精原细胞的端粒长度比体细胞长数千kb,并不随年龄增长而递减[2]。

1.2 端粒的结构、功能

1978年,Blackbum发现一种单细胞池塘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端粒DNA 为一种简单核苷酸序列的大量重复,即(TTGGGG)n,后来证明人和脊椎动物的端粒均为含有丰富鸟嘌呤(G) 的重复DNA 序列,人类端粒DNA 由5′TTAGGG3′的重复单位构成,细胞中端粒DNA 总是和非组蛋白成分的蛋白质结合成一个复合体,其结构虽不清楚,但它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丢失、融合,并参与染色体在核内定位及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从而保持遗传系统的稳定性。

2 端粒酶

2.1 端粒酶的概念

端粒酶为一种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端粒的合成是以一段RNA为模板,端粒酶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端粒片段,并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生物细胞“末端复制问题”,并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领域—衰老和癌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Kim等(1994) 建立了能稳定、成批、快速分析各组织端粒酶活性的Trap 法,这是Kim 等巧妙引用了PCR 技术形成的粒端重复扩增分析法。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所知甚少,调节细胞凋亡的存活因子Bcl-2可能对端粒酶的激活有正相调节功能。

2.2 端粒酶结构、功能

端粒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目前认为它由三部分组成:端粒酶RNA组分、端粒酶相关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人类端粒酶基因定位在5P15·33,其编码了1132 个氨基酸的多肽,它是以RNA 为模板的逆转录酶,通过识别端粒单链的富G区引物,合成多个端粒重复序列到3′端,所以端粒酶有端粒再生的作用。人类胚胎发育的早期,很多组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但随着人类组织和细胞的分化,端粒酶活性迅速降低,到成人,仅有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少数细胞或细胞系仍具端粒酶活性,大多体细胞已检测不到。

3 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最初采用的标准检测端粒酶的方法是:分析细胞提取液在引物3′ 2末端上合成重复序列的能力,通过放射性核苷酸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的观察,结果端粒酶酶促反应呈现出6 个核苷酸合成的脉冲性,因而形成典型的间隔6 个核苷酸的端粒酶条带模式图谱。尽管用这种方法检测原代肿瘤样本中的端粒酶较为困难,但还是有两个研究小组设法用该项技术证实了卵巢上皮癌与恶性造血细胞癌的提取物中有活化的端粒酶[3]。此外,亦有人用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杂交,通过检测组织细胞中RNA 表达水平来反映端粒酶的有无[4]。人类细胞中正常的46 条染色体,即有92个端粒。通过检测不同组织类型细胞中染色体端粒的平均长度,可以间接地检测端粒酶。端粒DNA 长度的测定,一般采用染色体末端限制片段分析法,以(TTA GGG) 4 为探针的Southern 杂交进行分析,该法的缺陷在于永生细胞中端粒长度并不能真正反映端粒酶的活性。目前,测定端粒酶活性主要采用Kim 等建立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该法采用了两项革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端粒酶分析的敏感性(提高了104倍)。首先是对抽提物的准备和预处理,使用去污剂裂解细胞,从少量的细胞中提取有效的端粒酶(旧法采用的是低渗裂解);最主要的突破是允许一个端粒酶反应的产物以倍增指数方式进行扩增。这种扩增是通过应用一个端粒酶催化的引物,延伸反应产物作模板进行PCR,通过连续的以寡聚核苷酸为引物的DNA 合成,扩增产物进行电泳,以此来反映端粒酶的活性。该法涉及到的两对引物是: 正向引物为5′ 2AA TCCGTCGA GCA GA GTT2 3′和反向引物为5′ 2 ( CCCTTA ) 3 CCCTAA 2 3′。本法具有敏感、快速、高效的特点,但易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同位素污染。最近Iwama 等对TRA P 法又进行了改进,采用内部端粒酶测定标准的荧光端粒重复扩增法,可克服此点之不足,且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是检测端粒酶活性较为理想的方法。

