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调查对象抽取
安徽省某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大二学生521人,共发放问卷521份,当场收回,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15份,其中女生455份,男生60份,有效率98.85%。
1.2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参考有关资料
设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是否有治愈乙肝的特效药、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治疗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态度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来源及需求等方面。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填表要求和注意事项,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并当场收回。
1.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核查数据资料,编号后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百分率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知识了解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识掌握不均衡,对深层次的知识认知度不够。
2.2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的认识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上,血液传播及与乙肝病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拔牙器械等的正确知晓率比较高,分别是99.03%和97.67%,但在性接触传播途径上,有47.18%的学生不清楚与乙肝病人发生性接触可以传染。而对母婴传播途径方面的认知不全面,如80.00%的学生认为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但同时21.75%的学生认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哺乳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在非传播途径的认知上,知晓率最高的握手和拥抱,但仍有39.61%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引起传播,46.02%的学生认为共用餐具、同池游泳可引起传播,14.95%的学生认为飞沫尘埃会引起乙肝传播,可见在非乙肝传播途径上,学生知识掌握不细致、不全面。
2.3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了解状况
调查对象中仅10.87%的学生表示知道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64.66%的学生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完全不知道,88.35%的学生表示对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完全不知道。
2.4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态度认知状况
调查者中80.57%的学生表示当得知同学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91.65%表示不应该歧视乙肝病人,84.27%学生表示能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一起学习或工作,但是34.13%的学生介意与乙肝携带者共同进餐。20.19%的学生表示会回避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或其家人,47.77%的学生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以从事幼儿教育、服务行业。而且在调查中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隐瞒乙肝感染者的事实。
3讨论
3.1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不均衡
需要加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状况掌握不均衡。医学专业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非传播途径认识存在误区,对易感人群的认识不够全面等。94.76%的学生表示知道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此调查结果与周绍英在宁波大学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信行的调查结果相似。78.06%学生不能明确说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有26.80%的学生不认为慢性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此次调查显示医学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知识掌握不牢固。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周围人群防治肝炎知识的传播者和咨询者,在未来工作中可能参与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第一线,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应有全面的掌握。同时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等相对较弱,更需加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3.2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对肝炎传播途径认识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与病人共用注射器、牙具剃须刀等具有较高的认识,达到97.67%,说明学生对血液传播有较高认识。但是对于体液传播途径认识度不高,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年龄多在19—21岁之间,大学生恋爱已是常见现象,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中,性传播尤其是年轻人中的性传播正成为一种途径,而调查中47.1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存在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调查中,部分学生不清楚母-婴传播途径,分别有20.00%学生不清楚感染乙肝的孕妇可将病毒传给胎儿,21.75%的学生不知道感染乙肝的母亲哺乳可将病毒传递给婴儿,此结果与对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一致。对于在非传播途径中的蚊虫叮咬、与乙肝病人共用餐具游泳知等知晓率低,说明大学生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知识掌握不明确。
3.3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了解情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被病毒侵袭的危险,但调查结果显示,37.50%学生对职业暴露了解一些,51.6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职业暴露的情况,而对于乙肝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和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对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的知识亟待加强。
3.4高职医学专业学生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有待转变高职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医疗资源的后备军,将在临床一线参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因此良好、积极的态度不仅可以直接帮助乙肝感染病人,消除他们内心的敏感及自卑,还可以促进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理解和关心。调查对象普遍能够接受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工作,91.65%学生表示不会歧视乙肝病人且80.97%的学生表示当得知同学是乙肝的情况下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但对于共同进餐等行为,却有34.13%的学生介意与乙肝携带者共同进餐,此结果与济南高校学生乙肝认识水平与态度调查一致。
3.5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1人才培养现状
1.1学生现状
