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1篇

一、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及二者关系探究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皆以全面反思与试图解决人与自然关系、追求人类社会持续永恒发展为终极目标,然而其各自的理论基础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待深入挖掘与日益完善,这也是当下环境史学界与此次论坛所面临的基本而重要的议题之一。

(一)不同视域情境下环境史基础理论解读

环境史研究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凸显而逐渐推进的,国内环境史研究专家王利华、梅雪芹、韩茂莉分别基于不同视角对环境史理论加以解读。王利华以“生命中心论”为出发点,以中国古代的“农业史”和“家庭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对土地与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论述了环境史的核心内容、基本范畴和价值功效等,廓清了中国古代环境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梅雪芹以世界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回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出现的生态反弹和环境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论述了其对我国环境史研究的影响及可资借鉴之处。此外,她还对当前国外环境史界的多部重要研究论著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实现对包括环境史研究的起源(“富困”问题)、历史研究的视角(上下左右的历史)、研究的方法(跨界别与实践)、评介标准(以自然为镜)、考评、分析与功能(回溯性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基本理论的“生态史学”(家园史学)的构建。韩茂莉以历史时期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为切入点,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与“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思考,通过对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对人类生活、历史时期植被地理分布、农业活动与气候变动之间关系分析,厘清了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二)不同学科维度下生态文明基础理论解析

学者们立足于各自学科视野与基于不同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展开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积累并提供了诸多学术文献与研究平台,本次论坛就生态文明理论之界定、生态文明实践与当下中国之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关于生态文明理论之界定。贾卫列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内涉三层含义:其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其二是社会进步新的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其三是一场席卷全球的以生态公正为目标、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新能源革命为基石的全球性生态现代化运动――生态文明建设。尹绍亭基于人类学视角认为生态文明是不同时代人类认知自然、适应和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人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知识、技术、教育、伦理、道德、信仰、法制的综合文化生态体系。吴兆录基于生态学视角认为生态文明应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文明意识,利用人类的生态智慧促进“环境―生物―人类”的整体协调演进。刘少航立足于生态危机与文明发展关联之视角,认为深生态学提出生态危机源于文化危机,需要生态智慧去解决。李静基于参与者角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关键作用,社会的合力影响。田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用新思维,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生态文明走向中国政治生活和谐领域的前提是政府、社会、民众之间必要的思维转换。汪庆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认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天人合一”等值得借鉴的生态思想并加以诠释。

其次是生态文明与当下中国之建设目标。张修玉指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建设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大指导理念;“两山理论”的两树实践模型;生态优势区、经济优势区、均衡发展区等三种分区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大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条路径;构建与发展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六大体系;组织、制度、机制、资金、技术、人才、舆论等七大系统保障;区域、行业、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台港澳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数据管理、工程实践、政策战略等任务;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等六大建设体系、科学发展、新常态、中国梦、人类福祉、一带一路、传统哲学、后现代主义之间等十大关系。

最后是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相关事项。生态文明研究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出现了对生态文明滥用、随意使用的情况。鉴于此,周琼对生态文明研究中存在的“泛化”问题进行了批判与反思,认为在当下生态文明学术研究、具体实践与建设中都存有对生态文明“泛化”使用现象,着重警予在生态文明学术研究中,应注意树立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高度警惕生态文明不同形式的泛化现象,注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跟踪调查研究,避免生态文明泛化使其成为无所不包的杂容所。

