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第1篇

历史知识记述的是过去的史实,不可逆转也不可复原,这种局限性使得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来的“遗迹”来了解历史,如出土文物、文献资料、各种遗址等各类人文旅游资源,而这些都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中很值得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使用了很多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字、图片、神话等。特别是图片的使用量最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成为历史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应用了非常多的神话、历史遗址、文物图片和各种文献资料。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夏、商、西周的兴衰》等课文当中分别用到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直观的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方面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搜集、积累人文旅游资源的资料,发掘人文旅游资源与历史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人文旅游资源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以提高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历史学科属于社会学科,是一门涵盖各领域,生动而精彩的课程。但是目前初中历史课大多得不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中考科目上面,对于不占中考分数的历史学科,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少的。再加上教材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离当今时代太远,学生不能切身感受,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再加上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的主流仍然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旁听者,无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历史课因此显得沉闷,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这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探索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适当向学生讲授一些地方人文旅游资源就可以缩短历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恰当运用这些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文资源,学生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每当我在课堂上谈到与同安地区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学生的情绪马上就被调动起来,并且不停地说出他们的疑问。

比如,我在讲《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时,讲到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表现在陶瓷、造船、丝绸业。我特地补充了同安的汀溪窑址,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图片和史实,向学生讲述宋代汀溪窑所产的“珠光宝瓷”曾远销日本,受到极大的欢迎,如今遗址被挖掘,已经成为同安的一个旅游景点。学生从这些历史中可以体会到自己家乡的瓷器制造曾经如此辉煌,脸上也流露出自豪的表情。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到地方人文旅游资源的内容时,他们倍感亲切,注意力也大大集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活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各环节中,使历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人文旅游资源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把人文旅游资源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标准提出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在上《不怕远征难》一课当中,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提前布置了任务,让他们模拟导游设计一条旅游路线,重走当年走过的路线。任务布置下去后,所有的学生都开始动起来,每个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任务要做,他们开始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甚至还要求村里的老人为他们讲述的故事。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历史,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素养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因此也就难以达到思想教育功能。如果我们把学生感兴趣的人文旅游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倾向,中国灿烂的文化,众多名人的事迹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最佳材料。例如我在上《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讲到“文天祥抗元”这一目的内容时联系了同安洪塘镇三忠宫村的三忠庙这一地方历史资源,班上有很多三忠宫村的学生,他们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现在课堂上,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举手要求介绍相关的史实。我让每一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解,并评选出最佳的选手。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学生所讲的内容:“三忠庙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南宋的三个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抗元事迹而修建的著名宫庙,香火历来都很兴旺,而且远播海内外。据传该庙的分炉有100多座,是同安境内‘三忠王’香火的祖庙。”了解了三忠庙的史实后我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人们要建庙纪念文天祥他们呢?学生再一次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文天祥非常爱国”,有的说“文天祥在被俘的时候坚贞不屈”……每一位同学都能讲出文天祥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也达到了历史课的教育功能。由此,通过与历史人物的亲密接触,学生了解到古人身上的优秀品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效。

三、总结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开发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 旅游营销 陕西安康

一、引言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 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厦门 层次分析(AHP) 旅游资源评价

一、引言

旅游资源评价源于Edward(1965)、Peter(1965)、Clare(1966),其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单因子定性评价(经验)和多因子定量评价(数学模型)两个阶段Ⅲ。单因子评价是评价者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因子,多因子评价则是在进行评价时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多因子的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三三六”评分法、观赏性旅游地综合评分法、价值工程法、指数表示法、菲什拜因一罗森伯格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罗成德(1994)以乐山市和凉山州为例将层次分析法(AHP)和价值工程运用于旅游资源评价。林雄斌等(2010)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因素、生态因素、区位因素作为影响宁波乡村旅游的项目层,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郭璐等(201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禄丰县旅游资源做出了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构想和对策建议。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托马斯。赛蒂(T.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于1982年传入中国,这种方法是将对策层的相关元素分解成为方案、准则以及目标等多种层次,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在于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此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决策者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个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本文依据厦门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结合厦门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参考陈砺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模型,建立自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厦门市旅游资源进行较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厦门市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青山绿水、天风海涛、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素有“海上花园”的称誉。这里集“山、海、岛、城”于一体,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类型之多,密度之大让人流连忘返。厦门作为海西的重要旅游城市,目前正围绕着“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及“我国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中心”两大战略定位,在这一背景下,其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正确地认识厦门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制定该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基,也将为挖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厦门市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已经从只注重旅游资源本身的单因子技术评价和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发展到包括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旅游地区域条件和区位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楚义芳(1992)将旅游地内的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作为评价因子,提出了旅游地因子评价模型。保继刚(1996)提出了旅游资源价值模型,该模型抽象出旅游资源的重要本质特征,将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并列作为评价因子。陈砺(2010)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别建立指标体系,之后再综合比较,以此来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由此提出陈砺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模型。个人认为陈砺模型虽然存在普适性较弱的缺点,但从资源分类角度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较为直观,并且便于操作。

