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单列 单独招生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招生,为他们接受优质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实现贫困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确保更多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深造。
在高中招生方面,建立统一的招生报名平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统一招生报名,实行双志愿填报制。各地组织初中学校指导贫困学生填报升学志愿,每个贫困学生在充分了解教育精准脱贫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中职招生简章等信息的基础上,填报升学志愿。
各地要择优遴选招生学校,确保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原则上,每市选择1―3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区或全市招收50―150名优秀的贫困初中毕业生;市直、县级普通高中(含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星级特色普通高中)要全部招收招生计划范围内报读的优秀贫困初中毕业生,城区籍贫困学生可优先选择市直普通高中。自治区择优遴选国家改革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和行业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面向全区贫困学生招生。各有关中职学校要制定、优化招生工作方案,积极与各市教育局、初中学校沟通联系,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和咨询服务,确保新生报到率。
在大学招生方面,加大高等学校贫困专项计划招生力度,2016―2020年单列1.6万招生计划用于招收贫困学生和农村家庭学生。其中,国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2 200个招生计划,主要面向全区3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考生进行招生;自治区贫困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第一批高校800个招生计划,面向国家及自治区级贫困县农村考生进行招生;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共13 000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据悉,《方案》印发后,我区今年就安排了2 950个普通高等教育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其中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安排950个本科定向招生计划,面向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安排2 000个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
统一管理 精准资助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概念编班,统一管理,全程跟踪,建立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新机制,实现贫困学生100%结对帮扶,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一是独立建档。结合扶贫部门提供的数据,全面对比排查,摸清贫困学生的具体学校和班级,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建立精准帮扶学籍信息数据(卡),单独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配备专人管理,定期分析研究贫困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虚拟编班。在独立建档基础上,对贫困学生以校为单位进行虚拟编班,班级名称统一为“教育圆梦班”(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专业或企业名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以50人左右为一班,高等学校以30人左右为一班。目前各学段在校生从方案印发即日起编班,各学段入学新生从2016年秋季学期入学起编班,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鲜明的班级活动。凡是编入“教育圆梦班”的贫困学生,2020年前无论家庭脱贫与否,均享受该学段的所有优惠政策。
三是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新机制,班主任(辅导员)为结对帮扶责任人,在思想教育、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生活帮扶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贫困学生入校就读后,我区还将对贫困学生进行优先资助、重点资助、精准资助、全程资助,实现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确保其入学生活无忧,安心就读。
对于就读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逐步推进实施贫困学生免除中职教育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其中一、二年级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按照现行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3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同时,积极引导其申请获得每人每年最高8 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并按需求保证每人获得一个学校勤工助学岗位。
全程指导 充分就业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全程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实现100%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或升学深造,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是提升从业能力。遴选100个规模大、信誉好、能提供就业实习岗位的企业建立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实习基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岗位见习、就业实习的平台。就业实习基地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组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业就业讲座,开展专业见习、职业体验、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组织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负责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后支持。同时,在各市和区直各高校、职业学校设立30个教育脱贫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整合企业就业资源,统计分析贫困毕业生基本信息,统筹规划贫困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将优质就业岗位优先向贫困生推荐;组织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指导;联合企业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双选”招聘会,为每个贫困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个的就业岗位信息,力争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是搭建择业平台。建立“千企就业帮扶联盟”,搭建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帮扶企业联盟网站,为企业和贫困学生建立沟通平台。联盟网站公开联盟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招聘信息、援助计划和资助项目,为企业实施扶贫资助提供平台,为贫困学生了解企业和就业信息提供服务,实现贫困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提高就业质量。
四是推动定向就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将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与企业用工计划相结合,设立企业订单班,订单班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学校位于xxx,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小学部现有在校生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xx人,中学部现有在校生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xx人。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保障我校教育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xxx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二)加强宣传,掌握政策。
