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第1篇

执行力即贯彻能力是现代中国企业界比较头痛的问题,其中原因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中国几千年社会变迁是农业经济的传承,不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培养出优秀的产业工人和具备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问题绝非仅仅是员工素质问题,并非蒙头苦干就可以,我认为企业执行力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要系统、全面地对其进行解剖。近期我接触了一些老板,都还在说公司执行力问题,故有感而发,写写我对执行力的看法。

一、 战略正确、执行有力

也不知道哪位“专家”说过一句话,叫“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乍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觉得很有问题,就像闽南的一首歌“爱拼才会赢”,爱拼真的会赢吗?如果方向错误、方法不当,可能会拼的头破血流。当然不拼肯定不会赢。商战的博弈靠的是财力资本与智慧能量的较劲;因此,公司领导所做出的每一个战略决策除了攸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之外,也将影响到一大批员工的职业生涯。中国有句古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已经明确的指出战略与执行之间前后顺序孰重孰轻的道理;若以“知行合一”来解释执行力更为贴切易懂;一个人如果“知而不行”顶多是称之为懒散,反之,如果“不知而行” 那可不是用一句“莽撞”“愣头青”即可轻易带过,是一种万分危险的举动;可见,经营者对战略方向的把握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关键。因此,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考量的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应该改为“七分战略、三分执行”才是合乎理论逻辑的。

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的关于战略制定的案例值得学习。他在回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提出的在民营企业如何保证战略正确的问题时,回答说:“原先都是我自己说了算,后来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后来我想出一个方法,尤其是制定企业战略的重大决策时,我将任务全部下放到各职能部门,由他们全权负责策划,策划完成后公司给予一定的奖励,公司的其它部门有权针对此策划方案进行多次论证,每找出一个瑕疵点又发给提出者多一倍的奖金,几个循环转下来之后,整个企业集团内部已经再也找不出有任何盲点,再聘请教授、专家、顾问到公司论证,他们如果能够从中又找出问题点,会再送给他们更高的奖励,这些年来我用这个方法来防止我个人的主观判断,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在跨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投资案,很少有失败的案例。”

二、 管理机制标准化

在中国很多企业中都会听到一句话,说员工素质太差,所以没有执行力。企业执行力的高低,真的和员工素质高低有很大相关性吗?在此,我要说句公道话,因为这种推理本来就有点一根竹竿打翻一条船,以偏盖全的谬论;和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的员工相比,中国员工的素质真的比他们差吗?我相信大家不会认同这种观点,到目前为止在上述地区投资的日本、美国、德国企业也为数不少,完全聘用当地员工,奇怪的是大部分企业都能发挥执行力,赚进大把钞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就是管理机制标准化。

肯德基现在每年在中国能复制几百家店,而且每家店面都经营的很好,就在于管理机制标准化的作用。我曾经全面、系统地学习肯德基的管理经验,收获最大的就是肯德基每一项的工作任务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基本上所有的操作型的工作换任何一个人过来只要培训3小时,就可以顺利上岗。如果企业家有志于定位打造百年企业的公司,我们不能将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在某些人的脑瓜里,而是要运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将之沉淀为公司的知识,进而转化为全员学习的教材;要将公司的产品形成不同的产品系列,具备可复制性。唯有如此,一家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才不会出现人才断档、业务拓展速度慢、协调关系繁杂、产品品质控制困难等问题。因为管理机制标准化以后,很多事情会变得很简单,剩下的就是培训技能的问题了。

三、 建立执行力系统

企业的执行力系统应可分为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奖罚制度、信息系统、流程体系、文化建设等六大系统。企业的执行力高低,基本上是由以上六大系统的机制建设完善程度来决定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员工的个人能力、态度就能轻易动摇和左右的,这六大系统的建设正是中国企业首先要修炼的一项基本功,与国际先进优秀企业相比,这才是目前中国企业管理中相对较为薄弱的一环。