厦门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58种,其中自然旅游资源18种,人文旅游资源40种;拥有旅游资源单体总数256处,其中自然资源66处,人文资源190处,是福建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目前,厦门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全国首批5A级景区鼓浪屿是厦门城市名片,素有“音乐之岛”、“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是厦门游客必去的地方。此外,奇绝秀丽的万石园林植物园、千年古刹南普陀、“炮王”所在地胡里山炮台、美丽的环岛路海岸线、自然与人文相融的陈嘉庚纪念胜地、水上大观园圆博苑、大氧吧天竺山、园林式的日月谷温泉、拥有华东最大滑草坪的集美双龙潭景区、气势非凡的海沧大桥游览区、仿古式的同安影视城,无处不展现出厦门的温馨和美丽。厦门的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可以归纳为“山海岛城一体,绿色人居之城”;而人文资源的特色则突出表现为“侨乡口岸特区,闽台互通门户”。本文根据厦门市旅游资源分类和特点,采用了如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方法的核心。本文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相结合,对处于因子层的各因子进行赋分,最后取平均值得到综合评价层B层对总目标层A层的判断矩阵,项目评价层C层对综合评价层B层的判断矩阵。

1.厦门市自然旅游资源判断矩阵

结合一致性判断标准,由表6-表9的数据可以看出,一致性的CR均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四)层次总排序

通过一次性检验后,便可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某一层次的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然后从高层次到低层次逐层计算排序加权值,得出层次总排序。以下(表10)即是对厦门市旅游资源层次总排序:

三、厦门市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分析

(一)综合评价层因子分析(B层)

首先,对自然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层进行分析。从排序结果看,在综合评价层中自然特点B1的权重值最大,为0.837。表明自然旅游资源本身条件是发展该地区旅游的基础条件,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对厦门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自然旅游资源也受到季节性、交通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权重仅为0.167,相对来说对厦门市旅游影响不大,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次,对人文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层进行分析。从评价结果来看,多样性权重最大,为0.308,表明厦门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事实上,厦门市拥有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40种,拥有人文旅游资源单体190处,厦门特殊的人文民俗如鼓浪屿音乐文化、集美嘉庚文化、地方民俗文艺对台特色、建筑特色、中秋博饼等都给外地游客深刻印象。知名度所占权重为0.280,表明厦门市人文旅游资源享有盛名。观赏性和新颖性的权重分别为0.149、0.128,表明应该更加关注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新颖性和提升旅游产品观赏价值。闽南文化和科普教育所占比重较小,但是也是当地旅游发展中也是别具风情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项目评价层因子分析(C层)

对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中项目评价层进行分析,在8个评价因子中,知名度位于榜首,权重为0.291,这是因为厦门市拥有一批级别较高的景区景点,如鼓浪屿一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风景名胜(包括日光岩、皓月园、钢琴博物馆、厦门海底世界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石植物园、海沧大桥东岸旅游区(包括牛头山公园、桥梁博物馆等)、集美嘉庚纪念胜地(包括集美学村、鳌园、龙舟池、南熏楼、李林园等)、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天竺山森林公园、同安影视城,圆博苑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胡里山炮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普陀为全国重点寺院,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这些景区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次,观赏性和多样性的权重分别为0.259、0.121说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新颖性的权重为0.109,说明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力度不够,缺乏特色旅游项目。交通、科考性、费用所占比重不大。季节性所占权重最小仅为0.017,因为厦门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节性并不明显,从而对当地旅游业发展也无明显影响。

四、评价结果对厦门市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

厦门市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观赏性并不高。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虽然拥有海洋、沙滩、森林、温泉等自然资源优势,但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海上旅游项目单一,水上运动项目缺乏,许多内陆游客怀着对大海的向往来到厦门,结果只有在海边做短暂停留。目前,厦门市正处于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城市向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在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和旅游产品组合包装方面,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没有形成1-2个在全国旅游业中能够起支撑作用,能够代表厦门旅游形象、有特色的“拳头产品”,缺乏大型的旅游度假区和著名旅游景区;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拥有爱乐乐团、小白鹭舞蹈、南音、歌仔戏等人文景观,又有郑成功、林尔嘉、林语堂等名人文化资源,但没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开发中,缺乏像丽江“纳西古乐”、西安“唐宫乐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刘三姐”等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因此,建议精心策划,整合利用厦门现有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优势。

