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字: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身为一名一线外语教师,经常会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有时还会尝试调整或者改变来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等理念的普及,微课、慕课等全新的"教学形态"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为当前的外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理应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看似很宏观、很空洞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微观化、具体化,毕竟,笔者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外语教学服务,促进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如何将一个外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一个可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怎样一步步开展前期的调查、收集数据,怎样加工和分析数据,怎样写出研究论文,这需要我们以更加深入的学术视角看待外语教学,探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它们,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五花八门,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质化分析等。其中最为广大研究者熟悉的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有声思维法、实验研究法等。以下将以这几种方法为中心,介绍几种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环境。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都是外语教学领域常见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所选样本可以很大,实施起来费用低廉效率高,被调查者可以匿名回答的,从而收集到较多的数据;访谈调查法调查者直接开展且受制于人数限制,样本数量往往较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遇到被调查者不配合的情况,影响数据的收集。从结果来看,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整齐统一,便于研究者统计。访谈调查法的结果可能由于被调查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研究者难以控制和统计。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还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为好。

观察法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使用广泛的另一种方法。研究者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对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策略和行为等进行观察,观察学习者如何使用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何互动等。虽然观察的内容很多,仍需注意掌握方式方法。首先,不能受限于某一次观察的结果,必须多次观察,认真观察;其次,观察前应制定计划,且计划应有变通性,根据被观察对象随时调整变化;第三,对观察到的内容,包括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要及时记录,作为后续开展研究工作的依据。

有声思维法,又称有声思维资料分析法,来源于心理学研究,是将大脑里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有声化。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在进行试验任务时尽可能说出大脑的思考内容,研究者用摄录设备记录这一过程,之后把受试说出的话转写为书面文本,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对有声思维法的质疑一直存在,主要有方法效度不高、对被试者的思维活动有反作用力、进而影响其思维活动、语言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思维活动、受试者说话的语气无法在转写文本中反映出来、实验获得的数据无法与其他方法的研究数据相互印证形成支撑以及研究者和被试者均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因此,这一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实验研究法的目的是探究某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会就研究结果提出预测或假设,建立某种环境或条件,控制或操纵某些因素,例如让受试者接触某种变量,再测量或观察实验处理的效果。与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环境施加人为的调控。另外,为了探究实验处理即自变量的效果,实验中要对无关变量予以控制。为了做好实验研究,研究者应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假设,包括做好受试者的抽样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好测量工具和研究进行的程序。实验后,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和讨论获得的数据,才有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验研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受试者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等难以具体化、标准化。因此,实验研究法对于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外语教学研究来说并不完全适合,或者说,不应成为开展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或唯一方法。

行动研究是外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对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探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由教师自己提出,研究对象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以及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目的就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教师能更新理念和提高教学技能。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不但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也是研究成果的使用者。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系统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观察、录音、录像、记录日志、观察笔记等方法去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说,行动研究是外语教师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行动研究的实施不但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相较于实验研究,行动研究中人为控制因素较少,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更适合广大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15-02

在食品工艺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工艺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直接受实验教学方法的影响。近年来,实验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依照既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方案的拟定,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含义及重要作用

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范畴内,食品科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两者相互衔接的重要纽带。在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卫生质量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食品行业各个技术领域内,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重要作用与职责凸显,为社会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二、食品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不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成果。目前,食品工艺实验教学主要有传统实验型和设计实验型两种方法。

1.传统型教学方法解析。从食品工艺实验流程层面分析,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所需的实验原料、产品形式、实验流程等都相对固定。这种教学验证及演示性能明显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仅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验报告的质量作为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虽然对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很好的巩固作用,但其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2.设计型教学方法解析。设计型实验教学不设固定的实验模式,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通过多媒体进行汇总呈报。学生在学习食品工艺基础知识后,通过综合性工艺实验的创新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学习态度的养成,便于掌握操作规范过程和处理数据的正确方法,进而使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食品工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食品工艺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里,是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重要课程,因而,食品工艺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食品工艺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使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以验证,更是提高学生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等创新能力的关键。然而受传统教学框架的约束以及实验环境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课通常不被重视。实验条件简陋、教学方法落后、实验设备不完善况且还不被充分利用,学生难以从实验环节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产中,从而导致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难于实现。所以,食品工艺实验教学的改革对培养技术硬、素质高的全能型专业人才的作用可想而知。

四、传统食品工艺实验教学的问题所在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得出实验结果,明显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只能在既有的框架模式内,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步骤和内容实施实验操作。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理实一体化思维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对于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产品配方的优化疏于研究,实验比较被动,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较为严重,学生的实际实验技能得不到锻炼,同时又缺少监控、评估实验教学质量的力度,这样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食品工艺人才的培养要求。

