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认为应当牢固树立创新观念,从小打好基础,努力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全面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1.注重打牢知识基础

我们知道,思维具有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再创造,即使是灵感,也是已有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如果没有长期记忆里提取具有解决问题意义的材料,就不可能产生认识。知识技能和经验能使人们充分利用有关线索,找到事物间内在联系,进行简约复杂的思维。

要加强阅读材料的积累。阅读是扩大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在平时要教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思维内容和知识内容,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只有让丰富的材料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才能方便学生使用。

要注意观察,训练直感能力。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特别是在阅读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和小实验,用课件、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去理解抽象语言文字,又能培养学生直感能力,这也是直觉思维形成的一个基础。

要联系生活,扩展眼界。立足课内,延伸于课外、校外,与活动课程相配合,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形象,以便掌握丰富的材料。

2.注重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就应该微笑地说或用语言暗示,或借助自己的体态语言给学生传递各种信息,以使学生达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千万不要责备,而是带着期望说:"你能开动脑筋,大胆发言很好,说错了没关系,下次争取回答正确。"这样,学生就会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敢说敢问敢议,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师生平等前提下,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诚然,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在此,我将师爱"泛化",再倡"泛爱思想"。所谓"爱的泛化",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没有偏见的、不分新疏远近的、抛弃尊卑等级的、不看过去历史的都给予爱的抚慰。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只有在健全的人格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而智力发展又依赖于思维训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采用"揭题激趣法":授课伊始,教师首先抓住课题,引导学生从"课题"这个窗口入手,进行合理想象。如《春雨的色彩》一文,根据课题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去读课文,从而仔细体会自己的思维与作者思维的差异,这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很有作用,而且这样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比如"巧设问题法"。如:《狼和小羊》一课的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思维定势,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设计:"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另一部分却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时用力过猛,掉到河里淹死了";"狼向前扑时,只听'砰'的一声,猎人把狼打死了";"狼向前扑时,前腿碰在石头上,重重得摔了一跤,跌伤了"。等等,这部分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维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3.注重加强分类指导

分别在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上进行具体的分类指导,以切实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效。

抓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与惊奇开始的。"这就是说,"疑问"是思维的试金石,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引导,热情鼓励,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善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时机,让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质疑问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商高低等的不同,其质疑水平也有所差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读就懂、一触即发的问题时,教师应作出适当的婉转的批评,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引导他们的质疑内容;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富有创新时,教师应热情鼓励,启发释疑。再者,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同一门学科上,学生肯定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教师要积极客观面对这种差异,而不能消极回避。针对这种差异,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要求,并要求学生努力达到适合自己的预订目标。在平时学习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进行分层指导,对部分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知识的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把加强合作学习作为提高学习效能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的互动观。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把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社会呼唤创新,时代需要创新,国家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浅谈本人在培养创培养新意识工作中的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氛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在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可言。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用商量的语气,鼓励性的言语和孩子们交谈;并亲自参加孩子们的探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并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把含糖10%的糖水50千克改制成含糖20%的糖水,怎么办?”这道题一端出来,就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使糖水中的糖变多——加糖;使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还可以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由此引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到底加糖要加多少?蒸发多少?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浓度不同,加的量也不同,其中有什么规律?这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激发好奇心,激活思维,鼓励求异,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了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例子虽和科学家的其他素质有关,但无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于求异思维有关。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除了列表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外,我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有一个学生就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学生就在短除法的基础上, 直接提出到:18和30分别乘以对方的商即18×5=90、30×3=90,这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且,短除法中的公约数个数越多,就显得越方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孩子们从好胜引向好奇,从学答带向学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产生好奇,产生疑问,萌发探个究竟的欲望,并付以创造的行动。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不仅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还能掌握一些独特的或者跳出一般解题思路以外的解题思路,努力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三、重视直觉思维,注重情感体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种宽容与理解的空间,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并且尽可能帮助其理解。在解答过程中,只要学生说得清楚,理解得明白,就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方向,进而形成分析解题的敏锐性与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去创新。在体验中理解,并通过联想与迁移,达到感悟。如,在二年级教学一道题:“在校园里种树,把7棵树苗种成5行,每行3棵,该怎样种?”这道题,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难度大,难以找到解决的策略。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经验“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在看电视,却只有3人,这是怎么回事?”的事例中体会到一个人可以充当两个角色,以一当二。在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后,进而让孩子们用5个摆两行,每行摆3个;7个摆5行,每行摆3个;用9个摆8行,每行摆3个。让学生进一步地去体验,去创造,逐步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联想,在轻松愉快和一步步成功中达到了感悟,产生了直觉,掌握了思想。这样的学习,即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保持了持久的学习热情。