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覆盖。学校通过会议、板报、主题班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国家、地方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义务教育扶贫相关精神,做到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人人知晓,做到政策层层落实。
(三)精准识别,落实帮扶。
为了达到教育扶贫数据统计零差错。发动所有力量对全校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学生四类扶贫对象情况一个不漏,分类统计,分类上报。建立个人档案,严格管理。
同时保障四类教育扶贫对象的资助做到一个不漏,百分之百享受国家资助。今年
(四)控辍保学,形式多样
四类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学校要千方百计抓教育教学质量,全体教工不辞千辛万苦做好学生、学生家长的劝学工作,基本实现贫困学生零辍学。
三、取得的成效
(一)教职工达成了一个共识: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贫、控辍保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规范了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管理。每学期开学后,10天内教导处对学生入学(复学)情况、变动情况、辍学情况以及学籍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统计,对上学期间连续超过3个工作日无故未入校的要边报告边劝返。
(三)规范了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每学期开学班主任向学生家长询问建档立卡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学校与学生所在村委会联系确认,确认无误后建立学生档案并上报教育局扶贫办。
(四)通过教育扶贫、关爱贫困生工作的开展,我校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辍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在校的巩固率。
四、存在问题
建档立卡对象精准识别困难。由于沿江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量大人多,不少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面广,在家带孩子的老人无文化,导致一些信息核实与实际有出入,需要多次进村入户核实,导致在核实信息时存在很大困难。
五、下步打算
(一)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明确各项教育扶贫任务,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贯彻落实好上级教育扶贫工作精神。
(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全体教师会议、学生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解读政策,通过班级微信群,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影响力。
(三)继续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做到建档立卡户学生零辍学的目标。
(三)想方设法筹措帮扶资金,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
(一)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有助学金、减免学费、中央彩票公益金“慈惠计划”及其他社会资助
1、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助学金、减免学费、顶岗实习资助。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的资助政策。
①国家免学费。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②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和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③顶岗实习。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2、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滋蕙计划”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教育助学项目,由中央财政从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将重点选取部分省(区、市)作为当年滋蕙计划的奖励地域,并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甘肃、云南、贵州省被列为首批试点省。由财政部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委托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资助标准为每人年2000元。其中,2011年仅甘肃省33837名高中生就享受到了“滋蕙计划”6767万彩票公益金。该资助计划从2011年开始,已连续实施4年。
3、其他社会资助。针对普通高中学生有妇联实施的中国少儿发展基金会的“春蕾女童资助计划”、有甘肃省总工会实施的“金秋助学计划”、河北省的党员志愿服务和帮贫扶困“春雨行动”、甘肃省敦煌中学有“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的资助等。
(二)高等教育资助有助学金、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助学岗位等及其他社会资助
高等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①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每年奖励学生5万名,资助金额8000元。
②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例为学生总数的3%,资助金额5000元。
③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比例为学生总数的2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④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⑤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的,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⑥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从2012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解决学生家庭至录取学校间的路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
⑧勤工助学。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并为学生组织提供校外勤工助学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
⑨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
融资现状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工作,主要是以下缺陷:
(1)家庭经济困难,难以准确确定。贫困学生一般分为生活困难和获得。在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贫困学生的基础决定如下:一是学生的贫困村乡、县三级民政部门颁发的证书和低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证书;第二,学生填写的困难家庭收入,收入概况表;三是学生的支付能力各种费用和学生的日常开支。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很难量化,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例如,在不同层次(村、镇、县)代表贫困水平影响的贫困学生的理解部门;一些生活不是贫困学生举行一个贫困证明要求申请金融援助,许多贫困学生不愿意给他们的实际情况如实描述,等等。这使得一些真正的学生没有得到帮助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一些贫困学生有价值的经济资源。
(2)不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的主要方法是帮助贫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贫困学生入学的问题,但由于基金的深化,很多问题逐渐突出。从钱的角度给政党,一些省市外的银行不支持省级学校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如果你想申请学生贷款在许多省市,必须首先颁发学校申请,将限制申请高级学生和学校的地方;在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分配,也倾向于认为初中学生的机会。同时,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在很多时间来衡量成绩,导致学生获得奖学金。此外,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资金缺乏协调和互动机制。
