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应用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2-02

一、研究背景

本世纪初,安然审计失败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堪称会计史上的“9.11”事件,安然审计失败说明传统审计招数失灵,制度基础审计已不能满足现代审计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下列主要因素的影响使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成为必然。

1.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审计领域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从而促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降低审计成本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效益的主要手段。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也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来的。从长期趋势来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以降低审计成本来缓解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经济压力。

2.审计风险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多管理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使得注册会计师面临的诉讼越来越多。公司经营失败后,投资者为了减少损失,把公司的经营失败风险也归咎于注册会计师的失职, 目的就是希望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这样,注册会计师或成为公司管理层的替罪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口袋”责任。这种变化,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计风险的内涵。为了使审计迎合社会公众的期望,必然要扩大审计风险的内涵。

3.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缺陷。无论是制度导向审计还是控制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对企业管理控制方面的审计风险进行了有限的控制,但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和战略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无法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大小和范围。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无法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期望的差距不断扩大。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期望注册会计师应毫无遗漏的发现被审单位的严重舞弊行为,但注册会计师无法保证察觉所有舞弊行为。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公司财务舞弊导致的审计失败案例不断发生,审计期望差距的扩大,必然引起公众的不满和诉讼。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方法在一定范围内的保留,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审计模式。它以企业的经营风险为导向,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达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同时通过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现代风险审计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表现为被审单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各种风险总和。这种模式按照“战略风险透视一经营环节问题分析一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一具体审计目标的分解一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思路,将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思路。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发现与报告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有着如下特点:(1)重心转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转移。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放在审计测试上,忽视了风险评估,没有将审计的重点放在高审计风险领域,造成了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风险评估,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了高审计风险的领域,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体现了以风险为导向的思想。(2)风险评估方式改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不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线同时作战,相互印证,提高效率,这也叫并行作业,非常有效,可以形成对客户的前后夹攻。(4)审计证据重点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风险评估是将客户置于广阔经济网络中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网络,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因此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确定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与效益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制度审计而言,企业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能导致企业各方面审计成本的提高。主要原因是:首先,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必须从行业、环境、企业目标、性质、战略、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并对重大错报风险做出评估,这个过程必然会加大审计成本。其次,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需要运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复杂审计方法,必然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增加。最后,审计风险准则的变化,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各个流程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增加了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投入。

2.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技术有待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职业判断、执业责任等方面有很大的调整、变化和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不仅需要对产生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系统等做出评价,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层诚信度等所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否则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就成为空谈。

3.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审计重心前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审计业务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的整体经营环境,实行风险评估,然后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因此,必须建立强大的审计信息系统,以便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等。而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对行业风险、企业战略及经营风险缺乏了解,相关信息储存明显不足,信息系统建设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大部分注册会计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导致风险评估不够准确,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审计结果,审计容易出现失败。

4.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运用组织判断来分析被审计客户风险,审计师可以在其认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实施部分常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而这种职业判断是否正确,风险分析是否合理却很难评估,工作效果无法量化。而在我国各级政府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和同业复核中,对审计质量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执行了所要求的全部程序。我国目前出台了《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会计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中的建议

1.完善审计程序、提供增值服务、合理提高审计收费。对于企业而言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而增加的审计成本,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方面,应高度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制定完善的审计总体策略和合理的具体审计计划, 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力求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注意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可以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改善企业的人员结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建议,甚至为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献言建策,当客户意识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存在增值服务,并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时,就可以在审计成本、审计收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进而可以合理的提高审计收费。

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重构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恪守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审计人员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也是其执行审计业务的立身之本,尤其对提高他们的职业质量、有效地揭示重大舞弊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应该努力拓展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知识体系的培训,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及时调整培训工作思路,改善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 使其不仅仅精通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和战略及其相关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建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的相关信息、各种审计案例等资料,并按类别、行业等分类,以便使会计师事务所更方便地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同时要引导注册会计师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保证其风险评估所需各种信息资源的及时、充分和可靠。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公司、行业协会等单位及企业信息应及时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以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4.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了有效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就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处罚力度,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第一,在《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文件中明确界定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行为的界限,增强审计法律的可操作性。第二,改变以行政责任为主,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为辅的法律现状,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第三,健全诉讼机制,简化诉讼程序,严格业务检查制度,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熊建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财会通讯,2008(2)

