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在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从信用卡自动提款到票据自动清分,从储蓄通存通兑到汇兑天地对接,从银行证券联网到网上银行,从简单的存储到网络代扣代缴,银行会计电算化包含的业务越来越多,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辐射的空间越来越大。面对飞速发展的银行会计电算化现实,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研究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银行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研究和探讨
一、银行会计电算化设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银行会计电算化从发展过程看,通常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由低到高的递进过程。每一阶段电算化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电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所谓银行会计电算化设计风险就是指在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因考虑不周而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弥补困难、花费大、有一定潜伏期、影响全局等特点,会计风险表现的形式、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反映在硬件上,比如内存不足,这主要是当初会计电算化仅考虑某个部门、某种业务,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角度来选择使用硬件设备。有的反映在软件上,比如软件设计功能欠缺,这主要是程序开发人员不熟悉、不把握业务人员实际需求或业务人员对电脑所提需求被遗漏、监督认定不够造成的。
在实际中,反映在软件上的设计风险要比反映在硬件上的设计风险更常见。以某行开发使用的信用卡业务核算系统为例,该行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委托北京一软件公司,开发时由于仅从信用卡业务考虑,结果造成该系统会计核算的“单腿跳”,所出的账表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规定和要求,给信用卡业务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并被政治修养不高的员工钻了空子,造成了该行经营的较大损失。再比如全球都在关注的信用卡持卡人的资料保密问题”,这也可以归入设计风险,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对银行会计核算造成重大影响,给银行经营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控制和防范会计电算化的设计风险,重点应放在事前。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要注重会计软件开发的前瞻性,必须充分估计以后可能出现的变动,必须考虑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必须提供灵活多样的参数维护手段;二是要注重会计软件开发的实用性,必须在符合现行会计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实际业务需要;三是要注重硬件选择的长远性,必须经过技术论证、业务发展论证;四是要注重会计软件开发的科学性,必须有编制规范及内容齐全的文档资料,必须留有必要的数据接口和程序接口。
二、银行会计电算化技术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几十年来,计算机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这不仅表现在电子计算机主要内部元件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阶段,而且表现在CPU、UBS内在功能及USB等外接功能的提高,以及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断更新换代和升级。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认识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员越来越多。所谓银行会计电算化技术风险就是指在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因技术水平不足或过高而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阶段性、时期性、变动性、局限性等特点。
会计电算化技术风险还表现在因电子计算机使用人技术水平提高而利用软件设计、开发者技术方面的局限、漏洞等作案,比如破译电算化系统本身的防卫功能,在账户系统中盗用他人账户资金,在自动提款机上盗取他人资金等等。
控制和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技术风险,贯穿于电算化工作的始终。我们一是要不断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使用程序版本;二是要不断改进、变换和提高系统本身的防卫功能;三是要不断提高数据加密水平和手段;四是要保管好重要的文档资料。
三、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计算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软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各单位应根据硬件的结构体系选择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操作系统。我们在这里所讲的银行会计电算化操作风险是指依附于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因操作应用软件不当而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多发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属于无意操作风险,如因工作粗心大意误输机、漏输机、重输机等,这种情况下常常会造成结算事故或给银行经营带来损失。有的属于有意操作风险,这主要是银行内部犯罪分子通过窃取他人密码或本人通过某种操作方式,单独或内外勾结达到侵吞国家财产、占用或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操作人员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操作风险,是一种犯罪行为,通常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巨大。
控制和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风险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操作控制方式来实现。目前,最常见的控制方式是特殊业务通过授权完成,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涉及全部业务;另一种方式是二次录入,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监督发现问题滞后,容易失去防范有利时机。笔者比较倾向于机上覆盖式复核同授权及二次录入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控制操作风险,所谓机上覆盖式复核就是电脑操作也分为经办人、复核人两个岗位,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录入后不能进入复核系统(会计系统),复核人员不能进入经办系统,经办人员的业务只有经过复核人员的要点式覆盖,并经确认后才能进入会计系统。
四、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建立健全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银行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维护银行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生损失和跑冒滴漏,防止失误和及时纠偏,是弥补设计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所谓银行电算化管理风险就是指银行在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无意性、依赖性、诱导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控制和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风险,离不开人们主、客观的努力。我们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意外情况处理制度等;二是要加强教育,树立管理者和操作者的风险防范观念,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按规操作的自觉性;三是要建立起监督、检查制约机制和与之配套的赏罚机制。
结束语:随着银行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无疑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风险。我们只有重视防范风险,才能避免风险。因此,银行会计电算化越发展,越应重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参考文献:
[1] 《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1年版;
[2] 冯淑萍.市场经济与会计准则.《会计研究》1999,第1期;
一、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风险解读
