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行为 认知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链的起点――农户和终点――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严把源头的质量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会有所保障;只有掌握好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使得市场供需合理。源头和终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做好这两方面的质量安全控制,可使食品安全得到最根本有效的维护。

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冯忠泽、李庆江,2007),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与消费者的相关联系(周应恒、霍丽,2003),农业供应链上的质量控制问题(叶成利、蒙少东,2007)等方面。而对于农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以及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行为的因素方面却鲜有研究。本文则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同时对农户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分别进行阐述。

作为中国农业硅谷的陕西杨凌,其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对陕西省农作物的生产有非常大的辐射效应,对全国亦有带头示范作用。本文以杨凌及其周边地区种植西红柿的先进示范村为调查对象,研究农户的农作行为和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加强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二、农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析

所用数据来源于2009年8月―9月期间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83%,符合大样本的数量要求,有助于准确反应所要描述的经济因素。其中被调查农户主要种植金鹏等普通西红柿和圣女果这一类的转基因食品,比例分别为19%和81%。

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化肥的施用上,以氮、磷、钾肥为主。这类化肥过量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本文调查的农户有52%使用有机肥,既保护了环境,又保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农户收入和有机化肥使用次数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这里,因变量为农户从西红柿种植中获得的年收入(Y),自变量为种植面积(X1);一年中有机化肥的使用次数(X2)。

根据上面的模型,我们利用计量软件Eviews5.0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得样本回归方程为:

解释变量C,(X1),(X2)的t检验量值大于2.000,说明每一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假设检验,每一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同时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7419,表明解释变量能解释74%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动,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式中0.754245和1.106826分别代表种植面积和有机化肥使用量对农户年收入的弹性。即当有机化肥使用量的投入不变时,种植面积每增加1%,农户年收入将增加0.7542%;当种植面积的投入不变时,有机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农户年收入将增加1.1068%。

从结论可看出,有机化肥的投入对农民的年收入增加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得到的回报超过其投入,而且对西红柿的质量安全亦有益。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基本使用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预防,个别农户使用杀草剂,没有农户使用除草剂。而国际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27:20:49,相比之下,被调查的农户杀虫剂使用过量,且防病虫害的药剂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2、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分析

(1)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西红柿的销售前检查和相关历史记录,不仅可提高西红柿的质量水平,还可对西红柿的安全情况有一个初步保证。在调查中,西红柿销售前有技术员进行检查的为32%。政府对历年的西红柿质量有调查记录的为48%,而农户基本上都愿意政府有此行径。这表明政府对于食品相关链的起点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需加强自身的行为强度。

在关于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不知道的占到了61%,了解、听说过的占到了37%,只有2%的农户表示清楚其要求。

(2)农户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认知。在关于食品中毒是否与生产者有关的调查中,只有1%的农户认为有关,其余持否定态度。

农户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认知。农户绝大多数听过,72%的农户表示愿意种植,28%则不愿意。在这其中,宣传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效益好是主要原因。表明农户对高科技的产品比较容易接受,宣传力度和效益高低对农户意识影响很大。

(3)农户对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意识。农户的销售渠道是一个重要方面,规模化、产业化销售的产品容易实现可追溯,而零售或不固定场合销售的产品很难实现可追溯。调查结果显示,97%的农户通过中间供销商销售,3%的农户会去市场自己销售。

农产品包装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进行信息标识标注、实现可追溯的重要方面。在调查中,农户对即将销售的西红柿进行清洗、分类等初级简单加工的占61%,39%的农户不进行任何操作。

三、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所用数据来源与农户的数据属同期制作,下面将着重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

1、变量设定

影响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因素众多,在本文中,选择被调查消费者个人相关信息作为解释变量,即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把消费者的相关认知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变量见表1。

