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能力;合作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流方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它成为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有效交流的助推力

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宰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具备了学习兴致,他才有可能进行学习活动。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它成为学生数学课堂上有效交流的助推力。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有兴致、有激情、有动力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小小商店”中,我依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注重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身边的事例,捕捉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回答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并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探究中,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看法,使孩子们在交际的环节中,为完成本组的数学学习任务积极参与,沟通交流。同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的结果,锻炼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中教师正确合理引导,准确把握数学课堂学生交流的过程,激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所上的每一节数学课,其核心一直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体现。在数学课堂上,针对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与易,就会导致部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呈现困难,不易被小学生所掌握。这个时候,要想使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有效进行,就需要数学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离开了数学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一纸空谈。为此,我们要发挥好数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准确把握数学课堂学生交流的过程,激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让我们的数学交流有效果。

例如,在“简易方程”的教学中,以一个简单的天平模拟游戏,引导学生找平衡,在学生亲自参与的前提下,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通过学生对天平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状态的模拟观察,以及同学表演的天平左右两边增、减变化状况,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再次深切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从而很自然地引申到新课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天平图的观察、思考完成填空,并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等式需要怎样变化才能左右两边的大小保持一致呢?在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下,就非常自然地将天平平衡的原理自然而然地迁移到等式的基本性质上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总结出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样孩子们的印象极为深刻,完美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正迁移。

三、引导小学生关注数学课堂的交流实效,及时进行数学课堂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师者都非常清楚,课堂交流是学生数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形式,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数学课堂的交流实效,及时进行数学课堂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这对于加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全面激发孩子们自主探索研究,提高学生对所学数学的评价及自我反思能力,充分体现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主体作用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掌控好学生数学课堂交流的时机,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交流。在学生交流之后,师者应该及时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以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小学生正确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导小学生正确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积极和谐的小学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生的尝试、探索,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自由平等地进行数学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交流;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和各地区都逐渐意识到,数学在当今各学科中的用途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能简明地表达和交流思想。

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究: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

现在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总觉得学生交流不起来,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优生发言,他们或者讲解习题的对与错,或者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念一遍,对所涉及的内容,并没有更深的阐述;成绩不好的学生无从表达甚至听不懂。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交流。

在师生交流中,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敢说” ;在生生交流中,教师要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来倾听和评价。课堂中,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老师的语言说得亲切友好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在课堂上,当学生参与交流过于紧张时,我常会亲切地说:“都是自己人,不用紧张”。师生相视一笑,紧张气氛就消融了。 学生成长的过程能否发挥潜能,表现出最精彩的一面,离不开老师阳光般的呵护和肯定的掌声。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敢于合作交流了。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说”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备课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是人类的本能”这一因素,“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定能创设一系列启迪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急于表现自己的见解。

对于假设型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已学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再作出证明。

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会说”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源泉”,这就是要学生每天都问,在问中求进。在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时,让学生明确分组人数、交流时间、交流内容。让学生学会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习题的关键处、易错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意见分歧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生间的交流、切磋,形成学他人之长,增长见识、能补己之短,消除个人的思维定势。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敢于提问,养成学生的善于提问的能力,变“要我问、教我问”为“我要问、我会问、我善问”。

四、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用“三线合一”来概括;讲圆心角、圆周角时可用一个圆中“等弧对等角”来理解;讲抛物线平移时,“左加右减”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

五、发掘课堂交流因素,促进师生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坚决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六、发挥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新知识、新问题的特点,教师设计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运用化归、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结论,自己去设计解题的计划,自己去完成解题步骤。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某些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一些示范性的板书即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初中数学交流能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七、加强和注意学生合作交流的技能训练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要是通过交流、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4.第四、五章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讨论;实践;兴趣