(3)不考虑。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使贫困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也更容易自卑,怪癖,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校园,自卑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他们不想被贴上差,自我封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承认他很穷。此外,许多学校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作为一个穷人的识别标准,这个标准是由许多学校使用。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贫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曾经一个贫困学生,这样告诉“我获得金融援助时,宿舍气氛会很紧张。虽然别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优越,但看到我成千上万的美元他们会有些不开心,时间恐怕会与他们发生冲突。“这表明,人际关系紧张由资助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贫困学生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4)贫困学生后,接收方管理困难。赞助贫困学生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学会生存的机会。然而,一些受助学生却没有珍惜机会继续学习,学习条件;一些是挥霍赠款,甚至导致”等等,将由“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尽管这部分学生的贫困是真实的,但如果让它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援助贫困学生的真正目的。目前,学校只是关于钱的问题,诸如如何分区严格控制,但忽略接受者在贫困学生的管理题,这不仅减少给予者的信心,也会导致贫穷的资金和有效地实施不久。
(5)困难家庭教育机构和学生民族大学大学生缺乏沟通机制。在困难的过程中大学生贷款处理学生和大学“两个皮”问题。有时,学校要求学生从学生教育机构申请学生贷款,从学校和学生教育机构要求学生办理相关手续,困难学生。此外,由于缺乏沟通,教育机构和学生民族大学生申请两个学生贷款的现象偶尔发生。三是支持的各个方面相互沟通,缺乏综合协调管理。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国家、政府、社会、银行系统、学校和一系列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6)当地政府没有预算。2013年在四川省南充市政府“注意到极度贫困大学新生的地方资助工作,明确要求各级财政设立当地贫困学生专项资金,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极度贫困和残疾学生,留守儿童,一些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和自然灾害、事故或重大疾病原因,例如家庭最贫困学生。范围也只呆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学生从政府层面建立专项资金预算非常少。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融资体系和融资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方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每年惠及数百万家庭的浩大工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如何将党和国家的雨露甘霖一滴不漏地撒向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生身上、渗进他们的心田,使之化作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思想动力?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措施。
(1)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注意创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应该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并积极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系统,网站和人员方面等,特别是加强支持团队的建设,根据比例选择思想政治素质高,良好的商业政策层面和强烈的责任感,一个全职的支持人员,好学生实际的建设资金管理中心。加强宣传,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让学生基层管理部门、辅导员和班干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等。熟悉各种融资措施的条件、方法和程序。充分利用讲座,研讨会,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海报、宣传口号,如载波网络宣传新资助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学校管理员、学生、管理员、父母、学生理解资金政策,照顾和关注基金的工作情况,形成全社会的力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朝着的方向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融资对象识别。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结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根据各自的职责,开放的决心,公平和正义,并确保在各种资金完成,工作开始前的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和档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受助学生每学年已经公认,而且定期,资格审查,根据一定比例及时调整学生家庭经济发生重大的改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数据库软件,该软件包含了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我自然,资助,信贷档案,奖项和其他内容,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部门的信息和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困难,及时、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同时,各级学校和的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要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如实申报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不忠实的档案和惩戒机制,以确保学生在金融的学生需要资金投入真正的困难。
(3)改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式。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高额助学金的无偿性,获得者不一定全都感恩,未获得者可能心理失衡。如果将其转化为有偿的,即让受助学生参加一定的公益劳动或勤工助学方式给予资助效果可能更好。这就要求高校大幅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单位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控制每月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由于勤工助学毕竟要付出一部分劳动,家境不困难的学生大多不愿参与。同时,发展资助贫困生成为新的趋势。各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正在打破单一的物质奖励的传统形式,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鼓励,这种鼓励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着眼于使贫困学生在日后的发展中长期受益。这种对于贫困生的“发展资助”在高校中渐成新趋势。
(4)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情况。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政策性很强,涉及广泛,操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专门涉及的实现学生和家庭、社区、村组、教育、银行、金融和其他方面。每个级别,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和完善组织和工作系统,真正的责任。协调良好的教育、金融、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新举措
1 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高中贫困生问题,不少高中都存在着家庭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学校的科学、公平的资助体系是为他们搭建继续学习的平台。而要想建立普通高中资助体系就必须重视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与利用。
2 我校过往贫困生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现状
