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7-0068-02

一、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所在

1.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构成。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涉及中小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和中小企业管理方法等诸多领域,既有管理价值层面的内容,也有制度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有制度运行层面的内容。属于中小企业价值层面的内容有中小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属于制度设计层面的内容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属于制度运行层面的内容有中小企业产品(或服务)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等。

2.创新能力是决定中小企业命运的核心能力。(1)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定律。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具备旺盛的活力,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走过的历程,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使新产品代替旧产品,新服务代替旧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获利机会和更大的生存空间。(2)创新能力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其一,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管理制度创新的功能就是把创新作为一种规范形成对企业、对员工行为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激励把创新行为内化成企业的管理行为和职工的生产行为,最终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竞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二,技术创新铸就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只有靠技术创新,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才能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争得生存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其三,营销创新扩大竞争力。营销观念的滞后、营销手段的落后、营销模式的呆板,往往使中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高超的营销手段时处于劣势,必须通过营销制度创新来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是工业大省,企业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中小企业就有3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基本上就代表了辽宁省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是我省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表现为如下几点:

1.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1%的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以维持,占5%以上才有竞争力。在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当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要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债务繁重、体制不健全以及短期行为等原因,不愿在R&D上做更大的投入。

2.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研究机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大多建立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来推动本企业产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我国根据国内权威媒体披露的资料,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50%的中小企业一年都不开展一次创新活动,我国目前的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任务更多是由高校承担的。抽样调查表明,辽宁省83%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机构,69%的企业一年没有一次创新活动,23%的小企业甚至连技术人员都没有。由于大量科技成果非中小企业自主承担完成,使科技成果转化多了若干环节,大大降低了转化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无心无力从事研究创新工作。

3.中小企业创新产出不佳。创新产出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评价。目前,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辽宁省的一些优秀中小企业,如盼盼、沈鼓、华晨等,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只是少数,在辽宁省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状况不佳。创新产出少会使中小企业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未来的创新活动缺乏信心。

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融资渠道少。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既制约了产品创新,也影响到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升级。辽宁省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我积累资金发展,只有少数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而通过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的则更是微乎其微。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严重不足,由此也影响到中小企业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企业持续创新能力难以为继。

2.创新意识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还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对于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由于创新需要较大投入,而投入难以很快得到相应回报,中小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周期短、回报率高的项目中,以获得近期的现实的经济利益。

3.科研水平较低。辽宁省是一个工业大省,但是,还不能说是一个技术强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科研人员占职工的比例较低,中小企业在薪酬、培训、选拔等制度方面的缺失,造成科技人员大量流失。

4.创新服务缺失。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缺少充足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缺少对技术进行价值评估、咨询、风险投资等各种中介机构支持,导致企业创新信息缺乏或被误导,创新周期较长,创新成本日益增加。

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1.政府通过政策导向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政府作为创新的宏观调控者,对创新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虽然市场直接诱导并推动了创新,但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化市场在某些领域却会失效,无法驱动创新的不断发展。为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的高额投入;对积极从事创新的中小企业予以重金奖励;对创新成果卓著的企业实行免税等鼓励措施。发挥政府在培养创新人才、积极筹措资金等企业创新方面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的功能。

2.通过公共教育渠道解决创新能力培训资金的不足。创新活动是一个持续性的创造过程,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培训员工创新能力就成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培训需要专门的机构和师资,这些都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在目前形势下,国家正处在改革攻坚期,不可能为企业投入大量培训资金,企业作为营利部门也不可能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现有的公共教育渠道,采取企业投一点,国家投一点,个人拿一点的三位一体方式解决培训资金的缺口。尽量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比如,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社会团体等优势培训资源,采取短训的方式,或者头脑风暴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创新能力培训。为企业各个层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启发创意思维;提供全新的工作技能,打造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基础,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价值理念和技术知识的支撑。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第2篇

一、加快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创业辅导、技术支持(政产学研平台)、企业诊断、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融资服务、法律咨询和组织会展等综合的机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络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向中小企业推荐资质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向资质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推荐需要服务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项目的机构;是沟通中小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组织服务机构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各服务机构良好运作和成长的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1、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弱者,存在着资金和融资困难、培养和留用人才难、获取信息能力弱、企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档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迫切需要一个针对性强的综合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引导、资金融通、技术支持、科技开发等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服务。

