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麦是我省生产中主要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小麦生产中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流行快,受害面广,损失大。为了有效控制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我省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镇农技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小麦主要粮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明显。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冬前管理
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2)弱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3)壮苗管理。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kg煤渣或40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h即可进行播种[3]。
2.2中后期病程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600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00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唐德伟.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河南农业,2009(5):39.
【关键词】优质小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我省生产中主要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小麦生产中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流行快,受害面广,损失大。为了有效控制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我省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镇农技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小麦主要粮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明显。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冬前管理
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2)弱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3)壮苗管理。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kg煤渣或40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h即可进行播种[3]。
2.2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600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00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3.结语
总之,加强冬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重点落实好各项抗旱防冻保苗措施,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草害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病虫草害的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致使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质小麦在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
【参考文献】
[1]唐德伟.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河南农业,2009(5):39.
关键词:冬小麦;发生特点;虫害情况;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以春麦为主。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冬小麦的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二、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条锈病分布在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区)、西南的四川、长江中游(湖北北部),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发生面积在1500万~200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南北主要产麦区的纹枯病及白粉病呈加重为害的趋势。赤霉病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威胁,并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东北麦区也有为害。此外,局部地区病毒病、颖枯病加重。
2、小麦虫害,主要是穗期蚜虫发生普遍,华北、西北麦区常年发生面积要超过2亿亩。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生长中期),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等在黄淮海麦区也需要防治。北方个别地区地下害虫(蝼蛄)和土蝗为害也重。
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直接危害小麦地下部分,造成缺苗断垄。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俗称“核桃虫”根据多年观察蛴螬春季7月份危害春播作物的幼苗,秋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危害秋播麦苗造成缺苗断垄,土壤湿度适中危害严重,沟坝地比岭坡地危害重,前茬是大豆、花生的地块危害重。
根据最近对冬小麦越冬前调查情况看,麦田病虫害情况不容小视。由于麦田周围自生麦苗多,田块播种较早,加之今秋土壤湿度大,致使叶锈发生较多。加上前期气温较高,今年小秋复种面积大,叶蝉寄主增加,小麦播种后迁至麦田取食危害。致使今秋麦田条沙叶蝉发病面积大。麦蚜、麦蜘蛛也有发生。现介绍一些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选择:
当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小麦锈病病叶率达到10%,且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对条沙叶蝉,可通过合理密植,增施基肥、种肥,合理灌溉,改变麦田小气候,增强小麦长势,抑制该虫发生,及时清除小麦田内的禾本科杂草,减少虫源。也可用药物防治,即用直径33厘米的捕虫网在麦田内捕捉成、若虫,当每30单次网捕10-20头时,及时用药防治。可用芸苔素7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病毒立克1000倍液(或其他防病毒病药剂)、尿素75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混合喷雾。配制药液时,先用温水,将一包2克的芸苔素化开后搅匀,1分钟后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病毒立克等倒入,加满水,再搅拌1分钟就可喷施了。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四、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冬小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一是,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二是,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在小麦全生育期中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播种期防治保全苗,促壮苗,另一头是抓穗期防虫保增产这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在小麦生长中期(返青拔节后抽穗前),特别是干旱年份,要加强虫情监测,达到防治指标的,也要及时防治。
在冬小麦虫害防治上应贯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小麦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各种防治措施是确保小麦获得丰收的有效手段。
1、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虫品种,适时适量播种。可以预防多种麦虫为害
2、深耕细耙可以消灭许多潜伏于土中的各种害虫,减轻为害。药剂处理土壤,对各地下害虫和潜伏土中越冬的害虫均有一定效果。
3、施用氮肥要腐熟,而且要翻入土中,以免诱致虫害。
4、农业栽培措施。一是,推广抗耐病虫品种。二是,注意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搞好肥水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
5、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内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
6、返青拔节期(或春季防治)。在条锈病常发区和黄淮海麦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要在搞好种子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河南泌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12-01
泌阳县是小麦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及机械化联合收割、秸秆还田、种植制度、气候和小麦抗性的增加,泌阳县小麦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改变,利于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积累,麦田病虫害呈逐年加重态势。病害发生种类主要演化为纹枯病、锈病、全蚀病、赤霉病等混合发生的趋势;虫害以蚜虫、麦蜘蛛为主,还有部分土传虫害;草害则以野燕麦、猪秧秧等为主,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小麦病虫草害一旦发生即很难控制,常造成严重损失,但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也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控制小麦病虫害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害技术,即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综合治理,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的危害,确保小麦安全优质丰产。
1 整地播种期防治
泌阳县山岗丘陵薄地较多,土壤保水能力差,灌溉条件落后。每年小麦播种期间,时常高温干旱,土壤墒情差,农民整地质量差,又认为“有苗不愁长”,播量普遍偏大,甚至达300~375 kg/hm2。近年来,通过农技人员的大力宣传,播量大幅下降,但一般仍在150 kg/hm2左右。如此大的播量虽然干旱年份能保存一部分麦苗,但一般年景都会造成田间群体过大,个体生长弱,易感染病虫害。此外,泌阳县麦田氮肥施用量大,易造成田间郁蔽严重,引发各类病虫害。同时,泌阳县小麦全部实现机械收割,麦秸高留茬为小麦根病、赤霉病和叶枯病等弱寄生性病害的菌源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小麦根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纹枯病对高产优质小麦危害更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条锈病连年流行。另外,农民出外多,劳动力少,土壤处理、化除不到位,土传虫害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整地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关键时期[1-2]。
