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债权融资主要是以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为主,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最常见的手段,获取银行贷款通常需要企业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并提供一定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而旅游企业作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企业,与其他工商企业相比,并没有足够多的固定资产用于抵押(景区资源也属于无形资产),加上旅游企业的现金流量通常不稳定,其运作的项目具有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质,因而往往不是银行贷款的优质对象,一般的银行贷款根本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融资需要;至于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发行债券对公司的资本、盈利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少有旅游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到目前仅有部分旅游企业选择向少部分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但作为新兴债券种类,其利率也较一般的私募债券利率更高,因而面临着较高的融资成本。
常见的股权融资主要是上市进行权益性融资和寻求风险投资两种,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得旅游企业上市前景更加明朗,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往往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但是上市往往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有诸多要求,上市的旅游企业十分稀少,资本市场表现也较为一般,因而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十分困难。股权融资的另一常见方式是引入私募投资,高投入、高收益的特质往往受到私募投资的青睐,近年也有不少旅游企业获得大额的风险投资,但获得风险投资的旅游企业多集中于连锁酒店、在线旅游服务商、短租、旅游攻略等领域,旅游开发类企业基本没有,这也是风险投资追“快钱”的特性所决定的,旅游开发类企业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的特质使其无法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二、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一)私募债券融资
近几年面向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的成功案例为旅游企业创新债券融资方式提供了思路,虽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公募债券的发行困难较大,但是进行私募债券发行却是可行的。发行的对象可以是当地的中小企业、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大型基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主体,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融资金额和发行次数,为了增加债券的吸引力,企业可以考虑赋予投资者更多的期权,如在N年后调高整债券利率、设置回售选择权等,在债券的偿付方式上,旅游企业也可以一改过去那种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而在债券存续期的最后几年(如3年或5年)按照票面价值的20-40%的比例偿还,降低一次性到期支付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为降低交易成本,旅游企业也可以选择大型商业银行或投资机构进行债券托管。
(二)进行资产证券化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前期开发较大,而开发成功之后大多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如景点观光收入),因而可以采取证券化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具有高度流通性的金融资产,用资产产生的收益支付债券本息和,同时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从更多的渠道获得大额资金,另外,对于旅游开发企业来说,开发项目证券化是以特定的项目(或资产)作为支撑,可以很好地规避所有权问题。目前比较满足要求的旅游资产主要是旅游景点和饭店,二者具有一定垄断性,并且在投入使用后可以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只是目前对于旅游资产收益以及旅游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存在争议,加上旅游业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经济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较为巨大(旅游产品一般视为非必需品),因而进行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的限制,对此,旅游企业可以明确融资主体、适度降低发行规模、进行信用增级、加大证券化资产池的分散力度来降低证券化的总体风险,提高证券的吸引力。
(三)收票权质押
旅游企业往往拥有较多的无形资产(如开发的景区资源),这些资产由于较高的独特性往往难以评估价值,银行惜贷也就不奇怪了,而将景区的收票权进行质押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融资方式。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是后期稳定收益及稳定现金流量的来源,那么将收票权向银行质押进行融资,待景区开放以后用票价收入偿还贷款也较容易为银行所接受,这种融资方式与近几年兴起的应收账款质押类似(均属于权利质押),但景区收票权的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稳定价值流的判断和折现率的选择问题,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5A优质风景区来说,这种方式更具可行性,而不那么着名的景区门票权价值可能会存在明显的低估倾向。
(四)利益相关方联盟性融资
利益相关方联盟性融资的本质就是旅游开发产业链上息息相关的利益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通常说来,围绕某一特定景区资源的旅游企业具有天[文秘站:]然的利益关联性,如旅行社、酒店、攻略论坛等可以通过相同的客源市场获利,并受到经济周期性、季节性的相同影响,一荣俱荣,同时,旅游景区的繁荣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可以考虑建立战略性联盟,进行多方融资(包括政府融资),这对规模较小、难以获得充足贷款或风险投资的旅游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多方利益掺杂进来可能导致日后复杂的利益分割纠纷,所以明确权利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1、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即赊购商品,是一种最典型、最常见的商业信用形式。在这种方式下,买卖双方发生商品交易,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一种方式。