一家企业执行力系统的建设,要经过很多人不断的努力,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并结合公司实际,耐得住寂寞和麻烦,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一步一个脚印,方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执行力的六大系统。建立权责利清晰明确的组织架构体系,使组织中的每位员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建立起能吸收大多数人的智慧,广大员工参予基础上的民主集中的经营决策机制,使公司战略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建立起以分解承接公司战略为核心、工作业绩为导向、评价清晰的奖惩制度、薪酬体系和分配体系;建立简单高效,符合一线战斗队需求的流程管控体系,并充分运用IT技术信息化的工具将之标准化、数字化、简单化、固化;培育和完善公司创始人发起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坚持以员工的成长为公司的第一责任、第一要务,使优秀企业文化成为影响员工行为的“无形的手”;进而使公司的优秀企业文化能影响、融入现代的先进文明。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第2篇

1、失败不可怕,跌倒不可怕,遭受折磨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追求,失去动力和勇气。

2、建立培训的五级模式,不仅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

3、人是在失败的过程中培养眼光,在挫折中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得起折腾。

4、危机就是在危险中获得机会。

5、什么是人才?人才是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补位。

6、老板的成功都是别人帮出来的,老板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开员工的心扉。

7、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管理必须严格做到这一步,否则,就很难规范。

8、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快、准、狠的完成工作的艺术。

9、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团结在一起来突破公司的制高点、难点;进而达成目标,实现企业之意愿。

10、推销的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必须迅速、准确判断,细心留意,以免错失良机,更应努力创造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给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11、把精力集中在正确的目标,正确地使用时间及正确的客户,你将拥有推销的老鹰之眼。(经典语录 )销售人员请记住你的目标只有一个,拜访客户直至签单!

12、推销的黄金准则是你喜欢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推销的白金准则是按人们喜欢的方式待人。别人喜欢你首先是你自己要喜欢自己。

13、让客户谈论自己。让一个人谈论自己,可以给你大好的良机去挖掘共同点,建立好感并增加完成推销的机会。销售请记住:“客户永远只喜欢自己!”

14、推销必须有耐心,不断地拜访,以免操之过急,亦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从容不迫,察颜观色,并在适当时机促成交易。销售要学会:“察言观色,因地制宜!”

15、客户拒绝推销,切勿泄气,要进一步努力说服客户,并设法找出客户拒绝的原因,再对症下药。销售是从拒绝开始的!

16、为帮助客户而销售,而不是为了提成而销售。销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7、在这个世界上,销售代表靠什么去拨动客户的心弦?有人以思维敏捷、逻辑周密的雄辩使人信服,有人以声情并茂、慷既激昂的陈词去动人心扉。但是,这些都是形式问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说服任何人,始终起作用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真诚。真诚对于任何一个销售人员任何时间都有用。

18、不要卖而要帮,卖是把东西塞给客户,帮却是为客户做事。帮助客户可以不分事情大小,但一定要全力以赴!

19、客户用逻辑来思考问题,但使他们采取行动的则是感情。因此,销售代表必须要按动客户的心动钮。感情的基础则是真诚!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员工素质;企业发展;根本基础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成败,员工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就成为制约企业做强做大的“瓶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广大员工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活动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一、员工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的基本属性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生产性是其压倒一切的重要属性,也是企业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生产性是指企业具有“将资源组织起来,依据特定需求转化成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品的过程”。

企业的自身结构与社会之间具有明确的三个方面界限:一是具有人员边界――企业配属的人员数量是明确的。二是具有经济核算边界――企业作为税收对象和经济统计对象,具有法律认定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部可以给出完整的经济核算。三是具有产品边界――作为产品提供者,可以满足社会的一个方面的需求。

除此之外,企业是一个资金、资源、装备、管理、技术、市场六要素俱全的独立系统。要素组合不成系统,或者不俱独立性的生产组织,就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概念下的企业,或者说其不具有企业属性。

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劳动组织管理、技术体系构建、生产流程安排、市场营销策略都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强自然逻辑体系。因而由这些强自然逻辑体系组织的企业运作系统就具有充分的客观属性。通过科学的规划、组织和设计,针对任何一种产品而言,都能够建立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一套生产体系。这个体系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其内在的六要素结构进行了符合自然规律的优化。

(二)人力资源在企业构成中的作用

从宏观上看,企业活动表现为人员、物质、信息的流动,也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的组织过程。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个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源起主导作用,物质和信息是人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结果。

从企业的构成要素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企业的“软件”,人力资源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信息资源包含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企业文化等,从本质上都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认知。人的活动丰富了信息,而信息又会改变人的认知。企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认知加以利用、整合、发挥,转化为有形产品,以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资源。