2、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是改善服务现状的紧迫任务。我省中小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还是企业总体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服务市场不规范的现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改变滞后的现状,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将大量原来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具体服务工作转移出去,即“让位”给服务组织,由社会中介机构或服务组织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从我省几个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地方看,为企业具体服务的职能还是由机关科室承担,机关总是疲于应付,企业仍觉服务欠周。

4、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成熟健全的服务体系对促中小进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各国政府都是“放大”、“扶小”,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而建立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如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小企业发展中心、小企业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政府采购、经营管理、外贸出口等全方位的支持和辅助。日本、韩国、香港以及欧洲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设立像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这样的综合机构,对于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

1、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我省很多地方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围绕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下特点。

(1)重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机构建设。目前,武汉、黄石、襄樊、宜昌、孝感、荆门、鄂州、黄冈、咸宁9市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武汉、黄石、孝感、荆门、鄂州、黄冈、咸宁等地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能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服务,受到企业的欢迎。

(2)建起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络。目前已建成省经委机关局域网,并采用10M光纤接入了国际互联网;OA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即将延伸至各地市州经委。我委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已超480万人次,在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实现一些项目的网上直报服务的同时,也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服务。武汉、黄石、襄樊、荆州、宜昌、十堰、孝感、荆门、鄂州、黄冈等地已建起了中小企业网,开通了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栏。目前我委正在建设的中国中小企业湖北网,作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地方分网之一,将逐步实现与市州的互联互通,为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中小企业培训体系较为完善。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施国家“银河培训”计划,充分调动市州经委的积极性,先后为各地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千余人次,初步建起了一个由省经委机关主管、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省内中小企业密切配合、集中统一培训和企业自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2、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仍不相适应,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省仍有8个市州没有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其中三个直管市和林区都没有机构。有的地方虽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牌子,但工作还是由行政机关科室代办。有的地方虽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机构和人员,但是不知如何干。荆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机构和人员按事业编制上报后,一直没批下来,无法开展工作。

(2)服务中心的机制需要创新。服务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有服务体系主要属于政府主导性而非市场需求性;政策措施尚不完善;政府协调社会服务资源的措施比较弱,保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3)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由于人员编制较少,特别是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工作缺人干,能开展服务的内容和项目较少,服务面很窄,为中小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4)财政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引导性资金数额很小,各省市开展得好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主要靠本地财政资金的投入,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比之下我省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影响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发展。

三、加快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

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对现有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优化配置和大力开发,逐步开展功能完善的多主体、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化有偿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联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相关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咨询、创业辅导、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建设,争取资金扶持,加强自身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社会化服务。

1、建立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加快中国中小企业湖北网的建设步伐,联系其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系统,建立全省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服务大平台,及时便捷地为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上信息、推荐和介绍产品,提供国家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前沿技术、产权交易和其他服务。(2)提供法律政策维权服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行政机关政策法规工作部门的主导作用,积极联系社会上的法律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理财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3)提供企业诊断服务。加强咨询队伍的建设,联系和依托社会上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咨询、认证机构和知名专家,为中小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企业策划服务、质量标准和职业技能的认证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快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创业服务超市。以营造创业环境、促进全民创业为重点,借鉴武汉开办创业服务超市的经验,在有条件的市州开办创业服务超市,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培训、孵化场地等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广泛吸引一批专家、教授、企业家参与培训和辅导工作,建立创业辅导专家库,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培训。指导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立流动咨询辅导站(点),针对我省特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辅导活动。

3、加快培训体系建设,创“银河培训”特色品牌。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更新培训内容,使之更加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鼓励大专院校和社会建立培训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制定和实施员工培训计划,逐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认真实施“银河培训”计划,建好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不断探索新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坚持就业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定单式培训,突出培训工作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创我省“银河培训”特色品牌。

4、确保政产学研平台发挥作用,搞好技术创新服务。要保障政产学研平台的高效运行,为我省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发挥作用。发展技术咨询、试验测试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和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创造条件。在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中地区,通过引进、联办和新建等方法,搭建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服务平台。结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各级人才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为中小企业寻求专业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猎头、派遣和引进国外智力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急需的国内外专家。

