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易于激发其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情景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

2、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数学的积极态度;而教师将由过去的主宰者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不再包办一切。

3、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探索问题的兴趣,与别人合作的欲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实践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遵遁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科学方法论的思想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可用如下的五步探究性教学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1)通过“做一做”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各题: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问题入手,以旧引新。

(2)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平面图形的密铺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及思考学校音乐室地板图案,然后提出相关的平面镶嵌问题。

(3)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七年下册P150)时,以拿破仑在作战期间利用相关知识巧妙测量敌军碉堡与阵地距离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现式”问题探究

结合新课程,适度地再现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自身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恰当的素材,主动探究发现,一般程序为:观察--试探--思索--猜想--证明。这种程序适应于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的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另外,在发现过程中要适时渗透合情推理,充分肯定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在数学发现中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学猜想”因为它可被看成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表现为思维主体从一定依据出发,利用非逻辑手段,直接获得猜想性命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例如在八年级(下)对“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特殊四边形”的探究。先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普通四边形,并给出四边中点,问连结四边中点的四边形是不是特殊四边形?再让同学们多给出几个普通四边形,画好之后,通过观察--试探--思索--猜想:四边形的中点能构成什么四边形。大部分同学都清楚普通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应该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那么你能否证明你的新发现呢?同学们都想试着将其证出来。给出证明后,又让同学们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四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再通过观察--试探--思索--猜想:它们是不是还只是平行四边形?画好之后,每一位同学都抢着回答自己的新发现。他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还只是平行四边形,而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边中点构成的分别为菱形、矩形、正方形。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原因,这样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就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掌握的知识也就比较稳固。

(三)“开放式” 问题探究

传统上,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解法是模式化的,称这类问题是“封闭”的.相反,条件开放(条件在不断变化),结论开放(多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的问题称之为“数学开放题”。开放题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这就吸引学生不依赖教师和书本,独立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各种各样的答案,可使学生在解题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性的心理态势,对数学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开放式的情景题教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如图:靠公路分布着某集团公司5个仓库A、B、C、D、E,其中间距分别为11km、10km、12km、14km,现有某种物质分别存放于各仓库中,其中A仓库80吨,B仓库30吨,C仓库40吨,D仓库60吨,E仓库10吨,现要将它们集中存放于某个仓库中,已知每千米每吨物质运价为7元,问集中在哪个仓库运价最省?为什么?

教学时,从学生认知的接受程度考虑,设计如下问题,层层递进,使之成为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在线段AB上找一点P,使P点到A、B的距离之和最小?

如果在AB上另有一点C你能否找到P点,仍满足到各点距离之和最小?

如果一共有4个点、5个点、 …… n个点,结论会怎样?

当情形第二问中的点C与A重合时,当n个点中有些点重合时,结论会怎样?

现在再来解决上面的问题,你将如何考虑?

(四)“自主式” 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同时要给予时间加以解决,切不可贪图方便,舍不得花时间,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究,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安排这样例子:

1、某个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2、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为2×0.1mm , 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mm?

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再找一找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再算一算,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自学、去思考,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的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各自小组的见解,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学生不仅发现了十一种不同展开图形(如图) ,而且还找到了正方体的展平规律,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在探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自由地支配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地位,有时学生讲学生听,有时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再也不是知识的垄断者。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指导,必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学生熟知的问题背景,探究、体验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在定理、法则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揭示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研究和解决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在例题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几何“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学生不难证明这个问题,但我们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能否将斜边上的高改为斜边上的中线和对应的角平分线?

探索2、能否把直角三角形改为一般三角形?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盈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这些素材都可取自与报刊杂志和互联网。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新课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才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并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认识基础科学概念与规律,掌握基本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积极态度。探究包括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六个步骤。探究的基本特征有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交互作用的,相辅相成。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生物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

(1)确立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目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知识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转化变为自己的知识,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加以综合并到实际中去应用;②能力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利用多种途径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与信息能力,能对各种已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能力,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能力;③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与人交往和团队协作精神,探索和创造精神,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2)选择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内容。生物课程中,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包括:①生物学基本概念,②生物学探究性实验,③自然现象中的生物学问题,④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⑤人体健康中的生物学问题,⑥科学前沿中的生物学问题,⑦与生物学有关的跨学科综合性问题,⑧与技术、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等。总之,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是有规定的相关内容的,在实施教学中应选择具有可教育价值的探究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领悟到探究的思想,体验探究的方法,同时主动积极地获得相应的知识。

(3)建构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模式。根据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结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建构与科学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形成结论——评价和讨论。

