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班级管理文化 合作小组 晒
班级文化建设是给学生输入积极力量的主要途径,建设班级“合作小组”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做好班级的“合作小组”建设还是建设班级管理文化,形成班级积极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小组”建设对班级管理文化的作用做一个浅析。
1.基于“三人行”的小组建设
1.1建设动机:互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小组中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1.2建设原理:学生们正面的互相影响。小组成员经常在一起合作、探讨问题,无形中把自己擅长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并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
1.3小组结构:三个人为基本单位――好、中、差。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梯度差异,小组内有榜样的力量,有学习的方向,有助人的环境。
1.4成员数量:每个小组由两个“三人行”单元组成。每个小组有六人,按两个“三人行”单元,小组成员数量合适,并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2. 小组建设的基本要求
2.1有组名、标志。每个小组要设计组名和标志。设计时要有小组的特色,在组名上就能体现出小组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如:必胜组、精英组、飞翔组。还有的小组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如超人组(组长王超外号“超人”),P・K组(组长名字丕坤打头的两个拼音字母组成,时髦而又贴切)。
2.2有组训。如:振翅高飞,永不停歇;超越梦想,我与争锋等。组训让小组更具凝聚力。
2.3有组规。组规让班级的管理缩小成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内自主管理,管辖范围小,利于实施,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比如有的组规是:上课不准睡觉,若违反,罚替组员倒一周垃圾,倒一周水。
2.4有组内计划、目标、追求。如“狂人勇组”的特色学习计划:每天在计划本上积累一个成语或英语谚语。目标:班级第一。各小组都有计划、目标、追求,使小组之间产生了竞争,也让小组内的合作更加紧密,整个班级形成比、学、敢、帮、超的氛围。
2.5有组内严谨的组织和分工。如何做好小组职责分工呢?
思路一:行政功能建制法(特点是按职责分工)一长五员制。小组长:负责协调整个小组工作;书记员:负责小组活动内容记录;考勤员:负责小组活动考勤管理;欣赏员:负责组内奖罚(提倡以欣赏为主);保洁员:负责组内卫生工作安排;课业员:负责学习,作业,讨论组织。
思路二:项目特长法(特点是依个人能力分工)一组多长制。如: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物理组长、化学组长、历史组长、地理组长;或音乐组长、体育组长、美术组长、文学组长、书法组长、舞蹈组长、演讲组长等。各个项目特长组长负责本科目学习的全部工作,如收发作业,帮助其他同学,和老师联络等。
小组内有严谨的组织和分工,既发挥了小组各成员的特长,又使小组成员都有成就感,从而使小组的合作、管理能高效运转。
3.基于小组的班级文化建设――晒
晒即展示,通过各小组的墙报和工作桌或班会课把本组的建设成效晒给大家看,从而完成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1晒组名、晒风采。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儿墙报,墙报就是小组晒成果的天地,每个小组都把本小组的组名、意义、成员简介等以各种美观的形式晒到墙报上,让大家欣赏观看。
如:子衿组。
组名寓意:曹操有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们组的名字便是从中得来的。“子衿”本指读书人的衣袖,现在就喻作有知识文化的人。
组员介绍:曹阳,我是本组唯一一名男生,略有些小活泼,是本组一支活跃剂。我是王莹,我是沙日娜,我们俩就有点小幼稚了,两人常常喜欢拌拌小嘴,吵吵小架,常逗大家开心。我是组长张伟娇,性格内向,待人温柔,工作我会很认真严格。我是康海英喜欢绘画,愿意为班上宣传出份力。我是苗瑞,有些腼腆,同学称我是英语小能手。
小组宣言: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
小组特色:低调是子衿七组的特征,上进是子衿七组的内在气质,小组成员各自相拥着自己的特点,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3.2晒特色计划。
如:向日葵组挖掘自身潜能、挑战弱势学科21天特色计划。
(1)小组奋斗目标――争创第一;
(2)小组宣言――“班级第一,舍我其谁?”
