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导向型审计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在内审理念、内审职能和审计成本、内审范围和方法、内审意见等方面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内部审计理念的变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公司其他管理机构是相互独立,由于目的不同导致公司管理层、管理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存在潜在的对立关系,这使得内部审计环境不够良好,审计证据的获得、审计意见的出具与整改落实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管理层只是简单认为内部审计是对财务的“纠错防弊”或只是走过场,则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微言轻,形同虚设。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下,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共同的目标,这将从根本上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理念的转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内部审计要有“谋全局”的宏观视角和“谋万世”的战略高度。内部审计要建立宏观分析和战略思维的理念,将企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行业背景中考量,关注内部经营的同时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二)内部审计职能和审计成本的变化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下,内部审计在公司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后审计到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提供鉴证确认服务到兼带提供管理咨询管理建议服务。通过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全面介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观念贯穿于始终,从制定审计计划到执行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再到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如果在上一个审计程序中发现问题,都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导向型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量,提高了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内部审计成本自然就随之增加。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队伍普遍都存在严重的人员短缺,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较为欠缺,间接影响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推广。(三)内部审计范围和方法的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的账务核查和内部控制中,注重观察、计算和重新执行等程序,通过“会计科目审计”和“业务循环审计”等方法,实施对内部控制评估为基础的实质性测试,仅从较低层面上评估审计风险,未能从宏观层面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从而造成审计高度不够,前瞻性和建设性不足。而风险导向型审计不仅关注过去,更关注现在乃至未来,结合战略规划、绩效考核、财务分析等情况,将审计范围延伸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公司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领域。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企业各个层面和环节进行分析和测试,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从而确定企业整体风险。再将其与企业的风险接受程度进行对比,进而采取回避、降低、分担或承受等应对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四)内部审计意见的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对公司账务处理、内部控制和经营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出具报告,更偏重于单纯的肯定或否定。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下,分析、确认并提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焦点,要始终将审计的焦点放在那些风险大且对实现企业目标影响大的事项上。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向其所委托单位报告内部审计意见,更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交换意见,及时沟通与反馈,要求管理层对剩余风险进行管理,或协助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并跟踪整改结果。
风险导向型审计下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对策
设计审计方案时要考虑审计任务分配的合理性,审计重点与工作时间安排是否恰当及如何张弛有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首先注重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性测试和其他分析工具获取审计证据,并详细分析审计证据,从而确定企业的经营风险。其次充分利用审计抽样方法,如在对账户余额等进行具体测试时,,尽量采用统计抽样方法。最后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以及建立数据库等,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在深入判断企业风险的基础上,更多地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评估并确认审计重点,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从源头上把控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风险导向型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在我国还是处于初步阶段,而国内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也处于较低水平。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借鉴国内外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之路,积极协助管理层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实现战略目标。
作者:杨春玲 单位:中国铁路物资广州有限公司
我国对于证券行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证券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首要的是明确财务管理的会计流程,明确每个会计流程上的责任人和团队任务,制定证券企业的财务管理指导纲要,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于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财务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监督审计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时段内的发展规划,为财务管理做好指导工作。
2加快证券营业部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也得到了普及,通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指令化操作,可以快速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结合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真正实现符合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的人机交互操作,这大大的简化了营业部财务管理的技术流程,降低了操作失误带来的业务风险和损失,同时,通过与其他的证券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匹配,可以快速的实现数据共享,大大的增强了证券营业部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证券财务管理人员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主要操作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效果上。在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团队中开展财务管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熟悉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失误;在人才引进中,注意对于高素质专业财务人才的引进,提高证券营业部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评级活动,针对财务业务能力、信息化操作技术等等方面,进行业务评优,促进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财务基本知识、财务信息化操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4完善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