(三)员工在企业运作与发展中的作用

置身于全球性的产业竞争环境,把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曾经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从企业的属性与构成看,使企业具有效率和生命力,企业员工是关键因素。企业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着组织资源、执行决策、保证业务流程顺利实施、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内部管理与运作、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等等一系列重要职责,若上述工作不能做好,企业将难以为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很难稳健发展和生存。所以企业要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企业要营造和谐的执行氛围,优秀的团队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各项决策指令的执行力度和执行质量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二、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的主要要求

(一)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是根本基础

从企业的构成要素看,员工是关键要素之一。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理念、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创新体系等,都需要员工了解掌握和执行。所以员工必须有掌握上述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亦即必须要有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员工才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若员工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能完成由“社会人”向“企业人”的转变的,所以,企业员工必须是经过一定学历教育或技能培养后的高文化或高技能素质的人员,也只有这样,企业才算有了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企业员工技能素质是工作基础

企业的运作过程是靠员工来完成的,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要求,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对管理岗位的员工而言,技能素质主要包括:理解和掌握政策的水平、执行政策的技巧与艺术性、分析环境与创造性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对于产品生产类岗位的员工而言,技能素质主要包括:对技术标准的掌握与执行、加工工艺的应用、加工技术与技巧水平、工作质量和效率等。可见无论管理或生产岗位,员工的技能素质都是完成本职岗位职责的基础条件,不具备这些基本技能,是无法按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所以员工技能素质是工作基础。

(三)员工执行力是保证企业战略规划与计划实现的基础

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工作计划要靠员工来实现,每一位员工都应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企业发展大局中来考量,为实现企业长期、中期、近期目标而适时改进工作标准、工作内容、工作行为、工作效率等,不断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以满足局部服务全局的要求,使企业战略与计划得以贯彻落实。为此,每位员工都要正确理解和领会企业战略与意图,树立大局观念。在遇到复杂工作局面和工作困难时,坚决执行企业决策和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工作目标坚实迈进。管理岗位的员工要具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控局势、带领员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一般员工要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履行好岗位职责,按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完成担负的具体任务。也就是说,员工队伍要有较强的执行力,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和员工才能共同进步,企业战略和工作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技术创新客观上要求职工队伍的高素质。近年来,随着企业全面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措施、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企业改革的纵深发展强烈要求职工素质的同步提升。随着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企业行业已迈向安全高效的轨道,减员提效、分流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展开,职工保岗与竞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的素质。

第三、企业安全的长期稳定必然要求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能否确保,起决定作用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深层次而言,无不归咎于职工素质的薄弱。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强化职工的素质。

四、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途径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质量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要创一流产品、获得一流经济效益,首先要有一流的员工队伍。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积极参与技能知识的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服务于企业,顺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要提高员工素质,出人才,才能出精品、出效益。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通过吸收高素质人才、培养锻炼现有人才,才能造就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团队。

(一)吸收高文化素质职工,提高高学历职工的比例

吸收高校和专门学校毕业生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适时吸收引进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以提高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同时要重视接收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公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提高企业管理类员工的基本文化素质。在吸收毕业生的过程中,要坚持择优、公平和工作需要的原则,真正把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员工队伍中来,提高高文化素质即高学历员工在职工中的比例,使员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快速提升。

(二)加强在职员工职业培训

要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的氛围,实现企业和员工利益最大化。要加强对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工艺优化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切实作到组织落实、资金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把员工在职培训作为提高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实现工作目标能力的有效手段,以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与操作技能;同时鼓励在职员工参加专业对口的技术比武和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企业要制定激励员工在职学习的政策,创造“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的良好氛围,提高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在职员工岗位技能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职工执行力建设

员工执行力是企业实现目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保证。要通过宣贯企业发展战略,使员工自觉把自己的工作行为纳入执行企业战略的整体行动之中,员工要及时、全面理解企业意图,按照工作安排,掌握工作原则与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效,不折不扣完成工作计划。要建立工作督察督办制度,及时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工作配合情况、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确保每位员工工作准确到位和按时完成,尤其要对工作流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环节,进行督察,以实现各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避免推委扯皮现象,最终实现企业各个时期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步一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四)建立员工评价体系,促进素质进一步提高