(二)注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

厦门市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中山路的街市骑楼是闽南建筑一大特色,集“闽南歌仔戏、南音、木偶戏”的精粹在鼓浪屿“海上天堂”天天上演;闽南特有的文化功夫茶道及厦门特有的博饼中秋民俗文化等。然而,厦门市文化旅游提升不够,人文底蕴下降,文化内涵逐渐淡化。注重当地文化的挖掘力度,挖掘闽南文化,集中力量,打造文化旅游一台戏,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增加旅游的个性,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同时,应对当地民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以保证文化资源在发展和开发中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群;GIs;开发潜力;陕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25―05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吸引力产生的核心要素。一般而言,在区域旅游资源系统中,旅游资源是以个体的集合群的形式――旅游资源群的形式而存在,结合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定义,引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所谓“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理空间重要存在形式,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1]。旅游资源群这一概念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旅游资源学研究中,有关旅游资源群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截至目前,全国范围以及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尚未进行全面的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的研究仍处于资源综合开发研究阶段,对旅游资源群的研究缺乏必要的基础信息资料,更谈不上运用旅游资源群的概念来研究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达到区域旅游资源的群体效应[1―6]。本文采用自2003年8月开始,历时2年多的陕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获取的第一手数据,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区域各大类旅游资源群中个体的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计算出各群的开发潜力,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评价。

1 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南北景观荟萃与过渡的交融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绚丽多彩。5000年文明所积淀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遍布三秦大地;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构成了大量的、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陕西位处欧亚大陆桥的中枢位置,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作用,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科技和文化教育较发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经普查,截至2005年9月,陕西省旅游资源有9972个,按类型可分为两类:自然类型654个,占6.6%,人文类型9318个,占93.4%;按等级可分为6个级别:5级154个,4级409个,3级1165个,2级1378个,1级2373个,未获级4493个。在11个地市、区中,旅游资源单体最多的是西安市,共计2148个,其中优良级(3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自然类型25个,人文类型551个,最少的是杨凌区,共计86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自然类型0个,人文类型24个。以上数据充分表明,陕西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人文类型旅游单体占多数,空间分布广泛,见图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对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研究,首先应计算出其开发潜力,但由于该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图形数据和统计数据,故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全部旅游资源普查数据的可视化与统计、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的计算。

2.1普查数据可视化与统计方法

由于陕西旅游资源普查获得的最新资料涉及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覆盖范围较广,因此为了便于普查数据的可视化与统计,必须对其建立空间数据库。本研究利用普查获得的各个旅游资源地理位置数据,批量导人到GIS软件中,实现普查数据的图形化显示,建立图形数据库,并对属性数据(如名称、种类、级别、行政隶属等)进行分类、编码,建立属性数据库,然后实现这两个数据库的链接,从而建立陕西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在该库的基础上,通过条件查询,实现各区域的面积量算以及各类型旅游资源数量的统计,并用GIS软件的运用空间分析功能,算出各类型旅游资源单体之间的距离之和n]。

2.2开发潜力计算方法

根据开发潜力的概念界定,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的大小决定于区域旅游资源群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以及资源优越度指数的高低,是由旅游资源群的规模度、集聚度和优越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区域内旅游资源群而言,聚集度指数越小,则旅游资源聚集度越大,旅游资源单体间关联度越强;规模度指数越大,则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越多;优越度指数越大,则区域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越多,旅游资源群市场知名度就越高,市场开发潜力就越大[1]。

考虑到这三种指数对于区域旅游资源群总体开发潜力的不同影响,本研究认为各指数对总体开发潜力的影响权重一致,因此,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可用公式表示:

pij=Sij+Dij/Rij

(1)

其中:P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S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优越度指数;D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规模度指数;R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聚集度指数[1]。

3 陕西区域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可视化与统计

3.1数据可视化

此次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共有9972个旅游单体,数量大,类型、等级较多,因此,在标注旅游单体时,本项研究采用文件读取的方法,将旅游单体批量生成旅游资源单体数据库,然后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在基础要素图上标注出来,从而获得陕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1。

