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手绘;课堂教学

手绘表现技法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所应当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它的表现形式以素描、速写、透视等为基础,利用笔和纸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图纸的表达。它在表达时候可放弃尺子、圆规等辅助工具,形成一种自然洒脱的设计效果图。

1.2014级室内设计学生基本学习状况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艺术设计系作为该学院的重点教学部门,于2012年获得了广西区“特色专业”称号,是广西区内唯一一所具有如此荣誉的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该系下属的一个专业方向,在该系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以该系2014级室内4个班为例,第一,从生源地来讲具有多样化,以广西本地人居多,湖南、江西、内蒙古、福建、河南、山东、河北都有生源。第二,从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讲,以高考失利的学生为主。第三,在数据资料准确性上,作为该班的专业教师,数据调查更加方便和准确,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

独立学院不像公办院校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它更多的是带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性,且独立学院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生源构成上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1.1绘画基础不扎实,领悟能力不够

在当前,全国各地的高中为了保证和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在高二下学期就会建议基础稍差的学生转为专业特长生,并告诉他们这是迈入大学的唯一途径。在此诱惑下,基础稍差的学生纷纷作出选择。

根据调查统计,106名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中,学习绘画在三年或者以上的,占少部分(22.6%),在两年左右的占比重稍大(40.6%),在一年左右的占37.7%。

通过分析得出,该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绘画学习作为能够进入大学门槛的杠杆,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加之,绘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学习过程,素质好的学生也不可能通过短时间学习吃成“胖子”。该班学生整体绘画基础较弱。

1.2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效果图以它的真实性充斥着人们视野,导致一些学生认为景观就是电脑效果图。该专业学生对于室内用途和室内用途与室内效果图的区别,也都是处在基本了解和不太了解的阶段,真正了解的占的比例很少。所以学生对室内设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即使了解也是受亲朋好友工作影响,甚至其中有两位同学认为室内设计就是纯粹的坐办公室。

1.3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惰性”滋生明显

独立学院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日常课堂基础练习上,只是为了画而画,对于为什么画、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手绘表现是画与思考的过程,练习不思考或者思考不练习,都不可能有太好的成绩。

以2014级室内1班25人,在5周内的手绘课后练习作业(5张/周)为例(表1):

数据显示,虽然经过5周的学习,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有明显好转,但都会存在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一部分学生不是不能完成作业,而是把作业放到最后。例如,这门课的上课时间是每天下午,他们往往会在临上课前的午休时间做,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时间都是白白浪费掉了。

1.4未来生存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学生存在这个情况比较明显。其一,学习成绩长期较差,自信不够。中学是学生建立自信的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自信够不够关乎学生的未来状况。学生长期处在“劣势”地位,必会导致思想上认为做什么都不成,“得过且过”想法比较严重。其二,家庭优越感比较强。在来独立学院之前,部分学生未来工作存在被“安排”现象。以此班为例,家在农村的学生为0,父母为企事业职工为6人,父母经商为9人,父母为公务员或在编人员的为7人,其他的为3人。

以上的数据虽不能代表全国独立学院都是这样,但是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独立学院学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独立学院老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学习之前,学生要解决的室内职业认知问题

2.1问题一:室内手绘表现在个人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室内手绘表现是室内设计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它有助于提高设计师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设计师个人素材的积累,提高设计方案的成功率。在当代,个人收入水平衡量了个人价值的实现状况。手绘效果图与电脑效果图相比,更加方便、快速以及富有艺术感染力。例如,在甲方的业务洽谈中,手绘设计师可以方便、快速地画出预建方案,生动地向甲方展示方案构思,引导甲方向正确的建设思维转变,大大提高了方案的成功率。在意境表达上,电脑效果图相对冰冷,缺乏空间意境和个人情感,这方面是当前电脑效果图技术无法实现的。