2.实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传统食品工艺教学所开设的实验课多数为验证性,这种实验方法只是对教材所提供的工艺流程进行产品加工,对于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制定参数、品质分析、确定保质期等方面难以涉及,所以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挖掘,难以适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

3.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传统的实验课考核的方法只是将学生平均每次实验评阅的分数看作学生的课程成绩。然而实验课的成绩并不能将学生平时的上课情况、掌握实验的操作能力、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这样的考核方法有失公平性,而且还会助长学生实验不认真、抄袭作业的歪风。制定科学的食品工艺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五、提高食品工艺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

1.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的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内容方面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目的是为了满足食品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项目的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逐渐削弱验证性实验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内容的不同,可将实验分为必须做的基本实验、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实施选做、需要教师指导的综合实验以及学生独自设计的具有探索性质的开放型实验等等。对于学来说,综合性试验具有项目研究的训练作用,不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食品工艺综合性实验的实施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当前已经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综合实验型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合性实验教学在教课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实验的方式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大量实践证明,食品工艺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综合性实验课程是以往食品工艺教学经验的延续与延伸,并对设计性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方法进行明确,制作科学的教学课件,增强食品工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能。食品工艺实验课程的改革使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基础性实验中,实验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不同配方原料分配于不同的实验小组,对每组实验工艺参数不加固定,对于参数梯度学生可自行设定,大大增加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改变了实验结果的单一性。综合性实验所带给学生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对每个课题的指定设置了范围,在指定项目内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然后针对性查阅资料、制定方案、进行实验研究、整理数据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等等诸多事宜在有效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师仅对药品的供应和设备的供给负责,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办法。实际证明,在面向市场经济需求的前提下,改革后的食品工艺实验课程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市场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基本技能贯穿于工艺实验各个环节,学生的经济意识、科研意识和市场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新产品开发和创新食品工艺能力和在食品配方辅助设计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夯实了学生的就业基础。

3.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全面公正。对学生食品工艺实验学习的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课堂表现进行考查;一方面是对学生针对实验过程所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考查,保证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及时上交,严格杜绝报告抄袭;另一方面是对基础性实验或者综合性实验进行考查。其中在基础性实验结束时,通过口头表述对学生掌握实验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由任课教师结合实验基础内容、考虑实验的全面内容,对题目及其参考答案进行组织设定。传统考试模式的改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六、结束语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食品工艺实验教学,通过近年来发展过程中的改革与探索,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学习兴趣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大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更高,所以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为食品制造行业培养技术过硬、职素优良的全能型技术人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谭建新,曾祥燕.食品工艺与设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317+329.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医学教育中由于长期受统一大纲、统编教材的教育体制影响,相当部分学校仍未脱离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课程设置失调,教学方法机械,造成了学生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我院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重点将以教师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关键知识为切入点,建立精品课程和视听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方式,建立“模拟诊疗”等现代教学方式。在课程间隙穿插部分专题讲座课程,介绍外科学临床一些重要进展、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临床外科学的兴趣。本文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必须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讲授法教学

课堂上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讲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加以理解,并保存在记忆中,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课堂讲授适合大班教学,可以使教员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为学生展示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降低学生直接阅读的困难,特别适合内容复杂、头绪繁多,需要具体指导的章节。课堂讲授的关键是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当注意熟练备课、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理使用音调、语速、重音、动作示范、面部表情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以使课堂讲授富有魅力。这种由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学功底所形成的持久的吸引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国医学教育历来非常倚重课堂讲授法,其传递信息密度大,教师的讲授可以弥补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缺陷。讲授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十分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的21世纪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也日渐凸显。目前,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已不是主要的传授手段。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学生自学、导师指导小组学习,以后北美的医学院陆续采用PBL模式。PBL教学法强调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程序。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先导,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以自学为主,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评估小结。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诱因。这些模式阐述了教学多种效能的若干方面,这些效能超出了学习知识和答案的范围,包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以及怎样发展、使用策略和计划。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比喻启发、对比启发、推导启发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学生有充裕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启迪思维和思想方法、解决认识疑难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对教师的启迪和引导要进行积极反馈和自我调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习主体对知识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病例中心式教学

病例中心式教学法(CBL/CBS,Case-based learning/Study)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从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双向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教师应当真实地描述病例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病例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地叙述问题、提出假说、分析相关数据、作出初步的判断等等,同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等。教师应当允许该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资料查询、课堂分析总结、课后自学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熟知相关知识,归纳出这些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

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是指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资料(自学)、论证假设、总结扩展”五个阶段。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它是循证医学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形成的分支,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的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有关循证医学的知识,更要强调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启发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以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估和应用各种证据。教学全过程贯穿转变观念、方法学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方法学的训练,利用网络资源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交互形式,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与新近系列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有机结合,以病人为对象,查找证据,严格评价,综合分析,以最好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强化学生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洪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5):1857-1858.