2.廖文凯.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8(7)

3.李芳.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4)

4.黄艳蕾.浅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9(1)

5.胡郑利,杜莉.试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我国的运用[J].经济师,2008(2)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第2篇

摘 要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一直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论述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类型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利弊,并且阐述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尽管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今后的审计方法发展趋势必将是风险导向审计,至于采取何种方法模式,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探讨。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审计方法 风险控制

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把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虽然风险导向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现在审计界这一热门话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类型和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型来源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的两个文件,1981年的第39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抽样准则》和1983年的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1.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2.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职业界在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是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所推动的审计方法的新发展。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利弊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主要有:(1)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2)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缺点主要如下:

1.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逻辑上不能一贯。我们理论上认为,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而我们在评估固有风险时(涉及会计报表层次的)又必须从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入手。固有风险这种内涵与外延的不一致使得该风险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把控制风险要素作为审计风险的乘积因子藏有隐患。由于控制风险作为该模型的一个乘积因子,因此,理论上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把控制风险评估得比较低就可以大大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于是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控制测试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然而,殊不知这样就可能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原因很简单,首先控制测试得到的是内部证据,既然是内部证据就可以被管理当局操纵。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我国近十几年所发生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件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因此,把控制风险单独作为风险模型的一个乘积因子,这就为审计失败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3.不能用于财务报表整体,无法满足对财务报表审计整体审计风险的把握和控制。理论上认为,审计风险模型不是对财务报表整体上使用的,因为这无助于做出审计证据的决策,而必须在每一种业务循环,每一个账户,并且经常是每一个审计目标上进行分析计算。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在我们按此模型所演变出来的所谓的“初步审计策略”理论之中。

三、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与经济效益问题、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差距问题、审计程序软件开发问题、政府监管和司法执法的问题。对于上述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解决审计成本与经济效益问题,应在是否接受审计业务之前进行预备性调查,初步评估可能被审计企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其目的是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把审计风险过高的项目拒之门外,过高风险的审计业务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损失,接受审计业务之后则应充分的进行审计成本预算,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来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

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加速对新一代注册会计师的培养和成长。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所接受的审计业务远不及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才缺乏,而且事务所的培训、后续教育等不及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充分。

然后,应加强审计程序软件的引进和开发。我们应引进国外先进的审计程序软件,这不仅可以减少审计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在引进国外审计程序软件的同时,我们应开发适应我国企业的软件,使得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更好地推行。

最后,我们应研究和改革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模式、思路和检查方法,提高司法部门对办理企业管理层通过会计造假、进行财务欺诈及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这类案件中的判案能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4).

[2]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研究.2004(2).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内部审计模型;风险导向型;优化措施;战略部署

电信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依赖于可靠的内部审计模型。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加强对审计模型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电信企业内部审计模型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电信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

一、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内涵

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水平,需要对内部审计的内涵有必要的理解,促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保持企业良好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指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和改善组织运营状况,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一种独立客观咨询和确认服务。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对高风险项目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将电信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的风险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促使电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能够保持在良好的水平。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地评估,全面提高电信企业的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主要体现:(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目标、预算、战略W及决策等前期活动进行风险评测,以企业经营风险为起点,对公司目标的可行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战略的可操作性,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监控和事前管理;(2)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事中风险审计。对于企业运行的目标、预算、战略实时监控,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3)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审计,为后续企业经营提供借鉴。对企业目标、预算、战略和决策进行审计,将成果与计划相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完善内部审计。

