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第1篇

1、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及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其中对能力的培养在《标准》中从三个方面11个具体能力做了全方位的要求,广大教师学习后形成了大力强化能力培养而有意无意忽视知识传授的现象。

其实在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能力都是高度重视,的。标准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新课标绝不是轻视知识,也不是要降低对知识教育的要求,而是要求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即由追求对繁杂的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转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体现了国际科学教育“少而精”的原则。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则要求从科学探究出发逐渐形成一些重要概念。

概念是知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若能在实验中进行概念教学则能兼顾二者之效益。

2、生物学科特点决定了生物概念教学的特殊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概念的获得往往建立于实验的基础之上,是对生物学事实的总结与提升。因此,生物学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生命现象观察的基础上。

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探究性学习掌握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并形成生物学的基本素质是新课标的重大亮点。而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课标中也相当重视实验教学在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列举的许多活动建议大多是实验或实践活动。这恰恰符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采用使用术语来传递概念,也可以使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而第二种方式在结合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酶”,若在描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时能通过实验证明酶是有机物、酶催化作用效率高于普通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和FeCl3催化H2O3的实验)及酶催化作用的条件等实验后,学生对酶概念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在通过实验引入概念时,首先要从学生了解的有关生物学知识中选取适当的能够说明这一概念的典型事例,让他们直观地认识有关属性,然后引导他们得出一般性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很多是知识性概念,这些概念的获取需要借助思维。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学生通过推理而最终得出结论,再将该结论推广应用在其他的情境中,也就获得了概念。因此在实验中进行概念教学是兼顾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3、生物实验中进行概念教学的策略

3.1 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教学

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有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可通过探究性实验具体实施,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更主动并真正体会其实质。

例如对“自然选择”概念中“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的理解很多学生不清楚,即究竟是先有变异还是先有选择,是否是因为选择的压力导致了突变等含糊不清。此时有些教师干脆直接要学生记忆“先变后选”。教师不妨引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抗生素使用与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关系。首先选择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该实验中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观察其抗药性的生成情况以确定是否与抗生素的使用有关。其结果是: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根据这一结果分析后可得出: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在设计并完成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与科学探究相关的5个重要概念得到了强化,而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培养的6种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建立在这一系列实验基础形成的“自然选择”概念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事物,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增强。

3.2 通过验证实验进行概念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大量验证性实验,它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个别操作技能,强调如何快速经济的获得生物知识。学生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能力的制约,不可能所有实验都采用探究的方法,某些概念的获取可采用在验证性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取,到达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

例如“细胞呼吸”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这一概念的理解可通过一个验证性实验解决:将某动物细胞破碎处理后进行离心分层,一组为细胞溶浆(包含其中的细胞器,即含线粒体),另一组只有细胞质基质,第三组只有线粒体,然后分别在这三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只有第一组出现二氧化碳。在分组分析后可得出结论:有氧呼吸既需要细胞质基质,也需要线粒体,二者缺一不可。对“主要”的理解则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测量所释放的能量比较后获得:第一组释放能量远高于第二组,第三组基本无能量释放。以第一组减第二组后再与第一组比较就可得出能量主要由线粒体释放的结论了。显然通过这组验证性实验后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一定会更深入,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相应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也得到培养。

3.3 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概念教学

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有些研究对象是难以直接做实验的,此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由于它是模拟的某种条件和状态,控制起来相对容易,克服了生物实验过程中某些不易控制的变量因素的影响,获得的结论可能更直观,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更准确。在设计模拟条件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对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关于“自由组合”的含义有些学生并不能准确把握,若此时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取四双筷子,两两长度相等,共有长度不同的两组。每双筷子用橡皮筋扎住,代表复制过的染色体。用两组不同长度的筷子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在每组筷子的相同位置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以代表相应的等位基因。在白纸或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让每组筷子分开,而不同组的筷子自由组合,其上的基因自然也进行了组合。第二次分裂就不可能再看到基因的重组现象了。此过程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中学实验中不能直接连续观察的动态实验改为了模拟实验。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3.4 应用科学实验史进行概念教学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更能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轨迹。通过对经典实验思维过程的剖析与解读,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家的精妙与高超,对思维能力与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极为有效。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明显改变了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模式都要有所转变。