2、实证结果及讨论

根据上面的设定,利用计量软件spss17.0对以上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析,所得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1)选购西红柿主要关注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分别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收入水平不相关。男性比女性更注重食品的安全保障证明,或许与男性比女性更理性、更少一些主观观念有关。一般而言,年长者比年少者要有更多顾忌,对食品安全方面也就更小心翼翼。文化程度与关注因素呈反比,或许是文化程度越高,越相信实践出真知,对社会上一些不安全食品信息的接收更多,比起第三方检验,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2)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解决方式。结果显示,消费者遇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解决与否与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性别和收入无关。年龄越大,越注重向有关部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文化水平越高,反而越不注重这方面,这或许与收入(本文中文化程度与收入呈正比)有关: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则农产品安全对其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会相比较小一些。

(3)是否了解绿色、无公害蔬菜。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了解与收入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都无关。说明收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就越关注绿色、无公害等更高品质的蔬菜。

四、结论及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不仅保护了环境,又保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农民也可获得更高的回报,比扩大种植面积等传统方式效益更好。

第二,提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度和深度。面对现在病虫和农药种类太多、情况复杂、变化快的局面,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倾向力度,稳定和充实基层植保技术人员队伍,走科技强农之路。

第三,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进行较全面的销售前检查和相关历史记录,形成一个食品安全记录的档案体系,为政策的出台做数据上的支持。同时对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知识的普及。

第四,进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科学化管理。对农产品的包装、进一步加工进行深化和完善;同时进行销售渠道的公开化、透明化。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E045。)

【参考文献】

[1] 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2] 袁仲、杨继远: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7).

[3] 周应恒、霍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

[4] 郑永利、夏永峰:浙江省蔬菜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3(4).

[5] 彭亚拉、庞荫: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第2篇

千百年来,传统小农经济分散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代代相传,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造成很多不便。如,难以形成对种植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也难以形成市场化、规范化的收购加工体系,导致农产品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农民对现代农业无公害技术的掌握不够,缺乏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有资料显示,我国每1hm2土地的化肥施用量接近欧洲的3倍,导致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累计残留量是惊人的。同时,现代医学表明,环境污染因素在致癌因素中占到80%左右,其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占环境因素的11%,而我国使用的农药品种大多都是有毒的有机物。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胎儿畸形率逐年上升,与环境和食品的污染密切相关。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环境面临重大威胁,工业排放物与生活垃圾以及农业投入品(如地膜、农药等)造成耕地土壤、灌溉水源、大气环境等农业生产环境交叉立体污染严重。同时,农业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体系、安全标准体系、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形成管理真空。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较弱,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在布局、数量、检测能力等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较大,检测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并且缺乏科研的足够支撑,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监测评价工作尚未制度化。质量认证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各认证机构执行标准不一,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与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行政部门、监督检验部门和分析实验室。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检验检疫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同时,应该成立专业委员会,协调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疫、认证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强检验机构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合理布局机构分布,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覆盖面广、检测标准化高的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调整农业科研重点,从提高农产品产量转移到保证其质量安全上来,如何处理农业产量与质量的关系将是今后科研的一个重要命题。要大力推广清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开发有益于农产品安全和清洁生产的相关技术,以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一种以增进产品质量为目的,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追踪农产品进入市场各个阶段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及时的产品召回。通过推广农产品产地标签制度,使农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从而可以保证消费者享受到安全产品,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进一步完善“三品一标”体系,有利于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农业部已绿色食品各类标准126项,地方配套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400多项;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绿色食品企业中,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分别占到30%以上和20%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绿色食品新的生产主体,其数量和产品数已占绿色食品总数的15%左右,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全国约有1600×104hm2的农田、果园、茶园、草原、林地、水域受到监测和保护,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截至2011年,全国已建成61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对接龙头企业1650家,带动农户1925万户,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超过10亿元。“三品一标”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要尽量选购经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保证基本的安全需求。“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管理上实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制度,其产品质量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了更高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质量安全水平,可以放心购买。

本文作者:李双均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第3篇

(丹阳市农业委员会,丹阳 212300)

(Danyang Agriculture Committee,Danyang 212300,China)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严重,相继出现了多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比如2008年的奶粉内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等,因其涉及范围很广,受害者众多,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严重破坏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因此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t widespread attention by everyone. Especially since the 1980s,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many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accidents have appeared. For example, in 2008, the incident of adding "melamine" to milk caused the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at home and abroad, serious damaged the image of China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wide range and numerous victims. So, it is an urgent affai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China′s related departments.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63-02

