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审计理论

经典审计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典审计理论

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网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注重量的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的提高的集约式发展转变。电力工程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的特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工程的投资效益,是目前电网企业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电力工程的审计工作,是提高电力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电网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力工程审计的定义

电力工程审计又称电力建设工程审计或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电力企业安排的独立审计主体,依据《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电力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有无隐匿资金、截留基建收人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有无以投资包干结余的名义私分基建投资的违纪行为进行的审计。

电力工程审计的内容

(一)从审计对象看,电力工程审计主要包括:1.审查电力工程相关支出的准确性,即审查电力工程本身造价,直接用于电力工程项目本身建设的支出;2.审查电力工程量的准确性,工程量就是电力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工程数量;3.审查电力工程相关费用的准确性,包括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交纳的税收、行政性收费等;4.审查其他有关费用的准确性,即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

(二)从工程建设阶段看,电力工程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开工前期审计。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立项审计。立项审计是电力工程审计人员审查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审批手续以及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满足开工条件等;(2)招投标审计。招投标审计主要审查标书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取费用是否符合规定,工程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等;(3)合同审计。合同审计主要审查合同内容中当事人的法人地位、合同内容条款等,确保电力工程合同的合法化。

2.施工阶段审计。该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建设单位资金拨付进度的审计,核实资金的落实情况;(2)对施工单位的审计,及时发现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转移、资金侵占、私自挪用资金以及资金损失浪费等不良现象,同时进行经济活动跟踪审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3)对监理单位资质的审计,保障施工、监理单位各项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4)对变更和隐蔽工程的审计,变更和隐蔽工程是电力工程审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通过审计可以明确工程量及变更信息,杜绝结算审计相互扯皮的问题发生。

3.竣工决算审计。电力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电力工程审计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是指当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后,审计部门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消费记录实施审计。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1)审查竣工决算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2)审查各项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查各项施工设计规划是否符合项目要求;(3)审查其他工程决算内容,包括工程量、竣工报告、定额的套取、费用选取、施工变更等,对建设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

目前电网企业开展电力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电力工程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由于电力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给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困难。当前电力工程审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期审计工作缺失。

电力工程审计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审计。但是,据了解,目前很多电力工程都不重视前期审计(或事前审计),许多电力工程审计大多局限于竣工结算审计,在工程前期的审计相对弱化,没有发挥工程审计应有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反馈和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同时,许多审计依旧停留在造价审核上,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项目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等环节的审计力度不足。使得电力工程项目普遍存在设计深度不够、立项评估不充分、随意扩大建设规模以及超概算建设等问题,不利于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

(二)工程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的规定,电力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往往包括决策、评估、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但是,目前电网企业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工程审计制度并不健全,无法对整个工程建设程序进行系统地监督和管理。特别是,由于电力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发生,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联系。个别电力工程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个别电力工程建设存在较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对工程签证的审计重视不足。

电力工程招投标自推行“合理最低价中标”以来,施工单位先低价中标,然后通过现场变更和签证增加工程造价,最终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层出不穷。但是,电网企业却对工程签证的审计工作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忽视了签证要求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办理工程变更时故意将许多只是对具体施工做法、施工材料的规格尺寸进行确认的技术性内容作为增加施工内容的要求来计算工程造价,但实际上施工做法按规范要求在施工图纸中已有所表示或招投标中已计算过工程量,这些鱼目混珠的做法往往被审计人员忽视。二是忽视了签证工程量的真实性,施工单位往往通过虚列变更内容、扩大变更范围等方式调增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常常忽视工程量的现场验证,在经验上认为设计变更符合实际,导致了工程造价的虚高。三是忽视了签证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审计人员对签证的审计,往往重视签证的内容是否真实,但常常忽视了对签证的发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进行验证。

(四)电力工程审计力量薄弱。电力工程审计是以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需要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对实施审计的人员来说,除要求具备审计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知识面宽、理论素质高等。目前,我国电网企业配备的工程审计人员的知识、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多侧重财务、经济等领域,既懂财务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对电网企业工程审计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做好电力工程审计的建议