2.2问题二:向学生讲解当今室内职业分工问题,指导学生制定未来职业规划

如今,社会对设计认同感有大幅度提升,为了提高设计水平和缩短设计周期,带动了设计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在大都市里,室内行业里大体上分为了方案设计师、施工图制作人员和效果表现人员。这三个不同的职业分工,对人员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区别。方案设计师各方面要求最高,如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职业素养、行业洞察力、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工艺和材料熟悉情况都有相应要求,它位于这个行业的“金字塔”顶部。施工图制作人员要求有一定的学历和专业领悟能力限制,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有实际项目经验,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和相应规范以及材料属性,它位于这个职业“金字塔”最中间部位。效果图制作人员学历限制较低,要求熟悉对应的设计软件,它位于最底部。这三种分工相对应的经济收益也是由高到低变化。

通过以上两项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当前室内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产生对室内手绘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的信念。

3课堂教学中室内手绘表现训练的五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绘并没有退出艺术视线,手绘效果图较于电脑而言更加直接,更加易于传达设计师的想法。它是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也可以作为判断室内设计师水平的标准。独立学院要掌握设计表现技法,理解设计、深化设计及提高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室内手绘表现的优点,在于它的方便、快速、自由直观,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它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有所成就,必须要由易到难,安排教习过程,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为了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来实现:

3.1基础透视练习

透视是绘画的基础,它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画面感受的好与坏,它也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并直接告诉他们最佳的视点高度为1.3~1.5米,视点的位置要依突出物体的主次而定。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记住两个所有:一是所有与地平线相平行的物体灭点都要与地平线相接。二是所有与地面相垂直的物体,竖向边线都要与地平线垂直。在透视的准确性上,告诉学生以表现主题定真高线,物体体量大小能够再现真高线,时刻对比,找准正确参考点。

3.2物体结构画法练习

以随处的可见的物体为例,向学生详细讲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实形和虚形、形状、尺寸、方向以及光线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在这个阶段,一是提高学生对造型能力的理解,掌握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关系。二是强调线的使用,锻炼学生用线条表现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尺寸关系。三是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方法。

3.3临摹与写生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临摹是学习和揣摩优秀作品设计意图的重要途径。首先,以大量的优秀方案临摹为主,让学生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老师在这个环节里,向学生讲授各种类型作品的画法和技巧。在个性上,让学生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但是也不能任由发展,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把握好度,控制整个教学的进展。写生是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一是构图恰当,用笔概括、简练,透视关系正确。二是学会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解决临摹与写生之间的差距。

3.4课堂示范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通过课上与课下观察所得,老师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特点,以个人实际行动折服学生。2014级室内1班的学生大部分为90后,他们佩服的是有真本事的人。学生的这个特点要求老师时刻作为榜样给学生看,与学生同步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假如老师不与他们一同练习示范,学生的课堂纪律会很难控制。通过与学生同步练习的方法,既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机会,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会因为别人的认真学习而感到自己是多么的不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适当播放国内优秀作品的视频教程,如国内沙沛、陈红卫等人的作品。

3.5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为主,老师点评为辅,培养他们之间良好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总会有不服输的竞争意识,通过他们之间的作品定评,点燃这种竞争意识,唤起被同行之间所赞美的心性。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大量练习,该班的学习成果显著。无论是在专业水平,课上纪律都明显高出隔壁班级,且得到了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的认同。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第2篇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作为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是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塑造学校形象的物质承载者.研究大学校园环境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对于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形式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空间环境的公共艺术大多数以雕塑、壁画等传统艺术形态出现,作品主题单调、形式老套.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现状,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分析,探讨当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

关键词 :公共艺术;高校校园;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5-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10YJC760051)

公共艺术一般存在于特定的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并在实际功能和文化心理方面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1](P12).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一般是指能满足视觉美感的视觉艺术,如建筑、雕塑、景观、生态艺术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公共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和兼容性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属性也具有多元性与多义性特征.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装饰和美化环境是公共艺术的最基本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大学校园作为育人的场所,存在于此的公共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一种“文化符号”.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一是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二是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观,让身在其中的学子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能营造有意义的美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学术氛围的作用.当然,公共艺术存在于大学校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能唤起青年学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学生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学校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是存在于校园内的服务于师生学习、交往等功能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也都是校园里最常见的特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雕塑、建筑,以及各种碑、亭、桥、池、石等.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是通过创作公共艺术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鉴于公共艺术对于校园环境的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创作途径的探讨.