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课堂,但是,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为主,即教师将数学知识死板地灌输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与互动。所以,这就要求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增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与交流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的认识》这节内容时,在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时,我就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研究和探讨,如顶点有什么特点?棱有什么特点?相同的棱有什么位置关系?面有什么样的特征?面的大小关系怎样?长方体相对的面有什么样的特征?等等,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之后,各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交流自己的发现。这样,我通过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使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施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应只是在教室中对学生进行各种数学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在学生大致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包装的学问》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大致掌握了利用表面积知识,求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策略之后,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放学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到家附近的超市中调查一下,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节约包装纸,然后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进而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这样为学生设计这一实践活动,既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实体会了包装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实施兴趣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上课时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摸球游戏》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组织学生玩了一个游戏,游戏方法为:在讲台上放上我提前准备好的三个小箱子,箱子里分别装有颜色不同但数量相同(5个)的乒乓球,1号箱子颜色为1白4黄,2号箱子为白色,3号箱子为黄色。然后,在班里选择三名学生,让他们到讲台上各自选定一个箱子进行摸球游戏,摸到白球数量最多的学生获胜。这样,通过引进这一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为本节内容的教授做好了铺垫。

以上即为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同仁带来一些教学启示。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第4篇

随着高中数学课堂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高中课堂管理主要涉及高中生课堂行为问题的管理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数学教师课堂管理研究也逐渐深入。可归纳为:从外在表象到内涵建设、对课堂行为的重视由教师转向学生,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研究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重心。

二、中学数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管理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即教师采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学生的消极行为,教师通过控制课堂实现管理学生的目的。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限制高中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课堂管理模式重点在课堂控制和纪律管理上,忽略了高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问题如下:

(一)过于注重课堂控制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大多采取专制式的课堂模式,对数学课堂的管理是限制和纠正学生的消极行为,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高中数学教师大多认为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学习效果。通常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评价,数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常釆用惩罚手段,而忽略学生的感受,结果往往导致学生逆反,进而引发更多问题。

(二)课堂管理效率低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干扰,有些教师可以做到处理得当,但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考虑问题行为的性质,没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有时甚至在上课时停止教学,当堂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教师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会引发新的问题,甚至会让高中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况下,会使数学教师的重心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工作,进而降低课堂管理成效。

(三)课堂管理不灵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造,使学生失去了对问题独立探索的精神。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使得高中生既不能很好的习得数学知识,也得不到全面发展,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厌学。

三、高中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对学生有效地开展教育,就必须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

(一)加强师生交流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师生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高中生获得知识、能力发展都离不开信息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与高中生有效的沟通。而新的课堂管理模式要求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给学生提供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坚持学生为本,注意细节,使沟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创建良好的数学课堂环境至关重要。高中生能够处在满足个体心理需要的环境中,就会使学习行为更加有效,让学生在安全、舒适且被尊重的环境里学习,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创建和维护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积极、平等、互敬互爱的课堂环境,是教师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也能够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数学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知识的理论学习,积累数学课堂管理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能力。首先,学校应鼓励数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为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大力提倡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最后,学校组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积极研讨,互相指导。

(四)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鼓励高中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采用专题教学、朋辈辅导、共同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高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维持学生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有效地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四、结语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 策略 情境

一、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时要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解决问题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都是我们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策略

(一) 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就要培养学生从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

提出问题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低学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注重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的或模拟现实的情境,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收集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从这些信息中提出问题,进而到后面解决问题。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慢慢地,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

(二)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后,我出示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一”节为了表彰同学,老师到文具店买一种笔奖给学生。在去选笔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文具店给出的优惠是买十送一,另一个文具店买十支以上,按九折优惠计算。同样的一种笔,标价为10元,老师要买22支,请同学们做参谋:老师应在哪一个文具店买比较合算?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与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创设课堂情境,从生活中选题,引领学生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数学,这不仅是通往数学应用的入口,更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多种形式,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开展数学活动,如通过数学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动手实践活动,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正如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我为学生准备好纸片、剪刀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剪纸,将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出其面积。如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梯形纸拼凑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源自实践,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并让学生在感觉和感知中,提升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四)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可以相互启发,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等,这样更能加深对所解决问题的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经验,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容易产生多种解法导致多种结果的例子,或是选用一些开放题,非常规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过程有正确的分析;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他人的解题思路进行体验。通过此类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不断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内化为解题策略,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学生思维,提升解题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真正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