转贴于   4 端粒酶与肿瘤诊断和治疗

由于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而人正常体细胞中未见该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希望。首先,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希望成为早期恶性肿瘤诊断和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例如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筛选早期恶性肿瘤的标志物,若能将转移癌细胞与外周血细胞分开亦可作为早期转移癌的标志物。大约20%~30%乳腺癌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未见有端粒酶活性,同时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其端粒酶活性的检出率超过95%,表明端粒酶可作为独立的判断乳腺癌预后及复发的指标[5]。术前对组织进行端粒酶分析可给外科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敏感的端粒酶分析法可用于细针穿刺组织使得术前判断病人预后成为可能。其次,由于端粒酶活性是保持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必须之酶,抗癌药物建立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基础上可能会得到高效治疗效果和最低的副作用。端粒酶在生殖细胞和其它永久存活细胞内的功能是保持端粒长度,使细胞能不断地分裂。目前看来该酶是治疗癌症比较特异和明确的目标[6~9]。虽然要考虑到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了生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但是此治疗设想比现用治疗的毒性和副作用低,通常的化疗除了对干细胞有作用外,对所有增生的细胞均起作用。用端粒酶抑制剂会减轻或避免常规化疗所引起的恶心、脱发等副作用。应该考虑到端粒酶抑制剂一定在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端粒酶被激活后,才能发挥效应,所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设计用该酶抑制剂治疗肿瘤首先应设法加快肿瘤细胞端粒的缩短速度,以尽快使抑制剂发挥作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5 端粒酶的基因研究初步概况

编码端粒酶全酶的整个基因仍未被人们所认识。但目前认为,端粒酶为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端粒酶的亚单位工作是以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片段。在许多生物中包括人类编码端粒酶的这段RNA 模板基因已被克隆。除此之外,还确定了与激活端粒酶有关的3种相关蛋白:P80、P95 和TP1。P80和P95蛋白已从纤毛四膜虫中纯化。编码与P80 相似的哺乳动物的TP1 蛋白的基因已克隆成功。迄今为止这些蛋白在端粒酶中所起的确切功能尚不得而知 。哺乳动物TP1 蛋白与四膜虫P80蛋白的氨基酸顺序极为相似。TP1 蛋白表现出与哺乳动物端粒酶RNA 的特异性结合。TP1 的抗血清与有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提取液显免疫沉淀反应,提示TP1 在体内与端粒酶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近几年,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引起分子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在酶的三维结构预测、基因的克隆、种系的发生,都取得一定进展[10~12]。在对影响端粒长度的各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机制阐清的基础上,相信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必将在延长细胞寿命、肿瘤检测与诊治、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郑伟,石一复,王升启,等.端粒酶RNA和端粒酶活性在人生殖道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20:25.

2 杨泽.衰老与长寿的遗传机制探讨.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23(4):2111.

3 邓铭.端粒、端粒酶和肿瘤发生的关系.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23(4):2171.

4 胡云清.端粒、隐性嵌合体、杂合性丢失与多基因病.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23(1):48.

5 胡桂英.端粒、端粒酶与妇科肿瘤.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23(6):300.

6 王伟.端粒、端粒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 (4):389-393.

7 刘鸿禧.端粒、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与癌症.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10(增刊):100.

8 黄志勇.端粒、端粒酶与癌症.中国医师杂志,2001,3(11):809.

9 阮晓峰.端粒、端粒酶与癌症治疗进展.临床肿瘤学杂志,1999,4(2):73.

10 胡建.端粒、端粒酶研究的最新进展.生命科学,2001,13(3):150.

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 产褥;抑郁;焦虑

【中图分类号】R7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14-01

目前临床上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临床医生对产褥期的病理学?生理学以及诊断与治疗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目前研究发现产褥期孕妇存在抑郁焦虑心理,本次研究拟对产褥期抑郁焦虑孕妇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护理对产褥期孕妇抑郁焦虑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50例护理组,平均年龄(31.3±5.6)岁;50例对照组,年龄(30.8±5.4)岁?2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2)抑郁?焦虑的诊断符合第4版精神病学关于抑郁?焦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排除标准(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及反复流产史者?

1.3 调查表 对研究对象调查前,翻阅心理学?精神疾病等医疗资料,选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打分前?

1.4 护理干预方法

1.4.1 提供适当的发泄机会 产褥期孕妇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如果能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发泄机会,则可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发生转换,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谈论想法,使他们有机会发泄,理顺自己的情绪?

1.4.2提供技术信息 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产褥期技术的最新进展,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帮助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1.4.3缓解紧张情绪 指导他们改变生活态度,转移生活重心来减轻对产褥期的过度注意力?

1.4.4现身说法 介绍成功病例,让成功治疗的病人介绍其切身体会,使之产生认同感?