1 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庞大的校园、奢华的建筑背后隐藏的却是校园思想文化的贫乏,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的消失和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国内高校校园中公共艺术作品并不少见,无论学校规模如何,都会设置一定的公共艺术作品.常在入口的公共空间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题性的雕像或是喷泉,是大多数高校标志性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校园内部空间中对于公共艺术的处理却很粗糙,常见的壁画、文化石、公共标识等随意的放置在草坪或是间隙的空间里,显得杂乱无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原先的一些公共艺术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没有及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更新,导致一些公共艺术沦为校园里环境的垃圾.

1.2 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

城市曾有“千城一面”之说,而存在于高校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有此趋势.目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很多广场和街道经常会见到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这些公共艺术无论在造型、材料的选择上都趋于雷同,使得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个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校园景观陷入了“千校一面”的窘境.这种不分场所的照搬,忽视了作为具有人文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忽略了场所和公共艺术的共存关系,让本来是为了体现学校校园精神的公共艺术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

1.3 对校园文化缺乏传承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是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公共艺术的设计规划常常是两个区域各自为政,没有联系和传承.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所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构建过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某些公共艺术更是历史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学校的成长,同时这些历史痕迹作为时间线索穿梭于校园,增加了校园的可辩识性,让校园文化不断的启迪和熏陶学生.“授之以渔”的高校氛围不仅源于学术的存在,更源于潜移默化的文化传统氛围的熏陶、对校园历史的尊重.新校区往往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的形式,对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未能做到传承和延续,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新超和时尚,忽略了对原有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而很多老校区中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划和美感、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等.

1.4 设计缺乏人性化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公共艺术孤独的存在于空间中,没有人会去驻足观看或是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缺乏亲切感或是缺乏人性化设计.存在于高校空间的公共艺术,经常会见到材质或是尺度不够人性化的公共艺术,原本是为了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元素却成为人们无视存在或是无足轻重的物品,如石材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椅凳,夏天太热没法坐,冬天太冷坐不了.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的公共艺术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亲近,在人-公共艺术-环境的审美场域中,达到公共艺术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交互的情境.

2 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设想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是典型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校园内公共艺术作品很少,老校区仅有图书馆前的立体雕塑和第一教学楼入口的上世纪80年代所作的木质浮雕.新校区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精神集中表现在行政办公楼前喷泉广场.这是个开放的空间,六艺柱、湖边的喷泉平台、沿湖的公共椅凳以及湖边的刻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校训的文化石.这个对全校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其形式简洁,材质单纯,引古思今,表述了学校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追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总体来看,整个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面积和楼宇的分布并不均匀,新旧校区的公共艺术缺乏整体感和规划意识.对于一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高校来说,加强和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素养有着急迫的要求.基于目前学校校园规划的基础,在遵循环境与特殊受众的互动原则的前提下,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主要可以从两种形式入手:长期性公共艺术和暂时性公共艺术.

2.1 长期性公共艺术.

长期性公共艺术常常会被当做一个特定环境空间的精神地标.“不变性被社会赋予价值.人们总渴望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通过它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2]细数国内外的名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记存一些该校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清华学堂门口的日晷雕塑,上面篆刻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伯林顿大学校园的情景雕塑……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在校园建设方面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绿地、场所环境的需求,保证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诸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校园应有文化意境.诸如结合新校区实地草坪空间、地形,选择不同自然环境的石头任其自然的撒落在地面上,形态各异、色彩不同,使人感受一种丰富的自然想象和涌动的青春活力,校园环境的人文色彩在不经意中得以显示.在处理新老校区的整体性上,由于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校园公共艺术应该与校园建筑形式融合,从而使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犹如放置的雕塑本身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置放的环境由此富有了内涵,令人感受一种校园的历史与文化的守望.如老校区图书馆是历史比较长的建筑,两栋建筑围合的公共空间一直空置在那里,可以结合建筑的风格设计一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之结合,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往往能达到纯粹形式行的更加让人感到亲切.