5、组织中小企业维护借款信用联合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按“发挥中小企业联合担保潜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的思路,以组建我省重点中小企业维护借款信用联合会为载体,以由银行等部门组织信用等级评价委员会按国家确定的信用等级严格评价直至银行认可为标准,以企业自筹一部分、政府支持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作为经费来源,以企业联合担保争取合理放大担保系数为取向,以联合会加强管理、自律、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便捷快速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第3篇

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突出政策咨询服务、投资融资服务、创业创新服务、转型升级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舆论宣传服务等六个重点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到目前,江苏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咨询、银企融资对接、数字企业创建、小微企业巡诊、人才培训、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服务活动600余场,受到服务的乡镇企业约13万家,培训20万名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培育和建设30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300家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推进了2000家小微企业进规模。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走进江苏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采访报道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人民日报、江苏省电视台、新华日报等11家中央和省内媒体,先后赴江苏省各地对40多家乡镇企业进行了集中采访,江苏卫视新时空栏目播出了7集系列片,人民网、中国工业报、江苏经济报进行了系列报道,各类媒体编发了50余篇新闻稿件。与省电视台、省电台共同开展“政风热线”宣传工作,重点介绍江苏省近年来支持与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22000万元,其中50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引导和扶持一批乡镇企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四是加大考核力度。江苏省乡镇企业局和江苏省农委等9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对各地乡镇企业发展明确要求,量化考核指标。

促进转型升级

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工程行动计划促进月活动,落实促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扶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引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集聚。认定江苏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100个、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各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重点在新兴产业领域,认定江苏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家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100家。认定省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50家和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家50位。二是加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第三批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第一批示范平台复核工作。新认定省级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30家(累计70家)。与教育厅签定推进高校技术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首批认定9家示范平台。三是实施数字企业创建活动。去年9月以来,江苏省已累计开展“数字企业”巡展活动120场次,签约高星级乡镇企业客户近千家,江苏省已有近7000家乡镇企业完成数字企业创建工作,其中五星级数字企业100家。开通数字企业云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江苏省乡镇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专家行活动。先后赴太仓、无锡、海门开展专家咨询活动,重点推进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和两化融合。四是实施管理素质提升行动。印发了《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组织评定了100家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举办“江苏省经信委-清华大学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化解发展难题

一是努力缓解乡镇企业融资难题。加强担保行业监管,印发《江苏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行政许可工作指引》和《江苏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工作指引(试行)》两个规范性文件;组织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检查担保机构80余家。到2012年9月未,江苏省782家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600多亿,在保企业近11万家。推动银企对接,与中行江苏省分行、交行江苏省分行签订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协议,三年内将对江苏省中小企业分别新增贷款800亿元、400亿元。鼓励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会同财政厅组织开展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申报工作,对江苏省312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小企业贷款增长补偿和奖励9370万元。拓展融资渠道,与中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银行和国信集团分别签署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制定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细则,第一批备选项目已完成入库工作,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方案,开展上市后备企业专家上门辅导服务。开展中小微企业统贷统还业务试点工作,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选定7个县(市、区)作为统贷平台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二是破解乡镇企业用地难问题。以“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积聚、土地集约”为目标,优化工业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标准厂房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分别给予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的先进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和厂房租赁资金补贴奖励,推动乡镇工业园区高标准厂房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是促进乡镇企业经贸合作交流。帮助太仓成功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推动连云港成功设立中德(连云港)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区;推动江苏省与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及马尔凯大区之间的双边合作备忘录续签;组织江苏省乡镇企业分别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2012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扶持措施,发展问题,管理支持

中小企业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约占社会销售总额的58.9%,商品进出口额占总额的68%左右。 “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愈加显现。国际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金融泡沫破灭;消费者需求明显下滑,实体经济仍陷于衰退。国内,转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困难重重;投资过热使得宏观调控有所加强,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消费增长相对缓慢,长期依赖投资、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在投机、金融危机、美元贬值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因素众多。大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8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亏损面达19.6%。在浙江有超过1200家的企业已经关门歇业关停。” 就全国而言,2008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2009年,尽管国家制定、实施了刺激经济的各类政策、措施,但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依然存在着市场需求明显减少、盈利大幅下降、亏损状况严重等问题。

一、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政府不仅应保持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还应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从数量、影响程度上看,中小企业已成为微观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有积极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尤其当企业面临着严峻宏观环境的时候。