二、某电信设计有限公司既有的内部审计模型分析

(一)该有限公司的实际概况

该电信设计有限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拥有多项业务,企业利用有效的战略部署取得了较多的发展成果,在行业领域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该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到如今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始终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给公司的财务水平提升带来了潜在地危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该电信设计有效公司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模型,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经营活动开展中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公司既有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范围的界定模糊

结合该电信设计公司内部审计模型使用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范围界定模糊的问题,致使相关的审计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审计部门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该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在制定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对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作用缺乏必要的重视,致使审计部门在构建审计模型的过程中对于各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模型的合理运用。通过对造成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范围界定模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有关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流程;(2)内部审计职能及内部控制的划分不明确,审计部门的整体工作量偏大;(3)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开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意识。

2.缺乏有效的风险测评工具

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该电信设计有效公司构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促使公司在风险分析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有效的风险测评工具,致使风险导向模型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间接地降低了公司内部审计质量。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构建中缺乏有效的智能化信息系统支持;(2)缺乏规范的风险测评方法及机制;(3)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运用专业的审计知识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测评。

3.专业性审计人才不足

通过构建可靠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该电信设计有限公司在预防各类风险发生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减少了公司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审计人才不足,致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构建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缺陷,审计人员无法灵活地应用这种审计模型处理实际的问题。造成该电信设计有限公司专业性审计人才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领导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很多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无法合理地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

三、该电信有限公司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相关对策

(一)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

为了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使用中能够达到效果,公司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进行了必要的明确,促使内部审计模型得到了必要的优化,为企业战略部署制定的合理性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该电信有限公司针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内部组织有效建设及职能作用的优化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逐渐地完善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提高了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风险预控水平。具体采取的措施有:(1)公司结合内部审计部门各项业务的特点,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优化,完善了内部审计评价体系;(2)落实了内部审计责任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参加调研活动;(3)加大了内部审计部门各项工作开展重要的重视,强化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选用了可靠的风险测评工具

为了更好地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该电信设计公司选用了可靠的风险测评工具,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风险测评水平的提升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1)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了完善的风险库,加强了各种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全面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2)公司通过对各项业务特点及业务开展中所涉及范围的重点考虑,从收集风险及整合风险方面制定了可靠的内部审计优化措施,增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适用性;(3)通过选择可靠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型的测评软件,增强了模型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工作效率,保持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性,

(三)加强了专业审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在专业审计人才的支持下,该电信设计有限公司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实际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构建得到的审计模型能够满足公司相关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该电信设计公司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了专业审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确保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的合理运用。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1)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在强化审计人员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他们的专业技能;(2)加强了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建立了合理科学的监督机制及激励机制,规范低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行为,调动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审计人才,并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多渠道的业务学习,确保了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落实。

结束语

通过对某电信设计有限公司既有审计模型的有效分析,为电信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模型的优化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也为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型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健全电信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及时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实现电信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靖.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03):17-19.

[2]潘仁怡.关于电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3(10):30-31.

[3]黄志江.电信公司审计特征的实证研究[J].祖国:教育版,2013(5X):116-117.

作者简介: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职业界在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改进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从审计对象的战略风险分析入手,按照“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对可能引起审计对象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一种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的一大变革,更是审计理念的更新。相对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呈现以下优点:

1. 风险评估范围扩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的评估由账户、报表的微观层次转向社会环境、行业背景、战略目标等宏观层面,注重对企业整个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的分析,将企业置于社会经济体系中,分析与其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它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重心发生转移。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人为将风险评估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因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导致固有风险评估不到位,从而使风险评估以评估控制风险为中心。而现代管理层舞弊往往绕过或逾越内控,从而导致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审计风险很高,所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新认识到固有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直接评估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的联合风险。

3. 风险导向发生改变。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仍以内部控制为导向,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以企业的经营风险为导向,根据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及随后各步骤的评估测试,执行相应的实质性测试。

