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素质培养

优秀素质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秀素质培养

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领导者;素质

一、领导者与优秀领导者

领导者是一起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他的所作所为对组织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组织中经过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发产生的领导者,即他通过自身的行为树立了个人权威,周围的人自发的向他靠拢,并且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和指挥。领导者与优秀领导者的关系就好比水与矿物质水:矿物质水一定是水,水不一定就是矿物质水,同样的,一个领导者未必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领导者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领导者与追随者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然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然后可以在自己身边聚集一大批的追随者。只有领导者能够改变追随者的观念并且取得他们的信任,他才能算得上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领导者往往拥有某种组织合法的权力,但是这并一定意味着他就拥有组织权威,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是具有权威的,通过权威来影响他人。权威又可分为职位性权威和人格性权威,职位性权威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使人们服从;而人格性权威则是可以令被领导者自愿服从和追随,它完全是以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为基础。通常情况下,具有人格性权威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是优秀的领导者。

二、优秀领导者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品德素质。人们常说:“造就优秀领导者的,决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品德。”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品格是其个人魅力的重要源泉,它也体现了领导者自身的价值高低。领导者的品格通过认同与模仿两个途径对周围的群众产生影响,领导者能否获得其所在团体的拥护,重要的就是看他的品德高低。领导者的品德具有非常惊人的能量,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优秀的品德可以使一个领导者获得更高的权力,受到组织的加倍信任和重用,赢得公众的认同。良好的品德还有助于保证领导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受领导者个人品德的感召,使被领导者产生与领导者共同努力,尽力又快又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良好的品德使领导者受到下属的拥戴和其他人员的钦佩,我们敬爱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至今他的高风亮节仍然广为传颂。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必要的知识素质。在现在这样一个各方面都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一个领导者的知识素质变得愈发重要。领导者只有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寻找和善于发现新的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领导者的知识素质高低反映在其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只有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其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伟大的领袖在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具有实际的实践技巧。在我们后来同苏联的大国主义作斗争时,发挥了非常好的领导作用,这与他的个人知识素养是紧密联系的。(3)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所面临的问题和复杂情况的往往比常人要多。领导者也是普通的有七情六欲的人,但是担当大任的他们往往都是靠着过硬的心理素质来克服种种的困难,保证着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勇猛果断,在非常艰巨的形势下往往能临危不乱,他号称“血胆将军”也不无道理。在各种危机的重要关头,领导者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冷静和理性,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肯定是没有办法做到的。(4)高超的领导能力素质。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决定了他的领导工作的效果,决定他是否能够胜任领导工作。能力素质是领导者素质在行动层次上所释放的能量总和,它决定了领导者行为的质量和效果。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素质,它事关领导活动的成败。领导能力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这其中包括领导者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积累。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命由天定,领导者都是上天造就的,而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领导者也有后天培养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具备敏感的觉察能力,能够对组织的面临的环境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他必须善于获取和发现信息,这是领导能力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掌握信息来应变复杂的领导环境。众所周知,领导能力最重要的还有对组织的协调,保证组织内部的协调统一。通过领导者高超的领导能力,来使组织获得更高的整合力,焕发组织的巨大凝聚力。