财务预算是证券营业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已经掌握的历年的财务信息资料,基于财务分析技术,可以制定出在下阶段的财务支出计划,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财务预算需要有效的财务预算审核监督,建立专职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通过监测证券公司的财务实况,来对财务预算进行评估,最终提交有效的财务预算方案;在证券营业部内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根据预设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具体的财务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级,从业务内容和技术环节上进行营销分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财务活动提供指导依据;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基于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营业部的具体业务活动做出财务评估,为公司的证券营销策略的建立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5总结
企业并购模式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过程中的目?瞬⒐浩笠档亩ㄎ缓褪谐〖壑怠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9.html" title="融资论文" target="_blank">融资?道不广泛、不同的支付选择、国家的政策策略影响等因素直接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于整个过程中,稍有疏忽都会导致失败。因此,做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分析至关重要。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并购规模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2015中大型交易额占了63.65%的比例,小型企业交易额只占11.62,说明交易额主要是大型占主导地位,小中型交易额较低,但是通过交易量可以看出,小型交易量占了68.8%的比例,大型企业交易额只占了10.12%的量,说明大众的主要选择是小型为主,大中型为辅,说明了大中型并购风险远大于小型并购风险,更多的人主要以企业的平稳发展为主,表明2015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评估有较好的认识。从2015年的交易数量看,以小型为市场的主导,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从交易额来看,以大型并购为主导,以小型为辅,是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
(二)并购类型分析
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由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两组交易方式组成。(见表2)
企业主要并购类型是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其中股权并购有要约金额、协议收购、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四种交易形式组成。表2表明,我国要约金额收购方式没有,大部分以协议收购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量上都占据了主要部分,为我国的主要并购交易途径。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存在风险
(一)价格风险
当企业并购后,对并购企业旗下的物品的定义价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因此对并购企业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至关重要。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先确定出价值区间,因为高于或者低于最终市场价对于企业并不是很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确定价值区间,然后再根据地区、人群、环境等因素得出准确的价值,并给出一个可小幅度变化的小区间,有利于跟随市场价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并购后双方企业应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并合并为一个新整体。在我国,大多数的并购企业更适用于通过价值估量的方式对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并购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如果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那么互相获取信息就非常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那么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做更多更深入的调查。我国还存在着一个根本的问题,证券交易市场缺乏完善的制度对交易进行规范化运行。这将导致在并购企业获取的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内部情况,就不能获取正确的价值评估结果,不能准确的定义价值。影响我国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因还有一点,缺乏公正公开的评估机构,造成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进行参照。
第二、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和价值评估机构不规范。目前我国对于并购模式的价值评估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评估体系出台,这就导致了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主观因素,将造成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出现。在我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专业机构,这使得并购双方缺乏基本的法律的保护,使得双方不能监督与自我监督,进而会加多对信息了解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并购企业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对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对其它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如果企业内部资金大部分用于并购企业上了,则会使公司资金紧张,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大量的外部资金用于并购,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和增加综合资金成本,将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的加大。因此,应该该合理安排内外部资金的运转,使企业在看清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合理选择方式进行并购。
要做好企业并购工作还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融资前后资金流动情况和相应的融资风险,融资目标大小与融资金额数量,企业融资信誉度和融资后企业收益。
(三)付款方式的风险
我国主要的付款方式有现金、股票、基金、债券、资产等,最主要的方式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风险小,企业流动资金幅度小,操作简单等。现金是企业流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的基础。
(四)政策风险
在我国对于企业并购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实际并购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等。假如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并购不一定能成功。
三、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建议
(一)掌握完善的并购企业信息,准确进行价值评估
在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案例中,由于没有掌握完善的信息,开出过低的价格导致雅虎拒绝并购。并购双方可以通过对财务的掌握,对企业运营情况,企业盈利情况,企业税收情况,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将会降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并购交易方式的选择
我国主要的交易方式是股权交易。企业并购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交易途径,避免交易的失败。通过这种稳定的企业发展模式,即企业选择正确的交易方式,来确保并购的成功进行。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风险管理 研究
一、房地产开发的主要风险类型
风险,指的是在特定期间内,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项目的实际结果与计划所期待的结果的变动程度,这种变动程度越大,执行起来的风险就越大。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实际上就是开发商在实施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最终的实际结果与当初预期利益的变化和差异。目前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存在的风险类型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
(一) 房地产开发的外部风险