在200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系统性的规范。例如,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多年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陆续制定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组织协调机构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等14个部门共同成立了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司。到2007年末, 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设立了中小企业厅或中小企业局,部分省区市设立了专职的处、室。包括贵州在内的许多省、区、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帮助申请政府扶持措施等服务工作。

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和原信息产业部共同组织建立了以大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2.创业扶持

国家在场地、设施、税收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创业。例如,向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国家对符合条件的新设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扶持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并将其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事项。2003年-2007年,国家向超过6.4万户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

国家对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给予注资等多方面的扶持,重点是节能环保、集成电路和软件、通信等九个领域。

国家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

上海市面向小企业创业构建了政策、服务、金融、信息、人力资源等六大支持体系、市区街道三级创业服务网络。

3.资金

国家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项目、与大型企业协作配套的项目等。并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拨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扶持措施。国家正修订《贷款通则》,制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扶持措施。国家要求国有银行必须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要求国有银行改进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工作,改进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设立工作。小额贷款公司正在试点。国家正在制定关于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变为村镇银行。国家要求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用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灵活抵押方式。

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建立了300多个中小企业贷款平台。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提供了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推出了多类特定贷款品种,如无需评级、授信的中小企业快速贷款。有的地方政府设立了地方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牵头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联席会,向重点中小企业提供贴息贷款,设立融资性租赁公司。有的地方银监部门对商业银行设立了小企业贷款指标。

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持续扩大。2009年,设立了创业板证券市场。

2008年起,国家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

国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促进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提出,适当补偿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向创业中小企业所接受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管理服务、创业投资公共平台提供资助。

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以信用征集、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数据库、信用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鼓励中小企业合法的互融资担保行为。部分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进行了区域性再担保试点工作。2003-2007年,对超过20多万户中小企业开展了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对700多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有的地方对符合规定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抵押信用担保贷款额度,对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给予资助。

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小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的优惠政策。2010年,国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采取应纳税所得额减半、所得税率减为20%的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可对自用进口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扶持措施。国家允许中小企业提出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申请。国家对一些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采取了阶段性缓缴社保费用或降低费率的措施。

4.技术创新

国家对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项目、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优惠,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创新型企业予以资助。国家引智专项经费对认定的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引智示范推广项目给予资助。对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小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资助。有的地方对认定的产学研项目给予资助。

各级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转让服务。推动实施“专利服务中小企业”活动。鼓励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5.市场开拓

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市场。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要求各级政府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中小企业产品优先采购。

6.社会化服务

国家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培训、融资、营销等各类服务,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中小企业网总站和分网已拥有100万企业会员,日均点击量超过50万次。

7.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开办了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班。有的地方通过专家委员会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有的地方政府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向个别重点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有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项目提供资助。有的向企业推荐经过筛选的管理咨询机构。

通过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创业者家园”公益培训、企业成长培训等,向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免费的管理培训。2010-2012年,实施面向100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计划。

8.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与美国、法国、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中小企业合作协议、中小企业合作备忘录。举办了多次双边中小企业政策磋商及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联合多国举办了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推动建立中意中小企业基金。国家发改委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合作开展了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项目。

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

2006年及之前的数年中,以中小企业为企业主体的浙江、广东地区的出口额、增加值的年增长率都达到20%-30%之间。但到2007年,上述年增长率下降到了10%左右。2008年1-2季度,相关年增长率继续持明显下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并非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而产生。正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所指出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实际是全局的问题。以下从经营理念、企业战略、营销、运营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

1.经营理念

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创办人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受知识水平有限、利己主义思潮、一些领域法纪松弛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缺陷。

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期利益。

侧重于采取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的还采用一些落后的家族经营方式。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比较淡薄。容易出现生产伪劣产品、污染环境、安全管理松懈、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多等违法违规现象。

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广阔而丰富的市场机遇,带来了优越的外部发展空间,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综合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掩盖了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问题。

2.企业战略

倾向于采用粗放的发展方式。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于普通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贸易产业,较少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众多企业不顾自身的优势、劣势所在,热衷于进入在短期内能获得高额利润的产业。如房地产业、采矿业、钢铁业、有色金属业、建材业、娱乐业、餐饮业等。