(1)生源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五年制大专以及三年制大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五年制大专学生多数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差。三年制大专学生高中毕业,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开始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时有些吃力。
(2)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专业认可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接受容易专业知识,有利于职业发展。专业认可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低,接受专业知识吃力,影响职业发展。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想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取口腔医师资格证,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但在填报志愿时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后学习的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度低。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
1.2师资状况
师资力量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任教老师专业多为口腔医学。导致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状况存在问题,包括年龄不合理,“双师教师”少,兼职教师配备不合理。
(1)年龄结构。
大部分学校是学科带头人年纪偏长,大多数老师均为青年教师,缺乏中坚教学力量,年龄结构不合理。
(2)“双师教师”。
95%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口腔修复工证书,但具备口腔技师的老师较少。专职教师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工作模块不熟悉,需要长时间再学习、练习后才能熟练。96%专职教师不在义齿加工厂兼职,所以大部分教师修复体制作能力不能达到义齿加工厂的要求,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多数来自口腔临床,这部分教师授课时偏口腔临床知识较多,影响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来自加工厂的口腔技师制作义齿精美,但部分老师学历较低,影响授课质量。
1.3课程设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口腔技工有较高的美学素养以及与医生、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然而在课程设置环节,多数学校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开设了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忽略了美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口腔技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1.4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章节授课,讲授基础知识再到实训室练习。实际生产工序的内容涉及多本书,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1.5实训基地
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是作为学生的技能操作练习场所不能与企业生产保持同步性。以至于学生在上学阶段不能了解真实的义齿操作流程,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1.6就业环境
义齿加工厂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两年内离职率分别高达20%、10%。一方面由于而国家对本行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间不良竞争多。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通过“师传身授”的方式学习,文化程度低,技术上“传、帮、带”效果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初级员工待遇差,工作时间长,工作性质单一,发展空间小,再加上口腔技工人才流动性大,使得义齿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少,造成恶性循环。
2人才培养对策
2.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认同度
首先高考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好,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高考招生工作,让学生明明白白入学。其次,大学阶段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国外及国内发展前景及工作性质,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学生在学校阶段能认认真真学习,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
2.2培训再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本专业专职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口腔医学,对义齿制作流程不熟悉,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完成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讲课流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这将对学生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入职后应接受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系统培训、再学习,到正规义齿加工厂学习义齿制作的各个流程,利用课余时间到加工厂挂职上班。每位老师既能在课堂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又能在加工厂制作出精美义齿。学校应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使得每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老师都能接受系统培训,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老师的工作中能看出本专业的性质及特点,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3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外,应加设人文模块,如美学基础课、基础雕塑课,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为以后制作出精美修复体打下基础。还应加设职业素养模块,如职业道德方面、言语交流技术方面。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多为中专生、大专生,毕业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义齿制作是流水线工作,要求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口腔技工与口腔医师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否则影响义齿制作的质量,导致物力、人力浪费,还影响患者满意度。所以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非常重要。
2.4引进“工序化”教学模式
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学习整个义齿制作流程。将实际生产工序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每个工序时,挑选与此工序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强化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