1. 宏观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能够笼罩影响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每次经济危机几乎都会给各国房地产企业带来狂风暴雨般的摧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几年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2008年冬天的经济危机也曾经席卷了国内大中城市,全国各地楼市一度运营艰难。
宏观经济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当经济衰退时,消费需求会大幅度减缩。特别是当经济陷于低谷,消费急剧减缩时,汽车、房地产之类的长线耐用消费品首先会遭受强烈的冲击,这时人们会主动修正在经济景气时制订的消费计划,推迟或者取消对于那些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这就很快会造成房地产市场上一时供大于求,房屋价格急剧连连下跌。
2. 财政利率风险
财政利率风险大多来自利率波动的影响。很多消费者买房的时候并不是全额付款,而是利用贷款解决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资金。当贷款利率上升的时候,投资人所需要负担的贷款利息就随之上升。对那些财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利息提升有可能迫使他们做出选择放弃投资房产,这样就会影响楼市的销售。另外,开发商本身在开发项目的时候,由于往往也存在贷款,利息的提升会加大开发的成本。所以,财政利率风险会直接影响开发项目的销售和利润情况。
3. 市场风险
房地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应形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价值的跌落。当市场供应短缺、房价上涨时,开发公司纷纷兴建楼宇,由于建筑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建成,所以虽然待建楼的总体规模已超出市场实际需要,但在短期内包括开发建设期间楼价仍然可能会持续上扬。兴建完工之后,由于供过于求,房产价格已经下跌,造成房产滞销。另外,随着建筑业技术逐渐先进,虽然房地产能迅速供应市场,但是直接缩短了地产循环的时间,市场推陈出新速度很快,竞争更加激烈,也容易造成楼价波动更加频繁。
4. 自然风险
由于自然因素而存在的不确定性、不可抗性(如地震、洪水、风暴、火灾等)等情况,以及由于土地的自然地理和技术经济特性而带来的开发风险。
(二) 房地产开发的内部风险
1. 经营风险
由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上的失误,可能造成实际经营结果偏离最初的期望值。房地产开发的经营风险一般起源于投资内部问题,比如管理效率低,经营费用超过预计,房屋滞销等问题,都可能使企业的开发利润小于预期值。
2. 财务风险
房地产开发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向银行贷款融资,扩大了开发的利润范围,增加了营业收入最后不足以偿还债务的隐患。
二、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流程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房地产开发商针对开发的不同阶段,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感知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感知风险,是开发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分析风险,是在感知风险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为减少和预防风险的发生拟定方案。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2. 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为减少投资失误和风险,需要编制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通过搜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对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风险按照高低程度排序,编制风险列表进行专题研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发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
3. 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监控,是投资主体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自觉监视风险,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主动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监控是风险应对计划修正和提高的过程。随着开发项目的展开和深入,管理者要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关注由于时间变化引起风险发生的新变化,不断调整方案,重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修订应对措施,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二)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措施
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主动回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是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管理者经过权衡风险带来的损失与冒险所获利益相比较,迫不得已中止开发项目,或者改变方案,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风险回避虽然能避免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防范手段。通常只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带来的影响太严重,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才建议采用风险回避这种应对措施。
2. 风险控制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管理者主动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尽量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控制的手段有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两种类型。风险预防涉及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的比较,当潜在损失远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成本的时候,就要果断采用预防风险的手段。风险控制是管理者为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主动采取措施的一种积极办法,在运用时成本低、效益好,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建议在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时,要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转移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通过某种有意识的安排,将企业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另一方。与风险回避不同,风险转移是将责任或者风险转嫁给别的单位承担,风险回避是放弃项目开发;风险转移与风险控制也有不同,风险转移是将风险直接转移出去,风险控制是自身调节风险因素。开发企业通过转移风险得到保障,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保险合同就是经常运用的方式。开发商可以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转移风险。
4. 风险自留
指开发商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那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的风险,在不影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或者如果冒险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可以考虑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分为有意识的风险自留和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有意识的风险自留是管理者的主动风险自留,是经过权衡比较,认为企业能够承受预测到的风险带来的损失,主动去承担未来的风险,具体措施有自我保险、专属保险等。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是开发商对损失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损失估计不足而暴露于风险中,是被动的风险自留,需要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
5. 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对风险的价值进行利用而获利的行为。一般是开发商利用现实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技术化险为利。比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楼市滞销,地产价格大跌,但是开发企业反而在此时大量拿地开发,等到经济形势好转时获利丰厚。风险利用要求管理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三、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开发商对拟开发项目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风险系数,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阶段。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开发商要研究宏观经济发展形式,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等条例的许可范围内,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需要,预测开发项目的成本、需求量、售价等,从而确定出计划投资项目的类型、规模、销售渠道。由于未来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行性研究阶段也是蕴藏风险最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风险的评估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到开发项目的成功与否。