基于多年来对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继承和改进概念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谈几点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任何一个完整的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应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牢记它,应用它。

如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其外延是:①太阳能(光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③淀粉等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④氧气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⑤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⑥光合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⑦光合作用为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如对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外延是:①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释放出来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③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④呼吸作用的适用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

当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增加植物的产量;为何新疆地区的瓜果异常甘甜;如何通过增加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详细、全面的剖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二、抓住关键字词的解析,把握概念的精准

从概念的基本构成上看,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灵魂和躯壳,关键词和关键语则是支撑概念的骨架。

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

如: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这一概念中关键词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用一连串的提问,层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并构建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什么是分化?―就是细胞的分别变化。

细胞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分裂出来的一群细胞,因为有了功能上的差异,所以在形态、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什么?―物以类聚。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于是形成了组织。

推而广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三、构建概念图,系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自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对染色体、DNA、基因、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概念图来帮助学生记忆其间的关系:

可见,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四、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对一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讲述一个概念时,我们有时大可不必一本正经的用“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这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或视角来分析,其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概念,可以换一种比较自然贴切的方式,结合以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及时设置问题进行追问,通过具体事例反驳或论证,追问质疑,挖掘他们的思考潜力,以提前阻止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把错误抑制在出现以前。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第3篇

一、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理学实验教学几乎没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此造成五年制学生生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如动物机能实验包括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刺激与反应、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哺乳动物呼吸运动调节、家兔动脉血压调节等。这些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对生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概括能力,也缺乏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缺乏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动物实验课时一般为4课时,实验与课时安排不匹配。动物实验操作步骤相对复杂,如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学生要完成对家兔的麻醉、神经血管分离、动脉插管、气管插管、输尿管插管等步骤,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项目。整个过程非常耗时,往往4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如果前期动物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而发生动物死亡的话,后面的实验就无法进行。由于实验费用相对较高,实验课上用的是普通实验动物,这些动物可能携带有致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

二、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实验课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科学态度、分析判断能力、团结协作等诸方面综合素养的重要途经和手段。所以,我们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基础性实验改革,观看实验录像:实验课前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包括介绍手术器械名称、用途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介绍常用仪器的使用,两柄类、哺乳类动物手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生理实验有初步了解和感性认识。手术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蛙类动物手术的基本操作、哺乳类动物手术的基本操作。理论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实验,如反射弧的分析、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型等。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效果

为了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体现实验课的预期效果,倡导“布置实验项目―引导检索―操作―交流讨论一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模式。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迷走神经的作用,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实验综合,观察迷走神经对各个系统的作用;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尿生成的调节实验进行综合,在同一时间观察和了解多系统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使学生从整体水平上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如正常的呼吸运动调节与急性呼吸衰竭实验综合,完成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内科学知识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时有鲜明的目的性,促进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三、实验教学改革要求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积极创新实验项目,不断地优化整合系统性较强的实验。实验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课,教师要做正确的指导,使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和可行。在批阅实验报告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非专业术语,为将来学生走向医学工作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第4篇

1.生物实验对生物教学的作用

1.1 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实验能够创造真实的、排除干扰的生物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认识生命规律。学生在这种实验环境中,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观察、调查获取最典型的感性认识,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于中学生来说,这可以求得对基本知识比较深入地、牢固地掌握和初步的运用。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要组织得当,学生就可以逐步取得探索生物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系统的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或生产技能打下初步基础。

1.2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生命现象掌握生物基本规律

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要形成生物概念和认识生物规律,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所提供的生物事实。通常,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多来自复杂的生命现象,仅通过简单的讲解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运用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素材,它能够使学生对生物事实获得证明,有更加具体的认识。生物基本规律是通过研究各种具有共同属性的生物现象,经过高度概括而抽象出来的,对于难理解又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就要更加直观地教学,变不见为所见,难理解为好理解,形象、具体,效果更好。

