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教育的意义

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氛围;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依靠教育,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主要的渠道。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创新教育。文章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工作,指出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

(1)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潜力,通过教学工作,采用相关策略,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相关教学策略的采用,而采用这些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活跃小学音乐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教学中基本上都开设了音乐课程,这对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师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氛围凝滞,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难以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难以把握音乐的内涵和主题,学习效率差。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这种方式,进行创新教育,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1)为小学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想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小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训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在欣赏音乐之前,可以利用与音乐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重视多媒体、图画、乐器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学习,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3)改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 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生理解音乐的中心主题,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对歌曲进行重新填词,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素材,为进行创新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面对知识和信息的激烈冲击,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它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能让学生去独立观察和思考,去发现知识,形成能力,是促进师生沟通及知识的再现过程。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2. 营造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创设和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才能给学生生理和情感的安全保障,最佳的学习才能发生,实现自我能力的再创造。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最后,重视实践操作,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密灵巧的工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因此,让学生多动手、多进行操作实践,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活动实践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发现、探索、讨论等等。

3. 注重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

3.1 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杨振宇博士曾指出:“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巧妙地设计利用教具,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好动好奇心这一特点,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或利用简单的实物充当教具,一件好的教具(不管它如何简陋),可以胜过许多冥思苦想,省掉许多讲演演算,节省许多教学时间而豁然开朗。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课前让学生准备三根小棒,课堂上,让他们在课桌上摆放组成三角形,就有学生惊奇地发现他的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从而激起了他探索的欲望,老师进一步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长度的牛奶吸管,让他们小组操作讨论,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创造的兴趣。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如:矩形是最合理和最美的图形,矩形的长和宽是用黄金分割来组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如:房屋装修中装饰的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灵活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引起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法宝。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史、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这样既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箱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3.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一题多变”即是将经典题型或删除部分已知或结论,采用引申启发转化组合的形式,调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一题多解”是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切入问题,并能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最佳的解题方法,从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得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法多题”深化学生思维。“一法多题”是指用一种方法去解决形式不一但实质相同的一类题目,它能提示思维规律,突出通性通法以达到融汇贯通深化思维的目的。

3.3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有很多人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复合体,鉴于此,笔者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学界大致有这样三种理解:

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行动上独立,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成就动机水平高,善于自我激励,具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有幽默感等[1]。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2]。还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创造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3]。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具备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深化的终身教育,不止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推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广义上理解,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个人。从狭义上理解,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素质、技能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以及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从而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长远大计。

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创业教育不但需要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思想,同样还需要创新教育所获得的成果。然而,创业教育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获得新思维、新方法,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将掌握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尊重权威但是不迷信权威、尊重实际但并不拘泥于实际的精神,强调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方法的训练。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

二、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业创新教育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必然要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提高人才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努力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够提升竞争力,才能够有所作为和有所成就。

2.创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创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加上往年尚未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继续在就业路上一起“挤”行,2013年的就业形势因此显得更为严峻!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人才集聚让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进入人才饱和甚至过剩期,由此也造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困难的局面,IT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背景下,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迫切的时代意义,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是真正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创业创新本身就是就业,是就业的高级阶段。创业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开拓创新。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更加全面理解创新创业创新的作用与价值,拓宽就业视野,确立多元的创业创新就业观,逐步具备开创事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创新。这也是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根本选择。

3.创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我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已初步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从高职计算机专业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主要以讲座形式教学、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以构建孵化创业基地为平台的三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学校尚未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或开设的课程仅是孤立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呈现零散破碎的特征,缺乏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高职大学生组织成立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工作室、社团等,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项目零散,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实践教学缺乏,很少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统一、不系统,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职任课老师,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等问题成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研究,对高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我校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倡导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对素质教育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它要求高职从教育理念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普遍树立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从知识技能教育层面,帮助学生掌握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施层面上,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建立从理论到实务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体系,开展生动活泼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游永恒.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0(3).

[2]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

[3]吴华.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4).

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创业教育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00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医学院校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更具时代与创业特色的创业模式,尽量培养医学生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让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1 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含义

创业教育的含义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等有关创业的综合素质,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学生可以掌握创业的能力。创业和创新是不可分离的,创业的关键就是创新,创新可以给创业提供支持。创业教育创新模式属于全新的理念,不是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简单的结合,而是从内容以及思维上对以往观念的一种超越[1]。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倡导高校要转变传统的理念,改变培养人才的方式,对教学手段以及内容进行改革,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联系在一起,将侧重点从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2 医学院校建立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意义重大

2.1 建立创业教育创新模式可以推动医学教育的进步

传统的医学教育曾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教育方式出现各种弊端急需解决。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医学院校应当顺应这种潮流。