众多企业习惯于从短期角度来选择盈利模式、管理方法,不注重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少,常常依赖于低成本竞争,压低劳动者待遇;随意排放污染物,随意消耗土地、自然资源;甚至不顾法规限制,沉迷于通过、徇私枉法来获利。

3.营销

大量中小企业将营销投入、营销环节较少的国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而将一定范围内营销难度较大的国内市场放在次要位置。当发达国家高度负债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系、出现金融、经济危机时,这类对国外市场过于依存的企业的市场需求急剧减少。,扶持措施。以广东地区为例,2006、2007年出口额的年增长率同比超过30%;而2008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同比为9%,第二季度同比为3%。此时,这类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

许多中小企业惯于采用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轻视以质取胜、以创新谋优势的营销策略;不重视新的营销方法,以设立网站为例,据调查,只有17%的中小企业开设了企业网站。

许多中小企业轻视品牌建设,轻视自有品牌,乐于以附加价值低的生产车间角色从事贴牌产品制造业务。

4.运营

设备、工艺技术水平不高,甚至较低。中小企业往往在设备、工艺技术上的投入较少,不少企业靠增加劳动力投入来弥补设备、工艺技术投入的不足。

对信息化建设比较轻视,投入不足。多数的信息技术应用只限于外网、内网构建、微软办公软件应用。近年的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扶持措施。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16.7%有自己的网站,14%有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许多中小企业不是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而是着眼于压低劳动者的薪酬。当原材料采购成本、劳动力薪酬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时,大量中小企业出现难以运营的局面。

5.研发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少、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在中国,国外组织、个人的专利登记数曾经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高于国内组织、个人的登记数。这一情况直到2005年才得以改变。国内企业不仅在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上依赖于国外,甚至于常用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也有70%是从海外进口。

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国内企业经营者不重视研发职能或是研发管理比较薄弱。这方面与一些海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明显。以日本精工爱普生集团为例,该公司研发部门中的知识产权机构有约400名员工。其专利检索数据库有上千万项专利信息。有些专利检索能力已经超越了日本的国家机构。

具体到国内的中小企业,此类问题更为普遍,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平均数量更少。

6.财务

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现金流状况不佳,乃至因缺乏现金而经营困难。有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坏账损失严重。有的企业账务混乱,导致决策困难。有些企业偷漏税严重,法律制裁风险高。有的企业出现内部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

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不易获得担保;银行融资困难,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机会很少。相应地,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介绍,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常常高于9%,总成本超过10%,民间借贷的利率则超过了30%。

7.人力资源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者、早期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能力较弱,管理意识较落后,对人力资源工作相当不重视。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员工素质相对较低。据调查,在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中小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10%,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则达到约60%。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正常的人力资源投入,员工无法享受到依法应有的工作待遇,无法获得依法应有的劳动报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不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调查,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占企业总投入的比例非常低。

三、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措施的不足之处

关于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措施的不足之处,除了制度建设待加强、需要进一步统筹、安排、扶持资金规模有限、资金安排不均衡、管理不严、服务内容待扩展、监督检查不够以外,还有一个重大不足是目前的支持措施还不能比较有效地面向那些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解决关键问题所起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下面将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措施所起的作用按经营理念、企业战略、营销、运营、研发、财务、人力资源进行分类,并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对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措施所起作用的对比分析表

