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的理解

逻辑思维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的理解

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一、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任何形式和关系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概念把握不清,就无法认识其数学的本质,容易误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从实际问题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内容引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很自然地让学生发现数学概念引入过程,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数学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学生就会便于理解和接受.

以上两种对应有一些共同特征: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法则,将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够在第二个集合中找到惟一确定的元素与之相对应,这样就轻松地引出“映射”的这个数学概念.

二、注重数学定理(公式)推导过程

对于书本上的定理、公式,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牢牢记住,仅仅只满足于结论的运用,而忽视其知识的由来,这样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新授课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一些数学问题,并给学生必要的启示和指导,让学生小组探究,通过观察理解、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逐步理解数学定理(公式)的基本规律,促使学生乐于探究,提出命题结论的猜想,并加以用逻辑推理来验证命题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过程来探究数学问题和数学方法,学生就会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这节课“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一条直尺A和另一条直尺B垂直,然后把第三条直尺C和直尺B相交并与直尺A垂直,这时,提问学生:“直尺B和直尺C构成的一个平面和直尺A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就能从感性认识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该平面垂直.

有些学生会提出质疑,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也可以形成一个平面,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能否判断出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就垂直,这样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在认知上达到新的高度,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作出实验演示并说明其错误性.这样就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理解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虽然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不需要掌握其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但可让学生课后探究其证明方法,使其知识的产生具有完整性.

三、侧重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

每次考试之后,常听见有教师说:“类似的题目平时都已讲过或做过多次,可一换了条件,学生还是做不出了”.归咎于学生只是在模仿教师的解题步骤,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想.因此,教师在例题、习题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逐渐深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理解其思维的整个过程.

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网络环境;大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产业加速的发展,网络网格化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创新模式逐渐落实于各项城市管理之中,通过分层分区的管理,这种模式可以将通过基层的单位将一个城市行政性的划分,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充分的使用城市管理中的网络网格化管理,现今,中国高校管理者的研究课题重点都放在如何针对问题控制在基层上解决的上面。以学生住宿地方为基本网格单元,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分区,方便以区为单位乃至整个校园的管理,十分方便。

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引入先进的思想,以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主,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则是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应该基于高阶学习的特性,即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

学校的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特性,学生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发展自身能力,应该将教育是思想引入到管理中去。高阶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力。而这些能力恰恰都是学校应该去引导与培养的,而培养学生能力不单单要落实在课堂,更应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去,不能秉承以机械管理方式。

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基于高阶学习的,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更密切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干部更了解管理知识,让同学们能更加密切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

二、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建立的背景

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收集学生管理中难得可贵的信息资源和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掌握学生管理的最新信息,更好的为学生服务,高校中采用将学生宿舍划为网格,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

充分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使基础平台人工化,以学生宿舍为全体网格区域的范围,以班委会、党团干部为各项责任人,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时刻的思想动态为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时期容易出现的各项潜在问题和造成问题的不稳定因素及时的进行收集、分析、处理、排查和反馈,对突出的事件及早的控制和监督处理。这种以实现对全体学生全面覆盖、及时跟踪的管理格局,将是以班级为整体,宿舍为网格的最新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这个名为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收集学生基本信息的平台上的,此平台采用分级制管理模式,以学生的各项管理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逐步更新管理能力和管理机制,以便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引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学生自我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是我们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是我们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的实施方式。

三、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具体内容

在高校中推动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是为了解决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粗放式管理和"消防式"的工作方式等问题,将其转向精细化管理和"防疫站"的工作方式,最大程度的推进学生工作,减少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快工作尽早走上新台阶。

推进的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1.以全体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党员预备党员同志、各班班团干部为划分网络的基数。以qq群,公共博客的常见的网络空间为平台。

2.对各宿舍形成的网格进行落实责任的管理、各个宿舍的舍长担任其本宿舍网格管理的责任,承担网格的第一负责人,确实落实真实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学生不稳定因素的考察工作,第一时间向负责本网络的班委上上报真实的不稳定因素并及时做好前期的稳定和控制的工作。管理各分管网格的班委是所在管辖网络的直接负责人,对舍长提供的信息进行细化、处理、核实,对排查出的真实不稳定因素做好前期的稳定和控制的工作。

作为班长,要及时做好本班所有网格的信息收集的工作,第一时间记录并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反馈、核实、上报和参与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并做好稳定网格安全的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

