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教育行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必要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如何认识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1.1 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针对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各派学者的多种定义。从这些定义里面,可以总结出,“跨文化交际”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因此,不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跨国组织的交往,都属于跨文化交际。在这种情况下,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英语专业的学生既要处理和父母、朋友、同学之间的跨文化交往,也要面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现象,在后来的社会工作中,学生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跨文化交际任务。
1.2 英语专业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迫切需要
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很多,而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中,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学生又相对地比学习日语、韩语的学生面对更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中国、日本、韩国都属于中国文化圈,因此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多的共同的成分。例如,数字“四”在中国和日本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数字“四”不被中国人和日本人喜欢,是因为其发音无论在中文还是日语里都与“死”的发音相似。另一方面,面对相同的交际场景,中国文化圈里的国家其交际反应和其他国家的反应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例如,面对喜事,中韩两国都选择红色作为主要的背景颜色,而美国、英国则选择白色为表达喜庆心情的颜色。而白色,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被应用在丧事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反映,思维模式不一致导致他们难以进一步地学习英语,对于一些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有偏差。比如说,在汉语里,面对问题“你还没意识到这个错误吗?”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我意识到了”,但是在英语里,学生应该回答:“Yes, I did”。面对称赞的时候,中国学生选择“不,过奖了”作为礼貌的回复,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则直接地以“Thank you”接受称赞。
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某些语言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在交往中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
1.3 跨文化交际现象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进入英语专业,其学习的对象是英语。汉语和英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汉语无论在发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都和英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和英语相比,汉语单音节词较多,而且单个的词语可以自由使用,根据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现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语则比较严谨,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句子,比如时态和语态。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不适应,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导,许多学生因此羞于开口。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自信,因此除了必要的练习之外,并不敢多说英语。但是当学生观看了英国各地区英语口音的教学视频之后,得知在英国地区也有十多种不同的口音,学生开始接受自己的口音,并能够鼓励自己朝着视频中展示的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口音努力,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多说多练达到标准。
2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
纵观多种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最适合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并不是非此则彼的内容,跨文化交往是动态的,是以人的交往为前提的,因此应辅以学生的经验、感受为教学内容。简单地传授学生面对一个跨文化交际现象应该怎么处理,并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理解跨文化现象,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沉闷、难以理解,是一部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长久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过多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效开展教学互动。面对跨文化交际如此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应该调整方向,以案例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从做中学,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各国饮食文化”的时候,可以先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各自家乡饮食习惯的介绍,在当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介绍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再进一步引入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跨国交际,还有跨地区、跨民族、跨种族交际等等,通过从身边的案例开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跨文化交际在专业中的重要性,也更能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2.2 以创新内容为支点
上文提到,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动态的课程,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教材、课件为教学的支点,必须创新性地开拓多方面的教学材料。
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作为实用性强的科目,除了要认真学习好教材上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各国穿衣文化比较”的时候,可以就学生热爱的美国电视剧和英国电视剧做出讨论,选取具有典型风格的图片进行比较。如果单纯从课本的文字着手,由于文字描述和实际有偏差,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在课本上所见的图片,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图片,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进行调整,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能创新内容,一味地以教材为主,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教授的知识变成了残羹冷炙,索然无味。
2.3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载体
在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和精读、语法等课程不一样,单纯的教材、黑板并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跨文化交际课程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世界上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化,学生才能接受文化冲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录音、对话、视频和情景演示等都是理想的教学工具。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世界上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不同国家的民族特性,也可以作为体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法。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应当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是由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跨文化交际必须注意运用与其他课程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突破点,因此,应该提倡互动、创新和直观的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