其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性的表达.高校校园给人们的感受不只是视觉印象,而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张扬.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根据具体环境塑造和表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依据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可以在校园主门入口处设计一座具有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首先就能感受学校蕴含的育人理念.形式上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同时也可在不同的院系门前放置结合院系学科特征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这样可以给每个院系增添自身的学科特色.在题材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理念,用教育、学习、研究等相关的素材、名人励志求知进取的精神等诸多内容为对象.

最后就是艺术性表达.作为存在于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必须保持其文化品位,拒绝平庸无趣的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立也不能单纯追求艺术品的堆砌.针对目前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偏少的情况,可以在主要道路的两侧、学生宿舍公共区域、以及校园湖面水系两侧增设一定数量的文化景观雕塑和小品,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品位的、新颖的,做到与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品.在保持艺术自身的纯洁、唯美的同时,作品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情操、追求完美理想的形式.

2.2 暂时性公共艺术.

对于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语境的教育场所来说,暂时性的公共艺术就要创造更多的临时的教育情境空间、教学空间,同时担负起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传播.

暂时性公共艺术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展示,经历的时间都较短.“瞬间的真实性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个特点对于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一所作为拥有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高校来说,可以为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创造性的授课方式.目前艺术学院有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广告和工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都很强,很多课程作业都是以实体的形态展现出来.比起放作业放在艺术展厅里,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如环艺专业的公共艺术、三维设计、景观设施等课程都是产生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更是对外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良好途径.在创作空间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在校园公共空间中选取合适的空间场所进行主体性的公共艺术创作.这些公共艺术会随着不同课程而不断更新变化,给校园环境带来新鲜感和活力.二是利用即将需要规划的地点在其中先放置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由教师授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从学生创作的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创意方案进行集体创作,选用简便易得的材料,由学生动手进行方案的实施.如在连接东西校区的快速通道桥面上的空间,可以根据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课程训练,如景观小品、三维设计练习等,这样既能丰富课程也能对校园环境的改造起到作用.课程作业转变为暂时性公共艺术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的,也会更好的发掘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潜力.“时间性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随着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坚固与固定地点的展示越多越不受艺术家的钟爱,他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创作变得更加轻松了;对大众欣赏者来说,作品也更加丰富了,并期待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奇.”[2](p21)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作为高校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仅有美化功能,更肩负着育人的功能.因而,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暂时性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常选择与某个事件或主题活动相关联的.这样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比起说教来的更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对学生的思想更具备批评和干预的功能.如以“文明”为主题的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如食堂、银行等经常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地方.作品呈现后会让师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做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大学校园暂时性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上,除视觉形象上的认同感之外,还要在文化语境上让公众产生认同感.同时,暂时性公共艺术可能也有一种意愿,就是来表达那些永久性项目艰深的概念和当下的问题.[2](P63)暂时性公共艺术也能够展现更多长久性公共艺术无法体现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类型的一种补充.

3 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展示着艺术的无处不在,创作中必须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遵循教育为先的文化语境,坚持与环境相一致的基本观念.除了考虑设计中的人性化、风格的协调性,还应考虑环境对师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长期性和暂时性两种创新型设计形式的互补,创造出宜人的校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去思考、记忆和憧憬,从而将公共艺术承载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效的传达,最终达到提高认知和塑造学校独特性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第3篇

1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必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即环境、艺术、设计三者的组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更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1环境艺术设计目标追求要求运用生态理念

生态学是专门研究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重要思想是强调人与自然、人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要在保证人们良好生活质量和各项基本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以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减少物质、能量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与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不谋而合。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要求环境艺术的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时,将人与自然看成统一的整体,注重艺术设计的持续性、循环性、多样性、高效性、舒适性。

