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学的基础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当前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书面语的学习。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口语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策略、评价手段和方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仍处于自发的阶段。我国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现象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较慢,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1.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风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其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画面,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并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让学生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比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采用配乐描述的方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引入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美景中,这样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一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播放,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边听音乐边想象,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2.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这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教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学校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晚会、背古诗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
(3)听、说结合。“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理解”才能提高“说”的质量。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还要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能透过说话者的语气、语调、重音、表情,抓住话语背后的隐含意思。
3.引导学生领悟交际
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地进行下去,还须交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如在训练中要让学生知道和不同的人交际要用不同的称呼,有不同的话题,以及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要用不同的语言与人交流。此外,还要交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
三、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关键词:“基础课”;网络平台;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0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所有大学新生的一门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大学生主体全部是“90后”,他们思维活跃,关注新生事物和热点问题,信息渠道多元,而且据黑护高专调查问卷显示,100%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来源于网络。因此,“基础课”教学单凭说教,拘泥于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那么要使“基础课”真正达到“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这一目标,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信息来源,把大量网络信息和资源整合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这样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会使他们对“基础课”更感兴趣、更令他们信服,从而会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下面,我谈一下黑护高专“基础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做法。
一、直接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去,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
1.直接在网络上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精美图片制作PPT文件,帮助教学
在我校,“基础课”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选取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图片能凸显主题,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例如,制作PPT文件时,可以选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美化教学版面,使其更关注教学内容。实践证明,选择网络上精美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直接利用网上最具时效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作为教学案例,服务教学
“基础课”是“可塑性”极强的一门课,针对某一原理可以选用很多案例加以分析、说明或讨论。例如讲到“遵守公共秩序”这一内容时,由于内容过于简单,乏味,单凭说教,“不要闯红灯、不要乱闯马路”,难免令人生厌,作为大学生这些基础的道德规范不需要重复讲述。这时我们可以选取网络上最新鲜有趣的案例“中国式过马路”,无需多言,只需在网上选取一幅漫画,配上少许文字,同学们就能一目了然,即可展开讨论。说明其危害与后果,这样做可以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得到反思,切实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
3.直接从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提升教学
“基础课”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知识,而是一门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资料是“基础课”常用的手段之一,那么这些视频资料大多数来源于网络。例如,讲授爱国主义的要求之一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时,在网络上下载一段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抗震救灾的感人视频,来表现中国人民对自己骨肉同胞的深切的爱,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被震撼、被感动,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把从小就被灌输的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理论找到了落脚点。
二、利用黑护高专“基础课”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实践,增强课程实效性
护高专“基础课”网络教学平台建于2011年,分为教学资源、师生交流、热点问题、课下作业等几大板块,平台上的所有资源是师生共享的。
在这个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板块上,我们所有的“基础课”教师把自己的教案、案例、视频等资料集中放在一起,集思广益,这样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网上的精彩资源为我所用,整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实际上就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网上集体备课。
“基础课”上还有许多教学内容需要讨论,如果这些内容利用课堂时间展示或口述的话,不仅浪费时间,还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那么我们就会告诉学生提前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看资料,到了正式上课时,由于事先有准备,同学们的讨论就会热烈而深刻,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就会更加的透彻。
在护高专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还有一个师生交流板块,为学生和教师课下讨论问题,交流情感提供方便。学生们利用这一版块给教师留言,可以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告诉教师,请老师帮助分析解决,这样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学生亲其师,更信其道,所以就更喜欢上“基础课”,大大提高了该课的实效性。
三、利用黑护高专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基础课”实效性的表现
黑护高专通过两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基础课”教学的实践活动,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生们上课的状态越来越好,“基础课”的实效性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们真心喜爱“基础课”。 以往一些学生片面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是自己今后的谋生手段,把“基础课”当成一门副课。认为学习“基础课”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浪费时间,甚至十分厌恶。 自从我们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以来,“基础课”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在本学期结束时,基础课教研组对本校286名大一新生做的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学生表示真心喜爱“基础课”,86%的学生表示学习“基础课”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2.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较大,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玩乐,有的大学生崇拜金钱,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致使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态度不明确,思想偏执,甚至厌学厌世。通过“基础课”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与教师在线交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重新正视自己、认识社会,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自己的将来信心十足,充满朝气。
[关键词] 复方通络胶囊;高脂血症;急性;出血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28—02
脑梗死多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而高脂血症是引起脑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流量下降主要的危险因素[1]。从高脂血症到脑梗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变过程,而是从痰到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夹风夹火,虚实夹杂,气血逆乱,阴虚阳亢互为因果,阳亢风动、阴阳互不维系等多种病理环节演变的过程[2]。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中药干预方法,即复方通络胶囊对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8~79岁,平均65.3岁;脑梗死部位:基底核者15例,顶叶梗死9例,颞叶梗死5例,腔隙性梗死5例;首发本病者2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66.1岁;脑梗死部位:基底核者15例,顶叶梗死11例,颞叶梗死4例,腔隙性梗死5例;首发本病者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以及发病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七叶皂苷钠脱水防止脑水肿、合适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并注意调节患者内环境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复方通络胶囊(哈尔滨康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B20020595)口服,一次6粒,每粒0.35 g,1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复查CT所示血肿量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
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1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少于8分;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3]。其中,神经功能评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标准[4],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χ2 = 8.454,P = 0.004)。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以气虚络瘀为主,故治疗除活血化瘀、清除脑脉瘀阻外,当予补气行滞[5]。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血小板的行为改变在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有重要作用,是脑梗死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6]。复方通络胶囊是以益气通络为治法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其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
复方通络胶囊主要由水蛭、三七、全虫、红花、黄芪等药物组成,其中,水蛭破血逐瘀,力峻效宏;三七、红花活血化瘀;全虫祛风通络;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黄芪味甘,微温,能补诸不足,益正气,活血生血,气旺则推动有力,血随气动,则瘀血得通,梗塞得畅;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梗塞;僵蚕通经活络。各药联用,兼具中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效,对脑梗死瘀血阻络之病机行针对性治疗。本研究观察组使用复方通络胶囊后,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消除组织水肿,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血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有效率达97.1%,而对照组仅为71.4%。综上所述,高脂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通络胶囊,能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 熄风通络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9,31(10):1490—1491.