三、优秀领导者的培养

(1)培养个人涵养。一个有涵养的领导者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追随,这是迈向成功所必备的素质。领导者的涵养是一门学问,它包括丰富的内容,首先一点是要有宽阔的心胸。领导者要用宽阔的心胸来接纳组织成员的个性,尤其是对他人犯的小错误要宽容,毕竟人无完人。个人涵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极强的忍耐力。领导者身担重任,他对人对事都应当有耐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和压力下保持领导工作的胜利完成。但凡优秀的领导者还都有翩翩的风度,在于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可以把尴尬的情况变得于我有利。话说在一次国共谈判的时候,代表理屈词穷,自知谈不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反而倒打一耙,说和共产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当时场面就非常的尴尬,而接着不紧不慢的说:“对!牛弹琴!”。就是这样巧妙的运用了标点符号,使对方更加的哑口无言。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的机敏睿智和幽默风趣所折服了,只有风度翩翩的领导者才能巧妙地化解领导工作中的困境。(2)掌握领导工作的技巧。领导工作的实质是运用权力来实现组织目标,但是能够成功运用权力的领导者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领导工作的技巧。作为领导者,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在极大的时候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当然,运用权力一方面可以为组织谋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腐蚀领导者,滋生腐败。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的两面性,正确的运用权力,避免为权力所害。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应当合理的利用权力,不要滥用权力,因为这必然会招致领导者事业的失败。只有洁身自好才能笑对风云变幻。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还必须精于用人,合理发挥被领导者的特长,取长补短。用人很重要的一方面还要适当授权,领导者处于部门的中心地位,在权力运用上要讲究科学。诸葛亮是广为后人赞誉的智慧的代名词,但是他却由于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决断而终于积劳成疾,只活了54岁就与世长辞。固然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钦佩,但是他的结局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3)不断的学习知识。领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没有丰富的知识做积淀是很难做好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有不断学习的心态,并付出实际的行动。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单靠“拍脑袋”作决策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了。领导者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运用自己个人知识,对形势作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4)树立个人权威。权力与权威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是它们又截然不同,拥有权力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就有权威。权威的树立对领导者领导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历史,但凡优秀的领导者都有个人权威。树立个人权威首先要建立与下属的相互信任。信任一旦建立,下属就会心甘情愿的努力完成领导者交给的任务。为了让人们充分的信任领导者,他必须做到一诺千金。不要轻易许诺,如果不能完成的话就会使领导者的形象大打折扣。

总之,优秀的领导者并非都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领导者方能实现向优秀领导者的过渡。如若不然,领导者也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人总是要面对自己,正式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然后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领导者为之做出长久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凡禹.领导素质的培养[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梁素贞,边文明.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优秀高职学生 素质特征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03

Quality Features of Outstand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raining Strategy

ZHANG Hui, GAO Yuan

(College of Business, Yunnan Univers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unming,Yunnan 650106)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o have developed excellent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bility and quality, personality and ideological quality, and for four quality features items made outstanding vocational students train several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train more talents market.

Key words outstand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features; training strategy

1 研究背景

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要十分重视,并加快其快速发展。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并大有作为,要通过不断改革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做得更大,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2491 所,高职(专科)院校1321 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3%,高职(专科)招生260.8 万人,占到普通高校招生总人数的37.6%,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职优秀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并在素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为高职教育优秀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作用。

2 概念界定

麦克利兰认为素质是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业绩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并将素质分为: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认知、知识、技能。本文将素质定义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各种特征的总称,这种特征可以被测量并且与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密切联系。赵阿华(2008)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肖润花(2013)认为高职学生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分别是思想素养、心理素养、专业素养、行为素养和社交素养。许家琴(2013)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与人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毛尚华(2013)将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指标分为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基本能力、身体心理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赵玉霞(2014)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以上研究提出了高职学生素质模型建构的方法和思路,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研究,本研究将弥补这一不足,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优秀高职学生素质进行科学的调查,由此建立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模型,并提出相应培养对策。

3 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分析

3.1 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研究过程

在万方数据库上以“优秀高职学生”为关键词,搜索近年来的学术论文,以“素质”、“特征”等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搜索到有关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论文55篇。阅读文献并提炼论文中有关优秀高职学生的素质特征,归纳出69种素质特征。其中,频数排在前十二位的素质特征分别是: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诚实守信。

在搜索文献的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者至少填写优秀高职学生三种以上的素质特征。开放式问卷发放3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6份,其中教师卷30份,学生卷216份,对收集到的素质特征进行统计,总结出了133种素质特征。频数排前十二位的素质特征分别是:尊敬师长、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技能、责任心、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团队合作、诚实守信、讲文明、创新能力。

