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第1篇

一、行动指导:“自主”与“引导”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可遵循“亲历实践、深度研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四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段,为此,他们会想出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点子”,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常常会碰到想像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由此给学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障碍。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指导作用:第一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选题方案的指导:第二是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三是指导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不断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进行自主研究学习;第四是指导课题组协调进行各项工作。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第五是指导阶段内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变化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

二、汇报交流:“获得研究的量”与“提高研究的质”相结合。当研究接近尾声时,既是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的时候,也是体现学生阶段研究成果的时候,为了使各研究小组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写研究报告――制作手抄报――自由展示”的模式进行。

1.研究报告。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四年级的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学生将研究报告写到表格上。

2.制作手抄报。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会有许多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常常不能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价值,而让学生将所有的资料都进行展示又常常抓不住重点,为此,我们选择了手抄报的形式。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3.自由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方式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多种方式,例如: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展示、小论文、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等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加以整理进行,也可以根据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编排成有情节的剧目进行。多种方式有效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力、创造力、表演力、语言表达能力。

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快乐研究”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研究性学习 行动研究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55-03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等七种能力。20世纪70年代,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职业教育界得到快速发展,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受到职业教育人士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努力方向,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借鉴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还原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旨归,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本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五年制四年级的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4个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等四个环节。

(一)计划。计划是开展行动研究的第一环节,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制订计划等两项任务。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日益受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青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近年循序渐进地开展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实操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以满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求。本研究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之后,制订了研究计划:

第一,开展相关培训,使学生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意义,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程序,学会选题、掌握简单的研究方法和资料的搜集方法等。

第二,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明确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拟订和发放具体的活动方案。

第三,学习活动结束后,发放《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状况调查问卷》,检验活动效果。

第四,根据行动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二)行动。行动是开展行动研究关键环节,决定行动研究的成败。培训是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行动的前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教师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对学生提供适当且有效的指导,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以下六个程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生活实际,创设“舞蹈专业学生减肥与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者其他兴趣爱好,与同学一起主动提出一个感兴趣的、新颖的研究问题,自行组建或加入学习活动小组,并参与讨论,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合理地探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共分为13组,每组3~6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了13个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

2.做出假设。学生在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经由小组讨论,要在第二阶段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主动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论做出猜想或假设。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已有经验或知识有哪些”,主动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论做出猜想,对假设表述的明确性和假设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3.制订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制订详细具体的研究方案,以确保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并召开方案汇报会,对各组的学习方案提出建议和指导。小组合作拟定研究步骤,合理分配时间和经费、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商讨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问题做出严谨且翔实的书面综述。

4.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是学生运用方案中制定好的研究方法进行收集研究问题资料的过程。学生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能验证假设的证据,并记录和保存完整,对收集到的证据能进行初步有序的整理、筛选。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5.反思与评价。本阶段学生的任务是对所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分类,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对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6.表达与交流。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交流观点。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吸取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

(三)观察。观察是开展行动研究的辅助行为,是教师监督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一环。

按照计划采取行动之后,教师要不断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行动的实际情况,包括行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学生的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观察。观察的实质是搜集研究资料、监察学生行动的全过程。在行动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不断发现,获取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行动计划。比如,当学生不能提出一个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并重新创设问题情境,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四)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的第四环节,是对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全面总结、评价,对开展新一轮的行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次行动研究按照计划有序开展,成功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行动,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对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学习活动需要,及时调整行动计划,有效促进了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研究报告质量较差;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限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让学生评价本次行动研究的成效,即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9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56份,无效问卷3份。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6个程序和22个子程序分别对学生7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具体影响频次详见表1。从影响频次数据可知,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程序和子程序对高职学生各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广泛的影响;高职学生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给予较高的认可;研究性学习能够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表1 研究性学习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调查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和子程序

影响频次(不大于56)

职业核心能力 与人交流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数字应用能力 创新革新能力 无影响

一、提出问题 1 与同伴一起主动提出一个感兴趣的、新颖的研究问题 43 36 26 20 20 5 20 1

2 根据个人兴趣自行组建或加入活动小组,并参与讨论 34 39 28 30 14 7 16 1

3 对研究问题的价值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合理地探讨 18 22 32 28 32 12 17 0

二、作出假设 4 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已有经验或知识有哪些” 27 29 32 20 28 12 13 2

5 主动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论作出猜想 17 18 36 29 20 7 14 1

6 对假设表述的明确性和假设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25 18 26 23 28 13 19 0

三、制订方案 7 小组合作拟定研究步骤,合理分配时间和经费、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 26 37 29 23 22 20 10 0

8 对研究问题作出严谨、翔实的书面综述 16 17 26 27 31 11 11 0

9 小组商讨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法 31 30 30 20 17 10 19 1

四、收集证据 10 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能验证假设的证据 17 21 34 20 32 17 11 0