(3)小组任务――每天坚持听写20个单词;
(4)个人提升――每人认真练50个钢笔字;
(5)特色要求――每人每天完成2个个性学习任务。
3.3晒全家福。把本组成员的合影照片贴在本组墙报上,展示出本组成员的团结和自信。
3.4晒目标。小组目标可以制作在一张表格里,有小组建设目标、公民素养目标、自主学习目标(包括小组晋级目标、课堂参与目标、自习效率目标、习惯规范目标等)、自主管理目标(包括课堂纪律目标、内务整理目标、两操纪律目标等)、自主生活目标(包括校园纪律目标、小组安全目标、饮食起居目标、文明礼仪目标等)。各个目标都有要求细则,小组内的目标管理非常完善。
【关键词】中专;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96-0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而现有的中专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匹配,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决定了重新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高创新意识,转变思路,研究符合中专的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规律,成为重要的课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解决的。
一、建规立制与资金支持
一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规范和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学校有相关制度的支持,班级同样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学校和班级的协调一致下,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生机盎然。
针对过去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的局面,为有效改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应该增强重视的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发挥教育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具体措施上:学校成立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领导与支持平台。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和导师,对职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的班主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建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和运行机制,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到班级,定期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并建立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层面纳入到考核,并以此作为产生班级集体和班级学生个人的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相对成熟点或面,在宣传栏、校园电台等阵地进行大力宣传,从而给其它班级和班主任一些启示。并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提供经费保证,支持班级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式
丰富德育工作的形式和载体,需要结合中专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思想道德、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且还依靠家长学校、社区企业的有利支撑,帮助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具有的耳濡目染特性和自我发展的特性,运用隐性的方式方法,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贯串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因素中去,增强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的时效性。
重视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作用。网络载体在班级文化的发展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并具有不可替代性。QQ群或电子信箱或班级微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交流,有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虚拟环境下的人际沟通具有主体隐匿性的特性,相对更加简单地让学生吐露心声,网络环境下的师生、生生沟通具有以往的课堂教育无法具备的优点。因此,利用网络载体有效营造适合职业中学学生年龄特点的班级心理文化氛围,从而拓展班级特色文化空间,不仅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之一。
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有利于提升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首先,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力争做到师生共同参与,注重突出问题的解决以及有效落实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惩。其次,作为育人最主要手段的日常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渠道。通过吸收在学生一定程度上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同时拓展和延伸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学校通过设立社区服务站或参观企业等方式,拓展和延伸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途径,提高实践效果。第三,多种措施并举,完善主题教育活动。以一定主题为依托,采用课堂、校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结合,使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相对规范、完善的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四,通过学校学生日常行为建设和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长效化,有效提升和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自身的知行统一,而长效化的志愿者服务则是强化学生善意知的有效途径。第五,班级文化建设注重连续性和突出重点。在班级组建过程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和行为习惯养成,在班级相对稳定后,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突出责任和感恩教育,在即将顶岗实习阶段积极引导冠名班级企业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注重评价与导向引领
1.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牵扯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指导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点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提高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学校需要加强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评价和考核。
学校应该适时地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不断优化班主任评价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和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解决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监测系统
各个班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能根据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班级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学期计划,各个班级都能制定各个班级的发展计划。各个班级也能根据学校整体的活动安排,积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但是重要的是学校需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公布班级文化建设情况,挖掘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案例,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公示和宣传,给其它班级提供一定的思路。学校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监测制度,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有助于学校积极帮助班主任克服困难,对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给予“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和指导,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它的内涵也非常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属于一个“隐性”的教育力量,但是呈现出了班集体特有的精神面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項长期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班集体的每一名师生都参与进去,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变化发展的,是系统的。不断完善中专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其最终目的是,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最大化,以最直接、最有教育力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蒋少军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6.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建设方法 和谐发展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促进作用。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生活质量,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发展。而积极的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前进动力,同时作为外部推力推动着每个人昂扬奋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却没有被班级管理、教育者单独提出,更没有被推举到重要位置,也没有系统的建设方法。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实践,用心总结,积极建设班级文化还是有章可循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应主要围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层面,扎实稳妥地进行建设。
一、物质文化层面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打造整洁环境,陶冶愉悦心灵。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积极向上的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我们要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有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精神为之一振,让学生在教室里有心情愉悦、神清气爽之感。相反,如果教室里脏、乱、差,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2.建设文化版块,让墙壁 “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面墙壁说话,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无形中一定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内的每点方寸之地,让它“说话”。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悬挂一些名人语录、名言警句。当然,名人语录、名言警句要经过精心选择,内容既经典又新颖,同时注重“与时俱进”的原则。否则,会让学生没有新奇之感,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它们当做“陈词滥调”加以排斥,只有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的语录才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更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更能引起学生的思索,更能让学生的心灵与时代贴得更近。
