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第1篇

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精选篇】

1. 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 传圣贤道、授大成业、解精神惑。

3. 博学助君明志,笃行助力致远。

4. 借助先贤成就,打造现代经典。

5. 学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6. 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

7. 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8. 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9. 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10. 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11. 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12. 珍爱优良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13. 修身齐家有道,汶林学院传教。

14. 集古人智慧,创当代精英。

15. 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16. 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17. 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18. 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19. 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20. 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热门篇】

1. 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 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

3.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4.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5.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6. 播传统文化,不再迷茫畅天下。

7. 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8. 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9. 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10. 尊重人才,鼓励创造;尊重学术,发扬民主。

11.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造人类先进精神文明。

1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魅力。

13.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5. 保护古迹,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6. 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7. 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18.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新。

19. 习文通古今,惠民在人心。

20. 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21. 吸千秋文化,立万代基业。

22. 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23.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24. 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25. 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经典篇】

1. 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2.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 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4. 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5.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6.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7.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8. 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

9. 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

10. 汇集东方智慧,传播华夏精神。

11.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2. 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3.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4. 留下历史, 保护古迹。

15. 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爱护薪火传承。

16.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17.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18.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9.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20. 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的人还看了:

1.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益广告词

2.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益广告词

3.保护文物古迹宣传标语有哪些

4.2017如何保护文物的警示语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第2篇

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民族意识,形成民族自豪感,发扬传统美德,让民族永葆本色、自强不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时光快车驶进21世纪以后,中国更是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方兴未艾的中国热。

然在此之前,我们的国人也曾迷茫过、困惑过,甚至出现了鼓吹“全盘西化”的过激行为和言论。缘何至此呢?我想这与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有莫大的关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不少民众产生崇洋的心理,丧失自我,认为西方的月亮更圆。于是有了1986年和1989年的两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和动乱。

这是历史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引导国人认清现实,正确对待自我呢?从小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再次得到人们的认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挖掘民族闪光处,让人们看到民族的优越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确保在学习他人的进程中不迷失自我、不妄自菲薄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呢?我们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什么,教什么,即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二是怎样学,即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以下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1、古今中华民族杰出人物及其事迹的学习。我们可把爱国诗人屈原、抗金名将岳飞、科学家张衡、祖冲之、医学家李时珍、华佗、文学家韩愈、范仲淹、书法家王羲之、教育家孔子等先辈贤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认识这些中华优秀儿女,树立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并因之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书法、国画、京剧、民间艺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习方案,真正从小就对学生进行书法、国画等“国粹”的教育教学,让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巨大魅力。

3、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我国的传统佳节都具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将节日文化教育作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如春节文化、清明节文化、端午节文化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

二、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专门的课程。因而我们要寻找恰当的途径来开展此项教育,谋求最佳教育效果。

1、充分运用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都会接触到中华民族古今贤人的内容:或是其故事,或是其文章,亦或是介绍其事迹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就应大力宣扬古今贤人高尚的品质,光辉的形象,动人的事迹,让他们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促使学生以之为楷模,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意识的人。

2、是结合素质教育大课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书法、绘画(国画)、民间艺术、京剧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范畴。同时:书法、绘画(国画)等又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学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教学资源,开展好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喜爱上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进而将它发扬光大。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第3篇

目前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

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就应当了解目前我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以求找出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更好办法。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不明显。当前教学活动中由于专业限制,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设差异很大,甚至不开设此类课程,平时所教授的也是围绕考试范围展开,侧重点在课本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而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不明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经济下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产生重利重直接效益的思想,这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看到成效的,因此,学生对于老师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免有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

3.古代文学的特殊性。古代文学与现代话语在语法、构词、词义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比较吃力,需要下大工夫去学习、理解文章的意义、思想,教师想着如何教好学生,学生想着如何学好知识,侧重点均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就忽略了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

4.部分老师对教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法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部分老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作用没有信心,被动的进行教学活动,必然使有限的教学活动收效甚微也是一个原因。没有能够效的利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拓展教学活动,没有能够实现教学中的最大化,这是教师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够的弊端。