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可分为:①生物学相关概念模式:提出问题——认识材料——探究问题——形成概念——深化概念。②生物学原理探究模式: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假设——探究与验证——总结结论——实际运用。③综合性问题探究模式:提出问题——制订探究方案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深化理解。④生物学实验探究模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⑤复习模式:提出问题——合作整理——汇报评价——总结构建——练习拓展。⑥生物科学史渗透模式:背景——思想——实验——归纳总结。

三、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结果评价可称为是一种表现体现式评价,也就是学生实际操作探究性的课题任务来体现其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度进行客观真实评价。生物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①评价目标具有过程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把整个探究过程都纳入评价范围之内,而不是将最后结果只纳入评价。②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即参与评价者应包括教师、探究者本人和探究小组的其他组员等共同参与。③评价方法的结合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时,要将定性和定量结合在一起,其具体操作时有提问口头回答评价、作业书面评价等。④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即在评价过程中,除达到知识目标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很重要。⑤评价标准的灵活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的结果时,不能单纯用单一的是非对错,而重点强调其探究的最终作用,以促进学生发展。⑥评价对象的差异性特点:即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性质及学生个体间差异,有弹性地调整评价标准。

四、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生物课程实施探究性学习,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生物课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探究的主体。设计探究过程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能适时发挥指导作用,从技巧和方法上给学生予以适当帮助,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第二,问题性原则。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并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开展探究准备工作,即寻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这是由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第三,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探究的方式、问题的提出、内容和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还有结论评价有着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第四,创造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指以“探究”作为手段,来挖掘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探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丹,张颖之.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查[J].学科教育,2003(1).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被提出,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倡导学习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特征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定课题进行自主、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打破了单一的学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信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研究中总结学习成果,生成新的知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改变教师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开创性的思维能力,例如,著名的问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探究性学习就能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解答方式,让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开创性。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必然要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也要在学习中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一种充满渴望的学习心理之中,带着疑问进入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造跃自由、勇于表达的学习氛围。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砸缸救人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好的救人方法。二是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回声》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中小青蛙听到回声的故事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表达能力。

(2)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①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关于太阳的大小还是离人的远近?②文中两个小孩的观念和理由分别是什么……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再加以提升,让学生解答关于主题、思想的问题,从对文本的阅读、想象、思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探究经验,学习深入探究的方法。

(3)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也离不开教师对探究过程的指导和探究方法的传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课题、重点词句和语段、文章的空白处、文章的结构、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探究,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生命 生命》教学中对标题的“生命”进行探究,产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鸟的天堂》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中的引号也是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感情的绝佳途径……

(4)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提高。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能够充分展现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与别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第4篇

时代要求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要求人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研究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将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深入而高效开展,这也顺应了时展的要求。然而,把探究性学习定位成一门课程是欠妥当的,它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甚至学生的整个生活,而不是游离于其他课程之外的另外一门课程。一般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择定研究对象、课题、内容、方法、独立实施研究计划,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所谓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主动探求开展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体性。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而作为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开展研究。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讲、消化知识,而是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己选课题、设计方案,选择研究的方式、方法。二是探究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并不重在引导学生研究出什么结果,而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在研究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立足本地,如方言研究、名人研究、民俗研究、县史村史研究等。三是开放性。就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来说都是开放的。学生在课余、双休日、寒暑假等进入图书室、阅览室、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还可开展社会调查,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另外,形式也是开放的,可以采取个人、小组、班集体多种形式。四是实践性。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索、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获取正确的结论。

2、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由于学生个体在性格、兴趣、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以及研究条件的局限性,课题的提出与选择应该充分照顾到这些因素,因而课题的提出与选择就应有一定的要求。选题要求大体应考虑到层次性与组合性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可研性与可行性结合,基础性与创新性结合。一是层次性与组合性结合。由于学生个体能力上的差异,课题的内容应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显示层次,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与此同时,这一些课题内容最好是有系列的,是一组子课题与母课题组合的“套餐”,分则可各自为政,合则可组“大家庭”,既可分别探讨,又可综合研究。二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非专业性特点,在选题时不仅要注意到课题内容所具有的知识性,更应充分考虑其趣味性,使学生更自愿、自觉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三是可研性和可行性结合。课题的提出与选择,一般多考虑其可研性,往往忽略研究的条件许可性。有些课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行的。四是基础性与创新性结合。自然科学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往往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创新空间:如对环境、生态的调查后提出“对策”性意见,即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机会。与语文相关的课题,这种空间似乎小多了,因而也更应重视这一点。如无直接可创新之处,也应尽可能提供探索空间。

3、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对学生长远发展影响巨大。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会对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内在动机、科学探究兴趣、正确价值观、有意注意品质、知觉水平、心象丰富、思维能力、言语能力、情操陶冶、意志品质、良好习惯、良好性格等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从事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发掘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总之,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形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形势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素质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第5篇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