1.4.5 护理人员给患者安排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房间,对打鼾患者单独隔离,能消除患者对医院恐惧及陌生感?医疗操作尽量安排在白天,避免夜间骚扰患者?

1.5 评价方法 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

1.5 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记录入SPSS 18.0软件?经计算所有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 以P

2 结果

2.1入院时及出院时护理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 入院时护理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还提示产褥期患者存在普遍的心理障碍疾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而通过良好的护理后,出院时护理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孕妇焦虑抑郁焦虑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1] Januzzi JL,Stem.TA. pastemak.RC.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ly artery disease[J]. Arco-Intem-Med,2011,16(13):1913.

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导语;直观教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用于探索的内在动力。科学研究表明:人对某种实物的兴趣愈浓,其注意力愈高度集中,其观察力愈细致,思维愈敏捷,想象愈丰富,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1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俗话会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更是这样。在教学中,如果从课堂一开始就通过独特的导语紧紧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就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激素一节是,我向学生介绍在国际体育比赛中都要对运动员进行体检,体检的目的之一是检测兴奋剂,学生大多知道服用兴奋剂会提高运动成绩,然后我问学生:“服用兴奋剂为什么会提高运动成绩?”通过此问题引出课题“激素”。又如在讲生物变异时,我向学生介绍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四年后,科学家前往该地考察,发现当地的老鼠长得和猫一样大,并且这种老鼠见人不跑还主动攻击人,对人造成伤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生物的变异,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就会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兴趣大增。学习呼吸系统时,我是这样做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这一声啼哭,婴儿落地的一瞬间,为什么要哭?有什么作用?学生在底下小声议论,我叫了几个学生回答,答案各异,但都没有达到要点,我说我们今天学习呼吸系统,寻找答案。当然在生物与教学中,导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悬念性的,也有趣味性的,生活常识想性的,还有前后知识的链接等等。总之,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导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加强直观教学

生物学中,有诸多复杂的结构,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原理。如果老师纯粹讲述,学生会感到乏味,进而丧失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尽量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可利用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及电化教学手段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如讲到肾脏一节时,肾脏的结构抽象复杂,讲起来枯燥乏味。而在讲课时,如果拿上猪肾脏的实物,先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然后通过解剖,让学生观察,得出肾脏的大体结构,由观察得到的大体结构,进一步引入到细微的结构。这样就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细胞的结构时,特别是细胞器的结构一直是难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播放细胞器flash,学生看到生动的画面,直观的立体结构,能很轻松的掌握知识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很多学生对豌豆的自花传粉方式及什么是子一代不理解,通过让学生观看豌豆的传粉,受精,种子的形成PPT,学生对整个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近些年,网络上有很丰富的教学视频,将这些资料下载,适时的用于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有许多生物方面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关节”时,我会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关节炎,症状怎样,怎样预防。讲到“牙齿”时,讲什么是虫牙,怎样正确的刷牙,怎样预防蛀牙。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知识时,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明科学均衡营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大量喝碳酸饮料,讲明这种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危害。现今,很多学生较为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注重对于皮肤的保养,在学习皮肤一节知识时,讲完课本知识后,利用简短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了皮肤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皮肤的保养,怎样预防青春痘等等。课后,有学生如下说“这节课是他们学习生物课听的最认真的一次”。讲到植物根的吸收作用时,结合所学原理,说明给庄稼上肥料时上的太多,为什么会把庄稼烧死等等。这些问题生活中随处可见,把这些问题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很实际,很有用。学生的目的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有了兴趣。

4 重视生物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组织好实验,对激发兴趣大有帮助。在讲种子时,给学生分发浸泡过的大豆,菜豆,玉米,小麦种子,让学生边读书边观察,效果不错。学习植物类群时,让学生观察藓,蕨,油松,银杏等代表植物,特别是用放大镜观察藓,对这种司空见惯的青苔,学生没想到它也有根,茎,叶,许多学生观察完毕,特别兴奋,学习兴趣大增。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条件,开好实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 介绍生物界的趣闻、趣事