对于更好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诉,对于在古代文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代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客观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的教学时,对于其中的传统的文化,要教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进行分析评判,去粗取精,对于精华要吸取,对于糟粕要舍弃。例如,《论语》中教导子女要完全听从父母以及关于“违”、“孝”的教导,如今,这个说法就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父母与子女其实是平等的,父母的话不一定全都是对的,子女不应为父母的附庸和愚孝,父母有错的地方,子女也要指出并进行纠正。对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仁、爱、孝、诚、信、恭、俭、让等,朴素、温暖、智慧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传承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古代文学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直接媒介,教师在进行传统教育时,不能搬开教材而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使两者相互结合,例如,学白的《将进酒》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其怀才不遇,但又拥有远大抱负的伟大志向,教师可在这是教育学生,不管现实有多么残酷,人只要有一个伟大的抱负,一个认定的人生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艰苦奋斗自古就是我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注重古文字的教学。中国文字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再到现如今的简化字,文字的发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适当穿插对古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字的构形法、构意法,了解古文字的基本含义,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天”的甲骨文是,《说文解字》中有这么一句话。“天,颠也。颠,顶也。”指的是天是在人的头顶的,有的解释是正面站立着的人,也反应出了天人合一这一古代著名的思想观念。

4.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自古就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教师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他就不足以去教学生,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完善自身的修养,学校也要定期对新进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培养教师的良好美德。

结语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第4篇

秀文化。

诗词如山水般温婉,

又如桃花飘落到你的发梢,如沐春风。

当你远去,我的心也不会变凉,

想起你,就如读到最惬意的情书那般舒畅。

以古诗文为竞技基础的《诗书中华》正如涓涓细流,润泽人们的心田。

“家庭团战”成为新看点

7月8日晚,微博上出现了许多关于“诗书中华”节目的讨论,当晚,历时三个月的东方卫视原创文化节目《诗书中华》总决赛上演,八组实力强劲的家庭在对决台前一展诗词功底,经过激烈比拼后,最终,来自安徽的熊家兄弟凭借超群实力,一举夺得了总冠军。

这是2017年4月14日起,每周五晚上,由东方娱乐集团出品、东方卫视打造的文化类节目《诗书中华》。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会稽山阴的文人们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兰亭集序》中形容那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与一众文人才子围着曲水列坐其次,一x一咏、畅叙幽情,即兴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诗篇……

16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又在《诗书中华》看到了这样一幅“曲水流觞”的画面:42个家庭列坐在蜿蜒的“曲水”两岸,由“曲水”中“漂流”的羽觞来选取家庭,进行挑战。

《诗书中华》通过“曲水流觞”的方式从来自五湖四海的42组参赛家庭里随机选择一组家庭,进行“家有诗书”挑战赛。两位家庭成员共同协作,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接上下联的方式答题。顺利通过挑战赛的家庭将进入“君子之争”对战赛,7题答对4题则成为实时擂主。

与大批单人参赛的文化类节目相比,《诗书中华》另辟蹊径,将单枪匹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团结协作,既考验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又充分诠释了该节目“诗入寻常百姓家”的核心理念。

在两个半月时间内,《诗书中华》栏目组从全国范围内开始招募,从5000组左右的家庭中最终挑选出42组家庭,围绕“诗礼传家”、“诗教家风”的主题进行对战。节目还原“君子之争”的概念,讲求规则的良性竞争,以礼相待,让观众在品味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以智慧为基调的竞技过程。

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诗书中华》节目总导演王昕轶详细介绍,《诗书中华》在题目设置方面以传统的古诗文为标准,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到“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不仅使用了大众化的诗词,还将范围扩大到古诗文,深入浅出地将各朝代作品包含其中。

“文化含量的加重,增加了更多人文精神的东西。题目上专业,但深入浅出,节目注重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老百姓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地实现‘诗入寻常百姓家’。”王昕轶说道。

中国古诗文在发扬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能与时俱进,还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和艺术相融合。《诗书中华》从传统文化类节目考察范围“古诗词”扩展到古诗文,再加上跨界的艺术融合,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生动有趣地展示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与勃勃生机。

而“家庭团战”模式的创新,既是《诗书中华》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闪光点,又是节目内涵的关键。节目虽削弱了以往诗词类节目所具备的竞技感,但以“家庭”展现“家风”,强调“以文会友”的参与感,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研发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当下传承传统文化。最后我们确定了两个出发点: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点要更多,面要更深。让家庭成员并肩携手来参加文化创新,同时,内容从古诗词扩展到古诗文,注重活学活用。”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分享了《诗书中华》的制作经验。他表示,节目中所有的创新手段,都是希望能在最大范围内启迪中国的观众。

虽然《诗书中华》节目已经圆满结束,但是这几个月节目中发生的故事,还是让观众历历在目。在第二期节目中,80岁老人吴孝琰与儿子吴健民是亮点家庭之一。来自浙江嵊州的中学语文教师吴孝琰刚出场便用浓郁的口音介绍自己,举手投足精气神满满,热爱生活热爱古诗文,平时就会对着花花草草吟诗作对,他正在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目前已经跑遍国内外,希望下一个地点是南极洲。