11 在收集证据时进行记录并保存完整 12 14 24 21 35 19 12 0

12 对收集到的证据能进行初步有序的整理、筛选 11 20 16 22 30 23 13 0

五、反思与评价 13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14 14 20 23 31 24 12 1

14 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的关系 16 18 34 25 20 17 14 1

15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 18 16 29 30 22 19 16 1

16 不断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质疑、修正,发现新的问题 17 17 34 29 23 9 24 2

17 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肯定的评价 18 18 23 30 15 10 12 3

18 对自己和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33 18 23 29 19 9 8 1

六、表达与交流 19 以报告、研讨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多样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21 18 25 27 22 17 22 2

20 与他人交流观点,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44 28 19 27 13 9 8 2

21 与他人分享成果和经验 35 27 17 19 18 13 10 2

22 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做出客观的评价 34 22 18 28 16 14 12 4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超出具体职业技能范畴的跨职业的能力,不适合依靠某一门学科课程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必须通过各门学科的整体力量来实现。各门学科均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倡导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重塑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树立起以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识,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的学习以有效的指导,减少对知识的“灌输”。通过研究性学习,(下转第149页)(上接第56页)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进而提高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活动为导向,这与学生课外活动的特性十分契合。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产生影响,还可以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创业训练等学生课外活动之中。比如,本研究所开展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课外活动受时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相对较小,更具灵活性,更易于开展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目标,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灵活性、反馈性和兼容性等特点,适用于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总之,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实践探究,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基金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3年度院级青年课题“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13G13)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第3篇

1.作为一门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老师的讲授显然跟不上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单调的教学手段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本文从信息化社会对学习的要求出发,来探讨如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并进一步对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作为网络时代,学习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都在不断地变革。不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终身教育,它们都蕴含着一个教育理念,即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教学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为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更有利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前营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大多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策略性知识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

三、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沟通便捷等优势,将网络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支撑平台,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网络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撑

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中,虽然符合学习中要体验生活的要求,但学生毕竟不是科学家,也不可能像科学家们一样有足够的精力深入社会实践去搞科研,如果不克服现实环境对研究性学习带来的障碍,不但达不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无谓的负担。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向:

为师生确定研究主题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课题的选择十分重要――越有趣味性、越贴近学生生活和越新颖的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如:品牌有什么作用?模拟运做一个或一系列品牌等。

2、学习资源:

指供师生用以论证研究主题的大量网上资源。这类资源可以是学习材料、相关知识库、与主题相关的网站链接,也可以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交的作业和阶段性学习报告。

3、在线交流:

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提供在线交流的机会,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实时讨论和疑难咨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到真实环境中进行主动研究,网上大量工具软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方便学习者计划和管理个人学习的工具:书签、通讯录、个人主页区、个人日历等;基本的交流工具:视/音频会议、实时聊天、BBS讨论、Email、留言簿等;研究工具:报告生成工具、研究日历、公共文件夹、成果工具、研究数据统计工具、几何画图等;协作工具:公共文档共享编辑、投票决策工具等。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

4、作业上传

为文件师生对学习成果的讨论和评价,可以运用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牌(BBS)及网络会议系统(Conference)等工具,这些为方便学生上传作业,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交开题报告、阶段学习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提供了技术支持。

5、学习管理

运用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来管理学习资源、师生档案并控制学习过程。学习管理应具备的功能有: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学习监控、作业管理与评价等。

6、虚拟实验环境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对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这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 “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教学。

因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研究性学习克服上述种种障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为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想象、验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情境体验、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具有实际意义。这一阶段活动主要有:网络信息浏览、网络社区讨论、开设科普讲座、实地参观、参加社会实践等。其目的就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困惑,发现“问题”。

2、确定选题、拟定方案

在情景体验阶段会生成一些疑难问题,例如,自己观点缺乏论据,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对课题感兴趣却又无从下手等。在这一阶段,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则在网络和书籍中查找资料,确立完成课题应选择的方法、步骤,必要时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对课题的可操作性做认真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有:网络资源检索、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网上信息寻求专家指导等。最终确定课题,撰写出研究方案。

3、探索研究、具体实施

4、总结发表、推广反思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结果的总结发表与推广反思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学习者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有:上传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撰写论文等),交流和研讨研究经历与经验,参与对研究性学习成果及研究过程的评价,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之后发表推广。如果学生的研究成果处于先进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撰写论文,在社会上公开发表其成果。

5、形成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评价的作用需要学习者主动改进来实现,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各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和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市场营销的授课提供了新的模式。但它决不能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学科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网络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可以借助网络实施,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中,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需要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网络环境的优势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学滨,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探析[J]