企业在组织调配资源、产出产品的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取较大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才能实现经营目标。员工为完成工作而进行的管理创新、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将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的过程,要保护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其工作业绩、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将是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方法。要建立员工职称评价晋升体系、技能鉴定体系,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员工总结工作成绩,提炼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升华,自我完善提高等步骤,能使员工素质进一步提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岗位绩效考核,打造一流员工队伍

企业的发展壮大,关键因素之一是建立一套运转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为使组织运转正常,激励约束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要让每位员工都知道企业的战略是什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在实现企业战略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什么、鼓励什么、不提倡什么以及这样做和不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有效方法是建立员工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对按规定、按标准、按时间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也可以给予职务和岗位晋升,或学习培训机会;对违反企业规定或达不到工作要求的员工,可按规定给予批评教育、降薪降级等处理,督促其提高技能素质,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在考核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实施办法、沟通机制等,避免人为因素,作到公平公正,使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同时要及时兑现奖惩,真正建立起奖优罚劣的体制机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打造一支具有远大抱负、管理有序、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高、团结协调而高效的一流员工队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就必须提高职工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第4篇

第一个原因,务实挤占了务虚的必要空间。工业品企业的决策层,务实作风占主流。一个房间,若是摆满了家居,视觉受堵,思维受限。一个管理者,若是案头有看不完的文件和报告,经营重心自然就会被问题牵扯不堪。企业家,围棋高手,有着必然的关联。注重实空,但警觉盘中大势与要点。想赢棋?那就得起步于大局观。大局观就是务虚,不为蝇头小利所左右,算得清一盘棋、一个项目、一个事业部、一个企业的得失。落子有力度,赢棋有信心。

第二个原因,误将产品价格等同于客户价值。重化工行业,开始向管理要效益了。以更低的成本,买更低的价格,产品品质没有提升,产品毛利也还是原地踏步。可很多工业品企业认为,更低的价格,就能让客户节省成本,省的就是赚的。

叶敦明认为,供货价格的降低,会连带促使客户“自动”降低成品价格,而且,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应得的,并不会对供应商的苦心经营而心存感激。帮客户省钱,是必须的。而只有帮客户赚到更多钱,才是充分的。终端客户的价值,在于体验,在于使用价值;中间客户的价值,在于经营上的改善与赢利能力的提升,而成本与价格,只是其中的重要变量之一,绝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

第三个原因,逻辑思维完全排斥了形象思维。工科男,工业品企业的决策层主力军,偏爱有规律的事务,对于胡思乱想、朝秦暮楚的客户,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是没有价值的垃圾,只要裹上时尚与高科技的外衣,为什么就会大受欢迎呢?而自己的产品这么好,又为什么鲜有人问津呢?凡事都要寻根问底,凡物都要找到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对既定框架内的持续改善,是大有裨益的;而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感性化消费的领悟,就会手足无措。叶敦明觉得:说的绝对一点,改善靠左脑,创造靠右脑。而企业家日日念叨的执行力,右脑是发动机,左脑是驱动轴,主次不可颠倒。

如何敞开心扉拥抱工业品营销红利呢?先从经营价值观做起,也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体会客户的感知与使用价值。要想别人接受你的价值观或产品服务,那么,就先让自己接受客户的价值观或使用方式。唯有知彼解己,才能奉献双赢的客户价值。其实,生活中的父母,工作中的上司,同样也需要转换自己的教育或职业价值观,更多地给与引领,而不是强迫。经营价值观改变了,思维方式与经营风格的转变,也就会顺意而为。

成本红利,要转化为销售净利;政策红利,也要内化为战略权利。成本红利,针头削铁;政策红利,可遇不可求。唯有工业品营销红利,若是用心经营,再苦再难的行业也能结出好果子。叶敦明认为,经营企业就如同经营人生,用心用情者必有回报。工业品营销红利的背离者,就请将客户价值放在企业经营的至高位置上,让自己企业的树苗长在客户价值的沃土上。好树,定结好果子。

思维逻辑执行力培训范文第5篇

在实践中,为了使合同管理制度的上述意义得到充分发挥,在制度构建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1合法合规性