[2]肖湘,贺加,赵先英.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4]孙桂荣.谈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67-68.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数控加工;综合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指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到数控加工专业切实可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1“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需要结合实践操作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随着大学、高中学校的不断扩招,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学生普遍能够进入学校学习,致使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滑,普遍只有极度厌学情绪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技术。这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学生更加厌烦学习,导致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较差等诸多问题。而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②“理实一体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控加工专业较为特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理论知识讲授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出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需要,与岗位要求不符,使学生无法胜任数控加工工作。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③“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由此可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有效的、符合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

2与数控加工专业的有效结合

2.1练习法

练习法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即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根据所讲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要求学生实际操作,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的记忆。数控加工专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操作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哪些步骤的记忆不够准确,有哪些注意事项有所忽略。由此可见,练习法的运用至关重要。通过练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并从实际操作中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演示法

演示法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主要体现之一。教师通过演示法实施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操作,要对机械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较为熟悉。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能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学生无法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且数控加工专业对学生的严谨性要求较高,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利用演示法实施教学,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演示,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实际操作,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优越性。该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指在数控加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学习螺纹循环加工实训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体验螺纹循环加工实训过程,通过体验,了解螺纹循环加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熟悉机械设备,对自已以后的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清楚自己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与数控加工专业的有效结合至关重要。

2.4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利用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对于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协调合作能力,增进人际交往的水平。合作学习法的开展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的一种形式。采用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能够提高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数控加工专业相结合至关重要,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满足岗位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仲跻春.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中职数控车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3(11).

[2]沈敏炜.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就业与保障,2016(03).

[3]司徒少平.在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5).

预防医学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一、情感式教学法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情感式教学法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一学生对于高中知识具有一种好奇感与新鲜感,不过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这时需要物理老师采取情感式教学法进行教导学习,对高一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和毅力等进行培养。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死板的教法及唱独角戏,尽量生动形象地描述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回答。某些老师由于没有耐心,对于学生的问题通常会不屑一顾,尤其是从高年级转向低年级教课的老师,总认为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是以前课上讲过等,批评学生“以前上课怎么听的?”“如此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脑袋装什么了?”等等。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受到打击。老师应该耐心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对于认真听课的学生,需要善意引导学生认真听课,多思考等。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课余时间可以与物理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交谈,注意倾听他们学习物理的感受和困难等,多给予他们鼓励,并和他们一起分析导致学习差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采用情感式方法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热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首先,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加速度,力、质量有什么联系呢?”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回答该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待到学生知道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存在的联系时,老师让学生自行分组设计多个实验方案,利用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猜想的结论。接着学生纷纷将自己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列出,其中有保持质量不变,继续改变力的大小,从而将加速度测量出来,即可说明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关系;接着保持力不变化,将质量大小继续变化,然后将加速度测出,即可说明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关系;或者是给予某一物体进行施加力,并将加速度测量,接着把力和质量进行改变,再次把加速度测量出,最后分析三者的联系等。这时,老师接着鼓励学生结合这两种方案进行验证,并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方法”这一重要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教师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不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研究规律等,逐渐形成以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学生从熟记知识学习逐渐转向感悟知识学习,这样他们就不用被动学习,而是主动探究问题学习,从学会转为会学,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直观式教学法

人在认识某事物的本质规律时,往往是从认识生动形象的现象开始的。为了激发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直观式教学法[5]。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板画、演示实验、实验课,以及生动形象比喻等,将知识形象化、详细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老师在给予学生讲述加速度的含义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加速度就是表示速度大小的物理量,它与速度有一定的联系。这时,老师需要加以纠正,指导学生观察摩托车起动与刹车的具体过程,同时利用秒表计时,车在第一次加速时,在1min内,速度从0km/h加速至35km/h;第二次加速时,在4min内,速度也是从0km/h加速至35km/h。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观察车两次的变化及车两次刹车的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虽然有相同的变化速度,但是有不同的速度变化快慢,然而表述速度变快慢的物理量才是加速度的基本含义,和速度大小没有任何联系[6]。可见,直观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新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4):23-34.

[2]何念平.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浅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5(03):76-80.

[3]祁永喜.高中物理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2,6(52):80-90.

[4]张辉.高一物理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8(30)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