(二)选择最佳开发区位
开发项目区位的选择对房地产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最佳开发区位的选择:项目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的交通、商贸状况及水电通达情况;项目所处区域未来的发展情况等。另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类型不同,其区位价值的决定因素就不同。如住宅项目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附近是否有学校、超市、医院,治安是否良好等,消费者对地段、位置、朝向等也有要求;写字楼则要求位于城市金融商贸的中心区;商铺要考虑地段的增值潜力、商业氛围等。开发商还要密切关注未来环境变化对开发项目的影响,在项目建成后确保此区域项目的价值不会下降。另外有些区位现在不理想,但城市的发展会使该区项目建成后有较高的增值可能。
(三)开展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开发商应定期地进行财务分析,了解具体的资产管理情况、综合财务状况等,以判断开发项目是否可行,评判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企业进行合理的财务分析,能及时发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四)推进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设
房地产企业要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用科学的工作标准、程序、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企业通过加强风险知识的系统培训,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现行法规和企业制度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能有效减少职工由于工作的盲目性带来的法律等风险。
(五)加强项目的招标管理、合同管理
在招标的过程中,开发企业要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准确制定项目的标的、工期、质量、造价等,按照供求机制进行招标,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开发企业还要利用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签订合同等手段,对风险进行合法的消除、转移,通过多种风险管理手段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
(六)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
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主体单位常与施工的主体单位相分离,造成了项目经常不能按开发商的既定工期、质量、合同成本如期完成建设。作为投资的主体,开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减少因工期、质量、成本所引起的房地产开发风险。主要内容包括:认真签订施工合同,保证开发企业的经济利益;聘请工程监理,对施工进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不对施工图做较大的修改等。
参考文献
[1]张宇祥等.房地产投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1(01).
[2]陈华飞.住宅市场供求均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一、创新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供电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但企业害怕创新、无视创新,那么企业只能面对失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多元化的企业和多渠道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在企业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新问题、新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创新、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
新模式有助于企业优化现有资金结构、合理分配企业利润、有效防范商业风险,同时还有助于企业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我国供电企业的优势。
二、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理念单薄
很多供电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经过笔者研究,某些供电企业将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简化为核算工作,并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员工从思想上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行。
(二)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国际上通常根据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监督约束企业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电力企业在实践中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相分离,缺乏完整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尚难以很好地发挥。
(三)缺乏财务支持决策的有效手段
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时空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电力企业,大量决策信息需从十几至几十家成员中获取,按照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使得决策支持手段落后,导致了财务决策信息的缺乏与滞后,实效性和准确性极低。即便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分析与评价体系,也会因没有有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导致企业无法比竞争对手作出更快、更好、更准、更精的决策。
三、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思考
(一)注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供电企业在创新现有财务管理模式时,先要重视财务日常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地认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因此,为了让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员工更加重视日常工作。企业的领导者应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财务管理员工树立企业系统观念、质量观念等等,将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融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合理规避企业运营风险
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和机遇并存。随着投资风险、政策风险、成本风险等各种因素地影响,供电企业如何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规避企业运营风险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要帮助财务管理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意识,要求员工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体系,全力降低财务风险,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加入财务风险评估环节,帮助企业合理规避运营风险;二是供电企业要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整个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做好相关工作,能够发现自己部门的潜在财务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控制风险。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要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顺利实施;二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既要保证共享财务信息还要保证信息安全。唯有这样,供电企业才能蓬勃发展。
(四)加强对供电企业的财务控制工作
供电企业应该加强财务控制工作:一是要完善现有的财务决策机制,明确各个财务管理员工的工作责任,将企业的核算过程、核算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以此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二是企业要树立起成本控制的意识,虽然供电企业在国家享有某些权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改革过程不断深入,生产成本也是供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