通过对电力工程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建议电网企业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开展电力工程全过程审计。

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环节多、周期长的特点,对电力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新的尝试。电力工程全过程审计,要求审计工作涵盖电力工程建设的开工前期、建设施工和竣工决算等各个阶段,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必须常驻施工现场,参加工程定期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并且作好会议记录。同时,必须做好审计宣传工作,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事宜,自觉接受审计。

(二)完善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电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审计监督制度,帮助提高建设工程企业的投资效益。具体来所,完善的工程审计监督制度包括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以及预结算审计监督机制等。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要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

2.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能否科学、合理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是做好电力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工程立项前,审计人员会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预结算审计监督机制。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工作量较大,也容易发生差错。因此,电网企业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在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减轻审计工作人员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重点规范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规范合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济纠纷,维护电网企业的合法权益。针对电力工程审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合同签订不严谨问题,电力工程审计工作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完善制度,针对签订合同环节制定出相应的内控制度,明确基建、审计、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加强对签订合同的监督。二是要重点关注合同签订过程中与工程质量和造价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条款的订立。对工程进度款支付办法、计价取费依据、工程款结算办法、工程量变更及工程价款调整办法和工期及质量奖惩措施等条款内容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做到全面、清晰、准确、不留活口。三是要密切关注合同与招标文件之间及合同各项条款之间的一致性、严谨性,防止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造成争议和扯皮。合同签订后,要杜绝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对不按合同执行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罚则执行,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四)做好对电力工程签证的审计。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签证是不可避免的内容,主要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调整的施工内容,是由有关单位和人员签字认可的证明文件,签证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因此,为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签证,审计的重点是:变更理由是否充分、计量是否准确、手续是否完整、核对签证的内容是否与工程实际相符、变更引起的造价调整合同中有无明确规定、责任的划分是否清晰、是否与施工合同的要求相一致、签证发生的时间是否与工程施工时间相一致等。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工程签证,应注意区分哪些项目是合同内,哪些是合同外,哪些工作内容已在工程量清单中包含,哪些没有包含,如果确实要签,应该签多少等等。2.对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的审批与办理程序建设单位要制定出一系列规定,并在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少量确需变更的项目要严格按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进行。3.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严防由于设计变更而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成本。同时对于设计变更要说明原因。4.对于施工中内容不明、没有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单纯增加材料用量的设计变更要坚决杜绝。

(五)加强电力工程审计队伍建设。

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审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259-03

20世纪初一些重大财务弊案的发生,不仅导致“五大”事务所之一安达信的破产,进也而导致世界范围内审计资源的重新整合,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增加审计师防范错弊的法律责任。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过两三年的酝酿,正式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国际审计准则的全面趋同。

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应对这种人才需求的趋势,满足市场对人才素质更高的要求,我校在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也做了大胆、积极的尝试,下面笔者以本校会计学院审计学专业开设的国际审计双语教学谈一些设想,为国际审计的双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适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综观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的经济运行方式,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与趋势;影响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更加便捷,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各种标准、制度的国际化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共产品。所有这些,都为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王军,2008)。

财务报表作为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真正的趋同将使投资者更容易比较不同的投资机会,而不论这些投资机会在地理上相距多么遥远。投资者们将推动会计体系的趋同,使之更透明。换言之,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欢迎他的地方,总会留在那些能够更好对待他的地方。随着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全面推进,作为一个审计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审计国际化语言,通晓国际审计规则,具备丰富的审计业务实践能力以及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审计的双语教学, 可以满足时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符合审计学课程的特点

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巨大审计风险,出台4项审计风险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这一趋势,制订和修订相应的审计准则。这种整体环境要求审计学专业学生适应审计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审计课程特点决定了其与英语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审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