2.2 建立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符合当代国家建设的要求

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竞争综合国力,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竞争。想要实现创新型的国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医学院校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及时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的职责,提高自身的培养水平,促进创新教育向前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此为实现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

2.3 建立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有利于医学生提高素质

最近几年,高校实行扩招,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国内各种规模的医院以及事业单位已经很难提供更多的岗位给毕业生,社会就业率越来越低。而医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医学生就要面对创业的问题。所以,建立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激发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的形势。

3 医学院校构建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

3.1 构建医学课程的完整体系

医学教育是比较系统的体系,基础课程和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2-3]。目前国内的医学院校在设置课程时会遵循“以学科为依据”的传统原则,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划分得很清楚,这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脱离、基础和临床分离,导致有些学科内容出现重复,同时还会出现和前沿知识相脱节的现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按照新的整合课程要求,突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要把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联系起来,创新撰写新课程的学纲以及教学内容。有些课程经过整合,对重复内容进行了删减,不仅可以将内容贯通,还可以减少学时数。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从而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3.2 构建创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可以在学校里对课题进行立项,促进课程项目组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培训。课程项目组重组了教学大纲,重新撰写了教学内容并且设计案例,不但适用比较灵活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式,同时根据课程特征设置了不同的评价标准,用来评价教学的效果。以此督促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的意识。

3.3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的体系

落实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每一年可以设立专款奖励医学生的技术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工作中来,可以让学生比较准确地掌握专业的发展方向,经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学生社会要经常组织实践活动,由“医学生科技协会”牵头,倡导各个创业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创业活动,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活动可以实行负责人制度,整个过程包含策划、老师审阅、落实、评价以及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提高创业意识以及能力。

总之,从目前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设置课程、教育思维、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手段等环节建立创业创新模式,培养出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人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内的医疗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2]李珍晖.高校需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8):28-30.

创新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1.1要明确创新教育及教师在中职化学创新里面的地位及作用

明确创新教育及教师在创新教程里面的作用及地位,是有效推进中等职业化学创新所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创新范围、创新主体、创新途径等的认识不到位和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弊端的沉积而成。在现实里面,部分教师认为创新仅仅是为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少数所谓的天才学生而开设的权利;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年纪较小、知识有限的中等职业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具有强劲的创新能力、能够做到科学发明的人一般都是具有某些天赋的,而通过依靠后天来进行教育的,通常难以成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是传授知识,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则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来学习,要做到科学发明创造更是未来的事情。也正是由于上述错误观念的束缚和制约,便致使创新教育在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弱化。其实,创新本身是人的本性,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的倾向和潜能;创新能力和精神并非完全是由人的先天因素所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因素也是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其实并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灌输者”,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帮助者,它的职能并不仅仅是传授,也不单单是课程知识,还应该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其创新潜能的激发以及其分析思维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内容的增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一种带有结构性、全面性的教育发展和革新价值追求。而对于中等职业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明确创新教育的科学定位,教师职能的转化和其观念的转变,摒弃中等职业学生因为属于“非高知识分子”其创新能力基础弱,而创新能力不高的错误观念,而应该充分地发挥化学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培养,积极将化学创新教学进行推进,让中等职业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进一步提高。

1.2创造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有质疑方能有创新,要做到创新必先有疑。在中等职业化学的教学里面,重点要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同时,还赋予他真正的平等地位,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就才敢对教师的权威质疑,敢于将自己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进行发表,锻炼自我的创新能力。

(2)实现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里面,学校要做到将传统教学体制的弊端打破的观念,努力营造一个自主、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首先应该要先将师生地位的平等实现,教师跟学生两者之间要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障碍及年龄隔阂消除,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深化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互动。

互动不仅是一种更为有用的教学方法,同时还是拉近教师跟学生关系的重要桥梁。特别在中等职业的化学课程来说,因为中等职业化学教材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的知识系统又不全面,同时又存在水平良莠不齐等的因素,学生单单靠教材里面的学习,是很难真正地做到掌握知识点的,更多的是要靠教师的说明或是进行实验的演练。在这个过程里面,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速度以及理解的全面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教师跟学生进行的互动、学生跟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还能增张学生之前的协作能力,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让知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还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和选择,将学习研究的方法掌握,创造能力能便到培养,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及勇气。

二、在教学过程里面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的源泉。而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直觉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几个部分。在中等职业化学教学的过程里面,教师应该着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作为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对于中等职业学生来说,在他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面,教师能够通过创设互动情境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进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体而且有趣的情境问题,例如: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式”情境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式”情境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渐进式”情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辐射式”情境问题等等。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弱和反应能力比较慢,可以选择在学生遇到“难题”或者是一时难以进行解答之时,教师不应该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提示、引导等等的方式促使他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