1.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指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与漏报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而带来的风险。会计电算化审计涉及一种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审计,另一种是借助计算机与软件作为工具开展的辅助审计。通过审计风险定义与会计电算化的双重含义,得知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为会计电算化系统贡献的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但是,在审计之后却发现相关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可见,审计风险为注册会计师对存在重要错误信息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之后,认为存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审计风险等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成因过程中,具体应关注以下方面:(1)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审计人员还依靠审计工作的原有程序进行,缺乏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而带来的风险;(2)借助会计电算化,在电子化数据方面存在篡改和丢失的可能,这属于固有风险;(3)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提升了控制风险。2.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风险的差别与原因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风险增加了新的内涵。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会因为对风险的合理规避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一般要独立接受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对象的委托,对审计对象特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与有关资料之公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等进行审查,对经济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与效益性予以审查和监督,同时要对相关活动开展评价与鉴证工作。电算化审计作为审计人员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进行的针对电子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开展的客观评价,能够全面评估会计电算化中数据的公允性和真实性,对工作的合法性与可靠性也要进行分析和研判,以保证审计信息和规定的标准之间更加符合。
二、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风险的识别
近年来,很多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至会计和审计业务之中,大大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新的审计风险与之相伴而生。1.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检查风险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部分审计标准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审计人员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了解审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制度,为做好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因为电算化系统本身具有特殊属性,审计人员如果无法了解和掌握其操作方法,就会导致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审计风险。比如,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部分审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显得缺乏,难以胜任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工作,不能将审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系统融合起来,在电算化信息面前,难以给出合理的判断。审计标准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审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改变才能不断提升审计成效。2.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固有风险会计电算化开展审计工作时,会遭遇一些风险,一般由会计电算化场域中审计线索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环境及其特殊性造成的。例如,在运行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会计机构内的部分数据信息被到修改甚至丢失,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察觉到这些数据信息受到了修改,这就为部分试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个体或者组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企业需要把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防止出现审计固有风险,保证财务部门内部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3.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控制风险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存在很大局限性,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审计任务时,往往会发生风险,一般体现在(1)在会计电算化中,违法现象会由于证据不足而更容易发生,这对组织和机构的内部治理和监督制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2)企业缺少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依据相关制度开展控制工作,使得员工在工作时极有可能贪污和挪用公款。这是因为,在会计电算化审计中,员工非法行为的证据无法被收集,使得这列现象难以遏制;(3)企业的治理结构缺乏完整性导致审计控制风险的发生。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和内部控制手段均是依据电算化系统展开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管理机构对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控制和管理。
三、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借助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但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弱化和消除审计风险,以促进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的快速发展。1.降低控制风险为降低控制风险,企业要在原有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审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状况,以便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合理规避控制风险:(1)界定有关人员的职权与责任。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企业管理层应该确立有关人员的职权与责任,这些人员通过分工和协作不断明确其行为的方向并彼此制约,保证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工作的顺利运行,提升审计的有效性与稳定性;(2)构建资产保护控制体系。企业为了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在控制系统方面自动完成数据的录入、处理和输出等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第一时间发出提示;(3)企业应该全面修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缺陷。为此,要借助调查问卷法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意见加以汇总和分析,在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更好制定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2.消除检查风险因为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审计风险的固有特征,使得传统审计规则已无法全部适用,这势必会增加其审计风险。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审计标准和准则,所有这些标准和准则都要针对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审计现状予以开展,同时,要借鉴国外的审计经验,结合我国会计电算化体系的特征,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其次应构建合理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对象的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记录等开展审查工作,以便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纰漏。对于数据存储问题,企业应该引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加强数据安全。比如,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操作情况等要进行随机的输出保存,借此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借助会计电算化软件之辅助核算功能,将单位和个人的往来账户明细加以区分,把项目与部门管理明细和会计报表信息结合在一起开展分析工作,以全面消减财务数据出错和造假的概率,降低审计风险。3.弱化固有风险因为系统软件容易受到有关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能够有效降低损失。随着科学的进步,来自网络的计算机病毒不断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只有对其加以防范,才能降低审计工作的固有风险。同时,还应提升企业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应使用性能更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通过及时的更新换代,使运行更加稳定,避免因为更新和运行失误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等。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应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通过适当的市场调研,让最适合企业的电算化软件能够与审计工作相配合,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四、实例