[2] 张自正,章其春. 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3,1(2):31.
[3] 张学山,李戈,李建光. 复方通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324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584—585.
[4] 张自正,章其春. 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4(2):98.
[关键词] 醒脑静;纳洛酮;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5-0115-0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多发性急症,治疗的原则是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后期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文旨在探讨醒脑静与纳洛酮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 2011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47~79岁,平均(57.1±6.2)岁。出现基底节出血35例,脑室内出血14例,小脑半球出血8例,丘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22例,硬膜下出血18例。出血量10~30mL 15例,31~70mL 18例,>71mL 69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偏瘫、头痛、呕吐、失语、双瞳不等大等。排除标准:继发原因引发的高血压出血;癫痫;智力缺陷;严重心肝肾肺等器质性脏器病变。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在出血部位、临床表现等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显微手术,术后常规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止血、给予脑细胞营养剂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照组予纳洛酮4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 mL/次,2次/d。两组均以15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GCS、ADL的变化。
1.3 评定标准[2,3]
1.3.1 疗效标准 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ADL分级标准 Ⅰ级:患者具备正常生活能力;Ⅱ级:患者基本具备正常生活能力,可独立进行正常生活;Ⅲ级:患者不可以独立进行正常家庭生活,需扶拐行走,在他人帮助下进行生活;Ⅳ 级:患者有意识,但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卧床不起;V级:患者为植物状态。以Ⅰ级、Ⅱ 级和Ⅲ级为有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ADL分级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总体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体疗效为76.9%(40/52),死亡率17.3% (9/52) ,死亡原因为脑干衰竭5例,MODS 4例,对照组的总体疗效58.0%(29/50),死亡率为28.0%(14/50),治疗组死亡原因为脑干衰竭6例,MODS 6例,肾功能衰竭2例。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n(%)]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2.121;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P
2.3 ADL分级
观察组与对照组ADL分级比较,如表3所示, 观察组具备自理能力患者为34例,对照组为1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0.41,P
表3 两组ADL分级比较[n(%)]
3 讨论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动脉瘤性sah患者的mscta、dsa、手术资料。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ve)技术进行处理。 结果 mscta共发现动脉瘤44个,dsa、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6个,与dsa和手术比较,mscta正确诊断动脉瘤44个,漏诊2个,mscta诊断敏感性为95.7%。 结论 ms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高、快速、无创,可作为sah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64-slice multidetecte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acute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long fang, hu mao-qing, luo xue-mao,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angmen
hospital ,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dong 529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64-slice multidetecte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 in the diagnosis of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methods the data of mscta, dsa and operation in 42 patients with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mscta reconstructed images were processed into volume rendering(vr), 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 and virtual endoscopy(ve). results fourty-four aneurysms were detected by mscta, 46 aneurysms were detected by dsa and operation. in comparion with dsa and operation, 44 aneurysms were accurately diagnosed and 2 were not detected, the sensitivity of mscta in the diagnosis of ruptured aneurysms was 95.7%. conclusion mscta is a sensitive, rapid,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it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s,espically in an emergency situation.