2.5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以校内师资技能为依托,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创办企业,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经营管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发挥了专业教师的特长,更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2.6政府主导,改善就业环境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调查;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2-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后,应进入应用提高阶段,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学习。近年来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多种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需求。因此,我们对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设计了一份内容包括师资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本校2011级26名本科阶段学习过医学专业英语的医学硕士研究生,来自省内外不同医学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
三、调查结果
(一)教学师资
本科阶段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由外语专业教师(11人,42.3%)和医学专业教师(14人,53.8%)承担,极少学校由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合作承担(1人,3.8%)。
(二)授课语言
授课教师的授课语言,文章讲解以英语为主,专业知识以汉语为主(20人,76.9%),以汉语为主(3人,11.5%)和英语为主(3人,11.5%)的情形较少。
(三)授课重点
课程授课重点为医学专业词汇拓展(9人,34.6%)和医学文本理解和翻译(15人,57.7%)为主,较少强调实用医学专业英语写作(1人,3.8%)和听说(1人,3.8%)。
(四)开课时间和跨度
绝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本科阶段比较合适的医学英语课程开课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8人,30.8%)或大三第一学期(12人,46.2%);整个课程时间跨度应为一年(12人,46.2%)或两年(13人,50%)。
(五)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主要收获为“学到了一些医学专业词汇”(15人,57.7%)和“可以阅读医学专业文章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9人,34.6%),很少有人“掌握了一些医用翻译与写作方法”(2人,7.7%),没有人“提高了自己医学英语的听说能力”。
(六)教学评价
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在本科阶段学习医学专业英语还是有收获的(18人,68.2%),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是费时低效(7人,26.9%),甚至是浪费时间(1人,3.8%)。
四、分析讨论
(一)加强师资建设
一方面,各医学院校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创造条件, 鼓励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如开办医学基础培训班,或攻读医学专业的第二学位等。另一方面, 对医学专业教师,鼓励他们到英语国家深造, 或到外语学院参加英语语言培训,提高英语应用水平。这样基本上就能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二)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英语课程主管部门应对教学对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教学相衔接,把常见的一个学期的教学扩展为一个学年或两个学年,课时数应从现在常见的的36课时增加到72课时或更多。只有这样,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才能循序渐进,科学开展,尽量满足广大医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丰富课程种类和授课方式
医学专业英语应丰富课型,不仅开设医学专业英语综合教程,还应开设医学专业英语术语学、论文阅读、论文翻译与写作等课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变为“学生分组主讲、老师课前辅导、课上点评补充”的模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锻炼了公共场合的演讲发言能力。
总之,医学专业院校只有通过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种类和授课方式等方法来努力提高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2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英语教改项目(HB11Y0055)。
【关键词】实习生;病历;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其实习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刚刚开始接触临床,正处于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尝试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通过书写医疗文书和参加各种医疗技能的操作,并通过仔细观察、思维分析、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应用,才能获得临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1-2]。而利用实习阶段,针对性地培养实习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让实习生能够熟悉甚至良好地完成临床基本日常工作,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3]。而在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无疑十分重要,但这也恰恰是实习生不重视甚至容易忽略的部分。我们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针对实习生病例书写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制定具有鲜明的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方案,为提高实习生临床病例书写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至12月在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0名,研究群体均为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第五年的实习生,且选择已进入医院临床实习期已达半年及以上的实习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将60名实习生完全随机分为教学改进组(30名)与对照组(30名),教学改进组采用病历书写针对性辅导教学方案,对照组不进行病历书写针对性教学。选择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至12月常见病、多发病住院患者120例,选择入院当天为调研时间。要求患者年龄在12~70岁,性别不限,具有清楚表达沟通能力,并配合查体。
二、方法
1.调查内容:选择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作为实习生收集病例资料的对象,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部分在实习生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大病历书写要求实习生独立完成,对入院记录进行评分,分为一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9个方面给予评分,满分为100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患者一般信息部分满分为5分,以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评分参考因素;主诉部分满分为10分,以表述的准确程度、精炼程度、用词是否恰当作为评分参考因素;现病史、既往史部分满分均为10分,以表述的准确程度、完整程度、用词是否恰当作为评分参考因素;个人史、家族史部分满分均为5分,以表述的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为评分参考因素;体格检查部分满分为30分,其中系统回顾部分20分,专科检查部分10分,以对一般体征和阳性体征的表述准确程度和完整程度为评分参考因素;辅助检查部分满分5分;初步诊断部分满分20分,以诊断表述的准确程度,完整程度为评分参考因素。要求两组实习生在开始实习轮转阶段后3个月时,完成两份手写大病历,对入院记录部分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评分,选择两份中评分高的那份病历作为记录成绩,并分析失分原因。于实习开始后6个月时,进行第二次病历评分,同样每名实习生书写两份,取评分较高的那份病历记录成绩。两次评分均由同一名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对先后两次评分所采纳的结果进行比较。2.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改进组,在实习开始后第4个月,组织第一次病历书写辅导教学,其主要内容为分析第一次病历评分中学生主要的失分原因。以在第一次评分书写的60份手写病历为实例,详细列出其中比较集中的错误,以临床实际工作中因为病历书写错误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为警示,让实习生对病历书写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实习生对病历书写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实习开始后第5个月,进行第二次病历书写辅导教学,本次教学的主题为如何将临床诊疗思路反映在病历书写中。我们以书写优秀的临床病历为例,逐句讲解如何将书写者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体现在病历中,如何将病历书写与临床思路密切结合。并细致讲解在病历书写中更为专业的表述及书写技巧。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失分原因分析