作者简介:张鑫(1986-),男,江苏丹阳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0 引言

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它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基础,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化学添加剂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如此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农产品污染问题:

第一,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农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增加的还有农业化学投入品,并且由于很多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农药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机物,甚至有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二,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我国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少菜农为了争取果菜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不仅造成农产品的口感很差,更严重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加工时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的行为,对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三,重金属超标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受到污染的概率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了,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也可能会造成慢性健康危害,其中急性中毒主要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主要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的。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1.1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第一,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首先农业生产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和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只有从心理上接受和采纳农业标准化意识,才能付诸于行动,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第二,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从根本上真正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之后,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管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还应该给相关部门增加经费,使其有能力组建优秀的团队,配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设备,真正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业标准化责任制。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农业标准化的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四,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也应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不断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2.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可否认我国的相关检测体系总体水平还很低,现阶段还主要是以终端产品的目的性监测为主,甚至有的农产品未经检测就已经上市了,面对上述诸多情况,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当务之急,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扩大相关投资,保证相关部门具有足够的资金正常运行;二是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每个在职人员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身的岗位;三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尽量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相关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1.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有时在具体的农产品质量案例中,工作人员发现有些农产品已经发现了质量问题,但是由于无法获悉农产品的来源,尽管可能伤害到了某一些人的生命健康,但是只能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也无法追回该批次的产品,后果严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编码详细记录了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1.4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

农产品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商品,必须在一定的周期内将其卖出去,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同时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农户收入,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2.1.5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环境也越来越污染,农业生产中正应用着越来越多的农药、添加剂等,这已经成为了当代农业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此景,我国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只有先对可能出现的农业风险进行一个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1.6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一方面严格投入品登记管理。对农药、兽药、肥料等投入品,国家实行审定登记制度。只有严格经过国家审查试验、评估分析并取得批准文书后,才能生产经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对限用投入品当前管制措施主要是实名制购买和建立销售台账实行追溯管理。销售台账必须详细记录购买者姓名、住址、用途等事项并签字确认。另一方面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使用投入品,禁止超量使用。

2.1.7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防御能力,主要包括食物环境质量监测、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等。

2.2 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2.2.1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示范;第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第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金;第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2.2 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

相关生产和经营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自身的责任范围内坚持拒绝和禁止农产品违禁品进入市场,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处罚,不能徇私舞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对农产品实现全过程监管,即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对农业人员进行农技培训,加强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农业技能,使其真正的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二是相关检测部门应认真负责,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监测农产品质量,不定期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不能徇私舞弊,不能知情不报,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三是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2.4 改革地方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第一,立法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和权利。第二,整合区域监管,发挥监管合力。若监管资源有限,为实现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应整合城乡监管,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中间组织,在农村形成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辅助管理主体,可以在深层次上整合城乡监管。第三,协调部门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实现农产品的全过程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监管,只有各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加强合作,才能有效降低监管成本。

3 应用效果

湖南省祁阳县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法定职责,认真落实上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诸多对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祁阳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 结论

通过落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多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化学添加剂超标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全民性问题,凭企业或个人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民众认识,整合全社会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学超,李杰,郭振华,龚金龙,周小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8.

[2]梁秀福.为南南合作争光 让中国技术出彩——记丹江口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凡成赴塞内加尔开展南南合作水稻技术援助的事迹[J].基层农技推广,2014.

[3]邹积慧.浅谈强化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问题[J].农场经济管理,2011.

[4]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第4篇

男,河北保定人,农业经济管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 农药安全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及对策 新疆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机遇下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建设思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对策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农产品安全问题刍议 浅析新疆昌吉市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和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9-13/2015-01-12.

[3] 杨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6):11-13.

[4] 胡定寰,Gale F,Reardon T.论食品安全同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G]//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高级培训班资料汇编,2006.