(三)改革传统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国内出版的国际审计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突出的特点是,由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审计已完全从制度导向审计过渡为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本身已发生重大变动,即便前几年公认的经典著作,已可能过时。国内的教材建设,普遍未及跟上发展的步伐。国外的审计学教材,基本上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动。许多经典系列,如Arens审计学,每年都会根据审计的最新发展加以修订和完善。国内的影印本,1991―2008年,国内市场只选择出版了其中的1991年版、1998年版以及2005年版,几年才出一本,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除缺乏理想的经典教材之外,我国高校国际审计课程的教学中,一般授课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教学也存在知识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等弊端。国际审计课程引入双语教学, 通过熟悉国外原版的同步审计学经典系列教材,能解决国内审计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授与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的国际同步,以教促学。

二、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教材的合理选择

合理选配教科书和参考书是双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合适的教材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应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还应考虑授课对象的心理状态、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高级教材多,基础教材少,选择余地小。目前,国内引进的原版教材大多数只“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真正为本科生引进的系列教材很少,其内容往往超出本科生的接受能力,这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2)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配套资料不健全。国外教师使用这些教材一般都配有教师手册、试题库和课件光盘, 学生一般都配有练习册。而在引进时配套材料往往跟不上, 将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困难, 甚至知难而退。笔者认为,授课教师需要熟悉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相关网站,获取相当的配套材料,了解国外在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的方式,获取相关经验,通过从这种渠道可以弥补配套材料不足的困难。(3)价格偏高。引进教材价格大多都在50元以上, 有的甚至近百元,学生难以承受。在经过多次比较, 我系选择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学丛书中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1 版,英文版)作为教材,同时,该书的中文版在我校图书馆也可以借阅,这样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另外,授课教师定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给学生选配相应的课后练习及案例。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双语教学事半功倍。目前,我系选择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是国际公认的审计学权威经典著作。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第一,在英文课件幻灯片中,使用要点形式的短句,避免完整的长句和从句, 切忌将过多的文字内容充斥在整个画面;第二,每张幻灯片应有标题,每节课应有关键词、结语等,以使结构和重点突出;第三,多用制作精良的图片和图表,恰当地穿插动画和有声文件,可以活跃气氛, 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第四,每一章节结束时, 列出关键词和要点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便于系统化。

(三)案例分析课的实施

在进行案例分析课时,案例和问题都以英语的形式给出, 让学生提前预习案例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的问题讨论。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在课堂案例发言时还是采用了中文(当然能用英文表达的更好,可以采用加分来鼓励),这样学生能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比较透彻;如果限制采用英语回答,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还是有限,讨论的效果不是很好。但为了锻炼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在案例总结分析时还是要求用英文完成。通过案例分析课,既能把专业知识的理解融入到案例中,又能锻炼英语应用能力。

三、《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目标设计, 应该反映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一明显的趋势。涉及的知识面更宽,不仅需要介绍外部审计(External Audit),还应在此基础上介绍内部审计(Internal Audit)、政府审计(Government Audit)及舞弊审计(Forensic Audit)。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专业高度上,纵观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把握最新的审计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未来具体审计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二)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层次教学方法

国际审计课程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交叉学科的知识点多,案例分析也多。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由于国际审计选用的是《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配套的幻灯片及相关案例来进行教学。但是,这本教材的幻灯片突出缺点是有些地方不够仔细,不能显示授课教师对其含义真正的理解,且幻灯片的表述方式比较单一,视觉效果枯燥。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多熟悉国外审计学多部教材,并将知识点贯穿融合。摒弃原版幻灯片的大段文字表述,改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加以展示,克服教学枯燥的弊病,并征询学生意见,不断改进。

国际审计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通俗地讲,审计理论研究的进程是通过不断涌现的审计案例推动的。比方说,正是由于美国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例的出现,导致美国的审计监管由自我监管迈向现在的准行业监管。这种监管模式的变更,直接导致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传统的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移交给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导致审计目标由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转向公允表达与查错防弊并重。因此,在审计教学别需要介绍一些经典案例。《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在课文中的引言部分,概要地介绍了这些著名的审计案例,免去了授课教师到处搜集案例的痛苦。案例分析法在国外的审计学教学中,是必备的一个环节。实际在组织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布置任务,讨论案例,轮流陈述。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应注重其形式的灵活性,授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否则就会失去其原本的目的。