对两组实习生第一次病历评分进行失分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及初步诊断部分,为实习生病历书写中容易失分的项目,这四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现病史31%、主诉19%、体格检查18%、初步诊断13%,此四项外的其他5项总计占失分的19%。
二、教学评分对比
将教学改进组30名实习生前后两次病历书写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教学组实习生教学前病历书写评分为75.00±7.82,教学后病历书写评分结果为81.80±5.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09,P=0.0002)。将对照组30名实习生前后两次病历书写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对照组实习生第一次病历书写评分为75.77±7.49,第二次病历书写评分为79.07±4.6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448)。教学改进组与对照组实习生的第二次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326)。
讨论
我们选择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3个月作为调查时间点,组织第一次病历书写评分,主要是考虑到实习生在开始实习之前,能够接触临床实际工作的机会很少,一旦开始实习,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临床工作习惯,并开始学习如何将理论课程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具备完整书写临床病历的能力[4]。因此,选择3个月进行第一次调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习生的病历书写能力。而经过对病历失分原因的分析,结合临床实际,选择第4个月和第5个月进行两次临床病历书写辅导授课,而在第6个月进行第二次测评,这既能反映出病历书写辅导授课的效果,也能让实习生在之后的半年实习工作中不断消化辅导内容,进一步改进病历书写能力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提高。我们发现,在实习生书写病历评分中,很多失分的原因是一时的粗心或者选择病例的难度较大[5]。据此,我们选择在实习生所完成的两份大病历中,以其中评分较高的一份作为采纳成绩,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排除实习生因书写时粗心所造成的失分,也能尽量减小病例难易选择不当所导致的失分。我们力求能够在评分中反映出实习生真实的病历书写水平,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6]。对实习生病历书写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失分项目在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及初步诊断这四方面。这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这四方面本身所占分数的权重就较大,但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们病历写作的短板。主诉部分失分的原因多为语言不够精练,学生们想尽量在主诉中将基本病情表达清楚,但往往造成主诉过长却又表述模糊。而现病史部分失分则多为描述发病和就诊过程部分缺失。入院记录的体格检查部分,多为指示语言,因此这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则为专科体检抓不住重点。而初步诊断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则是遗漏诊断。同时,我们分析发现,很多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不佳,其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生对病历书写不够重视甚至当成一种负担,且对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作为带教老师,我们必须让实习生认识到病历书写一定以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为前提条件,是每一个医疗工作人员必须严肃对待的工作[7]。因次,我们把第一次病历书写辅导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如何引发实习生对病历书写的重视。在接触临床4个月后,实习生对临床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列举临床具体实例更能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将临床实际工作中因为病历书写错误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作为警示,让实习生能够认识到病历质量的重要性,并愿意投入部分精力去提高病历书写水平。这就完成了我们的第一阶段目标。实习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正是将书本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开始阶段,也是医学生诊疗思路形成的初级阶段。重视诊疗思路的培养,是实习阶段的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一份优秀的病历,也正是清晰诊疗思路的一种体现[8]。因此,我们将第二次病历书写辅导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如何在病历书写中体现清晰的诊疗思路。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书写优秀的临床病历为例,逐句讲解临床病历中是如何体现出书写者清晰的临床思路的。很多实习生对单纯病历书写兴趣不足,但对临床思路的讲解和建立就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而我们这种病历书写体现临床诊疗思路的方法,则能容易培养实习生对病历书写的兴趣[9]。且当学生开始注重两者的结合时,病历书写的技巧也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且在书写病历过程中,也对其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这种方法也被医学教学工作者称为实践性教学[10]。在针对病历书写辅导的两次教学前后,对实习生所书写的大病历给予的两次评分,针对性教学后评分明显高于教学前,也客观上证明了此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安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的提高。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对照组不经过病历书写的针对性教学,但其第二次病历书写的质量仍有明显提高,这说明3个月的临床实习工作中,日常的医疗工作对实习生整体医疗能力的提升不可否认。然而,实习生的实习时间毕竟有限,完成一年的实习工作后,毕业生就将走上工作岗位。我们亦希望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能够具备独立完成部分临床基本医疗工作的能力,而病历书写的技巧也正是他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11]。针对性的病历书写教学,使实习生病历书写的水平明显提高,且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实习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也让我们坚定了进行针对性教学的决心。另外,研究发现病历书写针对性教学的有效性后,我们在研究结束后,对未接受过病历书写教学的对照组也进行了两次针对性授课,使所有实习生都获得了平等的提高病历书写能力的机会。综上所述,为提高医学生临床病历书写质量,培养实习生临床诊疗思路,开展针对性的病历书写辅导教学十分必要,我们也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希望能为医学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杨红.临床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及措施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927-1928.
[2]何永涛,向焱彬,王云贵.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3):372-373.
[3]刘小红,周熙惠,史瑞明,等.临床生产实习中双语教学的应用模式及效果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6):502-503.