1.2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取向要求运用生态理念

从生态学角度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追求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和生态价值观。在生态伦理观上,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是人类平等、人与自然平等,是以尊重、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在生态美学观上,生态美学观在追求形式上“生态美”的同时,追求本质的“生态平衡”,进而创造出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创造出“美感”;在生态价值观上,过去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经济增长为单纯目标的“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对人类自身行为加以适当控制,人类还可能面临更大的生态危机,面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价值观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主动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可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取向,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1.3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则要求运用生态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遵循“尊重自然、最小干预和最大促进、科学指导、艺术参与”的原则。尊重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本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人类活动肯定会形成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但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尽可能减少人类的干预,并尽可能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制造出高品质产品,以减轻人类消费对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通过设计师的手笔,创造出既既包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需要的新环境。可见,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决定我们必须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始终。

2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途径

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2.1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

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设计与保护,也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以此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此同时,设计师还要利用生态设计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和破坏,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保障环境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恢复与促进,也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实现生态恢复与改善。设计师要探索用生态的方式,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对被不断增加的废弃物占领、被生产生活破坏的场所进行生态修复。

2.2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补偿与保留创新

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补偿:针对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及非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设计师要注重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补偿性的艺术设计,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设计手段和景观元素来减少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性恢复,如鼓励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转而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保留与创新,包括对设计对象原有元素的保留、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者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以减少对设计对象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生态开发与能源利用

能源循环、物质再利用应该贯穿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始终,设计师要尽可能开发、利用各种再生性资源,实现对设计对象资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功能拓展。首先,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材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自然循环系统的构建。如:在德莱塞特尔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成为资源开发、废物利用的典范;其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强化场地的自我维持。如:设计师在上海的梦清园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系统,并设置了采集太阳能、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动力源,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内涵;再次,要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包括控制化石燃料类能源的使用量,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蓄热,利用垃圾焚烧余热的能源系统,等等,都是高效利用能源的探索和尝试。

3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要求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系统多元的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意识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与联系,注意与环境历史和未来趋势的联结,注意生活与工作的联贯,注意时空的连续性、现实的整体性。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同时也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过程,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具有双重责任: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要给人们提供优越的物质享受,还要有效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此外,在公共建筑、社会性环境设计中,设计师还应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要了解建筑施工、投资标准、技术指标、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所提的设计方案既切实可行,又能满足人们的潜在需要。

3.2坚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

将“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最终的目的是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可持续”思想,也就是要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阳光、风向、水体、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条件,积极探索、构建舒适、自然协调、和谐共处的物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总之,“可持续”思想作为最贴近人、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环境布局的整体设计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以巧妙方式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构建良性互动、持续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

3.3坚持“系统多元”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方面,环境艺术本身是由包括物质形态要素、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等在内的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也是具有特定结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从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角度加以综合考虑、整体权衡;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在承接传统元素的同时,也要重视注入新要素,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注重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注重人与自然、社会、时代的协调统一,使设计作品朝着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

作者:赵科军 单位:常德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俊超.生态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

[2]姜彬.从生态文明角度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5(34).

[3]李卫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5).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第4篇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认识

所谓的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观念,是消除污染,消除浪费,注重科学,促进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的理念。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所涉及的生态理念要包括以下特点:第一,高效性。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要坚决杜绝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特别要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第二,多样性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设计形式要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艺术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尽可能利用丰富的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这里所说的多样消费并不是无节制的浪费型消费,多样化消费是为了减轻单一性消费对环境造成的的不利影响,能够使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方式,以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科学性。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中的科学性主要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循环性和可持续性,主张加大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用最科学的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在当今社会工业发展迅速,人口不断膨胀,对环境造成级大风的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要重视科学生产的原则,通过生态理念的应用,采用最科学的资源利用方法,减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生态理念,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用天然材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在材料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天然的材料。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对天然材料有充分的的了解,了解材料的特征,如何进行工艺加工,如何进行更好地造型,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制作,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要运用天然材料,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设计和加工,能够通过选用天然材料的方式节约资源,保证资源的安全性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深入到艺术设计中去,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