包括神华集团、中国移动在内的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型企业在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审计业务发展与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迫切需求。希望借助演进的方式分阶段建设内控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内控审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与系统固化及与业务财务数据集成,实现总部层面“集中在线风险监控预警”,审计中心与各分子公司内控审计机构进行“现场重点审计”的审计管理方式,促进审计方式、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内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各类审计工作的实施,关键风险的全面预警,审计风险的分析提炼,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实现审计方式从“现场查找审计线索”到“带着审计疑点到现场开展审计”再到“持续审计”的优化完善,最终加强内控审计机构的咨询职能。集团企业的内控审计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基于慧点科技的审计产品搭建了“以风险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内部审计为保障”的内控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审计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实施范围包括集团总部、三个审计中心和集团下属三家试点单位。系统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1)提升了审计效率。系统与ERP等财务系统的集成提高了审计分析和锁定审计疑点的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2)强化了审计管理。借助系统固化相应的组织、权限和流程。系统固化了管理规范和实务指南,实现审计管理和工作标准统一。系统实现了审计管理手段提升,实现了计划管理、项目准备、作业执行、整改跟踪、后续审计的系统内闭环管理;(3)规范了审计作业。系统实现了审计作业工作步骤和任务节点统一化,详细规范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实现审计作业质量基线标准化,将制度框架中作业指引中的关注点和审计程序植入系统;落实了审计作业质量管控流程规范化,并内嵌于系统之中,整体规范了审计作业,提高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哲.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4):97-9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特征;防范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方式,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突显出电算化系统的风险,例如:数据存储风险、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会给国家、社会、企业甚至投资人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风险因素
会计电算化系统面临各式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错误弊端、自然灾害、事故、对企业不满或素质较低的员工等,具体表现为:
1.由于自然灾害事故(如火灾、水灾、地震等)或电源中断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处理中断和数据丢失
2.因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错误和疏漏所引起的数据损失
3.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混乱,造成数据丢失,或黑客攻击造成的数据损失
4.因人为事故、人为窃取或破坏
5.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故意行为或个人素质低下而引起的数据损失
对前三种损失,借助计算机技术进步、网络存储与数据备份、硬件及程序设计就能较好地解决,而后两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损失却很难解决。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系统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成为至为关键的因素。
二、人为风险的表现与特征
不同类别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按其表现分为:外来人员和内部人员。
1.外来人员造成风险的表现与特征
外来人员主要目的是获取数据、篡改数据或破坏数据,原因一是商业利益、经济利益、敌对方、发泄不满和私愤;二是炫耀和表现欲、心理、学习和试用黑客软件的盲目攻击等。其二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风险主要来自网络;其一因有明确的目的性、目标性、针对性,采取的手段也呈现多样化,这些人员因不能直接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发生接触,接触数据的方式主要为: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内外勾结、黑客攻击等手段,获取数据或进入系统的权限,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他,如:盗窃、破坏行为等。
2.内部人员造成风险的表现与特征
内部人员可以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内部人员双分为:系统工程人员和内部用户。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篡改文件、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居多,如:虚构、修改、删除数据等非法操作;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如: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其特征就是为达到团体或个人目的采取的数据舞弊行为。
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案有上市公司琼民源、蓝田股份、东方锅炉、成都红光就是其中的典型。造假的公司一般使用五种手段来非法提高资产价值和虚增盈利,即虚构收入、虚假的时间差异、隐瞒负债和费用、虚假披露以及资产计价舞弊、方法就是人为篡改数据。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政策与法制建设
建立行业规范,规范软硬件开发公司的开发行为,形成政策与法律约束,在始端完成控制。杜绝技术漏洞,实施技术防范。如:硬件防火墙、数据加密技术、程序控制技术、跟踪检测技术等,防止外部入侵,并对内外部操作进行检测、跟踪、记录、预警、报告,以及数据备份等,防止数据破坏、丢失。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企业自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
2.强化内部监管
财政部制订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制订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如: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强化用人机制
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做到两手并重。
(3)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一是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改善内部控制;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候海涛.谈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对策[J].山西财税,200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特点;风险;防范对策
一、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通过将当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是依靠电子计算机来实现账务处理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传统手工会计到电算化会计的转变,使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实效性,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并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传统手工会计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新形势下的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模式,实现了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转变,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打下了基础。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实现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到综合信息管理的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中心,综合分析、计划管理为方法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模式。在新知识的经济时代,创新是必然的要求,而会计软件向管理型发展也是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风险
1.数据安全风险。传统的手工会计方式虽然比较繁琐,效率也偏低,但由于其财务信息都以账目、表格、凭证等形式记录在实在的纸质介质上,如果会计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经过修改,可以通过财务人员笔迹或者印章,找到具体的责任负责人。而电算化的会计资料和数据大部分都是直接储存在电脑磁盘上,对电脑磁盘上的数据进行非法或者合法修改之后,往往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与手工会计相比,电算化会计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更难被发现,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因而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更大。
2.管理安全风险。在电算化的会计工作中,由于相关财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基本安全知识的认识不足,没有遵守相关的信息安全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导致了财务数据的损失和信息的不完整等,而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由于对电脑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不够重视或者认识程度不够,任意从互联网上下载未经安全确认的资料,或者在不同的电脑、互联网和局域网之间使用移动硬盘、u盘或软盘等,导致了病毒的传播,从而使财务软件系统也感染上病毒,造成数据的丢失、被盗等。
3.非人为事故造成的风险。一些意外的事故,包括不正常的程序强制结束、计算机的强制重启或者死机、电源的中断等原因,造成了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导致计算机上储存的财务数据全部或部分遭到破坏,或者已经输入的数据丢失等。