[4]蒋小云,覃肇源,余慕雪,等.重视学生病历书写训练提高儿科病历书写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1):88-90.
[5]龙福德.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病案,2007,8(12):18-19.
[6]王瑞.临床教学中病历书写教学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48-650.
[7]马云波,刘怀戈.病历书写的临床教学[J].中国病案,2011,12(9):60-61.
[8]王蕾.电子病历在医院实际应用中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67-68.
[9]贾燕,易斌,陈雄,等.多种教学法在内科学见习中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800-1801.
[10]阚延静.实践性教学在病历书写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260-261.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12-0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我校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建立了以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课程是医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课程实验中必须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形态观察、临床应用等技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但要讲授传统实验方法,也要融入新的方法,以便学生毕业后适应现代养殖业对兽医专业知识的要求。综合性实验是我们制定“721”培养模式确定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在所有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授之后,在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实习前要开展的一个综合实验性实践教学环节。“九五”期间主要是五大临床课程的综合实验教学;“十五”、“十一五”期间拓展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十二五”我们调整教学计划,把综合实验教学学院统筹管理,制定以传染病诊疗综合大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大实验两大环节,根据疾病调整教学资源,使我们教学更接近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临床基本病例的诊疗处理能力。临床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两个实践环节,时长接近一年,要求学生到基层养殖场、兽医站、动物门诊、研究所、药厂、防疫站、动检所等单位,对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接触、了解、解决、分析、总结的实习,最终培养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兽医人才。“十二五”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以课外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科创实验、拓展训练、企业班等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畜牧业发展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
二、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情况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十一五”基础上重新调整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及各课程学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规范实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临床实习要求和标准,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系体在保证专业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论证,结合国外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兽医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721”培养模式,即学生有7个学期的课程学习、2个学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1个学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习。近年来,我们又把大学生科创训练、社会实践调查、专业拓展训练、校企合作实践班纳入教学体系建设当中,形成全方位综合实践训练体系,具体如下。
1.课程实验教学方面,每一门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坚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各门实验课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作为切入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达到强化理论知识的目的。统筹设置实验课程,精选内容,整体设计实验项目。
2.综合大实验课程,改革原有的以“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病例”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以传染病综合实验和普通病综合实验为主的综合性大实验训练模式,突破原有生理、生化、药理、病理、微生物、寄生虫、传染病、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等以小实验为单位的实验课程体系。学生在综合性大实验时,各教研室教师集中在一起上课,学生独立对具体病例完成其“发生、跟踪、诊断、治疗、预防、总结”的“5+1”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达到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目的。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引导,真正体现出综合实验的内涵。
3.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阶段,学生有一年的实践训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相互渗透,尽可能将科学研究实践中的技术方法转化到实验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实验,使实验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科研实践水平,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现状、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如新的仪器投入本科教学、新的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内容中。同时,注意“产学研”合作教学,先后与生泰尔、沈阳和丰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及4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一线生产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直接从事企事业生产工作,一方面是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适应社会。同时,还开设了中心创新项目、院内开放基金,让有能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通过课题的形式提高实验设计思路,使实际处理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三、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情况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在省内处于前列,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在工作岗位或临床实践中有效应用专业知识;二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强,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基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都是单位的一线骨干,很多用人单位对我学院的毕业生评价较高;三是学生在单位发展较快,短期内能够得到重用,归功于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精神。
2.家长、学生对兽医专业的评价。91.3%的家长对动物医学学院的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感到满意。从学生高考报志愿和学校新生录取情况看,学院生源好,生源质量高,“十二五”期间动物医学专业一批次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线远远高出黑龙江省的控制分数线。
3.在辐射示范方面,动物医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同类院校的认可,现在全国各类农业院校借鉴我院的培养模式,又将四年制培养模式改为五年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也参照我们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利,肖建华,张建涛.适应执业兽医制度考试要求调整本科教学相关内容[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108-109.
[2]肖建华,高利,张建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11):141-143.
[3]范宏刚,高利,魏萍,肖建华,张建涛,王洪斌.面向执业兽医与官方兽医认证制度的动物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3,(5):16-19.
[4]高利,肖建华,张建涛,范洪刚,王洪斌.适应执业兽医考试制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4):44-45.
[5]李景峰,东彦新,胡宗福.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28(6):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