二、制度文化层面建设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纪律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班级的规章制度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因此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不是简单的受约束的对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在每学年的开学伊始,首先由班级管理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还要在班级中讨论、反思,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制度制定的意义、目的,让学生体会这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依据这些制度,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时,老师不能搞一言堂,一切老师说了算,要充分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制度的制定者,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指导。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学生更能积极接受、更能乐意遵守。
三、精神文化层面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的深层面,良好的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提升学生积极心理情绪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积极主题教育,形成积极心理。
主题班(队)会是班级进行集体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有鲜明主题,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相关主题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
例如:我们可以确立“我为自己掌舵”为主题的目标、理想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并主动在新学期设立目标,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由于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中的苦与乐”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待学习中的苦,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快乐,让学生发掘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
……
我们要在不同时期确定相应的主题,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创作班级口号,澎湃无限激情。
积极的心态离不开积极的班风。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很多老师都会确立自己班级的口号。其实,这也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班风的确(创)立过程中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好的口号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运用,以使学生自己创作的口号能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
3.学习优异榜样,汲取正面能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学生感受正能量、汲取正能量,进而传播正能量,我们要多方面、多渠道树立优异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正常收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开展励志影片展播、励志歌曲传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向积极层面。
总体来说,对于积极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主要围绕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扎实有序地进行建设。当然,这三个层面不能完全割裂,要“貌分神合”,因为这三个层面对积极班级文化建设来说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调整、优化,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科学,行动更有效,使班级呈现出全面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118.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重要性;途径
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体现出班级独特风貌和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等,合理建设班级文化,不断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方式。
一、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互助友好、和谐团结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自由轻松、文明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也会更加的科学,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民主、自由、创新是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班级成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班风可以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班级班级,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维护班级的形象,为班级的荣誉做出努力,从而给班主任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班级的整体实力。
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精心布置教室,优化班级环境。环境会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会自觉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糟糕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在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精心布置教室,合理安排班级的教学工具、教学设施,积极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班级中,安心的学习知识。中职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班级的物质资源,合理增加新的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合理装饰教室,以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的专业特点、人数情况等,共同设计班级,让学生精心规划教室的墙体装饰、课桌的摆放形式等,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在教室的讲台上摆放吊兰、仙人掌、芦荟等绿色植物,并且让学生轮流进行照管,以装饰教室环境、净化班级空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制定班规班纪,约束学生行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合理制定班规班纪来约束学生,是营造优秀班风班貌的有效保障。班规班纪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班规班纪,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营造文明、规范的班级环境。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合理制定《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班级卫生、纪律、学习等管理标准,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不断增强班级制度的民主性、人性化和科学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热情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另外,在执行制度时,中职学校需要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让全班同学来监督班干部的行为,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3.加强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的口号、誓言等可以突出班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求班级合理制定班级口号,以体现班级的独特面貌。中职学校可以让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共同拟定班级口号,并且让学生在校运动会、早晚操时间等活动上,进行宣传,以强烈突出班级的特点,提升班级的整体形象。同时,中职学校应该重视班干部的任选工作,让学生通过自荐、匿名投票的形式,选出合适的班干部团体,促使班干部团体能够认真、负责的组织班级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
4.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合理进行班级管理,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等,适当订阅《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书籍、期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优秀班级评选活动,让各个班级充分展示本班的班风班貌,以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中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合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 回归生命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好以文化促教育的作用,真正唤醒学生生命的能动意识,培育其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并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生命的道德体验。然而,当下大部分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在被灌输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必要使学生在生命成长历程中意识到生命的价值,真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一、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宗旨
班级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树立培育学生健全生命的价值取向,把孕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养成作为其宗旨。
1.唤醒生命自觉的能动意识