对于一切单位内部制度的构建而言,合法合规性都是首要前提。具体来说,军工企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应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制度要符合法理特别是合同法一般规则。构建合同管理制度的前提是对法理和合同法一般规则的正确掌握,并确保制度内容与其一致。其次,制度要符合国家、地方、行业、上级主管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因此,单位在构建合同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深入研究相关规定,避免制度与这些规定的冲突。再次,制度要与本单位其他相关制度协调、衔接。合同管理制度的构建要在合理统筹规划的制度体系中进行,并经过缜密的前期调研以及相关部门充分商讨论证,确保制度之间的协调、衔接。

1.2符合科研生产经营情况实际

军工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经营情况实际,是制度赖以产生、生存进而发挥作用的土壤,脱离这一实际的制度只会沦为空中楼阁。在实践中,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往往也正是“脱离实际”。因此,为实现合同管理制度与科研生产经营情况的符合性,制度的构建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制度中体现的合同签订审批流程、合同履行流程,都不能太过形式化、表面化,要体现出清晰明确的管理层次和职责权限,充分发挥经办业务部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体作用,形成法律部门与经办业务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这一点上,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制度流程就非常清晰合理,在合同全过程的各节点上,将管理层次和职责权限根据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进行细分,法务、财务、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得制度流程贴合实际进而有效发挥作用,强化合同过程参与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合同审批流程为例,制度可以规定:各个审批节点的责任部门应在意见栏准确、全面地概括提供帮助进行风险评估的信息,而不能只有简单的“同意”二字。其次,制度的构建要考虑执行制度所要付出的效率成本。从工作实践来看,员工规避甚至不遵守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制度大大降低了效率。构建制度的初衷是通过统一、规范员工的行为范式而提升管理效率,而执行制度的高昂成本将使得制度运行驶入荒谬的怪圈。因此,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理顺自身与效率的关系,针对每一个会产生效率成本的规定,都要论证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特别要摒弃那些效率成本过高却没有实际效用的规定。再次,根据法律风险管理“事前防范为主”的原则,合同管理制度与单位实际的符合性还应以这种方式有所体现:在科研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调查、识别和评估合同法律风险,总结已造成重大法律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进而在制度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建议与措施,对重大风险点进行特殊预警。用构建制度的手段主动防范特定的风险,一方面有利于风险防范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制度的内涵,提高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1.3动态管理而非静态规范

制度,从静态角度来看是“规范”意义上的,从动态角度来看是“管理”意义上的。一套理想的合同管理制度要体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合同管理,不仅要关注合同的签订和审查,还要重视合同的谈判、评审、履行、中止、变更、解除、归档、台账、纠纷处置等环节。制度文本不仅要覆盖到所有这些环节,还要考虑到这些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实时监控、适时调整等动态管理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性。

2.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

合同管理制度设计得再完美,也必须得到有力、有效的执行才能实现制度的意义。为实现这种有力、有效的执行,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2.1重视制度的宣贯和法治宣传教育

在实践中,特别是制度运行初期,很多经办人员对制度并不知悉,往往是“走流程”的时候遭遇障碍才了解制度,甚至有时候具有审批权限的人员也并没有深入领会制度,导致制度执行消极、不到位。因此,制度制定部门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主动进行制度的宣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是将制度宣贯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并且在制度宣贯中贯穿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当全员法治思维、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形成并成熟后,制度执行的成本和阻力也会大大降低。

2.2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罚的力度

制度文本中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条款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提升制度的有效执行力。责任追究和处罚条款的目标并不在于追究、处罚本身,而在于促使员工形成遵守制度的行为习惯。相应地,应加大合同管理考核评价激励体系的建设力度。

2.3领导层率先垂范,确保“零例外”

由于众多复杂的、基于行业特点和历史传统的原因,很多时候,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是因为单位领导层对制度的突破和逾越。这种来自领导层的“例外”是对制度最大、最根本的破坏,其本质而言,制度体现的是单位内部的“法治”,用以制衡领导层的权力,填补“人治”的缺陷和弊端。要真正落实制度运行的“法治化”,单位领导层必须率先垂范,避免自身“例外”行为,自觉捍卫制度权威,推动营造制度氛围。这不仅取决于领导层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理念,也依赖于制度质量和运行方式。保证制度的合理可行性,用信息化流程替代人工纸质审批,建立高管权力监督约束机制,都是提高制度在领导层层面执行力的可行举措。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