1.3 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科学的实验方法本身就要求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在实验中,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忠于实验数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困难和失败;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实验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预料之外的现象,这些现象也都是有科学原因的,追索这些原因,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知识得到活跃和深化。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开拓创新精神,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目标之外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给以学生的实验条件也不应该过于死板,允许异常现象发生,有意地培养学生严谨、真实的科学作风。总之,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它的意义是深远的,既是智育任务,也同样是德育任务,同时也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2.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这一块,有的学校实验条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短缺,没有专业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或实验指导老师人手不足,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即使上实验课,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预习,只是在实验中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做完了事,更有甚者,照抄别人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

2.2 实验教学观念陈旧,没有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长期以来,在展现生物现象的演示实验中或在学生实验前,教师从头到尾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学生则会很听话地按照老师讲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完全充当被动的角色。这样的实验过程被称之为“过程型”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只需听话地去做,自然也就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因此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更谈不上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了。

3.改革生物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1 克服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基础,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关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改变重生物理论轻实验过程的传统观念,把生物实验教学与生物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此外要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培养和实验教学器材的配备。

3.2 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改善 提高

义务教育规定初中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但由于初中生不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道,而且自身的认知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和实验能力等能力十分欠缺。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生物学教学和生物实验操作教学,通过对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应实验的指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初中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能够有效督促教师改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知识。

一、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虽然在各个学校开展较早,并且产生了巨大,但至今仍然未能达到该有的效果,从根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大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未能充分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新的生物教材虽然增加大量实验内容,但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是从应试出发而进行的,使学生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没有全面的认识,虽然许多地区的中考设置了实验教学,但是学生和教师也未能对其重视,而且许多学校的由于经费限制,其实验课堂上,仅仅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学生真正参与到具体的实验的机会很少,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法提高。并且学生从未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在心里上就不敢做实验,甚至对实验产生抵触心理。这种观念上的陈旧和不恰当,学生根本无法获得知识,未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课程安排过于单一,过于注重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他们在以前未能发现的东西,激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但是,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忽视了探究对学生的重要性,仅仅将演示当成生物实验教学的形式,探究性实验基本未在实验形式中出现。由于实验教学模式上的不合理,导致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毫无悬念的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失去了实验的乐趣,更失去了通过深层探究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未能充分重视实验过程

验证性实验是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学生做实验时,已经给定了实验结果,学生只要能够获得结果即可,而且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而完全忽视实验操作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过于固定,并且未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生物学习和生物实验的乐趣和奥秘,从而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多种生物概念和生物知识。

4、生物教师的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有重大问题

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学科教师和实验室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只要进行了实验教学,不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估便能通过。所以老师往往是通过走形式的方式,而且,很多地区的中考仍未开始想应该的实验教学,仅仅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只要记住实验结果即可,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实验能力很难获得提高的基本原因。

二、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重新审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新对实验教学进行认识,在实践中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门与生物学科相互统一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实验教学,应该以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并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也应该从态度上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当中通过实验发现生物的奥秘。

2、适当增加探究实验的实验模式

实验的进行是一个探究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从很大程度来说,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实验的定义的。所以,要学会将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让学生在教师简单讲解基础上,通过自己去探究实验的结果,教师仅仅需要在讲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等。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得到身的观察体验和操作的机会,更会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注重生物实验过程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实验教学,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仅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使学生未能提高自身能力。因此,生物实验过程在生物学习中十分重要,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每一环节的重视,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巩固了课堂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和实验意识

老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验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要求养成学生爱护实验仪器、节省实验材料的意识,并从实验过程中获取实验心得,巩固生物知识的巩固。

5、改善教学评估方式

由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原来的生物教学评估方式有很多问题,所以改良现有的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估方式,让生物实验教学也纳入考试范围当中之中。现在,很多地区在中考中都安排了实验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改良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5(9),23-25.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147.

[3]范长寿.中学生物教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