1.1 播前整地
尽量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播种前将残留在田间地头的杂草、自生麦苗清除,深翻土壤,平整土地,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推行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1.2 土壤处理
一是野燕麦防治:用40%燕麦畏3 L/hm2对水600~900 kg/hm2在犁后耙前均匀喷洒垡头,尽快犁耙使药剂混入10 cm土层中,整好地即可播种;二是地下害虫防治:用3%辛硫磷颗粒剂、3%甲基异柳磷30~45 kg/hm2,或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4.5~6.0 L/hm2拌细土375~450 kg/hm2制成毒土,充分搅拌均匀,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耕后撒垡头,随后随耙地混入土中。
1.3 种子处理
1.3.1 虫害防治。没有进行土壤处理的麦田,防治地下害虫和吸浆虫可采取药剂拌种。以金针虫为主的,用40%甲基异柳磷100 mL加清水稀释拌100 kg种子;以蛴螬为主的地区,用50%辛硫磷100 mL加清水稀释拌100 kg种子,充分拌匀后,堆闷2~3 h后播种。
1.3.2 病害防治。全蚀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纹枯病等可选用2.5%适乐时20 mL拌种10 kg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用2%立克秀10 g拌种10 kg,或3%敌萎丹30 mL拌种10 kg,同时可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3-4]。
注意: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可以混合拌种,起到病虫兼治的作用。
2 苗期防治
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的小麦苗期一般进行化学除草,此时杂草幼嫩,药液可与杂草充分接触,有利于杂草吸收。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3 返青拔节期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补充防治杂草的时期。此时杂草已深、大、壮,抗药性强,药剂使用量小杀伤力减弱,使用量大则会伤及麦苗,但此时是防治杂草的最后时期,苗期没有进行化除的麦田,一定要赶在小麦拔节前化除1遍,否则麦田一旦封垄,化除就失去意义。
小麦越冬进入返青拔节期时,也进入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此时重点是防治纹枯病、麦蚜、麦蜘蛛。预防纹枯病,在年后气温回升,病株率达15%时即开始防治,可用本锈宁、三唑酮,每隔7~10 d喷药1次,连防3次;蚜虫防治分为苗蚜和穗蚜2个阶段,主要防治措施是“挑治苗蚜、主治穗蚜”,若年前干旱,4―5月温度平稳上升又没有大暴雨冲刷,将有利于麦蚜暴发危害。当每1 m的小麦行麦蚜数量达1 500头时,即达到防治标准,可用阿美菌素防治;麦蜘蛛数量达200头/百株时,即达到防治标准,可用1.8%虫螨克15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防。
4 抽穗开花期防治
4.1 病害
一是条锈病。大力推广以烯唑类、三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如用25%烯唑醇粉剂450~600 g/hm2、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12.5%烯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二是白粉病、叶枯病。要采取“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的原则,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三是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5%~15%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绝收。应在10%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喷施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2 250 mL/hm2对水600 kg/hm2,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7 d后再喷1次,注意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若在喷后24 h内遇雨,应补喷1次。
4.2 虫害(吸浆虫)
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空全部麦粒,造成绝产。1代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光小麦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用手扒开麦垄,1个视野内看见2~3个成虫即可开始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750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视发生轻重,隔3~5 d喷1次,共喷1~3次。喷药时间应选择无风或策风晴天,在7:00―10:00或16:00―19:00成虫活动盛期进行,无雨无风阴天可全天喷药。
5 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全生育期中病害发生最多的时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时期,此时为多种病虫害高发混合期,要根据防治标准,主攻一种,兼治并防其他,可采取“一喷三防”措施。“一喷三防”技术是指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喷药可以达到防病、防虫、防倒伏(防干热风、防早衰)效果。各类杀虫剂、杀菌剂可各计各量,混合喷药。也可在药剂中加入磷酸二氢钾补肥,但应现配现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注意粘虫调查。中后期注意防治时机,听取农业部门病情通报,在正规门店按产品说明书配药,忌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灌浆后期忌使用高毒农药。
6 参考文献
[1] 满红.小麦病虫害防治要抓好播前的处理[J].新农村,2012(11):22.
[2] 王青松,王红梅,李传红,等.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82.
关键词:产量质量 有效防止 病虫害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的发展速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麦病虫害成为了阻碍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期,对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控,然后对其相应的病虫害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小麦病虫害扩大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小麦获得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种小麦收益较低,在植保上的投人更低。农民在防治过一两次后,不愿意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上再投入。同时,在小麦播种、苗期、返青一拔节期、孕穗一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完全采取拌种、化学除草、化学防治等各项植保措施的小麦田占不到总种植面积的50%,尤其地处偏远的农民,用的是自留种子,且不拌种、不除草、不防治。这些田往往成为“虫源”、“病源”、“草源”和“鼠窝”。此外,多数农民不讲求科学的喷施方法。不注意喷施方法,喷药质量差,使农药与靶标没有很好接触,降低了防治效果。
一、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基础,对于小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出芽率,为其今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在这期间进行小麦病虫害不仅可以省时、省药,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可以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虫害一般主要是小麦纹枯病、黑穗病、金针虫等病虫的防治。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就可以有效防治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用40%甲基对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均匀的拌种,可防治金针虫。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的处理,在播种之前,可以用撒一些农药进行治理,每亩可以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20千克,然后加水3千克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洒在地面上,对治理地下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近几年来纹枯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所以这个时间的重点防治对象就是纹枯病。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常所用的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在一起进行喷施的技术,从而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防治纹枯病,一般采用每亩用5%井冈霉素200mL左右兑水1500kg左右喷洒在麦茎基部进行防治,然后间隔10天至15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250~3 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对麦蜘蛛的防治可以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三、小麦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也是小麦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小麦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病虫害的重发期,应该做好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
这一时期最经济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喷雾防治,即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从而达到预防病、防虫、抗倒伏和增产的目的。所以在这个时间应积极的对小麦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小麦后期的正常的生长发育。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
四、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灌浆期是小麦营养生长的最后时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最后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