1.工程、文化、教育概念。科学领域有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工程)。将科学规律加以物化叫技术,将技术付诸应用叫工程[1]。因此,就狭义而言,工程是以某种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现有实体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2]。2.工程教育与工程文化教育。工程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培养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3]。而工程文化教育是指在实施工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工程文化知识与内涵的渗透,培养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进行工程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标准和思维方式的完善与提高,逐渐从注重外在因素转变为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实现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于心、固化于行”的育人目的[4]。
二、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建设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有思维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精神教育(杨叔子院士语)。工程文化教育的内化包含六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制度、精神和实践。知识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础;思维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关键,是发动机,是创新之源;方法是工程文化教育的根本,是通向实践的桥梁;制度是工程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规范,是一种行为约束;精神是工程文化建设的灵魂;实践则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创新之根[2]。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应结合高校自身长期形成的文化特点和学科发展特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反复积淀、提炼和升华,而成为广大师生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信念等。其要素包括:工程理念教育、专业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修养教育、人际环境教育。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互相影响。
三、工程文化教育育人模式的相关要素分析及实践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依靠课堂、书本、教师进行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诉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理念、内容上,还是方法、途径上都亟需完善和创新。顺应市场需求办学,加大校企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
1 依托校企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通过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实现共同目标的合作形式。针对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校企双方在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共性和互补,为双方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1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培养的是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企业培养的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技术突出、能力全面的优秀员工。不难发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概况地讲就是“德才兼备”。 因此,加大校企合作,将大学生置于“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交替接受学校和企业的教育,从而不仅可以极大丰富教育内容,而且还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甘于奉献,全面发展、乐于成才。
1.2 教育资源的共融性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主要依托的是书本、课堂、教师的讲授与引导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企业同样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规范、管理制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而且这些资源更富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比如我们熟知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还有“团结协作、集体奋斗”的华为文化、“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联想文化、“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优质资源。
1.3 教育手段的互补性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手段,偏重的是认知型的理论教育。而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和躬身实践,自发自觉地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2.1 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企业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日趋稳定而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企业经营哲学、管理方式、生产目标、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等”。与校园文化一样,企业文化也具有教育、导向、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考察、交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在耳濡目染中体察国情、社情、民情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2.2 开展企业体验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说教式教育,通过亲身体验,实现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和实践调研,让学生切实了解当前的行业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自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注重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
2.3 搭建校企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育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企业正是创新机制最为活跃,创新人才最为集中,创新技术最为实用的地方。通过建立企业学术俱乐部、聘请企业导师、开展企业科技竞赛等形式,全方位搭建校企科技、学术交流平台,利用学科前沿问题和生产一线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校企合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在核心价值目标、人才培养内容和载体、奖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具体开展校企合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学校的主导地位。校企双方虽然在教育资源、教育手段上具有共融和互补,但是由于企业“以盈利为基本目的”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价值观念引导、行为规范约束、道德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共享互补,合作共赢”的工作思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和终极目标。
(2)注重对合作企业的遴选。由于不同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之前应做好对企业的考察和遴选。原则上应该选取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具有积极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注重教育绩效评价与反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该注重对教育绩效的评价与反馈。一方面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的潜能、个性得到较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发掘出持续长远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
关键词:就业 高职语文 课程改革
一.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现状