2、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是指卖方企业在交付货款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贷款的信用形式。预收账款也是一种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例如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发包单位收取的预收备料款和预收工程款等均属于商业信用筹资方式,以缓解资金占用过多的矛盾。
3、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指购销双方按照购销合同进行商品交易,因延期付款而签发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信用凭证。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应付票据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是一种期票,是应付账款的书面证明,对于付款方而言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
4、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把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以取得银行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票据贴现是商业信用发展的产物,实为一种银行信用。企业采用票据贴现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使购买方融通临时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使自身及时得到所需要的资金,是企业一种灵活的筹资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截至2013年底,根据我国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全国小微企业己达到117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为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小微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增氏与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国外实务界在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展出众筹融资这一新的融资模式来缓解问题。其中被小微企业广泛采用的众筹融资方式则是股权融资,即通过非公开的股权的方式进行的众筹融资。众筹融资型企业进入门槛低,作为萌芽期的行业,具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样的,也伴随着许多经营风险。在当今众筹融资模式兴起的形势下,如何利用众筹这种良好的创业方式,规避风险,平稳运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本文将对我国众筹融资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在众筹融资企业运营模式和发展途径方面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我国众筹融资企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众筹融资企业在我国集中于小微企业模式,在众多的众筹创业中,众筹咖啡馆这一项目无疑是当今最常见的形式。以2011年很多人的咖啡馆这一项目在北京落地为起始,众筹式创业在我国各地不断涌现。2011年末,3W咖啡正式成立,股东由百度、谷歌、新东方等多家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彻底引发了人们对众筹式创业的强烈关注。2012年期间,众筹式创业,尤其是众筹式咖啡馆,出现在几乎全国的每个城市。
然而自2013年起,在众筹式创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开始走向衰颓。期间先是东莞的很多人咖啡馆决策转让,而后紧接着上海玫瑰与独角兽咖啡馆于2014年6月倒闭。同期众筹式创业的企业运营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在于企业的管理问题上。据统计,众筹式企业的股东人数主要集中在50-100人这一区间内,企业在面对问题进行决策时很难达成统一,团队中也很难选出一名核心领导者。其次,企业自身的定位与选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发展。
三、众筹融资企业实现平稳运营的模式与途径探究
我国众筹行业自2011年至今仍处于发展阶段,在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上也逐渐成熟。根据这4年以来3W、北大1898、花树咖啡等成功案例,在此提出一些企业经营方面的建议,可供参考。
(一)众筹融资企业实现平稳运营的模式
1.轮流管理模式。众筹融资企业最初兴起的时候,由于广大股东之间难以平衡的关系,由股东轮流管理是一个受到多家企业青睐的经营管理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众筹融资企业的股东大多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其次,管理者的频繁更换使企业缺少氏期规划。因此,在最初采取这种模式的很多人的咖啡厅宣告重组后,这一模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圈子经营模式。由于众筹融资企业筹资时对股东采取了较低的门槛,很难起到筛选的作用,也因此增加了股东群体的不稳定性。为了缓解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在众筹初期做熟人众筹。首先,出于人际关系的联系,消除了股东与发起人之间的信用危机。其次,圈子经营有利于融合后期加入的股东,同时也可以通过圈子提供股东间其他合作机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3.领投人模式。类似于圈子模式,以3W为代表的领投人式众筹是指聚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投资人群进行企业的初期融资,保证企业的创业期间的发展。与圈子模式不同的是,领投人模式最初的投资人可以通过自身在知名度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担保,吸纳更多的一般投资人,同时,高素质的股东人群也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
4.股权模式。众筹融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但由于融资方式的特点,企业的运营和所有权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众筹融资企业发展至今,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通过股东认购股份的数量来决定其所分红利的多少。股东需要与筹资方签署包含同意筹资方负责项目运作这一条例的合同,确保企业的合理经营。
(二)众筹融资企业实现平稳运营的途径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