4. 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风险评估的核心是分析性程序的利用,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师通过运用经营策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等现代管理中的分析工具,使风险评估结果相互印证,帮助审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减少细节测试的数量,提高审计效率。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银行内部审计的必然选择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具有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这种高风险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相对于其他行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严格。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导向,以战略系统观,从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层面上对被审商业银行进行更加科学分析与评估,准确判断重大风险点,针对高风险点实施审计,及时有效防范各种经营风险,迎合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银行内部审计效率

商业银行业务量大、业务环节复杂、资金往来频繁,会计资料及相关信息繁杂。所以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都比较突出。在有限的审计资源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就成为审计部门的当务之急。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够科学地解决业务数据“海量”的问题,它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经过科学分析与评估,将审计重点锁定在高风险领域,并依据风险排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保障风险靠前的业务与区域得到优先审计,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提高了银行内部审计效率。

3.商业银行具备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条件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已逐步渗透进银行企业管理文化中。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及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建立起覆盖各个业务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研发了一系列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日益成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银行信息技术起步早发展快,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利于数据采集,以满足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银行的业务操作及其内部控制等需要,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开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实务状况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只是引进一种新概念,还需要从组织架构、风险评估体系、人员配置、审计手段等方面需要进行革新和完善。有些商业银行虽然也是在“风险导向”下开展内部审计,但更多的只是“形似”,风险评估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判断或银行工作重点来确定风险所在,与国际先进银行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前沿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我国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同时,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财务会计人员占多数,而来自法律、管理、计算机、工程或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较少,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更少。落后的风险管理方法、难以胜任的审计人员、不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直接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对银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

2.审计关注的风险类型狭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执行的内部审计项目关注的风险基本集中在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和内部舞弊风险上,对于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则几乎没有涉及。并且,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所关注的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均为内源性风险,而对于社会信用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利率风险等外源性风险则基本未考虑,更未对一些重要的深层次问题如战略及其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直以来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主要扮演查错找弊,纠正违规的“经济警察”的角色,这种理念下的内部审计只强调其监督职能,而不注重充当内部风险管理专家,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咨询及建设,未充分挖掘内部审计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4.审计工具软件开发和信息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具备了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内部审计的条件,审计过程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但审计软件的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数据的提取和加工、风险评估、审计抽样、审计模型等方面还需继续提高使用的准确性和效率,并增加分析性复核、审计指导等功能。同时,因审计人员在风险评估阶段需要从内外部取得大量的信息,以充分了解银行整体经营环境,识别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审计信息库,自动或人工收集全行各业务品种和作业条线的相关数据信息。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库刚建立,有的甚至还未开始,数据积累不足,信息库的建设还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

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1.推广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一是银行管理高层要重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宣传,从制度制订及财务资源上给予支持,从上到下营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氛围;二是各层级审计人员应勇于接收新事物,迎接新挑战,积极学习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于实践,促进商业银行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

2. 加强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现状,首先,应构建全面风险评估框架,从风险识别、预警、决策、处理、监控等环节全过程对商业银行各类风险实施有效、连贯的监管。其次,可以借鉴国外银行先进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指标和已有的风险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构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的风险评估体系。最后,加强对风险评估体系的优化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模型、指标,保障体系结果的准确性。

3. 重新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应从以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方面发展。工作重点也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银行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其作业范围也应扩展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内部审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4.打造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第一,商业银行应当要求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各种专业资质考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第二,可以采取脱岗学习、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等方式,针对性给予内部审计人员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第三,商业银行还应增强内部审计力量,人员配备至少应达到员工总数的2%,并不断引进新生力量,保持队伍年轻化。

5.革新内部审计技术和方式。首先,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行非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利用计算机手段,在银行内部搭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对银行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再次,推进审计信息库建设,做好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银行可以建立专供计算机辅助审计服务的审计数据服务器,定期从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抽取数据,自动下载到审计数据服务器中。最后,不断完善审计软件功能。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审计软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软件功能,逐步增强数据分析和模型查找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37-49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4):47

〔3〕耿慧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问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4):73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6):3-8.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