系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信息的整理、稳定事件的发展和事件处理后的存档工作,做好各项信息处理工作时,台账明细,档案管理规范,能具体真实的反馈出本系所管辖的各个网格最新动态相对应的管理情况。

管理层级如下图所示:

3.各部门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各个班级网格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做好信息的记录,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感情、增进彼此间的友好关系,及时了解班级同学日常生活及学习状况,及时报告问题,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第一,要定期召开例会,内容为通报近期的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目前的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近期的工作安排;以及对全体宿舍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义等,要求参加的人员为分管宿舍的辅导员和各班班长。

第二,落实网格管理人员的责任制。网格管理人员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管理作风,负责宿舍网格管理的辅导员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切实做好学以致用,在这个网络网格化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各级的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识程度,增强做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让自己更有责任和紧迫,目的使所有学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并快乐成长。

第三,确定学生网络管理员,让学生们在利用网络空间时杜绝无用的,不健康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的出现。使网络空间正规化,更加高效的保障管理工作。

网络空间的自主化可以使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管理知识。使学生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自主性。而同学们也可以在网络中自主寻求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性,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增长。

当建立学生的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之后,要在各个校园中建设一支有力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队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学生管理上的自主性,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培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蓉.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新模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6

[3]魏剑波,赵冬亮.学长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发展模式及作用研究[J].教育研究,2010,(2):94

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第3篇

首先,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定、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一项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的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时,对元、角单位概念的教学,我预设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天气炎热的中午,小明到学校的小卖部买一个冰激凌:已知每个冰激凌五角钱,小明给售货员阿姨一元钱!售货员阿姨给小明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的得出:一元就是两个五角!(1元=5角+5角)两个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从而引出1元等于10角的概念(1元=10角)!这样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就是逻辑思维推理!是顺藤摸瓜的清晰脉络教学方法!这种顺向的思维模式不仅易于学生的理解、易于识记!而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循序渐进的严谨思维程序!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的升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因素!

然而,数学知识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很强、很严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呢?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二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要重视对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四是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以及思维推理的不同,我们将逻辑思维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即顺向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逆向思维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但无论是顺向思维推理还是逆向思维推理都应遵循: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特点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还要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的运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应肩负着引导、培养、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推理理念认识的重大责任。

二、逻辑思维的导向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具有: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及散向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思维向抽象思维这一逻辑思维推理的转化。比如:在教学中如何求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лr),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S=лr X r=лr2; 又如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即用公式表示:S=2лrh+2лr2;这样根据逻辑思维推理中的顺向性思维得出的导向公式概念,并不是意味着是问题解决的升华!我们还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中的散向性思维!在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延伸归纳推出:S=2лr X(h+r)。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整理的原则,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化难解易的导向目的!

三、逻辑思维灵活运用的特点

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研究 启发式教学

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

1 统筹全局,环环相扣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的抽象性更高,而且数学中,集中了大量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很容易产生知识混淆,也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比大多数学科都要强,数学知识的相互衔接上,也比其他科目的知识衔接得紧密,学习数学是不能够脱离数学的系统性要求的,而数学的系统性表现于它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衔接顺序来进行,新的知识往往建立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新旧知识要连接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全局、环环相扣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统筹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知识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思考和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2 教师重在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

限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2.1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引导,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只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做真正的解题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给出大概的解题步骤,具体的解题计算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2 重视理解和解题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时,要忌讳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为了理解而解题。解答一个数学题目,不能只重视结论,而是应该重视解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题目的含义和思想,然后学会旁敲侧击和灵活运用。只有理解解题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类型的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加深对该类型题目的印象。从而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数学解题过程而非结论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关键的,只有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一个题目中联想到一个类型的题目。

2.3 引导学生“学会”为主,“学多”为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知识并非掌握越多越好。“学会”才是最关键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然后有能力的才去“学多”。要基于“学会”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推理,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并且分层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下,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

3 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初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靠教师的栽培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要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知识的讲解上要进行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做练习,甚至考试等也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1 明确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培养起,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时,就要有意识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另外,要注意,从初一年级开始抓起,也要持久地贯彻到初三年级。并且初一、二、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该要针对三个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逻辑思维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科学。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抽象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提高那些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关注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困生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和一个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学好数学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数学先进生很重要,对数学学困生更为重要。