[5] 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6):29-35,5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铜川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几年,嗑药的多宝鱼、致病的福寿螺、苏丹红红心鸡蛋、瘦肉精致人中毒等农产品安全事件不时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铜川市的实际,探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铜川市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区,优势农产品特色明显,仅苹果种植面积达60万亩,农民人均1.5亩,80%要靠外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但其他农产品(菜、肉、蛋、奶)产量低、自给率差,60%要从外地调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增强铜川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铜川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铜川”的迫切要求。

一、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

当前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狠抓农产品质量认证,以认证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近3年来,铜川市先后认证了2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市农作物面积的40%。通过认证,大大增强了种植业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本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市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

在全市的重点市场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加强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通过严格的农残例行监测,2004、2005、2006年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逐年上升,分别为88.4%、92.3%和94.1%;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此外,铜川市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坚持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三)抓源头整治,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农业部《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近年来,全市共开展农资市场执法大检查55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例172起,查扣伪劣种子3490公斤,没收各类假冒伪劣农药3266公斤,兽药2200公斤,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

(四)农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初具雏形

2004年,经铜川市编委批准,铜川市农业局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地市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四个区县中有两个已成立了县级综合性质检站,在4个重点农产品市场都配备了农药残留快速监测仪器,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初具雏形。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几年,铜川市通过多方宣传和建设,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都明显增强。特别地,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大多数农业生产者的积极响应和有效实施。

二、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铜川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难度

经调查,不安全农产品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危害的直接性和隐蔽性。不安全农产品通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农产品质量危害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官往往难于辨别,需要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二是危害的累积性。即农药、兽药残留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三是危害的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铜川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城市,煤尘、粉尘和烟雾等污染非常严重,前些年的地方发展片面注重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导致铜川市经济较发达的南部地区粉尘排放严重超标。由此还导致了铜川市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两个蔬菜基地――耀州区寺沟镇杨河村和董家河镇冯家桥村蔬菜基地一直未能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就是因为大气环境检测未能过关。

(二)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1、化肥。据典型调查,铜川市化肥施用量近30多年来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的人均化肥施用量是70年代的6倍、80年代的4倍;而当前的化肥施用量又比90年代平均增长1倍左右。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农药。近年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农药的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管理使用不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一是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二是一些人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三是未按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兽药及激素。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畜禽治病上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甚至使用瘦肉精。食用此类动物产品,会使有害残留物质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反应,产生过敏、畸形、致癌等严重后果。

4、塑料薄膜。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白色革命”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但据调查,现在农用地膜多为不降解地膜,玉米地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5公斤/亩,蔬菜地的地膜残留量为0.5公斤/亩,大量的废地膜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会使土壤环境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失去供养能力。“白色革命”最终造成“白色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监控手段单一,“打假护农”亟待加强

按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农业部门管源头(初级农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负其责,实则形不成合力。铜川市每年在重要农时季节开展的“农资打假”活动,就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许多案件不是放弃查处,就是久拖不查,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发生。

(四)监管体系及设备不健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不得力

一是从纵向看,市级虽已成立了农产品质检中心,但这种市场例行监测主要是速测仪器,不能定性、定量监测;在县区一级,虽已成立两个县级质检中心,但人员、仪器设备配备仍未到位,尚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主要农产品市场,虽已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也培训了检测人员,但仪器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市场检测只能由市中心进行。二是从横向看,市一级都有一些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仪器,但分属于种子、土肥、畜牧、植保、饲料等多个单位,利用率低,不能形成合力作用;县区一级检测设备性能差,有的区县还几乎是空白。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铜川市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比为11,食用农产品(肉、蛋、奶、菜)相对较缺,大量从外地购进。由于缺口大,因而出现有关领导者追求农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导致在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完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影响到农产品质量。

三、提高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划清监管范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落实责任,加强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

首先,要抓好产地环境控制,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其次,要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专项整治,依法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和擅自更改标签的行为,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统一有序、协调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格局。

(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发投入品,推进产业化经营,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既能充分保障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安全,更能体现优质优价,有效的引导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抓不住市场准入,就抓不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要在全市主要农产品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经过认证或检测,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指标要求的农产品,准许进入市场经营;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经营销售。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当前要多方争取,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投入,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要整合农业系统相关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

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