(三)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实施双语教学

国际审计是在基础审计学之上的中高级审计学,授课对象定位于具备一定审计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的专业学生。针对授课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以按学生外语水平分层次实施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高低不一,“大一统”的实施双语教学,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取得更好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应采取小班授课方式,师生充分交流,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给授课教师充裕的备课时间,准备教学素材。授课教师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教学。在授课时,应针对双语专业教学的特点,先进行“导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审计学本身就需要有较强的会计学功底,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会计学基础比较薄弱,又缺乏仿真环境,易对《国际审计》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这需要授课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功底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把握学生的思想,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四)加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应大力加强学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大学英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而专业课双语教学则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应用阶段。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要为专业课双语教学奠定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专业课双语教学也需承担起“提高学生用外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将英语发展成为第二语言”的重任。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在修订大学外语教学大纲时,应该对基础外语、专业外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培养学生“用外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就所学专业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国际审计双语教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是审计专业与国际接轨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审计学的实质和精髓,培养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育及维护公众利益的国际化高层次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EB/OL].省略. cn/news/newsaffix/6923_20081020_2.doc/2005-10-20

[2]王军.王军部长助理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年会发表演讲全面阐述对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张[EB/OL].cicpa.省略/ReadNews.asp? ID=6910&BigClassName =323&SmallClassName=/2008-10-10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双语教学”之我见[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5]万晓文.试论21世纪我国会计教育应树立的新观念[J].现代会计,2003,(6):48-49.

[6]程玉民,王淑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模式[J].会计之友,2003,(9):10-11.

[7]梁杰,王莉.从会计信息失真看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4,(1):20-21.

[8]李若山,刘大贤.审计学:案例与教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J].会计之友,2004,(12):7-8.

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

《企业审计》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企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源于英文“Case”,指具体事件,来自于现实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故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审计》教学,其优势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案例的研究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其实践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识及感悟水平。

(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既有案情又有场景,尤如身临其境,通过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审计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的选取方法

选用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审计实务资料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实用性强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案例:一是选择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中外司法体制不同,中外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同,中外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其审计事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研究国外审计经典案例可以以他人之石,攻吾之玉。二是选择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典型案例。目的是在沉痛的教训中切实反思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三是设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实践的过程,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企业审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

审计发展历程当中,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通过对真实审计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应对策略,并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个案,将审计问题置于某一情景或某种条件之中,使问题、答案以及课堂知识与审计理论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发现线索、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审计职业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洞察力。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结构,使之能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同一个审计案例,分析的思路、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二) 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

如果说使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是通过案例总结出审计理论,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就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的过程,即完成通过案例总结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案例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合适的审计案例和所学的理论内容匹配。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对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讲非常不容易掌握。虽然在理论讲授中是引用案例来总结审计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审计案例设计内容的片面性,很难使学生在进行理论总结中完全掌握要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到案例和对应的审计理论的匹配。

2.选取的案例能够涉及到对应理论内容的绝大部分。选取的案例和对应的理论部分不仅要匹配,还要注意案例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否全面。如果选取的案例只涉及到对应理论的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忽视未涉及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应用程度掌握不够。因此,选取的案例要充足,以使学生能够对案例对应的理论部分进行完整的运用。

3.进行讨论的案例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完成习一个理论学后能够马上运用得比较充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讨论之前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怎样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案例中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应用部分独立完成;学生讨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逐步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到的较隐蔽问题。

4.课上讨论要促使学生充分表达各组的讨论结果。安排课前讨论能够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结果,避免直接在课上讨论互相影响思路。进行课堂讨论时以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对于大家已经达到的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的分析时不再重复,只针对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够认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四、改革考试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滞后性、不全面的弊端。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建立一种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

(一)在理论授课阶段引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对于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与学生一定的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怠于思考而导致的发言不积极现象。

(二)在案例讨论阶段,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进行的小组讨论结果要分组总结成书面形式,在讨论开始前上交,并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教师根据课前的讨论结果来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讨论的一种强制措施。