序号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 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1 经营理念:受知识水平有限、利己主义思潮、一些领域法纪松弛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忽视长期利益;侧重于采取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比较淡薄。 a.国家开展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创业者家园”公益培训。 b.2010-2012年,实施面向100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计划。 2 企业战略:倾向于采用较低层次的发展方式,大量集中于普通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顾自身的优势、劣势所在,热衷于进入在短期内能获得高额利润的产业;习惯于从短期角度来选择盈利模式、管理方法,高附加值产品少,常常依赖于低成本竞争,压低劳动者待遇;不注重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甚至通过、徇私枉法来获利。 a.国家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新设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b.有的地方政府面向小企业创业构建了政策、服务支持体系。 c.国家发改委开办了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班。 d.有的地方通过专家委员会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有的地方 与管理咨询机构合作向个别重点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3 营销:大量企业将营销投入的国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过于依赖,而把国内市场放在次要位置;许多中小企业惯于采用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轻视以质取胜、以创新谋优势的营销策略;轻视品牌建设,乐于从事贴牌产品制造业务。 a.国家通过贸易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市场。 b.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c.要求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中小企业产品优先采购。 4 运营:在设备、工艺技术上往往投入较少,水平不高,不少企业靠增加劳动力投入来弥补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比较轻视,投入不足;许多企业不是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而是着眼于压低劳动者的薪酬。 a.相关部委牵头组建了以大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 b.有的地方政府面向小企业创业构建了信息支持体系。 5 研发: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少、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研发管理比较薄弱;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更少。 a.政府通过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转让服务。 b.推动实施“专利服务中小企业”活动。鼓励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c.国家对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项目、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优惠,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d.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税收优惠。对经认定的创新型企业予以资助。 e.国家引智专项经费对认定的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引智示范推广项目给予资助。 6 财务: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现金流状况不佳;有的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坏账损失严重;有的财务信息混乱,导致决策困难。有些偷漏税严重,法律制裁风险高;不易获得担保,银行融资困难,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机会很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 a.中国人民银行在2008年要求商业银行的小企业信贷投放金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加量不低于2007年。 b.国家正修订《贷款通则》,制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国家要求国有银行必须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要求国有银行改进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工作及相关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国家要求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用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灵活抵押方式。国家积极推动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设立工作。 c.小额贷款公司正在试点。国家正在制定关于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变为村镇银行。 d.有的地方银监部门对商业银行设立了小企业贷款指标,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提供了政策性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建立了300多个中小企业贷款平台。 e.2008年起,国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 f.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设立了创业板证券市场。 g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向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h对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给予注资等多方面的扶持。国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促进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企业。,扶持措施。 i.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鼓励中小企业合法的互融资担保行为。部分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向创业中小企业所接受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公共平台提供资助。 j.有的地方政府面向小企业创业构建了金融支持体系。有的地方政府向重点中小企业提供贴息贷款。 k.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小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和增值税、自用设备进口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的减免优惠政策。国家对一些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采取了阶段性缓缴社保费用或降低费率的措施。 l.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7 人力资源:大量企业的创办者、早期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能力较弱,管理意识较落后,对人力资源工作相当不重视;人才相当匮乏,员工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正常的人力资源投入,员工工作待遇偏低,员工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a.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创业者家园”公益培训、企业成长培训等,向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免费的管理培训。 b.2010-2012年,实施面向100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计划。 c.有的地方政府面向小企业创业构建了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措施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的财务

职能问题,其次是研发职能问题;而在经营理念、企业战略、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则较少。正如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所说的“资金紧缺不是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不是资金短缺等财务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应过多地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职能。

四、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1.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将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到较高的水平,是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例,只有将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中等或较高水平,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成本才比较能够处在一个贷款方可接受的水平,各项信贷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曾主管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欧新黔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发展阶段。温州创新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殷海江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建设较差,不论人员培养、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技术研发、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导致面对从紧的外部环境时缺少竞争力;企业抵抗外部风险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

尽快、逐步地帮助多数中小企业将管理能力提升到中等或较高水平,是将中小企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根本方法,是解决中小企业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面临各类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当前的经济状况从政策层面上来讲,更多取决于微观,取决于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应更多地培养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曾经举了一个实例,上海市工商联纺织协会的众多中小企业会员在2007年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协作,投资成立了一家新的企业,以此竞标获得了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商的资格,使得大家的经营状况普遍得到了扭转。

因此,制定、实施好以管理支持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是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应由以财务支持为重点转向以管理支持为重点。

2.制定、实施好以管理支持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1)在实施其它支持政策的同时,将财力、人力资源重点投向中小企业管理支持领域

(2)以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向符合优先扶持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或资助管理顾问服务

政府部门应组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团队,重点在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研发等职能的疑难问题上向符合优先扶持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管理顾问服务。由政府承担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的服务津贴、费用,由企业为主(如企业评价权重占60%)、政府为辅的方式来评价管理咨询专家的工作绩效。