在生物王国中,数不尽的奇闻奇事和探索不尽的奥秘。这些恰是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吸取的知识营养。结合教学内容恰当的利用几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特点和繁殖特点,奇特的现象。如含羞草为什么会含羞,会吃人的树,吃虫草,鸽子树的传说,虞美人的故事等。讲动物时,介绍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故事,再如鸟类的筑巢,育雏的方式,青蛙的捕食,蚂蚁王国的秘密,食人蚁的故事。群居生活的蜜蜂蜂王工蜂。雄蜂的分工协作等。讲这些趣闻趣事时,声音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学生听起来感到很新鲜,充分感受但学习生物的乐趣,不但爱学,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 介绍生物科学方面的最新动态

遗传学最新进展范文第5篇

一、教学重点内容要突出

《动物遗传育种》共十二个章节,本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动物遗传学和家畜育种学。其中动物遗传学是育种学的理论基础。

遗传学部分对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遗传的基本规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为以后学习变异、群体遗传、畜禽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等打下良好基础。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性”,结合实践,掌握染色体观察、遗传规律验证等实验方法和技能,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

育种学部分,重点是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相应的实验也要侧重,并加大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个体育种值的估计,杂种优势率的计算等实验的教学时数,而对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冷冻胚胎保存、种用价值的评定―BLUP法、畜禽育种的组织、抗病育种等内容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高职高专人才的特殊性,可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当前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方法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本课的重中之重则是遗传的基本规律、选种、选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是其他章节的基础,只有对这几章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有利于学习其他的章节。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动物遗传育种》是研究动物遗传机理,家畜改良方法、培育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当今优良品种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它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质量,学生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学的学习和实践,正确运用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系,为动物生产和育种服务。

在讲授《动物遗传育种》理论课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理论内容讲完之后紧接着安排实验实训课。比如在讲授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理论课时,紧接着安排多基因性状的遗传分析的实验实训课,这样教学中心自然就从理论教学转到实践教学中来,增强了课上与课下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升华;有些课程也可采用一堂理论一堂实验,使理论与实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选配中近交程度的分析内容极为适宜。比如在讲近交系数的计算时,第一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步骤,而后进行近交系数的计算的实验内容,这样使课堂内容直接融入到实验实训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学会计算个体近交系数的方法,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采用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遗传学部分理论性非常强,在讲授中需引用大量例子来借鉴说明,需要大量挂图、多媒体、CAI课件来加强感性认识,比如染色体观察,特别是减数分裂的过程,采用常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课件PPT形式把减数分裂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得减数分裂的过程具体、直观、简单易懂,会为学生理解联会、交叉互换,父源和母源的遗传物质发生互换等,提供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并为以后学习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互换定律打下良好基础。

多媒体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在实践教学及实习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比如实训1染色体的观察,教学手段、方法可运用投影、多媒体对染色体的细微结构、细胞分裂情况进行演示。结合模型和理论讲解,使抽象的知识便于理解。比如育种实训6家畜家禽品种类型识别,可采用多媒体的幻灯片观察各品种特征。利用标准的动物模型,进一步识别典型品种的特征,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其他实验教学或实习教学前将实验教学或实习教学练习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以课件形式投影到大屏幕,学生可以参照课件自我训练来规范自己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训教学,提高技能水平

实训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掌握实训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实训12杂种优势率的计算,学会根据杂交实验结果计算各性状杂种优势率的方法。通过实训,掌握实训方法,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动物生产与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精心指导,在进行实训教学中,使学生的自主性更大些,每个小组自定实习计划,独立完成实习,老师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在实训过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将学生实训中出现的共同问题,集中分析。

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实训等相关实践,使学生能综合地、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本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五、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搞好校企合作,通过课程综合实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生产实践中运用遗传知识分析常见的遗传现象及处理育种的基本数据,运用性能测定、系谱测定等鉴定手段对种畜禽进行选择,应用杂种优势理论选择最优组合生产商品畜禽的技能。

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实训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院内教学基地与实验室条件,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同时也应以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为主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之后,综合应用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校企联合完成一个生产实际项目的开发,实现“案例项目一体化”。具体形式有:

1.第二课堂。通过学生养殖小组活动、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假期顶岗实习和承担种猪场选种与选配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提升应用家畜遗传育种技能的能力。

2.网上集体答疑,难点重点突破。在课外,教师利用QQ群和课程网站上的论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遗传育种有关资料,注意收集遗传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学习中,要善于联系相关学科与实践、勤于思考、注重相互交流、讨论,形成遗传的观念,从遗传与变异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六、加强考试方法改革,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外,考试模式也是《动物畜遗传育种》教学改革和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考试模式不仅可以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而且还能在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