(三)当下情景环境史与生态文明之深层关联解说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层面关系阐释。韩茂莉认为,环境历史研究的关键点在于人类对其所经历过的且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过程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当下全球性生态危机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原因追溯与全面反省,她以全球变暖导致绿洲农业发展水源短缺、冻土层解冻等对已修建青藏铁路的破坏性影响为例,深层剖析了环境史研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王利华以中国环境史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互动为阐述基点,认为环境史是一种强烈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模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梳理环境发展变迁史与系统反思各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史。梅雪芹指出,环境史研究有助于全面提升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意识自觉,有助于理解生态文明理论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实践建设,是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有效途径之一。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尝试。崔新婷比较了北京市的两种绿化标准,一种是以频繁拔天然草、浇水、修剪、清除落叶等精细管理为主;一种是尊重自然规律要求乡土植物不少于70%且落叶覆盖土壤的粗放管理。认为这两种标准存在相互矛盾。并以单一植物马唐草和天然植物群落为例,指出杂草具有浇水少、消减雾霾、吸收金属污染、修复土壤等生B价值。建议城市绿化应转变观念,回归传统生态文化自信。刘凯运用综合指数计算2014年中国的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指出,地级以上城市绿化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城市空间的绿色化予以关注,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曾P等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建设中产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进行了论述。指出,协调这一冲突应建立冲突协调、公众参与、生态补偿与法律保障等机制。如唐山,王瓒玮指出,大地震后的唐山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及凸显的生态危机为切入点。指出,人类面临无法规避的自然灾害,只能用向自然俯拾身躯的姿态来重新整肃社会系统的发展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相关问题。从生态文明建设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而言,罗艺指出,创建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目前,全国各地虽然掀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生态城市建设亟须法制保障。从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的环境法律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环境执法机构、执法严格、培养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等开展。王璐以地方民事诉讼案件为视角,对光绪初年吐鲁番地区的多起民事案件加清代地方府州、吐鲁番同知,以及乡约、阿訇、台吉、伯克等在案件处理中的作用、影响等做了分析,这对于民族地区的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结语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2篇

一、提高认识,增强品牌创建意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品牌同样是生产力,品牌创建活动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XX年初,**市结合"双学三创"活动的开展,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品牌建设年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首届"**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争创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重点、标准要求和评选程序。为增强各镇、各单位的品牌意识,先后举办了4期品牌创建知识讲座和专题培训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和有名企业负责人进行辅导授课,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品牌创建的认识,树立了品牌意识,增强了品牌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争创品牌,建设美好**"的良好氛围。XX年10月,**市编辑出版了《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汇编》和《农民教育十佳创新活动汇编》两本书,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全市掀起了创建文明品牌新。

二、精心组织,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一是抓组织领导。为确保"十大品牌"争创活动顺利开展,**市成立了争创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全市的精神文明品牌创建工作,并将"十大品牌"争创活动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镇、市直各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各镇、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成立专门班子,安排专人负责,搞好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同时加强了对所属村庄、单位的指导,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参与率和整体水平。在创建过程中,市文明办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职能作用,对已比较成熟、有培养价值的,按照突出特色、富有时代感和文化内涵的要求,及时进行跟踪指导,实行重点培养。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带头卓有成效地开展本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品牌"争创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抓宣传发动。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创建特色,打造活动品牌。为此,**市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各单位总结交流"品牌"争创活动的实践经验,确保争创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同时,发动各镇、各单位通过广播、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和手段,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市讯》和市电台、电视台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各镇、各单位的争创经验,并对当选的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进行集中宣传,在全市营造了争创品牌活动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抓创评程序。品牌创建活动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严格标准程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评选。为此,**市按照品牌的创建标准要求,严格按自查、推荐、初评、公示、命名五道程序进行,全过程接受社会的监督,真正做到使好的品牌能够脱颖而出。评选过程中,市文明办负责对申报的活动进行认真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预选名单;在此基础上,利用《**市讯》、《**政务网》、**电视台和下发文件等形式,将候选名单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根据单位和市民投票情况,市文明办向市文明委提报初选名单,市文明委会同有关专家学者联合进行审议,确定当选名单;最终由市文明委予以命名表彰。【1】