2.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就需要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能够通过生态设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实现物种的多样化发展,保障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生态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对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系统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比如,再设计过程中,如果一个环境艺术设计是面对的是一个废弃地、垃圾场,是一个被人类活动破坏严重的地方,环境艺术设计者就有责任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是这些破坏严重的地方恢复生机。设计者要考虑如何通过生态设计恢复这些地方的生态系统,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方式,使这些地方变得更加美丽。

3.生态保留与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利用生态理念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态保留与创新的设计方式的的应用。通过保留与创新,能使原有要素得到保留,并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材料进程创新,保留并增加设计作品的使用功能,赋予其新的含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加强环境保护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能够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保护意识要深入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现代,很多技术手段在环境设计中得到应用,但无论是什么手段,都不能破坏环境,设计者对环境要有保护意识,只有这样,设计的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加强生态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中对环境的破坏,才能使环境生态系统得到健康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生态理念的作品。

5.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

在现代设计,很多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毫无价值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生态开发与利用,考虑建材废料的再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设计者要尊重自然法则的过程,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型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的设计目标,这对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6-01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世界各个国家都举办了“绿色运动”,20世纪下叶,西方国家兴起了基于绿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热潮,生态理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如今,随着社会主义进程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生态环境理念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人们开始反思环境问题、改变破坏环境的方式,使得环境设计和生态相互相成、紧密结合,进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要结合环境的光学、力学、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然后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再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1)园林设计,(2)室内设计,(3)建筑设计等。其相关的设计理论有多方面,同时设计很多基础工具的使用,例如:(1)绘画,(2)制图,(3)色彩构成等。

二、该项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高效性

在设计中应该始终坚持杜绝浪费、转变粗放模式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以低成本、高效益为追求的目标。

(二)持续性

这项设计不论在结构布局还是在设施的设置以及设计构思等方面都不仅应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应该适当的考虑后代的需求。

(三)多样性

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这样才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引导消费者主动消费,避免消费者无选择的压力。

(四)循环性

该设计在材料和资源上要尽量的自行分解和消耗,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有一条有效的资源利用到污染物分解的闭合循环线路。

三、该项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原则

(一)科学指导

在设计初始,一方面,应该考虑合理的使用高科技材料,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另一个方面,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高科技材料的使用率,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艺术的参与设计

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把它归纳到环境设计中必须坚持艺术的原则。所以设计师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分析和设计产品,创造出不仅美观而且符合当代社会的环境。

(三)尊重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具有自我恢复和维护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环境艺术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促进大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除此之外,也要知道大自然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得设计出的产品更亲近大自然。

(四)材料利用原则

指的是设计时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考虑原有的材料和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整个过程中遵循合理利用和开发原有景观,那么设计师需要考虑原有设施和材料,还需要考虑以后要用的材料等;应遵循减少资源的浪费、破坏环境的现象,慎用不可再生能源;遵循有效利用材料和设施、回收材料、资源等循环利用的原则。

四、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天然材料

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在使用天然的材料之前要深入了解该材料的各个属性,比如:(1)用途,(2)自身特点,(3)加工技术等,以便对天然材料合理的使用。举例说明,为了创造舒适的环境,可能会用到某些带有清香味的树木,但是这种树木绝对不能对人们的健康有害;利用鹅卵石的形状和性质,可以用于铺路,人们方便行走的同时可以活血健身。合理的使用天然材料可以加强人们的生态理念。

(二)注重环保设计

这不仅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而且是生态理念的精髓。环境保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充分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设计师应该把能源低损耗和低碳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绿色环保和节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整个设计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该设计可以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的目标。除此之外,该设计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要满足环保的需求,也要体现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应该合理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严格污染、耗费等,同时始终坚持生态理念,设计出良好的设计,更好的服务于人们。

参考文献:

[1]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14(6):17-18.

[2]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b饰,2015,151(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