教育是指向鲜活生命个体的,其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使其能动地主导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启蒙人的自我觉醒,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促使其努力去发展智慧的人生。”[1]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教与学的交流对话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各不相同。学生内在能动意识只有被唤醒,才能理解为何而学,感受到生命所承载的希望。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要摒弃形式化和空洞化,真正回归到生命的自我觉醒。叶澜教授说过:“一个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在与外部世界的作用中还是自我发展的构建中,都是一个主动的人。”[2]每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有效激发其自觉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对待自身生命的成长历程。
2.培育热爱生命的情感反思
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全发展的生命,不仅强调肉体生命历程的完整性,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在基础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增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回归生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对生命责任的反思能力,从而增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回归生命,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
3.强化礼让交往的道德体验
教育的根本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美好本性得以宣扬。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尤其在与人交往中遵循文明礼让的道德风尚。只有在生命教育的引领下对学生渗透礼让交往的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美好本性得以延续。“生命是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道德是生命的精神向度,道德教育是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3]小学生只有懂得了礼让,在与人相处时才能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珍贵;只有懂得了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内容结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在于启迪学生的生命自觉,这一宗旨目的之实现离不开具体班级文化活动内容的实施。
1.发扬集体精神的班级日志制度文化
班级日志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协调和记录的一种形式,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之一。师生之间借助班级日志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相关困难,同学们在班级日志上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和探讨班级的信息,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亲密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4]。班级日志制度体现了学生在班级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促进教师管理班级、师生与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并发扬班集体精神。班级日志制度不仅方便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和管理,同时符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教育要求,从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2.彰显生命韵味的橱窗环境文化
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班级物质设施的布置和环境创设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明显特质。学生在蕴含生命韵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了回归生命的以人为本。由于当前小学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管理者往往忽视班级环境建设。班级中常见的是几幅名人名言和写满字的黑板报,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在应付检查时才更改黑板报内容。而和谐生动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便富有成效。生命韵味的班级环境富有生命气息,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创新墙壁、黑板报等文化载体,使班级文化生动起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读书角、摆放自然植物的壁橱将自然生命融入班级环境中,让学生关注自然生命的生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怀生命的意识。班级中多了活泼生动便少了沉闷乏味,蕴含生命魅力的班级橱窗环境于是得以有效彰显。
3.激发“同理心”的班会活动文化
教育是一项培养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5]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实践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来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丰富的班会活动主题、灵活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中拓展生活空间,促进其有条理地思考、反思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理性地思考、洞察现实生活,主题班会活动须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则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关键纽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6] 主题班会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团结友爱使班级向好发展;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重要一员,善行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采用生活化、普适性的素材以激发学生“与我同在”的“同理心”,提高其理性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建立亲密联系的能力。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路径选择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帮助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使命。在关注生命自觉发展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选择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和校内外活动拓展等系统化的路径方法加以营造,从而实现促进个体生命完整、人格健全的目标。
1.规范班级民主奖惩制度,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合力
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科学规范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作为保障。班级制度不仅要服务于班级发展目标,更要展现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班级凝聚力。落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的前提是规范民主化的奖惩制度。民主化需要师生和谐交流与相互促进,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自由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都应在班级发展中各尽其能。通过民主化的表扬、批评等奖惩机制帮助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因为自己的贡献而不断进步,学生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加积极地融入班级文化创建中,从而有利于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团结内驱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2.构建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环境,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优异,加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身安全高于一切,以至于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大多局限于班级内部,很少与其他社会组织等教育环境相联系。单向的学校教育环境很难实现教育指向生命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体验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丰富其生命体验,促使其更深层次地对生命有所感悟并健全其人格。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将教育环境进行延伸,构建多元社会组织的支持环境以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学生在多元环境中进行生命体验后更能增强生命意识,学会珍惜生命和懂得感恩。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在多元环境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3.拓展班级校内外活动广度,提高学生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有责任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积极团结的做事态度和规范有序的交往准则,帮助其提高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实践、提升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班级活动可拓展其校内外广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外部系统中是频繁的,那么友好的情感将在他们之间滋长。”[7] 无论是校内的班会活动、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还是校外寒暑期夏令营、户外探险、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与人和谐交往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增进情感与友谊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有效提高社会交往的实践能力。总之,个体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关系中体现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个体交往实践能力的提升,将班级文化活动延伸到校外社会环境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封闭系统,理应形成有利于学生交往实践能力发展的、与校外环境相联系的开放系统。
参考文献
[1] 靖国平. 教育学的智慧性格[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R].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王芳. 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M].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刘金明, 张烨,玉莹,等.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班级日志作用[J]. 科教文汇, 2007(07S).
[5]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