四是抓深化提高。品牌创建活动是动态的,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同于阶段性创建活动。只有坚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抓出成效。**市在抓好品牌创建的同时,注意品牌建设的深化提高。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品牌创建与阶段性工作相结合,通过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一道安排,一体推进,最终达到创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如XX年来,**市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创建同"四民"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这一品牌的内涵,促使各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了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建设,打造了**党务政务工作品牌。

三、深化内涵,扩大品牌创建成效

自XX年开展首届"**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以来,**市共举办了三届品牌评选活动。至今,基层单位共推荐品牌238个,从中评出30个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和30个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提名奖。每个活动品牌在各自的行业或领域中都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实现了用品牌活动效应影响人、鼓舞人、凝聚人和推动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向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塑造**的良好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让精神文明建设活"起来。本着贴近实际、走近百姓、提高亲和力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都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如铁山街道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农民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这一品牌,通过坚持群众利益第一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模式,严格接访工作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自创建"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品牌以来,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公开接访160余次,接待群众来访53起,接访案件结服率达100,有效避免了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事件的发生,优化了社会环境。青岛、**两级党委政府先后在铁山街道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做法;中央宣传部下发通知,要求中央各大媒体对此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被评选为第二届"**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供电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供电企业节约更多成本,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分析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就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研究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供电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转变。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以为主导,以物质文明为依托,开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加大对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的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促进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鉴于此,本文针对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研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

(一)有助于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

现阶段,供电企业已初步形成以党为主要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共同管理,政工人员是骨干,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不仅最大程度发挥供电企业工会的管理作用,全心全意抓生产,一心一意办企业,还从总体上以调动职工的创新性、主动性及积极性为突破口,保障职工群众的民利。

(二)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管理作用

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制度及具体措施,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合,无法狭义等同于树立企业形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理念,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企业的管理体系为切入点,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系。

二、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一部分供电企业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少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造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要求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任务。要求供电企业的职工,充分理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联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二者均属于人生的必然需求,从而转变传统理念,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任务

制定任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是整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探索。因此要求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紧扣时代背景,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任务,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便于以全新人生观、价值观及企业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面对职工利益诉求的变化,管理人员必须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培养模式,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主导作用,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

(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容繁多,任务紧急,必须统筹兼顾,主抓重点,找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社会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职工的精神文明需求,找出精神文明建设与职工生活间的联系,不仅预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还以日常琐事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例如:微信、微博及QQ等,切实感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指导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便于解决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猿帧案咝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原则,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例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讨会等。

(四)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作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及逻辑思维能力,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处理职工与领导间的矛盾。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及时分析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统筹兼顾,主抓重点,找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突破口,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4篇

一、xx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按照“务实、管用、对路”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村镇)2个,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177个,文明校园38个,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100多户,“五好家庭”14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300多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以“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平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诚信、讲荣辱,树正气、树美德、树新风,促稳定、促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三讲三树三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报告会、演讲赛、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创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动、“美德新风进万家”活动、迎奥运、讲诚信、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十件实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全面启动了我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小区)10个。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经常组织省、市、县各级文艺团体为社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为全县50%以上的社区(小区)设置了体育健身器材。警务进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3、以实施“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建设一组文化墙;建成一个农家书屋;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一次送戏下乡;每年一次送电影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2008年全县建设文化墙及文化健身广场3.4万平方米,为农家书屋赠书7000余册,组建农村文体活动团队12支,赠送乐器50余件,送戏下乡87场次,送电影进村100余场次。在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开展乡规民约道德评议,通过教育引导、治理整顿、管理规范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目前,全县30%的行政村建起了篮球、乒乓球等文化娱乐场所,20个村建起了高标准广播室。