比拼的是诗文,传承的是文化

80岁吴孝琰仍能过着精彩诗意的人生,引来网友钦佩和讨论,“看到吴爷爷手舞足蹈的说话就觉得他精气神十足,80岁梦想还在发光,古诗文信手拈来,精神世界很丰富,真的要向老人家多学习了。”在赠字环节中,吴孝琰与吴健民父子的默契搭配也令观众羡慕不已。吴孝琰不仅利用多年积累的古诗词经验轻松答题,还在念诗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特意用嵊州口音将“绝”读成四声,诗句结尾上翘的语调和用方言巧妙念诗的口音,使得评委嘉宾钱文忠大赞吴孝琰发音完全符合古律:“用普通话念,‘千山鸟飞绝’好像还有鸟,老人家这么一念,一只鸟都没了,把这首诗的味道全读出来了。”网友也纷纷点赞吴孝琰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不忘留下地道的方言:“原来古诗文还可以用方言读出来,这样更有利于把读者带到诗人写诗的情境中,吴孝琰老人家真的很厉害,一定要给他点赞。”

在第五期节目里,六岁的小选手李泊廷更是令大家眼前一亮。李泊廷和母亲李荣都是“新上海人”,李荣来到上海后受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才开始教李泊廷读《三字经》,背古诗文。李泊廷一上台就表明来《诗书中华》的最大愿望就是和主持人骆新用接龙的方式“切磋”《蜀道难》。接龙过程中,李泊廷步步紧逼,骆新则以攻为守,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带领观众重新领略了蜀地山川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观。

李泊廷对古诗文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在对战环节中,即使答错也悉心听取点评嘉宾的解答,当对方抢到答题机会时,更是全心全意地为对方鼓掌,获得了点评嘉宾钱文忠的由衷赞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君子之风,一看就有好家风。”

除了选手精彩的表现以外,平局的激烈对战和评委老师对古诗文的深入点评也令人印象深刻。在“旗鼓相当”的主观题环节中,出题人张大春和钱文忠不仅将著名油画《呐喊》和中华古诗文相联系,还鼓励选手答题不要过度严肃,要大开脑洞:“诗人不能锁在一个宗旨、主题里,有些时候你离题,可能更容易激发你的想象和读者的想象力。”

张大春、钱文忠在了解到观众真正需求后,以观众的兴趣点出发,用娓娓道来的形式普及了更多关于古诗文背后的故事。第五期节目中,钱文忠通过讲述曹植《七步诗》背后“兄弟相逼”的悲情故事,点明了诗句“煮豆燃豆萁”的深意;张大春更是再度刻画了坡写“明日黄花蝶也愁”时的情景,提醒大家注意成语的误用现象,让许多观众都有所启发: “一直以为‘明日黄花’是指‘正当红的人或事’,原来恰巧相反啊。”

节目播出后,《诗书中华》的创新模式和独特节目气质引发行业内认可和赞誉,《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评价节目是“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再度突破”。

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范文第5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说文解字》曰:“教,上所思,下所效也。”林则徐说:“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中国传统文化,德是教育的首要,当今中国特殊的家庭模式不仅造就了孩子任性、懒惰、自私的性格而且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良好品格的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而童蒙养正是教育的根本点,所谓童蒙养正就是在学校首推《弟子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弟子规》是一本经典著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一、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提倡《弟子规》的学习呢?

首先,孩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关乎国家未来,关乎世界发展,因为在几十年后,中国的发展就主要依靠这群人,他们是中坚力量,如何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思想观念,对于中国的发展,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昔时贤文》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桑条从小矫,长大矫不屈。”有鉴于此,践行《弟子规》学校责无旁贷,故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以优美文化来教导学生,“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学敦行以开显智慧”,求取人生真正之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将《弟子规》引进课堂,并以此为平台,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

其次,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而此时,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孩子越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想,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好处,且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

“每个国家都应该珍惜自己的过去” ,那才是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自我。学习《弟子规》的内容,“每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真正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二、如何把《弟子规》的内容深入到课堂实践中

首先,我们应该开设《弟子规》这门课程,《弟子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本书,孩子学习《弟子规》,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其对于孩子的成长的现实意义和对于孩子获得幸福人生的意义,那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让老师深入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尤其要听一些专家对《弟子规》的讲解,别看就只有十几个字就能够总结其内容,可其中包含的哲理、现实意义、人生之道却是普通人看了后无法理解的。让我们的老师深入的学习《弟子规》,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好的把《弟子规》的真谛传递给学生。

再次,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也学习做人的道理。只有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同时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教育,才能振兴我们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