3.2数据统计

在本次陕西旅游资源普查中,采用的分类体系是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GB/T 19872―2003),将陕西旅游资源划分为主类一亚类一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分属地文景观(A)、水域风光(B)、生物景观(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施(F)、旅游商品(G)和人文活动(H)等8个主 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按分级体系划分为3个优良级(5级、4级、3级)和3个一般级(2级、1级、0级)。陕西省旅游单体分区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4 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计算

本研究考虑到研究的意义及难易程度,分8个主类计算了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根据公式(1)得知,欲计算出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必须首先得到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

4.1三种指数的计算

聚集度指数(conglomeration)反映了旅游资源群个体空间分布聚集程度,是旅游资源群个体关联度程度大小的重要体现,它是衡量旅游资源群个体在空间上纵向排列所产生的屏蔽效应大小程度的重要指标。把旅游资源单体看作点要素,则聚集度与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和点密度成正比关系。优越度指数(dominance)是表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同一区域、同类型旅游资源群中的地位指标,它表明区域旅游资源组成中此类旅游资源类型在旅游资源群中的支配程度,与区域内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成正比关系,与旅游资源群旅游资源单体总数成反比关系。规模度指数(dimensions)是指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其值越大表明区域内旅游资源规模越大,它与旅游资源群中单体数量成正比关系,与区域面积成反比关系[1]。根据以上各指数的定义,不难算出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聚集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

4.2开发潜力的计算

根据公式(1),将各区域各类型旅游资源群的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代入,即可计算出陕西区域各主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其结果如表2所示。

5 结论与讨论

经过对表2和图2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整体来看,各类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从大到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杨凌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1.6415)、杨凌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1.1653)、绒阳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1.1486)、西安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0.9802)、西安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0.7534)。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方面分析,杨凌、咸阳、西安这三个区域都位于关中平原,并且相毗邻,交通便利,从旅游资源群的类型方面分析,人文活动、建筑与设施这两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在全省范围内相对较大,各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平均值同样体现了这个规律,即建筑设施旅游资源群的平均开发潜力为0.551,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的平均开发潜力为0.5332,由此可见,陕西省的旅游资源群开发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这三个区域为中心,实现“西一咸一体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人文活动和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方面。

(2)从旅游资源群的类型来看,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商洛(0.5818),这是因为商洛虽仅拥有17个优良级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不及安康、宝鸡和汉中,但这些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如金丝大峡谷、柞水溶洞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渭南(0.3455),经统计分析,渭南拥有6个优良级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如华山风景名胜区等,从数量上就已排在全省其他区域的前列;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延安(0.6533),延安拥有7个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如山丹丹花等,所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宝鸡(0.2183),经统计,全省范围内,优良级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仅有1个,就是位于宝鸡眉县境内的平安云海;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杨凌(0.143),虽杨凌仅拥有1个优良级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疙瘩庙遗址,在数量上位居全省倒数第一,但由于交通便利,故其开发潜力最大;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杨凌(1.1653)。这是因为杨凌虽然拥有19个优良级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在数量上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但由于杨凌本身区域范围较小,这些资源的位置分布非常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旅游商品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西安(0.5195),经统计分析,西安拥有28个优良级旅游商品旅游资源,如西安羊肉泡馍等,在数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且位置相对集中,位于市区,故其开发潜力最大;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还是杨凌(1.6415),杨凌拥有2个优良级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后稷和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虽然数量上非常少,但所处地理位置很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根据上述结论,陕西各种旅游资源群的开发可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旅游资源群特点,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群优势,整体提高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3)从各区域来看,8大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总值最大的是杨凌(3.393),西安次之(3.236),位于开发潜力总平均值(2.172)之上依次还有咸阳(2.696)、延安(2.582)。经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普查数据发现,杨凌区是1997年国家批准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经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投资建设,现已交通便利,路网密织,虽范围最小,但有2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如水上运动中心、昆虫博物馆、人工降雨大厅、后稷和杨凌国际节水科技博览园等,分布非常集中;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行政、文化集中的文明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旅游资源总数量的1/4左右,有全世界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诸多享有盛名的旅游资源;咸阳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与历史有关的旅游资源,如乾陵、茂陵、汉武帝刘彻等,同时交通便利,国际机场位于该区域内;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最具特色的黄河文化、祭祖文化,东临黄河,与山西相邻,西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数量约占陕西省旅游资源总数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从旅游资源群的角度考虑,陕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这几个区域为中心,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是延安的特色红色旅游,同时把集群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作为新思路,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实现整个陕西省的旅游资源更科学、有效的开发。

总之,本文利用“旅游资源群”这一概念及开发潜力计算方法,得出了陕西区域各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从资源集群的角度出发,经整体、全面的分析,总结出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集群特征,把生态学的种群观点引入到旅游资源研究中,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陕西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271037)

[收稿日期]2006―12―13

[作者简介]张君(1980―),女,陕西西安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统计与GIS应用研究,E-mail:。

[参考文献]

[1]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等.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1):91―98.