四、提倡合作学习,丰富知识经验,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课时,为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传递的互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习共同体”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沟通,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学风,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继续研究。在数学活动课中,还要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注意数学知识在解题践中的应用。如:“远足中的数学问题”、“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活动内容,即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

参献文摘: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1.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必须先有正确丰富的表象

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概 括性。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如能把抽象知识“物化”,让学生看 得见,摸得着,能操作,有感受,能在头脑中产生映象,就有利于学生学习。如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 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形硬纸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把一条绳子 平均分成5份,再分别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与其余各份一一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并对操作中知觉过 的东西进行概括,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形象 。有了这个形象,就可以概括出分数这个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2.联想能促进记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习新知识要以有关旧知识为基础。这就要求学 生有一定记忆能力,而记忆常常要借助于联想。小学数学中的联想主要有:①接近联想。如学生进行整数的四 则混合运算,就想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要进行简便计算就想起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 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学生要化简分数就想起约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②类似联想。如由约数联想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联想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由整数加减数位要先对齐想到小数 加减小数点要先对齐、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③对比联想。如扩大与缩小,增加与减少,增加到与减少到 ,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由此可知,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 式,是促进学生记忆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数学知识。

3.想象是克服应用题教学难的妙药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用文字叙述形式表达出来的实际问题。由 于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是蕴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题时 ,他们如果不能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再现为具体图形进行形象思维,解题就产生了困难。如果学生审题时边读 边想,并能根据题意,把题中数量关系构成具体图形,解题就容易多了。这种根据应用题语言的表述,在头脑 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示意图)就是想象,属于再造性想象,可见培养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是克服应用题 教学难的有效方法,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

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1.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具、学具的运用

教学中要运用学具、教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 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应用要注意 多角度、不同方位和多样性。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 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学生观 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形象思维水平就越高。

2.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 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如10 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先要数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数课文实物图: 1只熊猫、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气球,通过数具体事物,在获得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建立1、2、3……10的概念。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也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于数学在解题、分析题目与知识点等方面能力的总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点,自主分析探究各种类型的习题,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学生考试的分数,导致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呆板,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的思维能力被传统思维所束缚,导致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职校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知识点内在的联系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相当于是进入了大学,学生所学习的数学也分为大学文科数学与高等数学两种.这两种数学教学虽然难度上有区别,但是教学方法却一样,其中的知识点也有着一些共性,其中一点便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必然与学生高中所学习的知识点有着联系,各知识点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内在联系”.根据这一共性,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教导学生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让学生学会从已知知识推导未知知识.教师可以在教知识点时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复习已知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出未知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已知与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每讲一个新知识时,便提点以前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点,既帮助学生为其建立联系,也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导数学“映射的概念”时,便可以在讲解完映射的概念后,便对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回忆以前的知识点,列举出一些映射的例子”,在思考过后便会有部分学生提出“y=7x+8”等函数.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映射这一概念,而且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映射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题目注重分析过程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教师在学校的时间微乎及微,学生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故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学生只能结合教材或者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题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讲解题目时并不是把题目过程罗列给学生便可,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题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教师在教学中讲解题目时,可以先给予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然后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如,逆推法、假设法、类比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极限”这一节的例题“求函数f(x)=x2+a(x<0,a>1)的极限”,这是函数的极限这一节中最常见的题目,故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明白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便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解题思路.由于此题中x<0,但是在函数中x2为偶函数,故当x无限趋近于0时,f(x)的值无限趋近于a,当x无限趋近于负无穷大时,函数f(x)无限趋近于无穷大.解此类题型的主要诀窍便是先确定定义域,然后在通过定义域的范围以及x与f(x)之间的关系推导其极限值.