将文献和开放式问卷总结出的素质特征频数进行汇总并归类。参照国外学者麦克利兰(1973)的素质模型以及国内学者赵阿华(2008)、毛尚华(2013)、肖润花(2013)等关于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至少应具备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思想素质这四个一级特征。

根据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一级指标,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的素质特征进行合并汇总,然后按素质特征频数出现的多少和所属类别不同进行归类,构建了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的二级指标,最后将构建好的素质特征模型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后,经过合并和删减,保留了优秀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12项二级素质特征指标。

3.2 优秀高职学生素质特征表现

经过以上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优秀的高职学生素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一级指标方面,分别是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和思想素质。在专业素质方面需要具备的二级特征是专业技能强和专业知识扎实;在能力素质方面需要具备的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人格素质方面则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和诚实守信;在思想素质方面需要尊敬师长、道德品质高尚和心理健康。

4 优秀高职学生培养对策

综上可见,一名优秀的高职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健全的人格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如何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些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4.1 培训优秀高职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

培训优秀高职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就是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扎实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首先,要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师资团队必须是教学和实践方面都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能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课程的设置和课时数要根据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最后,教学设施要配备齐全,并达到一定水平,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施和实训教学设施,学校要配备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训设施要与课堂教学和工作实际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能迅速掌握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本领。

4.2 锻炼优秀高职学生较强的能力素质

锻炼优秀高职学生的能力素质主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学习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配备认真负责有业务能力的辅导员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二是设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教育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专业教育应与行业的各个就业单位进行广泛的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三是利用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能力锻炼,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应充分利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与工作相关的各种能力;四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主动提升综合能力,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大赛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加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

4.3 铸就优秀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

铸就优秀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主要要求高职学生做事有较强的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学习和工作积极进取,并且能诚实守信。优秀高职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要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格培育环境,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为学生人格的发展创造健康的氛围;二是提高学生人格自我塑造能力,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自我塑造和自我调控使个体与社会要求相符;三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形成稳定的人格素质,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驿站,有职业理想并且热爱专业的高职学生,会全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这样的学生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激情,相信他们的人格也会朝健全的方向发展。

4.4 培养优秀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培养优秀高职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主要要求学生尊敬师长,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培养: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不只局限于课堂,整个校园也是一个大课堂,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校活动等,通过多彩的文化生活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二是增强教师人格道德魅力,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言传身教者,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最后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所以,教师人格道德魅力的增强,对学生良好思想习惯的养成有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思想素质。通过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展开理想信念教育,让高职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赵阿华.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及实施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8):59-60.

[3] 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13(17):56-58.

[4] 许家琴.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108.

[5] 毛尚华.关于高职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2):81-82.

[6] 吕荣娟.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06-108.

[7] 姜秀华,郝杰,李明.创新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62-63.

[8] 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7-58.

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最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次发现很多中职学生相对高职学生而言,不愿意多吃苦,不愿付出更多努力,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不想运动,更愿意呆在旁边休息,这一点在耐久跑的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相对而言,高职生在测试过程中态度要好很多,在测试过程中更能坚持,所测得的成绩相对要好。所以笔者思考: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的耐力素质测试成绩是不是要好?

因此,我选择刚入学的高职学生、中职学生进行了耐力素质的测试,结论是希望为本校中、高职学生的分层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培养更多的职业人才。

二、研究过程

(1)被试。在南京商业学校选取同一年级相当数量的中职生和高职生。其中中职生共128人,男生69人,女生59人。高职生共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各组被试男、女生人数相当,年龄也大致相同。