4、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改造或新建了县文化大楼、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电影院、县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建成水景公园、北环广场、县门街广场、文化庆典广场、东方红路凝聚苑广场等文化休闲场所。狠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累计投资80多万元,在8个乡镇均建成了乡镇文化站。重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2008年村文化活动室建成10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骨干,以村文化活动室、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室为阵地的三级群众文化网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坚持把大型活动和分散的小型活动相结合,专业团队演出与群众自娱自乐相结合,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县级单位和乡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五月”音乐会、“夏日社区文化活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小型活动100余场次。同时,全县各乡镇鼓励支持群众组建村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管乐班等群众文化活动团队,为农民群众自娱自乐以及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开展奠定了基础。群众自发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全县群众自发的业余文化活动达400余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三、我县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三大战略”,推进“三个做大”,实现“三增一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还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新老问题也日益显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1.传统美德受到冲击,消极思想有所抬头。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部分群众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在自身最大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讲钱的消极落后思想,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

2.封建思想残余影响仍然存在。几千年来的封建习俗很难清除干净,许多发家致富的个体户,家里、门店里都供奉着财神,香火不断;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宗族势力依然存在,特别是以宗族势力介入农村的民主选举,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结婚彩礼也逐渐水涨船高,婚礼要车子、要房子、要排场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盲目的攀比风,使一部分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农村精神文明的阵地还比较薄弱。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当前,我县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没有完全实现,以至部分村农民少知天下事。大部分行政村还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些村图书室没有专人管理,经常不开放。秧歌队、锣鼓队吸纳的多是中老年,对青年人没有吸引力。农闲时节,很多村民参与打麻将、挖坑,进行赌博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理严重滞后,一些村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相对于城区机关单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难度相对较大,起点低、受益慢、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

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4、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亟待提高。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群众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部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事。

四、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xx过去是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布局中注意强调加快发展,无意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片面思想观念,“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既然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让路,还有些干部认为抓住了经济发展,就等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

2.投入不足。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靠乡镇,而乡镇财力无法解决农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资金,使得农村没有专门的精神文化传播阵地。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有主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干部,但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出现精神文明建设“闲时不愿意抓,忙时没时间抓”的不良现象。

3.群众不关心,参与意识不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缺少人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群众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群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那是领导的事”、“那是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的本职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种好自家的地,大多数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五、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既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又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思路、内容和措施,在不断创新中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针对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化创建内容。继续深化我县“三讲三树三促”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组织编印《文明市民公约》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发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和为载体,加大创建力度,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县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掀起创建。要继续开展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等,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县内媒体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特别是文明村创建、复查、动态管理机制,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例会、督办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究和讨论创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坚持把文明村创建同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三讲三树三促”道德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结合,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积极开展“城乡共建”,组织县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一对一”帮扶,努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及文化设施水平,使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场地,开展科教活动有课堂。

4、激活工作主体。我们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好、引导好文明单位、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创设以“共建文明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识,推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5、提升建设效能。在全县积极推广xx镇何村的先进经验,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采用举办科技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科技专家科技培训会、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组织科技示范户和贫困户结对子,实行“一帮一”脱贫致富,提高群众科技致富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能力。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范文第5篇

创新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向--十七大征文

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发展到全面覆盖、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顺应民意,关注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共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清醒地认识全国千帆竞发的争创态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已经进入全国创建工作先进行列的地方,要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劲,力争在新一轮全国评比表彰中榜上有名,其他地方和单位也要奋起直追,努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要深入研究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新课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紧紧抓住影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问题,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全面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实,使之成为引领全市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和青少年为重点,带动和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基本要求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加强社会管理,重点整治公共场所车辆乱停放、行人乱穿行、乱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广泛开展体现行业特点、具有职业特色的文明服务活动,大力倡导诚信服务、优质规范服务、志愿服务。加大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游客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名胜古迹、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的脏乱差问题。要积极争创首届市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把争创的过程作为补缺补差、攻克薄弱的过程,作为整体推进、提升层次的过程,作为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对已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市、县(市)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做讲道德的文明人、有知识的文化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深化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城乡共建等创建活动,促进帮助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要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各级文明委要切实履行牵头、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带头示范,做出表率。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动创建工作再上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