同时,政府部门应资助符合优先扶持条件的中小企业选择有资格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的管理顾问服务。可按企业的财力状况,资助管理顾问服务费用的50%-80%。具体而言,企业应按统一的规定实施招标,由多家管理咨询机构投标,提出各自的方案、实施时间、实施人数、服务价格,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由企业择优选择管理咨询机构。政府可制定各类管理顾问服务费用的基准及上限。相关部门应建立对此类管理咨询机构的评价、监督机制。在咨询项目完成后的半年、1年,分两次由企业、政府部门共同评价管理咨询机构的工作绩效,企业评价可占60%的权重。开展此项工作时,由于具有良好管理顾问能力的管理咨询机构数量目前比较有限,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政府也应更多地开展相关管理咨询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

(3)以更大的力度、更多样的方式组织、资助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在加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等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同时,资助成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参加其它正规的企业管理培训或学历学习、职业资格培训。

(4)资助、鼓励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降低其就业风险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相关部门可向符合一定素质、才能条件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保障较高的失业保险、服务津贴等多种资助,采取各类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缓解管理人才紧缺问题,增强对管理人才的吸引力,鼓励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降低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所面临的较高就业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人民网,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 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 启示

一、引言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民营经济占浙江省出口比重高达59.6%,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蒸蒸日上,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内外市场、提供劳动就业、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企业改革创新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国大部分企业都经历着流动资金短缺,利润下滑的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面对的压力更大,但是浙江中小企业较快的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浙江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企业总量同比增长8%,占内资企业比重达87%,浙江民营企业企稳,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浙江中小企业除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分不开。这些年来浙江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取得的宝贵经验,对西部特别是云南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有利的外部因素

在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中,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意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以宽容的态度,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和私人企业,鼓励老百姓去试,去闯,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到了90年代,政府在鼓励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集聚,企业融合,使中小企业渐渐做大做强。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产业升级创新,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财政金融

浙江省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资金、奖励基金和补助资金,围绕中小企业先进设备引进、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培育等措施或者方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上市扶持资金、工业企业技改贴息资金、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扶持资金,以及企业创新、高科技企业重大支持等项目资金。对困难企业实行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加大大学生创业资助力度等。

政府通过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依托国家和社会各种金融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信息沟通、机制创新,积极搭建由政府指导协调,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其他投融资机构等合作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进行创业风险投资,探索中小企业债权融资,组织集合发债,鼓励中长期投资。加强监管与扶持力度,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规范发展,提高担保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比例。加快发展各类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小额投资担保公司和乡镇银行。

2.政府服务

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广泛发动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浙江省积极为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帮助提高创业能力。推进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提升服务,组织实施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规范培训管理,增强培训的实用有效性,将培训与就业创业挂钩,与紧缺人才培养挂钩,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强信息化建设服务,进一步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济信息、市场动态、人才招聘等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网络交易平台,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网上技术交易评估报价系统、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网络获得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网上融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采购门槛、采购预算较大的单一产品或服务项目,可以拆分成若干个项目进行采购,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企业,集聚一批工业设计人才,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设计服务。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或者改造闲置场地、厂房,作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三、有利的内部因素

上世纪80、90年代浙江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100%股权由家庭成员拥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入,一些中小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开始股权结构的改变,部分企业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战略投资者从管理、技术、市场各方面给予指导扶助,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有利于企业发展。不仅如此,一些企业也开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其成长的影响:

1.精益化管理。为应对经营环境恶化,很多企业从生产流程着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各种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主要表现在:节约工业用地,提高每亩产值;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降低库存,节约大量流动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管理层除了注重工作效率,而且更加关注员工生活。例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或者是户外旅游等,使员工更加积极的融入这个企业,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对云南中小企业的借鉴意义

云南省中小企业这些年虽然也发展较快,但它与其他省份及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骨干企业少,2011年评出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云南省仅有3个入围;产业层次低,大多从事资源型、粗加工行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民营企业,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落实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功能互补,增强服务功能。建立中小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团,提供法律服务。出台相关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的用地需求提供有力的帮助。

2.构建良好融资环境。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创新信贷业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探索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3.组织中小企业经营者及职工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鼓励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着力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视野宽阔、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推进校企合作,鼓励高等院校在中小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技能。

4.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进家族式管理。实施民营企业管理提升计划,重点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财务、安全、节能、环保、用工等管理。引导民营企业结合发展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优化人才、技术、资金、产销、信息等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伟张,杨振刚.我国中小企业初创期的成长约束与治理制度创新[J].时代贸易,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