[2]郭来喜,吴必虎,刘锋,等.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及其类型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2000,55(3):294―301.

[3]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248―256.

[4]林岚,赵清,赵淑玲,等.旅游保护性开发区划的实施途径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501―507.

[5]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85―89.

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文旅游资源 民族传统文化 外来文化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已发现不同时代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存45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15处。此外,有300多个其他的不同等级的保护遗址。黑龙江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50余座。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遗存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六座历史名城和松花江沿岸、牡丹江沿岸、嫩江沿岸、黑龙江南岸以及绥满铁路沿线这五条文化分布带。

一、优势分析

总体说来,黑龙江省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如下的优势:

1.人文旅游资源的原始状态得到保持,有利于旅游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949年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利用现代的考古学技术和方法,黑龙江地区多数国家级或省级古代历史遗迹都已被挖掘出来,遗迹保存完好。一些主要的历史遗迹,如上京会宁府和上京龙泉府还没有得到全面开发。许多遗迹直到最近几年才被开发,如日军侵华731部队遗迹以及东宁和虎林要塞都是在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才决定开发的。

独具民族特色的、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原始的、引人入胜的文化状态的成分没有受到极大损失,它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也没有受到损坏,仍保持原样。因此,资源的质量很高,必将成为将来旅游产品开发的中心。

2.相当多的人文旅游资源是独有的,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黑龙江省,除了有很多由于地理和自然的原因形成独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外,也还有许多显著的、独有的人文旅游资源。譬如,位于渤海县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曾是亚洲第二大都市的宁安,这些遗迹都保存完好。哈尔滨的索非亚教堂是当今东北亚最大的东正教堂。欧洲巴罗克建筑和中国建筑的“中华巴罗克建筑”也非常有特色。

3.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并具有复合性

黑龙江的文化总是开放的、有吸引力的。因此,这里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复合型的。即,它含有多元文化。例如,许多少数民族作业范围有限而且单一。然而,在黑龙江地区,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满族、蒙古族和回族等是国际性的民族,其文化涵盖的空间区域广阔。它们的文化构成要素是相当复杂的。

二、劣势分析

黑龙江省的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利条件也很明显:

1.黑龙江省区域文化不完整、不稳定

就地域文化本身而言,在黑龙江地区,历史上多次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迁徙(鲜卑、蒙古、辽、金和清),特别是清朝康熙七年(1668)以来,对东北地区完全封闭有200多年,使得该地区的文化不完整、不稳定。没有完整和系统的文化积累。黑龙江的文化和内地地区的文化之间差异很大,特别是与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异。

2.缺乏被广泛认同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黑龙江地区的整个人文旅游资源中,尽管文化遗存如三江平原汉朝和魏朝遗址、齐齐哈尔昂昂溪石器时代的遗址和肇源白金堡遗址极具历史和人类学价值,但是它们没有多大的欣赏价值,对非行家也没有吸引力,得不到广泛认同。除了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和阿城上竟会宁府遗址外,没有发现其他大的、有特色的历史遗迹。因此,努力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对于黑龙江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至关重要。

三、开发黑龙江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建议

1.大力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边疆文化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对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和阿城上竟会宁府遗址这两个遗址努力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并将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亮点”。他们对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国际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重视传统文化的开发。黑龙江流域文化底蕴深厚,怎样才能开发它,转化它,从而构成黑龙江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和优势,这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挖掘。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云南省的经验,建立一个黑龙江省自己的民俗风情园并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日的旅游项目。

2.整理外来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项目

在中国近代城市中,哈尔滨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从城市的形成开始,这里便充满了异国情调,到处弥漫着西方文化的浓重色彩,从最初的城市规划到市政管理,从文教设施到工商企业,无不以“洋”为主,时至今日,这里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语言习俗等方面仍留有昔日西方文化的遗痕,在哈尔滨外来文化遗存也随处可见,这些外来文化无论对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旅游者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政府应加大力度开发整理外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些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如可以把外国领事馆、外资银行以及一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作为旅游景点,让游客去参观,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