对于学困生来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能力,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好,平时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在这里,数学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数学学习潜能没有开发或开发程度不够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其它科成绩较好而唯独数学这一门差,要么各科都差。虽然他们由于好玩不想学习、有自卑感、有学习逆反生理、家庭教育缺位或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原因而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形成较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学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凭直觉想问题、不能独立或深入思考问题等。数学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是借助数字或数学语言所进行的思维,数字或数学语言本身比较抽象,正是这种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困难,但学好数学必须以具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前提。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扎实掌握了数学这一门课,自然地为以后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也能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提高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学困生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自己职责的体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学困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进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辛勤付出得到肯定。同时,学困生转化为先进生,也促进了整个班集体共同进步。如果漠视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不仅对学困生不利,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乃至学校也不利。

二、如何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抽象性增加了学困生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难度。教师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根据他们的行为、心理状态和思维中表现出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调动他们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学困生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流、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懒于思考等问题,误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和为难他。这样的对立关系,容易使学困生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隔膜,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不利于班级数学教学的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尊重、理解、转化他们,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做到:

(1)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困生数学学习落后的原因,一是教学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学生没能提高数学能力。一是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学生没有处在学习的主位。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其实,很少有学生天生就是学不好数学的,所以,教师要找到他们落后的后天原因,找到转化他们的正确方法。

(2)要根据学困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实际成效。

(3)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去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思想觉悟、学习能力较之好学生有一定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学习能力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学困生并不是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处于落后状态时,他们会有自卑感,缺少关怀往往会导致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学困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

2.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法比理论知识本身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掌握了理论知识,因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要提高小学学困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把他们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1)让学困生正确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要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就要利用学困生具有凭直觉思维的特点,借助直观教具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认识5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桔子放在两个篮子里,从而得到4种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 ,也可以分成2和3等。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可还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组成5。借助桔子、篮子这些生活化的教具,学困生就能理解什么是分析和综合,进而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2)要让学困生掌握比较与分类的方法

比较和分类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比较是分辨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分类是根据异同点把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比较与分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可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比较和分类开始的,他们开始接触数学就会比较长短,比较大小,进而学会比较多少。然后,就会把同样大小的放在一起,相同形状的归为一类,或者把相同属性的数学归并在一起(整数、小数、分数)。前者这反映的是比较方法,后者例举的是分类方法,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要使学困生掌握比较与分类方法,就要利用他们习惯于单向性而不是多方向性思维的特点。

如,可以比较这4个等式: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可以看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反过来,把式子从后往前看,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即依次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前后两次对这4个等式进行单方向性比较,使学困生理解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同时,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去解决小数乘、除法的计算问题。

(3)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客观事物中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得利用学困生凭直观、思维不灵活的特点来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9+ 2、9 + 3、9 +4等几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之后,从中抽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8加几、7加几就可以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以小棒为教具,让学困生先掌握“凑十法”,并让他们记住,再拓展运用于20以内加法运算。事实表明,教师提供感性材料,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就会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学会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是数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律性知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事实上,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归纳与演绎能力一般都不强,这就需要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通过枚举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加法交换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好坏。思维效率低往往是学困生的一大特点,要提高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就非常重要。

(1)培养学困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的广阔程度与抽象程度,它能使思维逐步摆脱对直观形象材料的依赖,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能较全面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好有概念对所学数学知识作出判断;能初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这是学困生常常缺乏的一种思维品质,为了培养学困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可以按照直观-形象-抽象的逻辑顺序,帮助学困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活性指思维的自由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多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式思维。这样,教师要让学困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且运算过程也灵活,能自如运用不同的算法,解决复杂问题。如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困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去进行一题多解。

(3)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就是培养学困生单独思维的能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答各种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认识判断各种数学问题,不受教师暗示的影响,也不因其它因素,轻易放弃自己正确的看法;大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发表独创性意见。教师要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必须调动学困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予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情境,揭示矛盾鼓励他们勤思、勇问;引导他们质疑问难,各抒己见,满足他们思维方面的精神需要。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困生有信心和耐心,并且理解和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明亮.刍议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2]肖丽丽.浅谈学困生的转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2).

[3]汪世尧.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云南教育,2000,(5).

[4]李玉琪.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与形象思维方法.数学通报,1994,(2).