三、合理运用类比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维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触类旁通,通过理解一种题型从而理解其他相似的题型.特别是在职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时间少,学生主要学习还是需要依靠自身,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便需要运用到类比思维,通过类比思维去学习知识点.在遇到难题时也可以通过类比思维去探究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探究问题.故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这对于职校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类比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一大利器.例如,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函数的极限”时,便可以通过类比高中的知识点“数列的极限”,从而推算出在题目中求函数极限的方法.通过类比思维,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寻找各大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类比思维的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合理运用类比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职业技术学校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一定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晓哲.浅谈技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文信息,2013(10):54.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一、在分析题意时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在分析题意时,不仅要教给学生常规的解题思路,而且还要注意在计算题、应用题以及几何图形的计算中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教行程应用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由东向西,每分走65米,小丽由西向东,每分走75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学时,我先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随着两人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着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先得出第一种解法:先分别求出两人4分钟走的路程,再求两人4分钟行的路程和。在此基础上,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我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请换一个角度想一想:(1)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这时两人间的距离为0,那么1分钟两人共走多少米?(2)我们已知“距离=速度×时间”,现在求两家之间的距离,已知时间是4分钟,速度怎么求?通过我的启发和两名学生的演示,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另辟了解题途径:先求两人1分钟共行的路程,再求两人4分钟行的路程。然后,我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

解法一:65×4+75×4=260+300=560(米)

解法二:(65+75)×4=140×4=560(米)

两种解法结果相同;第二种解法的算式,根据乘法分配律展开之后,就是解法一的算式;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又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简便运算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练习:3.5×0.98+0.07,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方法:3.5×1-3.5×0.02+0.07。然而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的方法:他说0.07可以拆成3.5×0.02,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3.5×(0.98+0.02)。第一类学生,虽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其实他们的思维已形成一定的定势。后一个学生才是真正利用了这一题,切实地进行创新,进行求异思维,实现了这一题的价值所在。

可见,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使同一道题目有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计算题的一题多解,可检验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进行四则运算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应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解题途径。几何题中应用一题多解,可帮助学生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总之,一题多解是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在应用题检验中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应用题的检验不仅能保证解题无误、运算正确,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质量,而且使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再思维过程,能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妈妈买了苹果和香蕉各5千克,苹果每千克8元,香蕉每千克7元,一共用了多少钱?”解得答案是75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1.75÷5-8=7(元)

2.75÷5-7=8(元)

3.75÷(7+8)=5(千克)

对每一种检验方法都要问为什么,这样不但提高了答案的准确性,而且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已知和未知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又如:“小明带了15元钱,买4瓶矿泉水,每瓶1.5元,剩下的钱买果奶,每瓶果奶2.5元,可以买几瓶?”

学生列式:(15-1.5×4)÷2.5=3.6(瓶)

以上结果虽然是正确的,但如答成可以买3.6瓶,则不符合实际。如果用“四舍五入”法答成可以买4瓶 ,也不符合实际。只有用“去尾”法答成可以买3瓶,才符合实际。所以像这类题按常规回答反而是错误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在编题中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编题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训练方式:

1.一题多编。

如:“用2.5.10三个数编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试试看,根据下图你能编几道算式?

3.一题多变。

如对“果园里有桃树100棵,梨树40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变条件:变“梨树400棵”为“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倍”;“ 梨树比桃树多300棵”;“ 桃树比梨树少300棵”;“ 梨树比桃树多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