2.1 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缺乏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存在缺陷。有些是班主任直观判断和班级民主评议或以主观印象代替客观考察,形式重于实际,流程散乱缺乏制度性,标准不统一,主观性强,偏离了学生资助的本旨。此外,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家庭贫困需提供的证明材料没有给予相关统一的规定,只凭借模糊的界定去审核材料,没有规范统一的衡量标准。
2.2 贫困生认定材料核查困难,缺乏真实性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由于高中档案管理不合理,高中贫困生档案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关于贫困生的各种第一手资料凌乱和不完整,缺乏真实性,这样既不利于对档案的查阅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也不利于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2.3 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对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和政策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材料保存过程中,由于我校需要每一位高中贫困生每年9月份都要上交《高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高中阶段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低保低收入证明材料及本人身份证和家庭户口本复印件等材料,这些存档的材料重复率高,不仅给学校存档带来巨大负担,也会浪费学校资源和空间。
3 探索我校贫困生档案管理与利用新举措
3.1 提高对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的认识
为使师生了解资助工作要求,学校应注重业务培训工作。首先,我校针对贫困学生,开展了两次专题资助会议,通过宣传、咨询,使学生全面了解可以获得资助的条件及相关政策及流程,使学生能够详细了解我省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有关情况、操作流程、提交材料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学生不会上交无用材料或是错误材料,从而极大的减轻档案归类整理压力。
3.2 贫困生档案应客观真实,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
在全面开展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之前,我校向全校学生公布建档的要求及流程,并进行适当的宣传,聆听与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这样不仅可以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清晰地了解贫困生档案的意义和建立流程,同时也可对整个贫困生档案建立细则与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
3.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贫困生档案管理信息化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贫困生档案信息管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大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和深度广度。加强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一个既方便又能控制利用的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使学校的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相通,形成更大范围的信息收集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档案资料服务更多的人。
4 我校贫困生档案管理与利用新举措下的状况
4.1 近年来我校档案利用基本情况
从上表中可知我校档案室2015至2016年圆满完成了各项贫困生档案接待利用工作,实现高效优质的接待利用服务。近两年接待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相应调卷数、复印打印页数也大幅增长,其中接待达1347人次、利用档案2222卷、复印打印1238页。近两年贫困生档案利用提高体现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档案的各种用途及优势,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4.2 档案利用量大,利用目的多样
从表中可知贫困生档案查阅人次均超百人,由于档案具有科学公正真实的特点,所以建立起的档案能够被各种教学研究所利用,因此档案利用量非常可观。首先贫困生档案可以让学校了解贫困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手段帮助解决贫困生学习、生活及心理问题,也能让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准确掌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更好的制定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政策的运行效率,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学生有效获得资助。其次贫困生档案可以用在贫困生升学中,为贫困生升学铺平道路。
4.3 贫困生档案在社会方面的利用
高中贫困生档案可以为管理服务、为学术研究服务,其中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被心理研究人员用作分析研究素材。高校人员能够通过贫困生档案看到其中的吃苦耐劳的优秀学生,有助于选拔优秀学生,也有利于促进贫困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可以用来研究贫困生的教育与管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4 n案导向性作用强
档案利用真实可靠。因为是通过科学规划出的高中贫困生档案建立流程,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及根据我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当前社会的消费水平及物价水平科学界定我校贫困生的划分标准线的情况下,使档案真实可靠。我校老师能够通过贫困生建档,实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经济困难情况、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品行及成长记录及贫困生接受资助的文件、心理变化的测试表、学习成绩表、品行进步的证明、各种获奖的荣誉证书等观察学生的这些变化,对教学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4.5 新举措下取得的成绩
4.5.1我校立足自身实际,使资助工作初见成效。我校与上级资助部门和社会团体积极协调好作用关系,加强对助学金的保存和保管,专款专用,使资金用对地方,用对人,用对方式,防止私人挪用和占用。通过拓宽思路利用各种形式筹措资助经费,填补了各方面的开支,保证学校良好运转,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4.5.2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资助工作档案管理,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资助工作档案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我校切实执行我市制定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其中规定,明确内容,责任到人。通过把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纸质归档相结合的形式正确地把有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分类归档,坚持资助档案管理实事求是和集中统一原则,方便查阅和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同时通过所有资助档案都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装订、编号、保存等工作,加强了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谨防遗失。
4.5.3我校将资助档案管理纳入了中学生资助考核项目,通过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学期召开一次资助人员业务培训会或现场会,在明确学生资助工作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培训负责人业务以及通过现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同时通过开展贫困生咨询和帮扶工作机制,极大的促进了老师对自己班级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了班级团结友爱良好风气的形成。
5 结论
建立健全高中贫困生档案的管理是高中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是促进学校资助工作事半功倍的助推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健.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与培养教育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
[2]张蕊.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年第15期.