4.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带来的风险。懂得实际财务处理和会计学原理,并且精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然而,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实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但也常常存在许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不足的问题。会计人员如果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而计算机人员对于会计知识又不甚了解,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双方存在的知识片面性矛盾又会造成会计中的误操作、误输入等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
1.深刻认识到防范会计电算化风险的重要性。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具有可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和信息输出及时等特点,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并作出科学有效的预测和决策。然而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为进行控制,因而一旦出现造假舞弊等行为就很难被发现,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监控必须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更严格,要深刻认识到防范会计电算化风险的重要性。
2.做好数据输入输出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数据的整理,这包括了数据的输入、处理、通讯、保存以及输出这几个部分。而对这几个环节进行风险性的分析,分析能否在实现功能的同时加入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对可预见的风险有没有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不可预见的风险是否留有处理系统空间等,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控制,保证数据处理在各个环节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概率。
3.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财政部门颁布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但有不少的会计工作人员却并不了解这些制度的内容,或者甚至完全不知道。对此,各级的财政部门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并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对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也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有效进行。
4.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要求必须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应持有会计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证,并应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而且会计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定期组织并落实会计继续教育。
5.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组织控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行会计系统中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对于各个岗位给予授权和密码控制,防止越权操作和非法操作,从而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避免出现违法行为,并能及时发现错误。要严格遵照会计法律制度来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确保账务处理程序的正确性、合法性,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凭证附件是否完整、审核签字是否符合要求等。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简化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些风险,并认真进行风险分析,通过采取有效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来进行控制和监督,就能够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使会计电算化能真正实现为会计工作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兴凯.浅谈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0,30(2).
[2]杨淑英.浅谈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8(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它帮助企业实现了运用专业的会计软件指挥现代计算机设备来代替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处理,高效准确地进行记账、报账、查账工作。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还在传统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丰富了会计工作的内容,比如可以分析整合会计信息,做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判断决策,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会计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以及会计观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了会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会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认识了会计电算化,随后开始逐渐深层次的了解并慢慢的运用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1996年,我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到创新提高阶段,全国各大企业开始广泛的应用会计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直至今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逐渐成熟与完善。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分析
1.会计电算化的系统风险
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且稳定的运行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系统仍然存在着不少风险。其中数据风险和系统故障风险占据着主要地位。会计电算化虽然从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但是一些原始的数据和信息仍旧需要人工去输入,这时,如果人工输入的数据存在错误,将会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出来的数据存在错误,最终得到错误性结果。这种关联性与反复性的错误就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数据风险带来的。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结合的产物,其工作过程由计算机设备来进行操作,所以计算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导致会计电算化另一风险的原因。例如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已保存的数据丢失,给企业带来损失。
2.会计电算化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同时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今社会却十分缺少这种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会计工作人员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的操作,对于会计软件的操作规范不熟悉,十分容易产生操作失误、录入信息有误、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现象,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运作并没有完全实现,从而对企业产生消极影响。
3.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不当导致的风险
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主要的安全问题之一,对于建立有局域网的企业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财务方面的会计软件安全问题极易出现,并且极易传播。网络病毒和黑客侵袭,数据传输与备份过程遭遇外来病毒入侵等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对策
1.及时更新维护电算化软件
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守好会计软件这一关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应当购买应用成熟安全并且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会计软件,在安装使用之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考察。其次,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的监控维护以及病毒查杀,同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还需要定期对会计软件进行更新。
2.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加强其对电算化的认识
虽然说会计电算化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工,但是会计工作人员仍是会计业务操作的主导者。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顺应时代潮流,熟练掌握会计应用软件的操作,并且精通系统维护、网络安全、程序更新等技能,成为计算机知识与财务专业技能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