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与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人才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根据崔允教授的《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笔者设计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并规划适当的学习、探究和实践机会,允许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实现进步,以自己的节奏走上成才之路。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泽雅西雁旅游资源探究》研究学习时,学生调查了龙溪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旅游资源、路线问题,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在全校进行展示。在类似这样的实践操作中笔者借鉴高中正在实施的学分制制度,开展“学分制评价”与“成长记录评定”评价,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1)学分制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实施学分制评价,是课程评价方面的新尝试,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管理提供了新途径。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学分制评价,就是以量化的分值形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及评价学生在各阶段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以此加强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学分认定。①内容:研究性学习研究(100学分)。②分项:A.课题小组学分(60学分)――认定方法:按“课题认定、研究过程、结题评价”三阶段的标准与具体实施细则,结合档案记录认定。B.学生个人学分(40学分)――认定方法:在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基础上认定。③认定者:指导教师。

奖励学分认定。①学生能自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档案,材料齐全,一学年奖励10学分。②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区级及以上获奖,每次加记20学分;研究性学习报告(不少于300字)在区级及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的,每篇加记20学分。此项累计奖励学分每学年不超过30学分。③被评为校级及以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一学年奖励40学分。④多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不少于1000字)并校级获奖的,每篇加记10分;展示活动校级获奖的,每次加记10学分。此项累计奖励学分每学年不超过30学分。

在实施过程中,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与学生成长记录袋结合起来使用。活动档案由学生自己保管,评价时由学生提供。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我校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个命名为“成长足迹”的档案袋,期末有老师回收考核评价。让学生自己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与指导教师或家长、同伴协商。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呈现结果

开展以“1133”制(即一个档案袋,一份最佳作品,三分钟演讲和三级评议表)为主要内容的结果评价,充分实现评价的自主化。

(1)一个档案袋。为每位学生建立名为“成长足迹”的档案袋,内容包括:“采蜜卡”(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智慧卡”(创新设计和想法建议)、专题研究论文、作品照片以及小红花、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证书等资料。

(2)一份最佳作品。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3)三分钟演讲。用学期最后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会,重点围绕“我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什么方面希望得到教师(获其他人)的帮助”“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合理的评价。

(4)三级评议表。每次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设计

研究性学习过程大致分为:课题启动阶段、实施探究阶段、成果检验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1)研究性学习启动阶段评价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某一主题活动出发,选择自己喜欢而且能实施的小课题进行探究。如:我们在启动《瞿溪河道养鱼可行性的调查与思考》这个活动时,通过媒体展示了家乡的河道被污染的图片,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决定开展本课题研究,并与学生签订学习契约。

(2)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评价设计。有了课题才能对课题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问题后就要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构思、设计,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确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为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问题后,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学习契约允许学习者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满足了学习者的个别化需要,又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保证书的签订,了解预期的工作任务,因而有助于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根据契约的内容来评价自己的学习,保持积极的自律。当然,学习契约也不一定总是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对客观的学习指标。当学生完成相应的要求,指导老师将在作业每个研究性后画一颗小星给予鼓励,累计获得5颗小星的学生换取一个“小苹果”,5个“小苹果”的学生到老师处换取一学校七彩智慧卡中的“才艺发展卡”,7张“才艺发展卡 ”换1张“金色特长卡”。换“智慧卡”是我校学生很有诱惑力的事情。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对于学困生将会降低评价标准,以鼓励其学习。相对优秀学生的标准就要高些,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纵向发展。

(3)研究性学习成果检验阶段评价设计。研究性学习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进课堂进行集体讨论,集体智慧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关键。研究性学习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如:调查、参观、访问等,这就更加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于是,同学们就自主寻找自己最好的搭档(4~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小组里他们就会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才能。

(4)研究性学结交流阶段评价设计。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组内同学互相补充,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争议问题的热烈场面。通过汇报与交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由教师指引,全班集体修改完善。如在研究性学习计划制订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案汇报――《介绍研究性学习方案》,在交流活动中,针对自己制定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进行修改,逐渐使学习计划完善。探究式学习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发展学生兴趣的作用,适时进行活动评价有利于促成活动目标的达成和取得预期的收获。为此,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并设计了《研究性学结阶段成果展示评价表》,这样通过评价,让学生把活动时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为及时评价提供了可能。教师也尽可能把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肯定成绩,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让评价的学生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展示自身。

《研究性学结阶段成果展示评价表》评价内容如下。①学习态度15分,按兴趣、参与、习惯、体验、态度等项目,满分各为3分。②学习表现15分,按自主、探究、合作、反思、表达等项目,满分各为3分。③成果交流50分,按设计、过程方面,满分各为15分,成果为20分。④研究能力20分,按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两方面,满分各为10分。其中,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组员1、组员2、组员3)、教师评价。

另外,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评价不可过露,锋芒毕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带有激励、启发的评价,既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又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实践研究性学习评价设计应学习、借鉴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手段与方法多样性等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联动作用,从内部推动学生产生行动,增强自信,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