在高职课程体系中,高职语文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越来越走向边缘化。其原因有很多。外部原因有社会环境对高职教育的不良影响,教育管理者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偏颇等;内在原因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没有跟上时展步伐,高职语文教材编写滞后。但仔细推究,又与高职语文没有及时有效地建立起适应当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内容有极大关系。于是,在高职院校中,有的不开设高职语文课程,有的开设高职语文课程,其内容主要为传统大学语文,而这些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这一要求。实践证明,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有用、够用、实用,也绝非开设一门“大学语文”或“应用文写作”所能奏效,需要高职语文课程几方面内容之间相互协调和补充才能完成。如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内容就势在必行。
二.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模式探讨
1.紧扣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内容
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专业课程在其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的制约,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依靠其它课程的协调和补充。其中,高职语文课程凭借其独特优势可以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特别是在语言使用及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化抽象为具象等方面,相对于专业课程,高职语文课程有自己的优势。针对不同专业,其课程内容设计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如此,全校各个专业的语文课程可以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法和统一的评价模式,而是根据专业需要,做灵活处理。
2.紧密与与地方文化结合
高职院校,一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主办单位为本地政府,生源以本地为主,特色专业以本地产业为风向标,尽管其毕业生走向全国各地,但有地方特色的毕业生,还是以本地就业为主。因而,职业院校要实现高就业率,为当地的经济服务,势必要研究这个区域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区域文化教育。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其目标是“为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主要是为东莞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因而,要实现高就业率,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东莞这个区域的文化特质: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名城,是一个人口流动性很大,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的城市。如果学生不充分认识这一点,就很难融入到这个区域,也就很难就业。而对区域文化内涵进行栩栩如生的解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这个重担主要应该由高职语文课程来承担。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选择本地人的小说、散文,特别是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名人典故。
3.紧抓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金融监管;风险管理;合规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9―0050―02
一、合规风险及合规文化的概念
通俗的理解合规即符合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银行本体上讲,其核心价值理念及经营管理的一切制度、标准和程序必须符合控制经营风险和外部监管的要求;二是从形式上讲,是银行核心价值理念及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与外部监管要求相契合、相一致的动态过程。
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发表的《合规和银行的合规职能》手册将合规风险定义为“银行由于未能遵守适用于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法规、条例、相关自律组织标准、行为规范而导致的法律和监管制裁、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文化是合规管理的最高境界,合规文化的核心是法制监管的文化,即银行依法经营,政府依法监管。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制监管环境和普遍的合规意识,这既是政府和银监部门的职责,也是银行同业以及广大客户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结果。
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和培育合规文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合规管理作为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当前银行业有效控制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鼓励在金融改革和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挑战和机遇面前,全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既是行业监管部门监管的需要,也是银行业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保障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只有真正落实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消除内部控制中的各种隐患,有效杜绝各类违规问题发生,才能赢得政府、投资者和社会各界对农行股份制改革发展的信心,促进股改顺利实现。同时,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企业、团队和员工的具体行为,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环境,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将使合规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三)合规风险管理是注重发展质量、保证安全经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内控能力的有效保证
只有各项业务发展的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合规,真正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合规,发展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近年来银行业发生的案件说明,外部欺诈和内部违规相互交织,导致不少银行形成风险和损失。而外部欺诈只要遇上内部违规,一般都会成功。通过合规决策、合规管理、合规操作来识别、预警和控制风险,使经营管理的安全和效益得到保障;通过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使银行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真正落实。银行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和培育合规文化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一)尽快建立起适应监管要求和各行自身管理需要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架构。银监会和各总行均提出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独立且职责明确的合规管理部门或团队、岗位作为基础。各行应尽快设立法律与合规部和合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各银行分行及所属各支行也要按业务条线设置专(兼)职合规人员,落实专职、兼职合规岗管理制度和职责。
二是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关系,完善并推进合规管理相关机制。具体的讲就是各银行要保证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可行、务实,并负责贯彻、督导、跟踪和检查;各下属行部要做到将规章制度传导好、执行好、落实好。天津农行已根据银监局和农总行的要求制定“一个规划”、推行“四项制度”。即建立起“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并逐步在全行推行“违规问责制”、“合规管理绩效考核制”、“诚信举报制”和“违规行为积分制”。
(二)以合规从高层做起为主线,切实增强队伍执行力
合规从高层做起,应突出四个方面:首先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先做到懂合规、知风险;其次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带头遵规;第三合规管理工作要行长亲自抓,并设有责权明确的首席合规总监;第四合规从高层做起要体现奖罚分明、令行禁止。从而覆盖全员,带动整个员工队伍合规经营、诚信守法,有效增强行业的执行力。
(三)加强自律监管,有效落实合规管理责任制
合规管理部门是银行三道防线中第二道防线的牵头部门和主要负责部门,位于事前和事中监测风险,所以合规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及专业部门的自律监管工作是对合规管理内容实施纵向落实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加强自律监管,突出各业务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应成为银行业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法。分支行都要建立自律监管责任制,加强考核监督,杜绝走形式,坚持谁的业务谁监管、谁出制度谁去贯彻落实和跟踪反馈、谁的问题谁负责整改和督办,这样才能做到监管一次问题就少一些、监管一次同类问题就不应再犯、监管一次管控水平就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