2.课上各组分别进行发言,教师可以在各组代表发言时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再进一步提示,对于根据提示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与加分。

3.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要在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根据课后总结的情况给与一定比例的得分。

课堂讨论部分的得分按照小组得分加个人课堂表现得分综合给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三)综合考核部分

在全部的课程进行后,教师还要以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程度给出最后部分的考核分数。

这样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即理论+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通过这种全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并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客观性。

五、在审计课堂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作为审查会计合法性、公允性的职业,诚信正是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审计诚信缺失导致的审计失败屡见不鲜。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安身立命的基本,事关审计职业的存亡。因此审计入门时就应当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多审计案例都可以运用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明星电力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业前就能够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为今后的诚信执业、诚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案例用于审计课堂,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一)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其内容和程序与课堂教学同步。

(二)由于授课进度不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案例也可相应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应更人性化、多样化,有时,可先讲授审计基本理论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加一些鲜活的背景和情节,强调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使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有时,则可以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再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加以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四)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加入课堂引导案例目的是教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加入课堂讨论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可以课前先布置,课堂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剖析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归纳总结,把讨论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布置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企业审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审计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处理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高职审计教学的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予苏. 浅析案例教学[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第4篇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改善法官精气神,提升法官自身修养与法学理论功底的软工程。法院文化建设关涉法官素质的提升,关系着人民法院长远未来的发展。但法院文化建设毕竟是一项改造法官精神面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不容易取得立杆见影之效,需要持久发酵。笔者以为法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经费、物资投入,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与程序保障,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规划。但是笔者以为光有制度保障与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因为从法院来说,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体性、组织性活动。但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具体落实到个体法官,需要人来操作和执行。因此从法院文化的具体落实来看,法院文化建设需要每个法官个体的努力与坚守。而单个法官的素质提升与精神面貌的改善依靠制度的规范与经费的投入是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以为法院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官的读书活动,法院文化建设呼唤法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多读书,坚持开卷有益。从法官外部时间总量分配来看,法官多读书意味着法官必须将其他休闲、娱乐时间挤出来读书。因为法官的读书活动与这些活动在时间分配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冲突关系。从法官内部的时间安排来说,法官多读书意味着法官必须在读书结构上进行合理配置。法官要多读书,博览群书,而不可局限于法律之书。司法裁判是一项复杂的法律适用过程,牵涉到事实的审查、证据的认定。在职务犯罪、计算机犯罪中,因为犯罪手段复杂、案件扑朔迷离,法官可能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而不可只限于对法律的钻研。而在城市规划案件、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案件中,法官若缺乏基本的城建知识与规划常识,就连卷宗都很难看懂。在对犯罪人员心理的揣摩与证言的辨别上,法官如不掌握必要的心理学与证据知识,则很难对证据的审核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法官要坚持开卷有益,多读书。

读好书。法官多读书,博览群书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但仅限于此,则是限于表面化,因为法官自身的时间与精力总是有限的,而浩瀚的书海却无法穷尽。光古今中外那些法律名著研读完就可能要穷尽法官一生的时光。因此法官不仅仅要多读书,但不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要对各种书进行必要的分门别类与适当甄别,以选择合乎自身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与信息的传播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速度爆发式增长。电子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纸质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海量信息与书本对法官读书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法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无书可读的困难,而是陷入难以抉择的尴尬。如此,笔者以为法官必须坚持读好书的原则,根据自身的状况和需求则良书而读。、一是要读经典书,而不可读快餐书。经典书是几千年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珍宝,在千年的岁月里,这些书还能被今人称之为经典固然有的价值和意义。这些书传承的千年文明,承载的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因此,必须选择经典之书阅读,而不可蜻蜓点水,什么书都泛泛而读。其次,法官读书选择还当根据法官工作特点与自身需求来判选。一方面法官是职业司法官,那么法官就当读经典的法律书,包括法学理论之书、司法裁判方法之书、审判实务技能之书。除此之外,法官作为人民公仆还出于公务员序列中,因而党读修身养性、洁身自好之书,以养浩然正气,淡泊名利。法官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是法官驾驭审判工作的基础,但法官的良心与道德则是保障案件质量与法官素质的根本所在。缺失了良心与道德,法官拥有再好的审判技能与渊博的法律知识亦只会危害司法,而不可能匡扶社会正义。