关键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解决路径
1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现状
目前大学生基本为上世纪的90后,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且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行为上较为自私自利。但受资助的大学生更多的应表现出感恩感激之心,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受资助大学生却无法正视现实,存在埋怨心理,缺乏感恩意识,更没有将感恩意识完全付诸于实践行动。首先是不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部分学生的虚荣心理较为严重,不感激父母的无私奉献,甚至抱怨父母无能,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同时,父母从小的溺爱也使部分大学生不懂感谢,情感较为冷漠,而一个不知父母之恩的学生又怎可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他人的关爱。其次是对他人的援助不懂感恩,高校贫困生的生活与学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但部分受资助学生却对他人的援助表现比较淡漠,不知回报,甚至将贫困看为耻辱。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利用自己义演的钱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在丛飞得癌症并被报道后,其以往资助的学生却鲜有看望,甚至还催促其病好后快点出来赚钱。这些现象均表明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严重缺失,作为高校的教育人员,其有义务教育大学生学会感恩,并形成感恩意识,对他人的帮助时常怀有感激之心,使其在享受别人付出的同时也懂得适时回报。最后是对国家的培育之情较为淡漠。为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多种资助措施,比如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且逐年增加资助力度。而各高校也在资助高校贫困生方面提出了诸多积极的举措,最大程度的帮助贫困学生。且很多受资助的学生也在努力拼搏,并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但期间部分学生却认为自己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得到的资助款较少且分配不公,从未想过其他人是否需要帮助,表现出了极度的自私自利心理,且毫无感恩之心,这种行为十分令人心寒。
2强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解决路径
2.1以感恩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实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确保学生时刻拥有感恩心理,明白所有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所有的无私给予均体现了自然的恩赐与人们之间美好情感的凝聚,而接受给予的人们必须怀有感恩心理,且还应将这种感恩的情绪转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并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
2.2以现实生活为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高校实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回归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实行感恩教育,且在结合真实情境的前提下创新性的采用感恩教育的方法,从而针对性且有步骤的实行感恩德育教育。除此之外,在采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资源等因素,将原生态生活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摒弃以往陈旧的协助方法,为大学生创建和谐感恩的教育环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真正以理服人、以德感人。进而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将感恩教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
2.3以实践活动为方法,铸就学生感恩品质
为了使感恩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感恩的品质,高校应真正把感恩教育纳入实践,实施感恩教育。同时,高校也应及时用感恩节、母亲节等特殊场合,通过深化感恩和感恩意识思维的各种形式的实践运用还体现在行动的欲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更好地解释感恩,从感性层面上到合理水平,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这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感恩的品质,真正起到感恩教育的作用。
2.4以励志树人为目的,增强感恩教育效能
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使学生成人、成材,但当前国家实行授人以渔的助学措施,但助学教育不但只是为了表面的扶贫助困,更应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怀,做到励志树人。例如,高校应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助学活动,一方面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高校还应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的勤奋精神。使其学习更多的本领与知识,坚定回馈社会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出感恩教育的效果,并将感恩教育真正落于实处。
参考文献:
[1]唐根杰,白舍楞.当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解决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5):63-65.
[2]王姗,陈旭华,罗锦超.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