[key words] aneurysm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
血;多层螺旋ct血管成
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降低预后不良的前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上有独特的价值,但对其临床效果评价不一[1]。2007至2008年我院因自发性sah进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者55例,其中42例怀疑动脉瘤者进行了dsa和手术治疗,本文分析4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58岁。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头痛、呕吐症状,15例伴有晕厥。ct平扫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伴脑实质血肿,6例伴脑室内出血。14例患者行dsa检查,其中4例行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治疗,8例行dsa检查后手术治疗;有28例患者依据cta图像直接进行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夹闭术(32例)、动脉瘤包裹术(4例)。
2.检查方法 mscta检查:使用toshiba公司aquillion 64排螺旋ct扫描仪,管电压120kv,管电流350ma,准直64mm×0.5mm,螺距0.641,重建层厚0.5mm,间隔0.3mm,球管旋转时间0.5s/圈,矩阵512×512,扫描范围包括第一颈椎下缘至颅顶,增强用medred双筒高压注射器、19号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经肘前静脉团注碘海醇(300mgi/ml)60~80ml和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4ml/s,在主动脉弓设置阈值100hu,采用surestart软件自动触发扫描。
dsa检查:使用philips公司v3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sedingle置管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每个系列采用正、侧、斜多投照至病灶显影满意为止,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根据造影情况决定对比剂用量。
3.图像后处理 原始数据传至vitrea2工作站,进行减影后,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对图像进行旋转、切割、测量等方法显示血管及病灶。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x2检验,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mscta结果 34例患者为单发,5例为2个动脉瘤,共44个瘤体,分布:颈内动脉c1~c4段动脉瘤12个,前交通动脉瘤10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2个,后交通动脉瘤8个(图1、2)。动脉瘤直径0.2cm~0.5cm的17个,直径0.6cm~1.0cm的20个,1.0cm以上7个。另3例mscta未见异常。
2.与dsa及手术结果对照 dsa及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6个,mscta诊断动脉瘤阳性39例均与dsa结果和手术结果相同(图3~6)。3例mscta 阴性者中经dsa检查发现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和1例后交通动脉瘤漏诊,另1例行dsa检查未见异常。
讨 论
当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dsa可依据时间顺序分别显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能分清血流方向及计算循环速度,可准确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同时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存在耗时、有创、价格高、可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等不足,而且出血时间超过5小时才能进行dsa检查,这样可能延误对疾病诊断和治疗[2]。多层螺旋ct快速容积扫描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图像采集信息量大等特点,后处理方式多样化,可完整显示颅底动脉环,对脑血管分支达4~5级以上,对明确脑血管有无异常、证实动脉瘤存在与否、明确局部解剖细节,对动脉瘤形态、大小、血管壁瘤颈部钙化、动脉瘤血栓形成、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载瘤动脉夹角及与颅骨的空间关系显示较好[3]。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特别是16排、64排螺旋ct的应用,ms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广泛被神经内外科医师所接受[4]。据国外文献报道,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2.8%~94%,特异性为90.2%~100%[5~7],对4mm以下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4mm以上的动脉瘤为100%[8]。
本组病例通过回顾分析患者mscta与dsa图像及手术资料,来探讨mscta作为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和手术治疗依据的可靠性。本研究应用先进的64排螺旋ct,容积数据层厚0.5mm,层距0.3mm,采用重组方式以vr、mip为主,辅助mpr、cpr、ve,从不同角度对vr、mip图像进行切割,必要时对颅底骨进行减影,使瘤体及周围解剖结构最大限度显露出来。本组42例患者dsa及手术共发现动脉瘤46个,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mscta准确发现动脉瘤44个,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漏诊,1例后交通动脉瘤漏诊,mscta的诊断敏感性为95.7%,经x2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dsa和手术结果相比,mscta同样可以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mscta的vr、mip图像重组技术,任意角度旋转靶血管,多角度、多方位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形态、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本组中1例大脑前动脉直径0.2cm的小动脉瘤也明确显示。mscta不但能对动脉瘤进行诊断,还可以在计算机工作站上模拟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组病例中有28例患者直接依据mscta图像进行手术治疗,而且所有mscta诊断动脉瘤阳性的病例(39例)均与dsa和手术记录相符合。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scta阴性诊断还不能排除动脉瘤,需要进一步dsa检查,本组中mscta诊断动脉瘤阴性的3例中有2例漏诊。分析mscta漏误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颅底骨的影响,2例漏诊的动脉瘤均与颅底骨关系密切而未被观察到。⑵进行图像重组时剪切过度或去骨减影时阈值设置不合理,将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连同颅底骨质一起去掉,本组中的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因此漏诊。⑶对解剖及疾病影像的认识不足,重组图像过多剪切或者保存重组图像的位置达不到要求,也是漏诊或误诊重要原因。
mscta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可快速完成三维血管重建,有利于急诊和和危重患者的检查。本研究表明,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动脉瘤性sah首选检查方法。三维的cta图像可任意角度旋转,从不同角度对病灶进行全面观察,在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和骨质的关系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部分动脉瘤患者可直接依据三维cta图像进行手术治疗。我们认为,一旦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成立,应立即行mscta检查,查明出血原因,决定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 kato y, hayakawa m, katada k.three-dimensional multislice helical ct angiography of cerebral aneurysms[j]nippon rinsho. 2004;62(4):715-721.
2. 耿全海,林成海,王鸿振,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37(5):453-455.
3. 朱丽丽,徐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3).
4. lubicz b, levivier m, fran?ois o, et al. sixty-four-row 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nterobserver and intertechnique reproducibility.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7;28(10):1949-1955.
5. 毛俊,王艳萍,彭秀斌,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1).
6. pozzi-mucelli f, bruni s, doddi m, et al.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64 channel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comparis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eur j radiol,2007;64(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