好读书。多读书是提升法官品性与改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与源泉,而读好书则是改变法官精神面貌,提升其素质与修养的渠道与路径,好读书则是法官读书效益能否可持续发展,法院文化建设能否取得长远成效的根本所在。只有好读书,法官才可能坚持不懈地博览群书,多读书;只有好读书,法官才可能读懂晦涩难懂的经典书,以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吸取古今文明之精华。书是文明输送与传承的纽带,书是记录人类技术积累与思想沉淀的宝库,因此法官必须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坚持持久不懈地抓读书活动,促进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好读书意味着法官读书要讲究方法,不仅要精读经典,还要学会泛读群书,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勤发问思考的良好习惯。因为读书不仅仅局限于方法的讲究,还有读书习惯的养成。法官应当将读书作为一种无法祛除的习惯持续培育,要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品味。则法官精气神之提升指日可待。迈过读书的峡谷,法院文化建设的未来与前景便是一马平川、一望无垠。(编辑:果宝)

经典审计理论范文第5篇

《财会学习》是广大会计人十分喜爱的一本杂志,本人也一直对《财会学习》很关注。尽管会计是与数字打交道,这本期刊却以生动翔实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幅广大会计工作者全力以赴,投身于会计职业的全景画面,不能不说,它的风格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另外,它的文章内容也是紧贴实际,语言通俗平实却不失精彩,所以,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者把《财会学习》作为必备的工具期刊。在纸面媒体面临网络的挤压,生存空间日渐狭窄的今天,《财会学习》却能迎难而上,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进,实在难能可贵。

《财会学习》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舞台,它通过热点聚焦、名家观察、管理论坛、经典案例、会计实务、税务园地、审计广角、实务咨询、国际视野、读者观点、名家名师等栏目,讨论和传播会计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交流和借鉴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在《财会学习》刊载的文章中,许多都是有重要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真知灼见的好文章,这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繁荣、进步。据我了解,《财会学习》自创刊以来,这本期刊一直都谨守自身的办刊宗旨和原则,始终把文章质量控制在较高的水平,在它的引领下,读者的视野能紧跟这个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中国会计人的幸运。

以上是笔者对《财会学习》发自内心的评价,作为一个老读者,笔者也为《财会学习》提一些切实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财会学习》的办刊有所帮助,笔者的建议集中在《财会学习》的报道内容和方向上,希望《财会学习》近期可将下列领域作为重点报道方向:

(1)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会计改革,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2)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实施方面的研究。财政部在2010年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这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G20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根据“路线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是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会计准则的修订和修订后的实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实施的研究。财政部在2010年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施行范围在今年会有突破性扩大,理论和实务界应积极探讨实施状况和效果。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实施的研究。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这些准则已于今年起施行。新审计准则开始实施的情况和问题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普遍关注的。

(5)提高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展会计指数研究。两年前,财政部开始设置“会计指数重点课题”,力争使会计指数真正成为反映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将向纵深发展。会计指数研究的意义重大,基于报表数字编制的企业效能会计指数不仅能对企业本身的经营效率及各项财务能力做出客观评价,而且还能对相应期间内整个国家(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做出合理判断,进而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支持。

(6)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在当前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期,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成为在新的一年小企业规范管理、练好“内功”的一个重要契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将引导和支持小企业在新的一年加强基础管理和风险管理,化危为机。

(7)海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上市公司国际板及其延伸审计等,日益受到各界关注,迫切需要加强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提出理论指导。

总之,面临瞬息万变纷纷扰扰的大千社会,纵然时光流逝,容颜更改,不变的是我们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热爱和难以割舍的情怀。祝愿《财会学习》一如既往担当起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做一本好杂志的责任,无愧于读者对《财会学习》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