(2) 耐力素质的测试。男生用1000米跑的时间值作为男生耐力素质的测量值,女生用800米跑的时间值作为女生耐力素质的测量值。

三、 结果

(1)耐力素质测量值描述性统计研究。中高职生在意志品质、耐力素质成绩、学习成绩测量方面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意志品质、耐力素质、学习成绩测量值统计表(M±SD)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的耐力素质跑时间上比中职生短,高职生在耐久跑项目上比中职生的水平要高;高职男生的耐久跑时间比中职男生的耐久跑时间短,高职女生比中职女生在800米上所用的时间少。

(2) 中高职学生耐力素质之间的相关研究。高职男生的耐力跑成绩比中职男生的耐力跑成绩要好,P相关性是.183*,中高职男生耐久跑成绩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高职女生的耐力跑成绩比中职女生的耐力跑成绩要好,P值是.209*,成绩在0.05水平上也显著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1)班级性质和耐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中、高职男、女学生的耐力素质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这点和初步假设一致,验证了笔者的猜测,高职学生的耐久跑成绩比中职学生的耐久跑成绩要好。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高职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其次,耐力素质好的学生,通常其身体也很好,抵御疾病的能力更强,因而他们比那些身体素质弱的学生有更长的可学习时间,且学习效率也更高;最后,那些经常运动的学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其耐力素质好,所以他们就更喜欢运动。

(2)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避免学生多度焦虑和其他不良反应。在开展竞赛时,要鼓励竞争,也要强调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力争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提高学生锻炼动机,促使学生良好的动机和态度形成,追求更高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对待,认真负责,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耐久跑教学方法,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增加练习方法,比如说进行越野跑、让距跑、定向跑等耐久跑练习方法。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耐久跑水平和学习成绩。

(3)利用榜样示范教育作用,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的目标努力方向。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英雄行为和意志的感染。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耐久跑练习的热情。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讲述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懂得取得优异成绩背后所经历的刻苦训练的过程。比如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奋斗史,王军霞由于家庭生活条件艰苦,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加上科学训练,在赛场上屡获佳绩,被誉为“东方神鹿”。她创造的两项中长跑世界纪录保持至今。

(4)发挥社会、家庭方面的积极影响作用,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拥有坚定的意志力。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某些生活态度、个性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模式等,主要是在家庭中被复制出来的。中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与所在社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重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地方社区体育锻炼的场所多,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体育锻炼氛围,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就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有的中学生家庭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也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不仅鼓励孩子去锻炼身体,而且还和孩子一起去锻炼身体,在这样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增多了,体质就增强了,耐力素质自然就提高了。相反,有的社区、家庭对体育健身不重视,没有必要的锻炼场地,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锻炼无足轻重,课余时间也只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让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使他们缺少必要的锻炼时间,孩子体育活动减少,强度不够,就会导致耐力素质和体质下降。

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一、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框架的缺陷

由于过度强调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或经营管理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仅仅从社会职业的需求入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有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由此形成了提法不一的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但总结种种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都可以概括为“三合一”的结构形式: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强调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课时进行大幅度削减。“必需、够用”的尺度如何把握,全凭专业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因此“必需、够用”就少了许多教学科学规律的成分,少了许多人文素质的成分;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由于片面地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只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考虑眼前培养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专业技术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对于专业技术应用,强调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而真正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却很少顾及,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人格培育。造成许多高职学生美德观念淡薄、生存观念扭曲、诚信意识缺乏、耐挫能力低下、相处之道拙劣的困境难以摆脱。在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出的人缺乏健康人格的“才”、缺乏人文关怀的“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才”。

二、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必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如何转变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中急功近利的状况,就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不论哪个层级的教育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如果只强调实践而忽略理论、只强调本领而忽略人文,只强调技育而忽略德育,复旦研究生的投毒悲剧还会发生。那么,如何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因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我们从没有间断过,并且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应当从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去寻找优秀文化积淀,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德育文化”,它如同空气一样,和我们须臾不离、息息相关,但我们又浑然不觉未加重视。[2]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明确了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贵和持中的精神表现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自强不息的典范抒发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践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务实品格;重德尚义的理念展现出崇高的理想境界;有容乃大的风范树立起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是高职教育中培养人才不可忽略的重要成分。可见,整体思维、和谐稳定、自强不息、勤劳务实、道德仁义、团结协作等中华优秀精华对于塑造高职学生的优良德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树立完善人格,培养职业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价值。因此,我们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分,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四、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构建方式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需要寻找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契合点,既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又不使优秀传统文化游离于高职教育之外,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得以体现:

一是在教育方针上明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基于我们的国情,人才培养体系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动力来源于政府与院校的支持。在高职的教育方针上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能片面的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不可割裂了技术与人文的内在联系。我们的教育核心是育人,而非制器,[3]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懂技术的人才,而不是只懂技术的“机器”。

二是创设体现传统人文因素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需要在课堂之外的更广泛区域协调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职业技术的二者关系。要将院校的环境建设与传统人文精神联系起来,通过校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设施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高职文化完美结合的肥沃土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理想,把高职教育的培养过程引导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是构建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注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构建承续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伦理、艺术、科技、文学等文化瑰宝作为课程体系的内容,通过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使学生具备独立健康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正直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鲜明的是非观念,并使之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从而成为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是实施“责任师傅制”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能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应当为每一位学生指定“责任师傅”,通过“责任师傅”的全程跟进,将以往简单的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人才培育的环节,使学生的思想、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迁移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优秀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总书记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在激烈人才的竞争中,思想道德素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要求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往往占据首位。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职教育仅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更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为未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也是打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前提,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我国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我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型劳动力人口中在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群体,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上来说,职业教育也有培养职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应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道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文化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的学生品德培养形成,起着的重要影响。

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不过的“教材”。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奋进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载体。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提高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勇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要实现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转变观念。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总书记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必须关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把培养合格的、有责任心的接班人和社会公民视为己任,努力构建一种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的育人功能有所忽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素质教育的现象,对于“人”培养关注不够,对于“如何做人”强调不足,造成部分学生思想水平低、心理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公德意识低下。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以及艺术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更有效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转变观念。同志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一个民族文化上不能独立,经济上也不会独立;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上的复兴,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伟大复兴。这给当今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中国教育似乎要有新的定位。”这就更加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要培养“爱岗敬业”的接班人,就要把具有传统职业精神的教育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与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操,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怀和眼光,义利兼顾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宽容合作及互助奉献的精神”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精神催化剂。

三、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笔者所在学院一直探索凸现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建设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以“突显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以“强化职业操守”为特色的专业课程和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程,多渠道拓展综合素质教育,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具有高职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培养面向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丰富的职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融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文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我国而言,在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时,无法脱离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积淀。罗素曾说:“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德性文化,在德育目标上追求群体道德价值,追求社会有序;中国传统德育强调“仁”,倡导个人的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礼”,致力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高职院校的德育课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思想道德方面的保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德性文化融入高职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完善,成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等,强调人的道德内化,认为人应当自立、自觉等传统文化知识,能促使学生心智成熟,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朽灵魂,是民族精神贯彻古今的优秀传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信念能引人向上、顽强拼搏、催人奋进、不屈不挠,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论语・学而》中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种重行的知行统一理论,有助于学生去除浮躁习气,养成关注细节善解人意的良好作风,有效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也提出了“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丰”。这些能使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明确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有重要影响。

2.建立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

可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建设“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如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画鉴赏、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中国武术等课程,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文化内涵,让经典传统文化赋予现代人精神力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3.组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开展主题班会、团队会。例如,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屈原投江”的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依托工会资源请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影视片等;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歌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使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素养。

4.营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老师将突出传统文化内涵、强化职业操守的教学理念贯彻到专业课教学中。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文艺术系实施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七S”专业课管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授课和指导学生创作时,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和设计中,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实施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人文艺术系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突显传统文化元素,让师生在校园内时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并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开展经典诵读、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